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门槛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一、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本课题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予以分析。
(一)对学校培养工作的满意度
1.对学校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对学校培养工作整体比较满意,尤其是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下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能力,在工作中通过软件的开发、设计和程序的运用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体分析见图1。
2.对学校各项资源受益程度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导师的指导比较满意。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导师的指导,毕业生既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够开阔视野。学校的学风、校风、传统以及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品牌、多学科、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为毕业生就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体分析见图2。
(二)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1.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普遍认为学校开展的就业服务较好,对此满意度较高。学校就业服务工作配置的硬件设施较为齐全,就业服务基本满足了毕业生的需求,能及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户口、档案和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办理工作,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具体分析见表1。
2.对学校招聘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对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和发布的招聘信息较为满意。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密切,能及时在学校的相关平台推送招聘信息,使毕业生在第一时间获取就业资源。在春季和秋季通过举办大型招聘会、宣讲会,加强企事业单位与毕业生的了解,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平台,搭好桥梁,具体分析见表2。
3.对学校就业教育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低。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安排、师资力量、教材选用等不太满意,认为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课程的联系较小,难以提供深入的学习指导,在教材的选用上,缺乏内容创新。同时,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用性较小,提供的就业指导可参考性较小,具体分析见表3。
(三)对签约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满意度
1.毕业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
从统计中不难看出,70%的毕业生对签约的工作比较满意。在用人单位的薪资福利方面,认为工作单位的薪资福利与预期相符,能满足毕业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物理环境、工作强度和人际关系不是很满意。这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往往选择在一线或省会城市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竞争激烈,具体分析见表4。
2.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的满意度
理工类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整体较为满意。他们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吻合,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就业单位的企业文化氛围较好,能激发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更有信心,具体分析见表5。
二、影响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
由于擅长技术与科学实验,理工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技术类工作,从事技术研发,比如通信、电气、轨道等,而很少涉及市场、行政等其他工作领域。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越强,就业满意度就越高;相反,专业知识能力越差,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2.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经过学校四年的培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使毕业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较好地融入新工作,适应新环境。综合来看,理工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强,就业满意度较高。
3.毕业生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影响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就业区域来看,毕业生往往选择一线或省会城市来就业。从行业领域来看,大部分从事技术类岗位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更高。在整个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择业,受家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二)外部因素
1.工作薪酬和企业环境
对理工类毕业生来说,工资薪酬是影响他们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毕业生签约工作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越好,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越高,反之,签约工作的薪酬和待遇一般,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较低。此外,企业環境,如企业文化、企业愿景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企业环境越好,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较高,反之,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2.地理环境
工作所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作环境较好的,就业满意度较高。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各种基础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包括商业、休闲娱乐等都基本满足了毕业生的需求,所以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较高。反之,在交通不便、工作环境较差的地区,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3.社会环境
国家政策,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等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不可忽视。由于目前政策环境对毕业生整体较好,所以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此外,行业的发展情况、行业趋势等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在对就业满意度的调查中不难看出,行业的薪资报酬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行业薪酬越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4.就业过程
毕业生的就业过程总体上是曲折的。毕业生签约的工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在就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感觉就业压力较大,工作竞争比较激烈,使毕业生的就业负担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三、 理工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领域较为狭窄,多为技术导向型工作
理工类毕业生签约的工作大多集中在技术类岗位,很少涉及行政或教学类岗位,少部分从事服务和研发类岗位。学校注重对学生技术的培养,但是技术型人才不能单单依靠技术,要同时增强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较为单一,多为国有企事业单位
理工类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国内外知名企业,选择民企和其他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国有企业和机关的就业人数占比约70%,是其他机关单位占比总和的两倍,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各方面的薪资保障相对较好,所以成为理工类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
(三)毕业生就业地区较为集中,多为一线或省会城市
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集中在一线或省会城市。因为一线或省會城市的文化资源、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等各类资源比较丰富,为理工类毕业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吸引了理工类毕业生的目光,使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重点选择北上广深和其他省会城市。
(四)毕业生综合能力相对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理工类毕业生所学专业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更加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从事科学实验或技术性探究活动,往往淡化人文素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较差,比如公文写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使理工类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五)毕业生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缺乏稳定性
