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注重心理教育,本文将心理教育渗透进日常的体育游戏中,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进行积极地心理教育,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幼儿 体育游戏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13-02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作為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幼儿知识方面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引导,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对心理渗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游戏进行有机融合,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培养积极进取心理;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正确的交往心理。
一、以“体育游戏”提升幼儿的竞争意识
趣味性的竞赛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激发其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发掘出幼儿的无限潜力。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竞争性的体育游戏,使幼儿在竞争中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压力,直到达到最终目标,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的心态,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们来到操场上,玩“投篮球”游戏(幼儿专门的小篮球架和篮球),幼儿们依次排列整齐的队伍,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投球,教师首先教会幼儿正确的投球姿势,在训练过后,开始让幼儿们依次投篮,看谁投的次数最多最准,投得多的幼儿将获得一朵大红花,于是幼儿们开始认真学习投篮姿势,并且全神贯注的进行投篮,竞争意识不知不觉得被调动起来。或者教师带领幼儿们玩“颠乒乓球”的游戏,幼儿们手持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在教师喊道“开始”后,进行颠球比赛,看谁颠的球多,掉下的次数最少,这个游戏一方面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性,一方面带有竞争性的游戏能够更好的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二、以“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归功于良好的自制力,它能够帮助幼儿克制不良行为,并积极鼓励正确的行为习惯,若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自制力和行为习惯,首先要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因此,笔者依然以体育游戏为载体,寓教于趣,将正确的认知观念灌输给幼儿,渗透正确的心理暗示。
例如,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们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幼儿面对着墙站立,其他幼儿站在这名幼儿的背后50米处,背对墙的幼儿在没有说话的时候,其他身后的幼儿可以慢慢向这名幼儿靠近,直到这名幼儿(靠墙)喊道:“一二三木头人”时,其他幼儿要立刻停下动作,靠墙的幼儿回头看到哪名幼儿动了,动的幼儿则要出局,直到最后有一名幼儿摸到靠墙幼儿的后背算成功,这个游戏一方面锻炼幼儿的协调度和反应能力,增加体育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锻炼幼儿的自制力,能否按照规定进行游戏。
三、以“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教师巧妙的设计游戏形式,旨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建立起良好的交友心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幼儿设计体育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及发展状况,设计合理、科学的游戏,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游戏,提高幼儿的游戏热情,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健康的游戏心态。
例如,幼儿教师先为幼儿们准备一些小三轮车(有一人的、两人的和三人坐的),设置几个跑道以及起点和终点,并设几道关卡,在第一关时,要求幼儿们带着自己的小伙伴,在设定的范围内由起点骑到终点;第二关,坐在后面的小伙伴下车钻山洞(毛毛虫山洞)过了山洞后再用手推球(瑜伽球),并绕过障碍物(标杆),中途不能越界到别人的跑道不能碰倒标杆,到达终点拿起桌子上的毛绒玩具,再原路返回,到达第一关卡坐上车,两人一起回到终点,一起敲响锣鼓视为胜利。此番目的为了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或者幼儿们玩“二人夹球”越过障碍游戏,两个幼儿背靠背夹着一个小皮球,共同跨过一个“小土丘”(小凳子拼成的小土丘),再共同钻过一个“小山洞”(两个教师拉住绳子,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调节山洞的高低)中途球只能掉下三回,超过三次视为挑战失败,若能够成功越过障碍到达终点,视为挑战成功,最后将获得小奖牌和小奖状。
综上所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方式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需要教师耐心教导、细心观察以及爱心感化,以身作则,用健康积极地心态影响幼儿,与幼儿构建和谐、平等的沟通方式,从生活细节上引导幼儿,活化教育方式,渗透式的灌输健康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最后还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各界的合理支持,共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幼儿创造和谐、幸福、正能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邹菲.魅力体育 健康心理——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88.
[2]傅佳慧.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渗透研究[J].名师在线,2017(19):91-92.
