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与他的自画像

来源 :小读者·阅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画像是一种独特的肖像画,是艺术家对自己的描绘,同时也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审视和情感精神的表达。很少有艺术家像荷兰画家伦勃朗那样用自画像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生,他一共留下了素描、油画等100余幅自画像,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纵观这些画像中容貌的变化,画家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直率、真诚和对艺术的执着,这些珍贵的人生片段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一生的历史画卷。
  伦勃朗(1606-1669年)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更是艺术史中的一位巨人。他出生在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4岁进入莱顿大学,17岁前往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习绘画。学有所成的伦勃朗,在23岁之前就已经初露锋芒,他在莱顿开设自己的画室教画画赚钱,同时也进行创作,在1628年又重返阿姆斯特丹,成为一名职业的肖像画家。


  在青年时期,伦勃朗便开始将自己作为模特,以此展开他对艺术技法的探索,研究如何更好地去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从而与观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他继承了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法”,并将其升华。从他早期的自画像中,便能看出强烈的明暗对比和丰富的具有戏剧性的画面。在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中,充满了朝气蓬勃、乐观和满怀希望的形象。这一幅幅英姿勃发的自画像无不展现出年轻的伦勃朗少年得志的心态(图1、图2)。
  1632年,伦勃朗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阿姆斯特丹公会和慈善机构要装饰他们的会议厅,伦勃朗应邀创作了《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图3)。在这张油画中,他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卡拉瓦乔式的光影效果也被运用得炉火纯青。这张油画给伦勃朗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使他名声远扬,订单源源不断,画价也节节攀升。事业上走上正轨的伦勃朗在个人生活上也进展顺利,两年后,伦勃朗终于追求到贵族少女萨斯琪亚并与之完婚,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活上的奢华富足,爱情上的甜蜜美好,事业上的高峰,幸运之神无处不在眷顾着伦勃朗。富有的伦勃朗购置了一所豪宅,又收藏了很多古董和珠宝,他尤其喜欢古代的衣物和精美的小饰物,这些都被用作绘画时的道具。纵观伦勃朗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他绘画的技巧越来越老练,而构图也更加严谨。画家外表稳重,服饰华美,目光凝重中透露着自信,人物形象显示出成熟的特征(图4)。
  从1632年算起,伦勃朗享受了10年顺利富足的生活,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一直眷顾着他。1642年,伦勃朗的第一任妻子离开了人世,他的孩子们也相继去世了,只有最小的一个泰塔斯存活。痛失家人对伦勃朗来说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同年,伦勃朗应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同业公会的委托绘制团体肖像(图5)。画家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程式,描绘出民兵军官们集合走出军械库去执勤的场景。然而,这张作品在当时却成为了他的一场噩梦。此画的顾主们看到完成后的作品时很不满意,因为他们中间不少人被画在不够显眼的部分。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而画家拒绝,造成僵局,伦勃朗因而成为阿姆斯特丹上层社会中不受欢迎的画家。此后,很少有人和团体再来请伦勃朗画肖像了。
  经济上的拮据,精神上的磨难,名声的衰落,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伦勃朗,对于绘画理解的深入伴随着人世艰辛的体验,使伦勃朗的画风发生了改变。他逐渐放弃了细腻平滑的画面效果,开始用厚重的颜色塑造对象,再用透明颜料加以罩染,从而得到一种极富质感的画面。在艺术上的自省与要求使得他无法再画那些“容易卖”的作品。失去妻子后,不善料理日常生活的伦勃朗和女仆住在了一起,并生了一個女儿,为此他被教会谴责。放高利贷者频频光顾伦勃朗曾经光鲜的大宅子。1657年,走投无路的伦勃朗卖掉房子来抵偿债务,家具和油画也低价卖掉了。
  伦勃朗的艺术创作在最后10年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辉。尽管他穷愁潦倒,但在艺术上愈发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依循自己探索的道路前进,明确地追求着自己的风格。自画像真实地记录了伦勃朗潦倒的后半生,从画中我们看到了他胖胖的身材,贫穷寒酸、不修边幅的穿着,还有冷冷的没有丝毫笑容的面孔,除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还在散发光芒。画家只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雕琢他的内心情感,这一幅幅自画像正是他忍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外在反映(图6)。
  1669年,伦勃朗画完了人生最后一幅自画像,用一副绝世之作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画中,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图7)。他为后世留下了600多幅油画、350多幅蚀刻版画和1500多幅素描。伦勃朗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始终坚持遵从自己的艺术感受,不向世俗的趣味让步,从而成就了他艺术的巅峰!
