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画像是一种独特的肖像画,是艺术家对自己的描绘,同时也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审视和情感精神的表达。很少有艺术家像荷兰画家伦勃朗那样用自画像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生,他一共留下了素描、油画等100余幅自画像,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纵观这些画像中容貌的变化,画家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直率、真诚和对艺术的执着,这些珍贵的人生片段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一生的历史画卷。
伦勃朗(1606-1669年)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更是艺术史中的一位巨人。他出生在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4岁进入莱顿大学,17岁前往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习绘画。学有所成的伦勃朗,在23岁之前就已经初露锋芒,他在莱顿开设自己的画室教画画赚钱,同时也进行创作,在1628年又重返阿姆斯特丹,成为一名职业的肖像画家。
在青年时期,伦勃朗便开始将自己作为模特,以此展开他对艺术技法的探索,研究如何更好地去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从而与观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他继承了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法”,并将其升华。从他早期的自画像中,便能看出强烈的明暗对比和丰富的具有戏剧性的画面。在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中,充满了朝气蓬勃、乐观和满怀希望的形象。这一幅幅英姿勃发的自画像无不展现出年轻的伦勃朗少年得志的心态(图1、图2)。
1632年,伦勃朗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阿姆斯特丹公会和慈善机构要装饰他们的会议厅,伦勃朗应邀创作了《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图3)。在这张油画中,他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卡拉瓦乔式的光影效果也被运用得炉火纯青。这张油画给伦勃朗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使他名声远扬,订单源源不断,画价也节节攀升。事业上走上正轨的伦勃朗在个人生活上也进展顺利,两年后,伦勃朗终于追求到贵族少女萨斯琪亚并与之完婚,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活上的奢华富足,爱情上的甜蜜美好,事业上的高峰,幸运之神无处不在眷顾着伦勃朗。富有的伦勃朗购置了一所豪宅,又收藏了很多古董和珠宝,他尤其喜欢古代的衣物和精美的小饰物,这些都被用作绘画时的道具。纵观伦勃朗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他绘画的技巧越来越老练,而构图也更加严谨。画家外表稳重,服饰华美,目光凝重中透露着自信,人物形象显示出成熟的特征(图4)。
从1632年算起,伦勃朗享受了10年顺利富足的生活,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一直眷顾着他。1642年,伦勃朗的第一任妻子离开了人世,他的孩子们也相继去世了,只有最小的一个泰塔斯存活。痛失家人对伦勃朗来说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同年,伦勃朗应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同业公会的委托绘制团体肖像(图5)。画家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程式,描绘出民兵军官们集合走出军械库去执勤的场景。然而,这张作品在当时却成为了他的一场噩梦。此画的顾主们看到完成后的作品时很不满意,因为他们中间不少人被画在不够显眼的部分。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而画家拒绝,造成僵局,伦勃朗因而成为阿姆斯特丹上层社会中不受欢迎的画家。此后,很少有人和团体再来请伦勃朗画肖像了。
经济上的拮据,精神上的磨难,名声的衰落,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伦勃朗,对于绘画理解的深入伴随着人世艰辛的体验,使伦勃朗的画风发生了改变。他逐渐放弃了细腻平滑的画面效果,开始用厚重的颜色塑造对象,再用透明颜料加以罩染,从而得到一种极富质感的画面。在艺术上的自省与要求使得他无法再画那些“容易卖”的作品。失去妻子后,不善料理日常生活的伦勃朗和女仆住在了一起,并生了一個女儿,为此他被教会谴责。放高利贷者频频光顾伦勃朗曾经光鲜的大宅子。1657年,走投无路的伦勃朗卖掉房子来抵偿债务,家具和油画也低价卖掉了。
伦勃朗的艺术创作在最后10年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辉。尽管他穷愁潦倒,但在艺术上愈发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依循自己探索的道路前进,明确地追求着自己的风格。自画像真实地记录了伦勃朗潦倒的后半生,从画中我们看到了他胖胖的身材,贫穷寒酸、不修边幅的穿着,还有冷冷的没有丝毫笑容的面孔,除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还在散发光芒。画家只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雕琢他的内心情感,这一幅幅自画像正是他忍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外在反映(图6)。
1669年,伦勃朗画完了人生最后一幅自画像,用一副绝世之作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画中,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图7)。他为后世留下了600多幅油画、350多幅蚀刻版画和1500多幅素描。伦勃朗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始终坚持遵从自己的艺术感受,不向世俗的趣味让步,从而成就了他艺术的巅峰!
