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名人”沈诗钧的家教经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28380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岁的沈诗钧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从小学生一跃而成为大学生。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的目光,成为了响当当的“名人”。2011年,他不仅是香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大学生,更是仅用4年就读完本科和硕士课程,还比规定时间快了一年获得硕士学位的人。
  尽管沈诗钧已取得阶段性成功,但围绕着他成长之路与培养模式的争议从未停止过。父亲沈振雄是如何培养出两个天才孩子的,也成为了不少家长极其期待了解的内容。
  沈振雄说,他的两个儿子小时候都没有超人的能力(沈诗钧的哥哥沈怡谋14岁上牛津大学),以往读书成绩亦未见得突出,只因他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他们的心态,加上肯付出,他们才会发力向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分,取决于父母如何激发他们。
  数兔子数出的耐性
  沈诗钧上小学前,沈振雄把一只兔子放在草地上,要沈诗钧数小兔子在10分钟内跳了多少下。刚开始,沈诗钧只数了两分钟就数不下去了。为了增强孩子的兴趣,沈振雄说:“如果你能数出小兔子在十分钟之内跳动的次数,周末我就带你去野餐。”于是沈诗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草地上的兔子。10分钟后,他高兴地说:“爸爸,它总共跳了42下。”
  为了奖励儿子,沈振雄带他去野外吃了烧烤。回家的路上,小诗钧高兴地说:“如果我天天数小兔子跳,你还会领我出来玩吗?”沈振雄说:“如果你能数出一个小时内小兔子跳动的次数,我就带你去法国旅游。”
  沈振雄为了培养小诗钧的注意力和耐性,还发明了很多方法。比如,他要儿子与旋转的陀螺比赛谁站的时间久,外出旅游时要儿子数公路上遇到的车辆……
  成功的关键在于后天教育
  面对众人的赞誉,沈振雄幽默地说:“孩子生下来都是聪明的,家长需要做的是防微杜渐,防止孩子变得不聪明。”他强调“人出生后如果不教育,和猴子也没有什么不同”,并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在培养诗钧和怡谋的时候,他一直关注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和思考力。从沈诗钧3岁的时候开始,父亲便让诗钧阅读,训练其专注力。遇到问题的时候,沈振雄也多是让诗钧自己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为了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想法,沈振雄坚持每天与儿子聊天15分钟。从孩子3岁到8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到这样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付出,这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场艰巨的马拉松,但沈振雄相信只要跑下来了,肯定会有大收获。
  六条教育实践心得
  ●父母要肯牺牲。其实父母与小朋友的生活方式是有冲突的。在父母眼中家是辛苦上班后可以休息娱乐的地方,在子女眼中家是做功课及准备第二天测验的地方,所以有可能出现家长看电视的同时子女做功课,教育子女的好时机被错过。
  父母必须制造环境让子女专心读书,并要以身作则,所以牺牲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无可避免的。例如家长需亲自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沟通技巧及处理挫败的能力。同时,父母应切忌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视子女为宠物或玩具,忘记自己的管教责任。
  ●谢绝物质追求及贪图享乐。要成绩好,必须远离电视和游戏机(包括上网),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的被动活动,长时间进行会打击创意动机,而且现在的游戏实在太精彩,打游戏后再看书就会觉得书本很闷,无法集中精神。父母必须引导孩子,令他们愿意为读书放弃此类娱乐。
  ●与孩子建立良性沟通的渠道。要掌握孩子的心态就必须建立与孩子的沟通渠道,虽然孩子每天与父母见面,但是父母与孩子很少有超过15分钟的互动谈话。父母和孩子要有共同的语言交流渠道,这样孩子才会大胆地向父母倾诉。
  ●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如果孩子无法连续30分钟维持专注力,就会很难吸收学习内容。三四岁起,沈振雄就训练诗钧阅读,起初是20分钟,每年延长10分钟。到八九岁时,诗钧就可以连续阅读1小时。现在诗钧可以每天坐在书桌旁10小时。此外,家长要注意严选食物,要选择那些基本上不合任何添加剂和人造色素的食物,以免影响孩子的脑部发育,损害专注力。
  ●顺应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学习指导。诗钧7岁前,很难教他数学。后来沈振雄发现儿童对身体动作、情绪、回忆,图像较容易入脑,应该利用以上途径传授知识及概念,只有父母掌握孩子的记忆、情绪及部分动作规律,教育子女才会事半功倍。沈振雄每次教诗钧必教3次,第一次教的目的是让他明白六成,两个月后同一内容他明白八成,给他几段内容的混合式练习,再过两个月,他明白十成了,就独立做习题。
  ●掌握孩子心态进行教育引导。对着儿女讲话要小心、要富教育意义,要能不断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同时鼓励他们纠正坏习惯,改善沟通技巧和处理挫败。小朋友九成的学习问题都非因力不所逮,而是心态问题。父母若不能掌握孩子心态,便不能在孩子遇到挫败时,教他重新站起来;相反若孩子感到骄傲时,也不能及时教他虚心学习。做父母有如谈判专家,通过了解、掌握,再扭转孩子的心态。父母可以每天不经意对子女讲一些话,影响他的信心、勇气及以后待人接物的心理状况。
  8月15日,沈诗钧在爸爸的陪同下走出家门,年仅13岁的他将前往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做访问学者,与两位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一起做研究……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锻炼孩子好口才从小小绕口令开始。绕口令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对孩子的语言及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口才,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因为绕口令一般字音相近,极易混淆,要想念得既快又好,没有快速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伶俐的口齿,是很难做到的。经常说绕口令,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他的思维更具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绕口令的益处多多,但教孩子练
