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丑识美 殊途同归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丑是走向审美的另一条道路,以认识“丑”来构建“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丑”形象,认识内在比外在更重要,而文本感悟、情景体验、叙述视角转换等方法则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分析多种“丑”的类型,从多角度深入体会“丑”及其影响,在实践中自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丑;审美;语文阅读教学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随着各种信息的纷涌而至,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各种粗俗、歪曲的表达也不断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审美不是单一的目标,我们不仅需要能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一颗能辩证丑美的心,从多种途径走向审美的目标,从而拥有独立的鉴赏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审丑则是通往审美的另一条道路。
   一、殊途同归:审丑是另一种审美能力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美丑与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一样,都是相辅相成的。理解“丑”的含义,了解丑的形象,辨别丑的行为、丑的心理,便也知道了什么为“美”,审丑是生命的逆向体验,是审美的反向到达。同时,审丑也能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审丑是为了更好地审美,是一种更高的审美能力。正如悲剧将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看,给人带来剧烈的冲击和震撼,审丑又何尝不是将丑恶、惨象放到人的面前,在巨大的反差中生出美的希望,辨别美的价值,丑有时比美更能令人印象深刻,审丑也是审美的一种途径,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方法。罗丹认为,自然中的丑往往比美更能暴露性格,艺术的丑包含巨大的审美价值。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可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丑”,尝试以“丑”带来的荒诞、苦难来震动学生情感的脆弱、同情心的缺失和麻木,在情感的体悟中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因“材”施教:辨别教材中“丑”形象
   丑,既指面貌的丑陋,也指内在道德低下或让人产生不愉悦情绪的事物、现象等。外表的美丑给人留下最直接的感官印象,并且较为容易辨别,但内在的美丑比外在的美丑要更为重要。学生不仅要能发现外在的美丑,更要看到更深的内在,以更理性、成熟的眼光辩证地看待美丑,培养更高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教材中的“丑”形象可以做以下的类型划分:
   (一)外丑内美型(欣赏型)
   这一类型的人物往往在外表上让人惊讶乃至害怕,比如《老王》中的老王,一个老光棍,田螺眼,特别是生病以后僵硬得像个僵尸,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丑了,但是再细读下去,老王虽丑,内心美着呢:多送冰,送钱钟书先生去医院,送鸡蛋和香油,一个质朴、亲切的老王形象跃然纸上。《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老画家贝尔曼虽然有着像半人半兽的头颅,小鬼似的身躯,但他风雨中画的常春藤叶救了苏珊的命。还有《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典型的外表丑陋的形象,但这个人救过爱斯梅拉达,真诚地爱她,并为她报了仇。老王、贝尔曼、卡西莫多,我们难道没为他们深切感慨过吗?对于这一类人物,目光不要仅仅停留在他们的外表上,不要被他们的外表吓住,要发现他们的内在美,以美丑的巨大反差让学生认识到内心的力量比外在更强大。
   (二)外美内丑型(批判型)
   这一类型的人物与外丑内美型正好相反,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好看的外表容易让人产生好感,易于亲近,但不是美的就是好的,漂亮蘑菇有毒,也是提醒人们不要被美丽的外表蒙蔽,要有明亮的眼和明澈的心。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自私刻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迷惑人的不僅有好看的外表,还有看似好的行为,如《祝福》中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她为祥林嫂出了一个主意:到土地庙捐条门槛赎罪。但是就这样的一个“善女人”,让祥林嫂对阴间产生了恐惧,捐门槛的无济于事也成了压倒祥林嫂的那根稻草,柳妈真是一个善女人吗?恐怕不是。她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帮闲。我们要打破第一印象的桎梏,不要轻易被好看的外貌和看似“善意”的行为影响,美丑的辨别需要通过深入地观察和了解才能得出。审丑正是提醒我们,认识人,不能光靠感性,更要理性。审丑,重要的是审视精神上的丑,打破丑,建出美来。
   (三)美丑混合型(辩证型)
   这里的“美丑”是抛却一般化的外表而看的人的内心。人是矛盾的个体,纯粹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则兼具着善恶,此时则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人、事。如《雷雨》中的周朴园、繁漪,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到底是不是真的?周朴园作为大家长、大企业家,是不是纯粹的恶?繁漪畸形的爱恋,极端的行为背后又有什么?这些都是要去探讨才会知道的。而有的问题甚至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探讨的过程本身就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对于人性美丑的讨论过程,就是价值观建构的过程,认识美丑,尤其是对“丑”的判断很重要,要做到“美”不容易,但拒绝“丑”却可以做到。学生在审丑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自我审视,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除了以上类型之外,当然也有内外兼丑或兼美之人,内外一致,行为判断较为明显,这里暂不细说。既然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这些不同的“丑”的形象,那么如何有效挖掘、处理素材,引导学生感悟形象特点,生发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观念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躬行实践:在语文阅读中审丑
   丑,可以看做是人的一种情感,而文本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纽带,作者在创作的人物身上倾注情感,读者在此基础上产生共鸣并生发新的感情。因此,让学生认识“丑”,体会“丑”,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继而走出文本,树立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一)文本感悟
   进入文本,抓住语句中关键的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先对老师的外貌进行了描写,这是一位很凶,相貌古怪,衣着邋遢,老是骂人的老师,一般而言这种形象可算是“丑”了,然而作者是要揭露这种丑吗?“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从“居然”中可以读出作者的意外,也可读出感激,这不是写“丑”啊,字里行间的情感溢于言表。而结尾处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怅惘敬慕”则明确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情感,“徐老虎”这一形象也生动起来,外表的丑在美的内心面前变得可爱起来。进入文本,细细品味其中的字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感悟人物的情感,对于“丑”有更好地认识和判断,对“美”也有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    (二)情景体验
   细读文本,能够探寻作者和文中人物的情感,而情景体验则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物的处境和心理,对于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有更好的理解,对于“丑”的原因和影响有更深的感悟。朗读和表演都可以看作情境体验的方法,通过多角色朗读,揣度人物的语气和心理,《雷雨》、《长亭送别》等体裁既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直接尝试表演,而有的故事类文本则可以根据理解改编成戏剧如《项羽本纪》节选、《警察与赞美诗》等,改编本身就已经是理解上的创新,表演则是更深地体悟和演绎。在读和演中感受人物特点,不仅是探究的人物本身,还有周边人物,通过对比或侧面烘托理解人物或社会的“丑”,从影响上认识“丑”的严重性,进而产生对“美”的更深思考。如项羽和刘邦到底谁更能算是英雄,丑和美在不同情况下是否衡量标准不同?苏比和警察反映出的是社会的丑等。在具体情境下情感会变得更真实,更容易生发感触。情景体验是审丑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是价值观建构的过程,在实践中体悟、深入。