伦勃朗(1606-1669年)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更是艺术史中的一位巨人。他出生在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4岁进入莱顿大学,17岁前往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习绘画。学有所成的伦勃朗,在23岁之前就已经初露锋芒,他在莱顿开设自己的画室教画画赚钱,同时也进行创作,在1628年又重返阿姆斯特丹,成为一名职业的肖像画家。
在青年时期,伦勃朗便开始将自己作为模特,以此展开他对艺术技法的探索,研究如何更好地去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从而与观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他继承了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法”,并将其升华。从他早期的自画像中,便能看出强烈的明暗对比和丰富的具有戏剧性的画面。在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中,充满了朝气蓬勃、乐观和满怀希望的形象。这一幅幅英姿勃发的自画像无不展现出年轻的伦勃朗少年得志的心态(图1、图2)。
1632年,伦勃朗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阿姆斯特丹公会和慈善机构要装饰他们的会议厅,伦勃朗应邀创作了《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图3)。在这张油画中,他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卡拉瓦乔式的光影效果也被运用得炉火纯青。这张油画给伦勃朗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使他名声远扬,订单源源不断,画价也节节攀升。事业上走上正轨的伦勃朗在个人生活上也进展顺利,两年后,伦勃朗终于追求到贵族少女萨斯琪亚并与之完婚,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活上的奢华富足,爱情上的甜蜜美好,事业上的高峰,幸运之神无处不在眷顾着伦勃朗。富有的伦勃朗购置了一所豪宅,又收藏了很多古董和珠宝,他尤其喜欢古代的衣物和精美的小饰物,这些都被用作绘画时的道具。纵观伦勃朗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他绘画的技巧越来越老练,而构图也更加严谨。画家外表稳重,服饰华美,目光凝重中透露着自信,人物形象显示出成熟的特征(图4)。
从1632年算起,伦勃朗享受了10年顺利富足的生活,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一直眷顾着他。1642年,伦勃朗的第一任妻子离开了人世,他的孩子们也相继去世了,只有最小的一个泰塔斯存活。痛失家人对伦勃朗来说是一个非常沉痛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同年,伦勃朗应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同业公会的委托绘制团体肖像(图5)。画家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程式,描绘出民兵军官们集合走出军械库去执勤的场景。然而,这张作品在当时却成为了他的一场噩梦。此画的顾主们看到完成后的作品时很不满意,因为他们中间不少人被画在不够显眼的部分。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而画家拒绝,造成僵局,伦勃朗因而成为阿姆斯特丹上层社会中不受欢迎的画家。此后,很少有人和团体再来请伦勃朗画肖像了。
经济上的拮据,精神上的磨难,名声的衰落,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伦勃朗,对于绘画理解的深入伴随着人世艰辛的体验,使伦勃朗的画风发生了改变。他逐渐放弃了细腻平滑的画面效果,开始用厚重的颜色塑造对象,再用透明颜料加以罩染,从而得到一种极富质感的画面。在艺术上的自省与要求使得他无法再画那些“容易卖”的作品。失去妻子后,不善料理日常生活的伦勃朗和女仆住在了一起,并生了一個女儿,为此他被教会谴责。放高利贷者频频光顾伦勃朗曾经光鲜的大宅子。1657年,走投无路的伦勃朗卖掉房子来抵偿债务,家具和油画也低价卖掉了。
伦勃朗的艺术创作在最后10年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辉。尽管他穷愁潦倒,但在艺术上愈发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依循自己探索的道路前进,明确地追求着自己的风格。自画像真实地记录了伦勃朗潦倒的后半生,从画中我们看到了他胖胖的身材,贫穷寒酸、不修边幅的穿着,还有冷冷的没有丝毫笑容的面孔,除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还在散发光芒。画家只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雕琢他的内心情感,这一幅幅自画像正是他忍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外在反映(图6)。
1669年,伦勃朗画完了人生最后一幅自画像,用一副绝世之作为自己的艺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画中,一个饱经人间苦难的老人在离去之前向这个世界投注苍凉的一瞥(图7)。他为后世留下了600多幅油画、350多幅蚀刻版画和1500多幅素描。伦勃朗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始终坚持遵从自己的艺术感受,不向世俗的趣味让步,从而成就了他艺术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