毕业生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整体来看缺乏稳定性。虽然只有少部分理工类毕业生目前没有考虑过更换工作,但是约35%的毕业生表示会在未来的2~3年内更换工作,约10%的毕业生会在未来的3~5年内更换工作。由此反映出在当下复杂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毕业生更换工作的频率相对较高,就业缺乏稳定性。
四、提高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建议
(一)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开拓学生专业思维
学校应从互联网入手,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比如开展专业课视频讨论交流、网上模拟仿真实验、远程教学指导和国际留学生学习交流等,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和平台,为理工类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工程技术类专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从学校来看,应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出发,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尤其是理工科,应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技能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社会兼职、优秀企业实习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为毕业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结合理工类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比如成立理工科的技术创新创业坊或者邀请优秀的企业家、校友开展创业教育座谈会等。通过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使理工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升,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量身打造”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
学校的就业部门可以根据理工类毕业生的需求,邀请优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走进校园,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使毕业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丰富并完善自我。理工科院系应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发展需要,开展有利于理工类大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科技论坛,使学生能清晰定位自己。
(五)鼓励毕业生树立新时代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在择业的过程中,理工类毕业生应着重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企业发展、企业愿景等,在选择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工作的利弊。同时,要树立平等就业观,只有平等就业,才能不断提高就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九妹,张建国,徐粤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张克营,张 娜,曹稳根.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途径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5).
[3]林嘉华.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4]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5]张建环.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与分析[J].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2 (10).
[6]李 辉,杨 蕾,陈 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怎样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青春岁月,2011(2).
[7]刘春景.民办高校的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初探[J].网友世界,2012(24).
[8]舒 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9]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35-44.
[10]韦 良.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路径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之一[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14-21.
[11]孔欣欣.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
[12]岳昌君,杨中超.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1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13]杜桂英,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14]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
[15]陈树玉,王 辉.省属高等院校理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2(3).
一、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本课题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予以分析。
(一)对学校培养工作的满意度
1.对学校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对学校培养工作整体比较满意,尤其是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下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能力,在工作中通过软件的开发、设计和程序的运用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体分析见图1。
2.对学校各项资源受益程度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导师的指导比较满意。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导师的指导,毕业生既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够开阔视野。学校的学风、校风、传统以及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品牌、多学科、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为毕业生就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体分析见图2。
(二)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1.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普遍认为学校开展的就业服务较好,对此满意度较高。学校就业服务工作配置的硬件设施较为齐全,就业服务基本满足了毕业生的需求,能及时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户口、档案和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办理工作,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具体分析见表1。
2.对学校招聘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理工类毕业生对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和发布的招聘信息较为满意。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密切,能及时在学校的相关平台推送招聘信息,使毕业生在第一时间获取就业资源。在春季和秋季通过举办大型招聘会、宣讲会,加强企事业单位与毕业生的了解,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平台,搭好桥梁,具体分析见表2。
3.对学校就业教育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较低。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安排、师资力量、教材选用等不太满意,认为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课程的联系较小,难以提供深入的学习指导,在教材的选用上,缺乏内容创新。同时,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用性较小,提供的就业指导可参考性较小,具体分析见表3。
(三)对签约工作和职业发展的满意度
1.毕业生对签约工作的满意度
从统计中不难看出,70%的毕业生对签约的工作比较满意。在用人单位的薪资福利方面,认为工作单位的薪资福利与预期相符,能满足毕业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物理环境、工作强度和人际关系不是很满意。这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往往选择在一线或省会城市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竞争激烈,具体分析见表4。
2.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的满意度
理工类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整体较为满意。他们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吻合,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就业单位的企业文化氛围较好,能激发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更有信心,具体分析见表5。
二、影响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
由于擅长技术与科学实验,理工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技术类工作,从事技术研发,比如通信、电气、轨道等,而很少涉及市场、行政等其他工作领域。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越强,就业满意度就越高;相反,专业知识能力越差,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2.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经过学校四年的培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使毕业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较好地融入新工作,适应新环境。综合来看,理工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强,就业满意度较高。
