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中艺术教育的结合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本文以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为例,在阐述常州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现状和进一步融合的举措进行分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学特色;艺术教育
   一、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常州市金坛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封缸酒酿造技艺、直溪巨村舞龙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金坛地区宝贵的教育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在传承传统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宣扬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让学生在感受传统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传统非遗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中艺术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金坛先祖们以物迹、技艺、形象和声音为载体,延续和留存了无数的文化遗产,成为金坛地区宝贵的教育资源。在高中阶段,积极推进传统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对提升高中学生对于传统非遗文化的认知与情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同时,将传统非遗文化与高中艺术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普通高中艺术教育的实施途径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金坛相关政府部门不断推进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推进乡土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我校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早在2013年就开设了金坛刻纸、金坛面塑社团,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潘家面塑第五代传承人潘俊芳担任课程指导老师,引领本校美术教师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实施艺术特色课程教学。同时,与金坛博物馆、金坛文化馆、杨兆群刻纸名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我校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艺术教育融合的现状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非遗艺术教育素材,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感受非遗文化,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目前,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非遗与学校艺术教育的融合:
   (一)非遗知识内嵌课程
   学校以现有课程为基础,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如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形体艺术等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融入常州的非遗内容,如美术鉴赏课就设计对常州经典刻纸艺术作品的赏析;如民乐鉴赏课就针对常州的锡剧、滑稽戏、上阮花鼓戏安排课时进行学习。
   (二)非遗活动走进校园
   以非遗文化交流为纽带,与常州市非遗相关部门合作,邀请非遗手工艺人,将刻纸、香袋、糖画、面人等妙趣横生的非遗手工制品带入校园。民间艺人对民间美术文化有很深刻的感情,容易在情感上感染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非遗课题深度参与
   为强化学生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参与感,学校与相关单位合作成立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实实在在体会非遗保护工作的乐趣。例如学校派出学生前往常州银象梳篦制造基地,观看常州梳篦的关键制作步骤,协助常州非遗数字化保护课题研究组的工作,对梳篦制作工匠进行采访,采集梳篦制作者的信息,并对梳篦的构图、色彩调制、色彩运用等进行详细记录和研究,为非遗的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非遗与学校艺术教育融合策略的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受课程设置、艺术课程实践等因素的影响,非遗与艺术教育融合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非遗课程在目前的艺术类课程中所占比重较小、学校重智育的现象依旧突出、教师对非遗的重视不足、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
   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金沙高级中学艺术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对非遗的重视
   校领导首先在战略层次上予以重视,统筹校内外资源,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金沙高中艺术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加强校内宣传,让师生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学生教育的必要性,在理念上予以重視。
   (二)开启非遗第二课堂
   开启非遗传承第二课堂,以学校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为基地,以学校艺术社团为依托,组建以非遗传承人为主的校外兼职教师团队,充分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非遗第二课堂的内容与实施形式。
   (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支强有力的教师团队是学校非遗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础,因此学校要积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频率、内容与形式,夯实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教师要挖掘并利用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感受非遗的魅力。
   (四)大力开发非遗教材
   目前非遗文化进校园刚刚开展,大部分学校都在探索,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更没有统一的非遗教材。学校要强化认识,精心组织,让非遗传承人和优秀艺术教师参与其中,选择结合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非遗课程内容,突出与学校艺术教育相融合,研发出符合教育需要的非遗教材,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欣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高中艺术课堂的实施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导性。在非遗艺术教育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让学生亲自感受非遗作品创作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非遗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体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思考与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2.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
   非遗艺术教育课堂的实施要充分结合现代传媒技术,结合实物与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与体验,让学生获得全面真实的感知,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常州当地的非遗实物,丰富教材内容和教具种类,比如说在讲授金坛刻纸时,将金坛当地知名剪纸艺术家的作品带进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剪纸大师的精湛工艺。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用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视频,将非遗的历史沿革、优秀作品、制作过程、内容意义等全方位展示给学生。    3.学校教学与实践考察活动相结合
   传统非遗文化来自于民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非遗文化艺术教育课堂上,学校积极鼓励师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参观非遗博物馆、参加大型民俗活动、考察非遗物品售卖商店,去民间美术风情较浓的乡县采风,访问当地民间艺人或老百姓,体会非遗文化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体会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更能直观地感知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学生们通过时间考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也拉近了自己与非遗文化的距离,更能深刻地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同时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实现艺术与自然的融合。
   在学校美育环境的熏陶下,在非遗知识的讲解下,在非遗课程的体验下,学校始终坚持将学生的知与行紧密结合,以此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4.创新艺术教育评价方式
