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一边吃火锅,一边煮老白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又一年,今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是朋友聚会的日子,是养精蓄锐的日子,也是思念家乡的日子。小时候,春节就是没心没肺地撒欢,长大后,我们也不知不觉开始怀念家的味道,总是忘不了那道家乡菜,忘不了那条放学回家的路,更忘不了那杯和家人一起喝的茶。尽管时光荏苒,家的温暖却是永恒的。
  “经得起岁月的打磨才值得拥有,如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复一日,从未因时间而改变。”这是茶人晴空对茶的态度。她说,“茶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也无需华而不实的吹嘘,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真实而质朴。”
  晴空的中学时代在宁德福鼎度过,那时候宁德以产绿茶为主,福鼎白茶几乎是出口。但福鼎人喝白茶,就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稀松平常,白茶的滋味自然也成了晴空心头的“家乡味”。1999年,为了发扬光大福鼎白茶文化,福鼎市政府联合数家白茶品牌成立福鼎茶艺队,向福鼎市各高中公开招募队员。晴空当时在读高中一年级,捧着一份对白茶的热爱,对家乡的骄傲,她主动报名参加,果然不出意外,凭借天生丽质,她顺利入选了福鼎市第一支茶艺表演队。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晴空与白茶结下不解之缘。
  2002年,晴空来到福州上大学,她仍然会参加一些茶艺表演。每逢节假日,她特别想念家乡,想喝家里的老白茶。在一次演出活动中,晴空认识了在福州的福鼎白茶企业,见识老乡,让晴空觉得格外亲切。没多久,她就进入这家茶企做实习生。“与高中参加茶艺队不同的是,那时不懂茶,表演只是白茶的‘点缀’,而大学的打工生活让我真正开始了解白茶是什么,它的制作工艺以及历史文化。”晴空一边说,一边把泡了数道的老白茶倒入壶中继续煮。2004年,在结束大学二年级课程后,晴空在福州拥有了第一家自己的茶叶门店,主营绿茶和白茶。
  一晃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里,晴空专注着茶事业,因为茶结识了自己的另一半,甚至在孕期也不忘给腹中的孩子提前品尝一点点健康的老白茶。晴空开玩笑,“也许是因为孩子在肚子里就开始喝白茶,在他两岁多开始主动识字时,第一个被他牢牢记住的字就是‘白’字。”晴空的两个孩子打小就围着茶室的桌子玩耍,看着大人们泡茶、喝茶,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如今兄妹俩也有模有样地坐在茶桌旁,自斟自饮,乐在其中。
  晴空的私人茶舍地处繁华街区,却闹中取静,简单的灰砖和毫无修饰的裸木,低调素缕又显得十分温暖。“这就是我的家,是我与亲朋好友的生活空间,必须有浓厚的‘家’的气氛。”说到这里,晴空很兴奋,“去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就在茶舍里一边涮火锅,一边煮老白茶喝。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拿出珍藏多年,平日不舍得喝的老白茶犒劳辛苦一年的家人,浓稠的茶汤,带着糯米的香气和蜜枣的滋味,和全家人一起谈天说地,心里暖洋洋的。”
  倘若恰逢好天气,在难得的春节假期里,晴空很愿意约上三两好友,带上孩子,自驾前往福州周边不知名的山野,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席地而坐,瀹茶品茗。晴空通常会带紫砂壶,壶并不一定是名贵的,但一壶不侍二茶,是养壶最基本的原则。“实际上,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壶不是判断紫砂壶好坏的唯一标准,哪怕是一把朴素的壶,它能入眼入心就好。选择白茶也一样,不能只认年份越久则越好,一些三年内的白茶在老茶师精湛的技艺下同样不容小觑。”这是晴空接触白茶多年后悟出的道理。
  不仅选壶、选茶如此,对待客人、认识朋友、教育孩子亦该如此。晴空最喜欢白茶和普洱茶,她觉得,这两类茶带着朴实的气息,能褪去人们身上的浮躁,让心灵回归家的安宁,这样的人生任凭时间的历练,最终都能化苦涩为甘甜。
其他文献
1391年9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谕旨,要求今后罢造团茶,改贡散茶。这道谕旨宣告了团茶时代的终结,亦为中国六大茶类格局的形成及泡饮法的大行其道开辟了先路。  朱元璋此举得到了后世的充分肯定。沈德符曾盛赞道:“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散茶的勃兴,有力地推动了制茶技术的革新与饮茶方式的变革。至清中期,绿、白、黄、青、黑、红六大茶类已初具雏形,且在中国各宜