3.毕业生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影响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就业区域来看,毕业生往往选择一线或省会城市来就业。从行业领域来看,大部分从事技术类岗位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更高。在整个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择业,受家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二)外部因素
1.工作薪酬和企业环境
对理工类毕业生来说,工资薪酬是影响他们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毕业生签约工作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越好,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越高,反之,签约工作的薪酬和待遇一般,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较低。此外,企业環境,如企业文化、企业愿景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企业环境越好,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较高,反之,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2.地理环境
工作所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作环境较好的,就业满意度较高。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各种基础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包括商业、休闲娱乐等都基本满足了毕业生的需求,所以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较高。反之,在交通不便、工作环境较差的地区,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3.社会环境
国家政策,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等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不可忽视。由于目前政策环境对毕业生整体较好,所以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此外,行业的发展情况、行业趋势等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在对就业满意度的调查中不难看出,行业的薪资报酬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行业薪酬越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就业满意度就越低。 4.就业过程
毕业生的就业过程总体上是曲折的。毕业生签约的工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在就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感觉就业压力较大,工作竞争比较激烈,使毕业生的就业负担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三、 理工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领域较为狭窄,多为技术导向型工作
理工类毕业生签约的工作大多集中在技术类岗位,很少涉及行政或教学类岗位,少部分从事服务和研发类岗位。学校注重对学生技术的培养,但是技术型人才不能单单依靠技术,要同时增强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较为单一,多为国有企事业单位
理工类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国内外知名企业,选择民企和其他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国有企业和机关的就业人数占比约70%,是其他机关单位占比总和的两倍,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各方面的薪资保障相对较好,所以成为理工类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
(三)毕业生就业地区较为集中,多为一线或省会城市
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集中在一线或省会城市。因为一线或省會城市的文化资源、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等各类资源比较丰富,为理工类毕业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吸引了理工类毕业生的目光,使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重点选择北上广深和其他省会城市。
(四)毕业生综合能力相对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理工类毕业生所学专业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更加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从事科学实验或技术性探究活动,往往淡化人文素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较差,比如公文写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使理工类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五)毕业生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缺乏稳定性
毕业生更换工作的频率较高,整体来看缺乏稳定性。虽然只有少部分理工类毕业生目前没有考虑过更换工作,但是约35%的毕业生表示会在未来的2~3年内更换工作,约10%的毕业生会在未来的3~5年内更换工作。由此反映出在当下复杂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毕业生更换工作的频率相对较高,就业缺乏稳定性。
四、提高理工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建议
(一)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开拓学生专业思维
学校应从互联网入手,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比如开展专业课视频讨论交流、网上模拟仿真实验、远程教学指导和国际留学生学习交流等,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和平台,为理工类毕业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工程技术类专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从学校来看,应从学校的顶层设计出发,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尤其是理工科,应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技能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社会兼职、优秀企业实习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为毕业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结合理工类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比如成立理工科的技术创新创业坊或者邀请优秀的企业家、校友开展创业教育座谈会等。通过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使理工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升,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量身打造”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
学校的就业部门可以根据理工类毕业生的需求,邀请优秀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走进校园,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使毕业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丰富并完善自我。理工科院系应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发展需要,开展有利于理工类大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科技论坛,使学生能清晰定位自己。
(五)鼓励毕业生树立新时代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在择业的过程中,理工类毕业生应着重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企业发展、企业愿景等,在选择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工作的利弊。同时,要树立平等就业观,只有平等就业,才能不断提高就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九妹,张建国,徐粤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张克营,张 娜,曹稳根.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途径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5).
[3]林嘉华.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4]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5]张建环.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与分析[J].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2 (10).
[6]李 辉,杨 蕾,陈 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怎样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青春岁月,2011(2).
[7]刘春景.民办高校的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初探[J].网友世界,2012(24).
[8]舒 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9]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35-44.
[10]韦 良.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路径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之一[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14-21.
[11]孔欣欣.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
[12]岳昌君,杨中超.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1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4).
[13]杜桂英,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14]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
[15]陈树玉,王 辉.省属高等院校理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