期刊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重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教育。历史上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著以及各种家规、家范、家诫中,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论述的重点;历代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人称颂。注重教子做人,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之精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勉子立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年届70时写了《戒子益恩书》一文,希望儿子能成为道德
期刊
在管理淘气孩子的时候,许多家长常常不知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意识和习惯,对我们和孩子都有益。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十字路口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而红灯亮时,就一定不能通行。树立规矩时,家长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同时要注意这个后果最好跟孩子的切身有关。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捌门大人说些“你从生
期刊
“直升机父母”一词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近十年才被广泛应用,指父母像直升机般盘旋于孩子的左右,监察孩子的一切活动,对孩子过分关心和保护。“直升机父母”对孩子无所不管、无处不在,随时介入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需要时立即给予补给,在孩子即将遇到困难时随时降落为孩子先挪去障碍……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29%的父母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21%的父母为孩子安排各式各样“对他好”的兴趣班和亲子活动
期刊
如果你的孩子想同别的孩子接触,他就要主动迈出一步。走向他人,学会同他人大方友好地相处,这是你要鼓励孩子进行的漫长的学习。  妈妈,不要离我太远  在幼儿园,由于小伙伴们天天见面,大家都认识了。然而要走向陌生的小伙伴,他需要感到安全:不要紧紧跟着他,但是不要离开孩子的视野。对他微笑,给他一个手势,这样会增添他的勇气。尤其是当他同别人接触失败时,他会很快地扑向你的怀里寻求安慰。  给,这是给你的!  
期刊
孩子的好行为是不能光靠说教培养的。聪明的妈妈会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  击打气球:感受合作  游戏方式:让孩子再约上两个小伙伴,在小区的绿地上,发给孩子两个气球,当你喊“开始”以后,他们就要把手中的气球抛向空中,然后在事前规定的时间内(如3分钟),通过各种方式击打气球,不让它落地。  提示:孩子会在共同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同伴的力量和协作的乐趣。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增加难度,
期刊
收到幼儿园感恩节开放日的邀请,我要去接受孩子的感恩了……  一直少有机会走进这片孩子们的天地,一方面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园里也有意保持着内在的神秘。只在入园前,园方为吸引更多家长,才大方地欢迎我们参观过,所以我一直向往看看子子生活的乐园。  走进二层的K2教室,孩子们的欢笑声、喧闹声充满了两百多平方米的房间,琳琅满目的玩具、画片、乐器装点着孩子们的世界,我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中间一块红地毯上,子子怀
期刊
下班后,我在厨房做饭,本能地把门关上。因为厨房实在是孩子的禁地。突然,门悄悄地打开了,只见大晨一脸坏笑地伸出脑袋,我一瞪她,她又把门关上。可不一会,门又开了。我再回头。大晨伸伸舌头又关上了。  这样一开一关,拿着刀切着菜的我实在太费神,大晨不但扰民,还扰自己人,爱搞恶作剧的毛病一日高于一日。尽管我在厨房门上画了一幅“闲人免进”的小漫画,但大晨还是好奇不已。我好说歹说,大晨表面听进去了,但没一会,又
期刊
“五常法”是日本推崇的一种品质管理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常自律五项。运用到孩子身上,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  将保存的物品进行组织管理,并限制物品数量,扔掉不需要的物品。其要点在于集中存放及尽量降低存量。  好处:训练孩子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  实行方法:和孩子商量拥有物品的数量,让孩子自己筛选哪些玩具需要,哪些不需要。使孩子从小学习取舍。“五常法”强调“一
期刊
公园里,妈妈们照例一边看着孩子玩,一边聊着天。聊到为什么美国孩子都很习惯、很自然地拿自己的玩具、食物与人分享,而国内的孩子这一点却不是很普遍时,有的人觉得是因为国内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少需要拿东西与人分享,而国外大都是一个家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分享”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变得更为重要。而更多的人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原因,因为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出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接受什么样的家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