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接入题,读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屡屡幽香袅袅弥漫 诗意
  T:我们看一下两组词语,谁来读?
  T:声音响亮,如果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谁来读?
  T:读得非常好,很有诗意,谁再来读?
  T:读的时候,要把词语的意思留在我们的心间。经常运用词语,就会化做自己的语言。一起来读。(方法的指导在不经意间,是无声的渗透)
  (每读一个,都有要求,S的回答略)
  T:在你的心目中,茉莉花是怎么样的?
  S:是洁白,纯净。
  T:很好,用了课文的词语。经常运用才能把词语记在自己的心间。
  S:屡屡幽香富有诗意/平淡无奇洁白纯净
  T:他用了课文的两个词语。很好。在生活中,有一种爱,就像茉莉花香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揭题
  
  T: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边板书边说,板书“爱如茉莉”)
  
  三、读课文
  
  1. 提要求:
  发现细节 一句话 一个动作 一个眼神……
  关注语言 一字字 一个词一个句子……(语言有温度的)
  2. 轻声读课文,在边上圈划。
  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茉莉般的爱”。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用简洁恰当的语言。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爱”?
  3. 交流。
  T:同学读得非常投入,非常专心,这是很好的读书品质。刚才很多同学都圈出字词,并写下了阅读感受。先把话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对“爱的感受”。(要求明确)
  开始——
  S1:“你爸爸躺在船边睡着了……”我感受到妈妈很爱爸爸。板书:不敢动。
  S2:爱是相互的。
  S3:“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从这里感受到“妈妈爱爸爸”,从“……”读出。(教师提示到底是爸爸爱妈妈,还是妈妈爱爸爸。你到底读出了什么?)
  T: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
  S4:把对方看成比自己重要。
  T:你读读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T:读得好。一句话读出那种爱,一个细节。还有么?
  S5:“然而,……每天……”
  T:每天这个词语你也注意到了,还有一个词语。
  S6:直奔。不是饶着走的。(笑)板书“奔”注音。
  T:从一个字中,你能读出着急,读出人的心情。就说明读懂了。
  S6:再读。
  S7:“……死丫头……”爱是不需要语言表达的。
  T:你看她“微红着脸……”
  S8:有点羞涩。
  T:真好,你能找到这分藏着的爱。
  S9:“睡眼朦胧”“轻轻”看出……
  T:好的,这里的三个词语都表达了一种爱。
  S10:“……不敢动,不敢睡……”
  T:根据S板书:不敢睡。你从“不敢动,不敢睡”体会到什么?
  T:不敢动,不敢睡都想对方好好休息,多想别人,少想自己,这样的感情叫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都把对方看成比自己重要。
  T:还有么?
  S:“爸爸边打哈欠,边说……”
  T;爱是什么?
  S:爱就是一种“体贴”。
  T:还有其他的细节么?
  S:“……紧握……”
  T:“紧握”体会到什么?用心读,这一段还有哪些传情的词语?
  S:……自己家的茉莉……这句。
  T:爱是什么?
  T:……我们讨论的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一种爱。
  
  四、体会重点段落
  
  1. 要求:朗读“清晨……光泽里”,自由朗读重点段落。哪些字、词语能传达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交流。
  2. 理解:“再三叮嘱”,感受“爱不需要贵重的表达,爱不需要一定要玫瑰花”。
  3. 出示“阳光”这句。“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出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S:“探”,阳光也不忍心吵醒他们。(精彩,掌声)
  T:教师板书“探”,景物描写,但这阳光有了人物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
  T:这一幅画面要留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自己读这一段话。
  S朗读此句。
  4. 用心再读重点段。谁愿意来读读这美好的画面。要体会这美好的清晨。
  T:读得好,这段话就是这样轻轻的,柔柔的,一起来。
  S:齐读。
  5. 过渡。
  T:……想茉莉般的爱,爱不需要海誓山盟,却时时刻刻让我们感受到了那茉莉花般的爱。看看倒数第二段,一起读一读。
  T:有感想么?
  S:“……袅袅……”我觉得……(学生还不能深入文章的意思)
  T:你从这束“茉莉”能感受到什么。
  S:爸爸的爱就像茉莉的清香袅袅地钻到了我们的心中,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6. 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五、小结
  
  1. 朗读此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板书: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2. 生活中也有和茉莉不一样的爱,你觉得爱像什么?
  3. 小练笔:
  爱如……,……,……。用上比喻的手法,后面写上这种事物的特点。
其他文献
所谓的乡村学校,指的是处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完全小学、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传统意义上正式的农村教育,指的是学校里面的正规教育,或者是学校里面的义务教育,也称基础教育。这类学校若干年之前根据“分类办学,分级管理”原则,“人民的教育人民办”,实质上为农民自己投资,但由国家管理。税费改革以后,才逐渐变为国家主要投资管理。2006年1月1日在西部地区开始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基本上解决了农村
期刊
学问学问,一半靠学,一半靠问,正所谓勤学好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越来越认识到“问”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发现“爱问者清,多问者能”,故而我常鼓励学生提问、多问。理由有三:    一、“问”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的课改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主人。我以为,这个主体不仅仅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外在形式和活动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思维、内在精神要成为课堂意识形态的主体,学生的思想是
期刊
生物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热门学科,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环境、能源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而现有教材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并且信息时代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和体会到,生物课堂教学目标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本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就可以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技能
期刊
一、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项对我国理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不平衡,能力的强弱和平时学习成绩及学校类型无关,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行的一些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是低效的。在实验区调研时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了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以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达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可通过剖析教学过程,
期刊
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我校语文课题组开展了“让有效指导成为学生自由习作”的作文教学研究,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还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充分拓展教学时空,实施有效指导,让习作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成为他们倾诉表达的自由乐园,使自由习作越“走”越好。    一、引进活水,为自由习作拓展时空   
期刊
教材内容在变,考试制度也在改革。所以既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又要提高教学质量,难度就很大。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教者就必须端正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跳出传统教学的模式,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其意就是一切从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好中差生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对不
期刊
中考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次大考,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考成绩与复习备考的方法、策略、效果有直接的关联,只有科学、有效地进行复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益,从而提高中考成绩。    一、明确任务,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复习备考有三项任务:一是梳理知识,查缺补漏,构建知识体系,对知识基本达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的程度;二是通过专题复习与训练,具备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灵活运
期刊
我们依据经典文本所告知的路径,在守望本土艺术复兴的焦灼中,将阅读投入视觉观念产生的西方源头,但误读从不因此而减少。正如休谟所言,一切深奥的推理都伴有一种不变,它可以使论敌哑口无言,而不能使他信服。当我们离开小房间,置身日常事务时,我们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似乎就烟消云散,正如夜间的幽灵在曙光到来时就消失一样。  在古希腊文化的谱系中,欧洲思想的整个历史,欧洲语言中思想一词(ideon、eidos、ide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造环境,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充分体现学
期刊
语文立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是《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然要求。在立体化教学的探索当中,笔者曾尝试了课内外的延伸和嫁接、学科间的延伸和渗透、校园和社会接轨关联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由单纯走向多元,由平面化向多层次的模式转变。但是,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关于三维目标设置的意义及立体化教学的基本理念的实施目的之后,笔者认为,“教师”、“学生”和“学习方式”应当是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