【关键词】幼儿 体育游戏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13-02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作為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幼儿知识方面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引导,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对心理渗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游戏进行有机融合,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培养积极进取心理;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正确的交往心理。
一、以“体育游戏”提升幼儿的竞争意识
趣味性的竞赛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激发其强烈的竞争意识,从而发掘出幼儿的无限潜力。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竞争性的体育游戏,使幼儿在竞争中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压力,直到达到最终目标,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的心态,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们来到操场上,玩“投篮球”游戏(幼儿专门的小篮球架和篮球),幼儿们依次排列整齐的队伍,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投球,教师首先教会幼儿正确的投球姿势,在训练过后,开始让幼儿们依次投篮,看谁投的次数最多最准,投得多的幼儿将获得一朵大红花,于是幼儿们开始认真学习投篮姿势,并且全神贯注的进行投篮,竞争意识不知不觉得被调动起来。或者教师带领幼儿们玩“颠乒乓球”的游戏,幼儿们手持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在教师喊道“开始”后,进行颠球比赛,看谁颠的球多,掉下的次数最少,这个游戏一方面锻炼幼儿手、眼、脑的协调性,一方面带有竞争性的游戏能够更好的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二、以“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归功于良好的自制力,它能够帮助幼儿克制不良行为,并积极鼓励正确的行为习惯,若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自制力和行为习惯,首先要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因此,笔者依然以体育游戏为载体,寓教于趣,将正确的认知观念灌输给幼儿,渗透正确的心理暗示。
例如,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们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幼儿面对着墙站立,其他幼儿站在这名幼儿的背后50米处,背对墙的幼儿在没有说话的时候,其他身后的幼儿可以慢慢向这名幼儿靠近,直到这名幼儿(靠墙)喊道:“一二三木头人”时,其他幼儿要立刻停下动作,靠墙的幼儿回头看到哪名幼儿动了,动的幼儿则要出局,直到最后有一名幼儿摸到靠墙幼儿的后背算成功,这个游戏一方面锻炼幼儿的协调度和反应能力,增加体育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锻炼幼儿的自制力,能否按照规定进行游戏。
三、以“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教师巧妙的设计游戏形式,旨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建立起良好的交友心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幼儿设计体育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及发展状况,设计合理、科学的游戏,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游戏,提高幼儿的游戏热情,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健康的游戏心态。
例如,幼儿教师先为幼儿们准备一些小三轮车(有一人的、两人的和三人坐的),设置几个跑道以及起点和终点,并设几道关卡,在第一关时,要求幼儿们带着自己的小伙伴,在设定的范围内由起点骑到终点;第二关,坐在后面的小伙伴下车钻山洞(毛毛虫山洞)过了山洞后再用手推球(瑜伽球),并绕过障碍物(标杆),中途不能越界到别人的跑道不能碰倒标杆,到达终点拿起桌子上的毛绒玩具,再原路返回,到达第一关卡坐上车,两人一起回到终点,一起敲响锣鼓视为胜利。此番目的为了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或者幼儿们玩“二人夹球”越过障碍游戏,两个幼儿背靠背夹着一个小皮球,共同跨过一个“小土丘”(小凳子拼成的小土丘),再共同钻过一个“小山洞”(两个教师拉住绳子,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调节山洞的高低)中途球只能掉下三回,超过三次视为挑战失败,若能够成功越过障碍到达终点,视为挑战成功,最后将获得小奖牌和小奖状。
综上所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方式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需要教师耐心教导、细心观察以及爱心感化,以身作则,用健康积极地心态影响幼儿,与幼儿构建和谐、平等的沟通方式,从生活细节上引导幼儿,活化教育方式,渗透式的灌输健康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最后还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各界的合理支持,共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幼儿创造和谐、幸福、正能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邹菲.魅力体育 健康心理——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88.
[2]傅佳慧.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渗透研究[J].名师在线,2017(1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