   我校美术课程基地采用多样性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通过艺术学习档案袋评价(个人作品集)、交流对话的过程性评价,展示展演的结果性评价,以自我体验为主的多元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判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艺术成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建设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
   模型构建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因此,课程基地旨在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展现,改进知识表达方式,以形象直观的模型,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以我校刻纸课程为例:
   (1)积极探索“认识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循环课程教学模型构建
   刻纸课程1学年共40课时。教学计划整体按照“认识刻纸之美—欣赏刻纸之美—体验刻纸之美—创造刻纸之美”进行具体课程实施,从系统了解刻紙的基础知识与现代刻纸的发展和变化,对刻纸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实际动手体验刻纸的创作过程,对刻纸内容、体裁、流程、材料等进行自我设计创新,逐步提升学生刻纸技能及审美能力。
   通过循环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学生得到多方面提升,学生将不再是单向渐进,而是倡导整个体验美的过程的循环反复,由认识美到能够创造美,创造美之后再重新认识美,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在体验美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更新、体悟,从而将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不断内化。
   (2)学生艺术作品创作模型的构建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型建构,通过观察教师刻纸作品的创作过程,在头脑中思考刻纸创作要点和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复习、巩固掌握技巧。在学生实际创作过程中,教师只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真正的“做”的过程,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到美术作品创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技巧,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我校艺术作品的创作不同于传统艺术课堂,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学生能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艺术、运用艺术,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艺术。
   【参考文献】
   [1]郑芳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中校园的传承探究与实践——以福建泉州南音艺术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2):7-8.
   [2]丁洋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朱惬.高中艺术欣赏如何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5(12):126-127.
   [4]应伟龙.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作为[J].学校管理,2012(04):21-2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因此,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本文论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学习兴趣;能力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期刊
【摘 要】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解题能力的提升,忽视了数学美育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要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品味数学的美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美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美感。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难度提升了不止一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枯燥的知识使学生“谈数学色变”。教师针对此现象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發现数学美,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文将重点探究
期刊
【摘 要】高三复习就是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回顾、整合、升华。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复习成效的关键就在于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这不仅考验着老师自身的学科素养,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复习策略来达成。教材是高考的原材料,高三复习课的本质就是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再认识。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处理好这样的两对矛盾,复习的目的到底是回归课本还是对知识的返璞归真,是夯实基础还是对知
期刊
【摘 要】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势,通过解题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集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再次理解以及应用能力,而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在重新回顾数学知识时往往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知识的本质,进而对知识的理解层次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题学习中的表现往往都是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对于题意理解不明,并且课堂
期刊
【摘 要】以“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为例,从课前诊断性评价,以生活中染布工艺的情景式教学出发,从探究不同溶液酸碱性到多元评价,争议解惑,以证据推理,建构盐类水解的认知模型,课后撰写盐类水解应用科学小论文或者拍摄生活小短剧等,形成“师促生学”,“多元评价”的互动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盐类水解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
期刊
【摘 要】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个人素養,提高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轨迹成长,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要以身作则通过率先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带动学生,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能够主动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
期刊
【摘 要】审丑是走向审美的另一条道路,以认识“丑”来构建“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丑”形象,认识内在比外在更重要,而文本感悟、情景体验、叙述视角转换等方法则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分析多种“丑”的类型,从多角度深入体会“丑”及其影响,在实践中自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丑;审美;语文阅读教学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助力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值得探讨。本文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从课前任务单以及课堂探究活动安排等方面,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以及思考,来介绍信息网络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网络技术;探究活动  在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技术深植于生活,有着引导性的牵引,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期刊
【摘 要】新高考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语言能力的培养需从高一抓起。新课标强调在主题语境中记忆词汇,通过迁移创新实现词汇内化。在强基班开展的三句话仿写,建构以读促写的桥梁,学生坚持自主训练,语言、内容齐头并进,英语学习热情高涨,是值得推广的写作训练方法。   【关键词】三句话仿写;迁移创新;强基班   1.缘起   英语新高考时代,阅读理解难度降低,作文分值增加,加强写作训练,成为高中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的影响,处于初中的学生,正是身心健康发展特殊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进行快速的成长并且身体和心灵都在发生着十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会对他们的未来生活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此外,身心的快速发展会在很大的程度上,让学生们产生心理的不平衡现象,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如果没有对其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