   (三)叙述视角转换
   文本中不同的人物,美丑形象不同,不同人物对“丑”形象的感知也不同,從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能更好地认识到“丑”的行为、心理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提供新的选择和假设,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真正的丑,续写和改写就是可尝试的方法。如《项链》中的马蒂尔德,丢了借来的项链,最终以十年的劳动补上了这一切,却被告知项链是假的。马蒂尔德是虚荣的,也是质朴的。可以指导学生从马蒂尔德的朋友伏来士洁太太的叙述角度来改写这一故事,从而会发现虚荣是很多女性的共同特点,但马蒂尔德的诚实也很珍贵,正是这种共有的“丑”反衬出马蒂尔德的美。也可以续写或想象马蒂尔德及其丈夫知道事实真相后的反应,他们会有怎样的心情,会做出怎样的行为,在续写当中可以看见学生的想法,辨别他们对于“美丑”的态度。同时,转换叙述视角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本中的“丑”,通过审“丑”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实践中结合听说读写增强思辨能力,在对“丑”的辨别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百科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周艳梅.生命的反向体验和提升[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顾忆涵.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因素及审丑教育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利用学校教育这一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小学语文进行有效融合,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增加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犹为重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语文;策略   福建省寿宁县的北路戏于2006年5月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北路戏创造性地融入“红色
期刊
【摘 要】英语核心素养不仅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应用英语,提升英语水平,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期刊
【摘 要】文章尝试从小学体育教学的视角出发,明确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小学体育目前面临挑战,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陷入发展困境。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价值显著。通过科学分组、合作教学方法优化以及教学评价,打造小学体育教学的合作教学新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教学中获得进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合作教学;价值解析   1.引言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可塑的关键期,如何发挥基
期刊
【摘 要】生活中,打开微信、微博、网页,只要谈到“育儿、陪读”,满屏都是“焦虑”。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焦虑就像一张无形的巨网,包裹住了无数父母原本火热的内心。为了孩子的成才,他们身心俱疲。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与陷入焦虑情绪的家长沟通,引导他们接纳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耐心陪伴教导孩子,去发掘孩子的闪光点,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做智慧型家长。   【关键词】焦虑情绪;家庭教育;家校协同   前言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因此,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本文论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以及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学习兴趣;能力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期刊
【摘 要】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解题能力的提升,忽视了数学美育的教育。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要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品味数学的美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美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美感。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难度提升了不止一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枯燥的知识使学生“谈数学色变”。教师针对此现象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發现数学美,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文将重点探究
期刊
【摘 要】高三复习就是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回顾、整合、升华。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再认识过程。复习成效的关键就在于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这不仅考验着老师自身的学科素养,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复习策略来达成。教材是高考的原材料,高三复习课的本质就是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再认识。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处理好这样的两对矛盾,复习的目的到底是回归课本还是对知识的返璞归真,是夯实基础还是对知
期刊
【摘 要】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势,通过解题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集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再次理解以及应用能力,而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在重新回顾数学知识时往往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知识的本质,进而对知识的理解层次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题学习中的表现往往都是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对于题意理解不明,并且课堂
期刊
【摘 要】以“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为例,从课前诊断性评价,以生活中染布工艺的情景式教学出发,从探究不同溶液酸碱性到多元评价,争议解惑,以证据推理,建构盐类水解的认知模型,课后撰写盐类水解应用科学小论文或者拍摄生活小短剧等,形成“师促生学”,“多元评价”的互动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盐类水解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
期刊
【摘 要】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个人素養,提高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轨迹成长,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要以身作则通过率先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带动学生,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能够主动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