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之浅见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许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教育的和谐发展。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渗透德育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把教育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综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钻研教材、找准德育的切入点。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条件。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也不能人为地拔高,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走极端,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味强调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画杨桃》时,我结合课文内容,买来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让学生亲自体会,知道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杨桃,其形状是不相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做事中人也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在教学古诗《示儿》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的道理。
  三、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是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互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他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琢磨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画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收稿日期:2014-03-0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如何搞好初三英语总复习,谈谈主要要抓住四个大方面,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初三英语总复习效果,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初三英语总复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以“教材”为中心;灵活运用;掌握方法;设计步骤;提高复习效果;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初三英语总复习课的效果决定中考的质量。要搞好初三英语总复习,就要使学生能牢固掌
期刊
摘 要:全文由后羿的死引发了关于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的思考。良好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是依靠政治课,必须依靠包括美术课在内的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而完成美术教学的德育任务,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学方法。  关键词:寓德于教; 良好品德; 素质教育; 教育观念; 教学方法  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后羿善于射箭,一个叫逄蒙的孩子拜羿为师,羿含辛茹苦,悉心授业,把自己的全部射技毫不保留地传给逄蒙。当逄蒙学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深感德育的重要,怎样落实呢?课堂教学环境是关键。阳光课堂也可理解为生态课堂,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当然,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为此作为初中思品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
期刊
其实,只要我们英语教师拥有一颗“诗心”,一颗用爱心、耐心、童心打造的“诗心”,英语课也可上得诗意盎然。  记得那是入冬来的第一场雪。雪下得很大,亦很狂,一霎那间把整个山村染成一片素色。  我踩着厚厚的雪“被”来到教室。一进门,同学们便如山雀般嚷开了:“老师好!”、“老师早”、“老师冷不冷?”……山里的孩子真纯,我心里一阵暖意。  其中一个叫寒(化名)的小女孩脆生生地问:“老师,我们一起堆雪人,好吗
期刊
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识的时候,通过全
期刊
研究和实践表明,策略胜过知识本身。所谓语文学习记忆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完成语文学习记忆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影响学习进程的各种因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其与学习者的特质、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学习发生的时空均密切相关,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认知场函数。我们认为,在语文学习记忆最起码应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策略:  1.口诀学习记忆策略。所谓口诀学习记忆策略,
期刊
摘 要:文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课堂资源,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同时教材的主题式组合编排、口语交际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精神,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优质资源。  关键词:文本;语言;插图;模仿;想象  文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课堂资源,所选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武术散打运动对跆拳道运动实战技术与训练方法的借鉴进行剖析,为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合理的借鉴韩国跆拳道技术提供分析与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对散打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实战技术和训练方法方面有所启发,进而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增强散打比赛的技击性、观赏性,从而为散打运动的实战技术与训练方法方面的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散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是展示和凝练办学思想和精神的途径、维系和支撑并且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不是物质力量而是精神力量和情感关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背景版”的作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与“内聚性”,是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升级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背景版;升级版  校园文化的发展格局、趋向及其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正在受到学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期刊
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延续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而今的“四有”新人,在培养人的方式或目标上,都一脉相承地重视道德修养。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理念、教育的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外部环境、新的经济生活、新管理机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和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