期刊
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座有着年岁的城墙,用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或许每一叶茶封存在时光的生命也是如此,在属于自己的界限里,安稳地成长。一叶茶里的时光,清简漫长。在茶里寻找光阴的足迹,抽丝剥茧地从认识老茶开始。  喝茶不就是闻香品味吗?无香少味的老茶,有什么喝的呢?应该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甚至难免有人会质疑喝老茶本身就背离了喝茶的本质。喝老茶到底喝什么?在千滋百味的新茶都
期刊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檐,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
期刊
初冬的武夷山,霏雨初霁,暮色笼罩。  指尖在七弦琴上飞动,铿锵且不失细腻的琴音,在寒凉的空气里流淌萦回。一曲行云流水的《醉鱼唱晚》拉开了“琴茶人生·武夷雅集”的序幕。  有朋远方抱琴来,我烹泉煮茗以待。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的《茶道》联络处主任及读者、茶友等百余人,雅集碧山丹山,共享古琴之清远雅正、岩茶之岩骨花香,乃一大赏心乐事。  席间,广陵派古琴艺术传承人、扬州飞泉琴社创始人田泉,焚香操琴,为现
期刊
春节,意味着团聚。茶亦醉人何必酒。爆竹声中,天南地北,茶香四起,辞旧迎新。一家人,一壶茶。浓浓的亲情,在一品一啜间传递……
期刊
轻叹岁月如梭去,淡然手间忘忧君,又到一夜连双岁,今日五更分两天。  一年的辛苦疲惫,急忙忙的把生活尝尽,吞下的也只是凡俗里的一把盐成酱苦,忘记了素净清怡。假若停下片刻,兑一杯茗水,生一炉暖碳,开半襟胸怀,心中缓缓洇来的,也许就是常常摩拳挥棒去拼争的那些个幸福。没有人在意南山,不知道那一束霜菊的幽淡,直到春花秋月尽,才知过客红尘里,不如夜宿柴门采东篱,举杯欢笑吃茶去。  闻到浓浓的年味,又是一个轮回
期刊
如同深植血脉的基因,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守望,因为它总是和家如影随形,令人魂牵梦萦。  家,就像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温暖而安妥的襁褓。  当锅中煮起香甜的腊八粥时,当蒸笼里热气腾腾地蒸起年糕时,当红彤彤的腊肠挂在太阳底下时……年味渐浓,乡思渐浓。  味觉是牵引着人们回家最直接、最深刻的诱因。1700多年前,秋风吹起了张翰心底关于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记忆,便决绝地结束了宦游,
期刊
友从海外归来,约我喝茶,而且说一定要喝当地产荼,迫切的语气令人不能轻慢,遂以春之雨花相待。松针状的茶芽入水即沉,极为恬静,尔后轻轻舒展,透明的玻璃杯中袅袅地飘逸着清茶的香气,友人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细啜一口,言道“平时在南京不在意,这一出去,真想这味道呀,还是喝这茶过瘾”。我笑而不言,明白此时茶之优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那股浓浓乡情所散发着的清芬。  大部分的人,对家乡的味道是恋恋不忘的。沈从
期刊
2014年10月,莉森为自己在台湾桃园市忠孝西路上的“自在茶馆”成立了工作室,新春将近,她已经开始陆续整理茶叶和相关藏品,进行迎春的茶空间布置,为新春期间的茶话会做准备。因为在春节期间安排的茶会,所以参加的多是莉森的亲朋挚友,所以莉森对茶空间的布置,将着重打造温馨的氛围。对于在茶空间的设计上,莉森特意找到能突显喜庆的相关物什做布置:门口张贴的春联已请老师挥毫而就;画着孩童春节施放鞭炮的热闹景象的老
期刊
我想去四川蒙顶茶山,想了好多年,乙未深秋终于如愿。是时,年轻朋友大年组织去川西看彩林,在成都集合出发。我说我想早两天去,到雅安、到蒙顶山去看茶。大年一口答应,并说愿意开车一路陪我。当地茶人得知,也说要在雅安当“地接”,尽地主之谊。朋友们如此兴高采烈,我想那是因为蒙顶山在茶界名气太响。“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蒙顶,是茶人心中绕不过的山。  到了蒙顶山门,我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就像佛教徒到蓝毗尼,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