其他文献
在国外旅行,找厕所比吃饭还重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语言不通,要想在内急的时候迅速找到厕所可没那么容易。  记得我第一次出国的时候是陪父母去欧洲跟团游。按说跟团游有导游带着,找厕所不是难事。可是出发之前,有先见之明的哥哥郑重其事地叮嘱我:一定要把给爸妈找厕所当成一件大事认真对待,有导游的时候问导游,没导游的时候你得四处去问。我嗯嗯答应着,心想人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啊,这还能是个事吗?  一路上
期刊
如今荧屏谍战剧因其扣人心弦、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何谓间谍,《说文解字》注释:“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因此“间”的本义就是门缝,泛指缝隙,有缝隙就可以使用反间计了,故称“间谍”。间谍还有多种称谓,如:间使、侦侯、察战等。  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窃听器”是听瓮。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听瓮,其实就是一种口小腹大的
期刊
1708年: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  年轻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是首个率领人马在俄国漫长的冬天跋涉,进而疲惫至死的欧洲大侵略家。  1700年,彼得一世对瑞典宣战,目的是要把瑞典赶出波罗的海地区。当时的瑞典是一个超级强国,它的势力范围包括如今的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  战争开始并不顺利,俄国军队在纳尔瓦战役遭到人数比自己少很多的瑞典军队痛击。查理计划一直打到莫斯科。彼得使用了
期刊
死亡总是不期而至。  我父亲的死也不例外。他走的时候才27岁。那时我还小,是第一次经历葬礼。  我那时七八岁,足以记住他。如果我更小些,就不会记得他,也不会痛苦。但那样的话,父亲就会缺席我的人生。还好,他没有缺席。  父亲是个坚定而又幽默的人。在管教我之前,他会给我讲个笑话,好让我不那么难受。在我临睡前,他会亲吻我的额头——后来我也像他一样亲吻我自己的孩子。他一定要我支持他喜欢的球队。他比母亲更擅
期刊
在童年,夜晚就像被一只  黑手  装到一个大口袋里  什么都是黑的  星星也没有胆量  吓得眼睛一眨一眨的  连大声的呼吸也不敢  还有花朵  连颜色都吓掉了  还有鸭子  在黑暗中把靴子  脱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整个村子都是怯怯的  大家都蹲在黑黑的口袋里  那些房子和树  也不敢把影子亮出来  奶奶却最胆大  每到夜里  她就在故事里放出螢火虫  那些小东西  挑着小灯笼  领着孩子在夜里四
期刊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国家的国王和王后远近闻名,他们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纯净与和平。王后还是个女孩的时候,就保守自己的心,把初吻留给一个尊贵的男人。那个同样保留初吻的好男人,证明了他拥有一颗纯洁的勇敢之心,后来成为王国的统治者。  这对幸福的夫妻有一个女儿,他们非常爱她。作为王室成员,她享受财富带来的各种特权,特别是在圣诞节的时候。整整一个月,城堡中到处是赶来庆祝的客人,每位客人都给漂亮的小公主带来礼物
期刊
杰克·特罗特和他的妈妈、他的妹妹波莉、他的猫博德杰生活在一个破旧衰败的农场里。农场曾经很兴旺,不过那是杰克的父亲还在农场打理一切的时候。后来,杰克的父亲被骗光了所有的钱,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这里。  所以,现在杰克和他的妈妈、妹妹——有的时候还有猫——在努力经营着这座农场,但是不大成功。不过他们很快乐,一起过得很开心。他们养鸡、养鹅、养羊,他们最自豪的财富是一头好母牛。  母牛不仅产奶,还帮他们
期刊
布鲁斯是一头独居的熊。  他的脾气坏透了。他不喜欢晴天,不喜欢雨天也不喜欢可爱的小动物。他只喜欢一样东西——鸟蛋!他在森林里到处搜集鸟蛋。  布鲁斯可不像其他熊一样生吃蛋,而是按照从互联网上找到的精致食谱来烹调。  有一天,布鲁斯碰巧看到一个食谱——煮得熟透的鹅蛋,再淋上点儿蜂蜜鲑鱼汁儿。于是他出门去准备食材。  首先,他抓了幾条鲑鱼。接着,他从本地的一个蜂巢里采购了一些蜂蜜。要知道,他很乐意支持
期刊
男孩弯桥,一早上出来打猪草,将近中午时,觉得实在太累了,就拖着一大网兜草,来到油麻地最大的一棵甜橙树下,仰头望了望一树的甜橙,咽了一口唾沫,就躺在了甜橙树下。本来是想歇一会儿再回家的,不想头一着地,眼前的橙子就在空中变得虚虚飘飘,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一睡着就沉沉的,仿佛永远也醒不来了。  那只草绳结的大网兜,结结实实地塞满了草,像一只硕大的绿球,沉重地停在甜橙树旁,守候着他。  秋天的太阳雪一般明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