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指导成为构筑自由习作的绿色通道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使作文教学走出“学生厌写,教师厌教,耗时耗力,效率不高”的怪圈,我校语文课题组开展了“让有效指导成为学生自由习作”的作文教学研究,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打破种种禁锢,还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充分拓展教学时空,实施有效指导,让习作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成为他们倾诉表达的自由乐园,使自由习作越“走”越好。
  
  一、引进活水,为自由习作拓展时空
  
  常言道:“厚积薄发。”唯有丰富的积累,自由习作时才能文思如涌,解决“无米之炊”。积累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训练学生养成观察、阅读的习惯,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日记、读书笔记、小练笔等形式进行积累和内化。课题实验中,我努力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扩大信息接受量,将“自由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
  (一)给学生一个丰富的天地,积累素材
  1. 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丰富多彩,是学生习作永不枯竭的沃土,可以说事事皆素材,时时为契机,处处有学问。关键是老师有一双慧眼,也给学生一双慧眼。因此,在习作指导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让他们跟小鸟弟弟谈心,和柳树爷爷拉家常,到嫦娥姐姐家做客……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中出现的丰富多彩并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成为自由习作的源头、活水。
  2. 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尽情游戏。自由习作与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来说,酸甜苦辣皆有营养,喜怒哀乐都是文章。学生自身独特的经历往往能够令他的作文也别具一格。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游戏,如参与办墙报、办展览、编报刊,进行调查、采访,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宣传,举办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画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我也及时指导学生把动手操作的过程、特点记录下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由习作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习作兴趣也会随之浓厚起来。
  (二)还孩子一片读书的绿荫,积累语言
  1. 从阅读教学中吸取。每一篇课文中总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认识体会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会贯通。长期坚持,强化了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日积月累,将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2. 从课余生活中获取。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利用学校和图书馆距离近的地理优势,我每周带领学生到图书馆看一次书,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写读后感,可以记录好词佳句,也可以记录喜欢的片断等。并提倡他们互相借阅手中的课外读物,互相学习交流,让他们在多向多边活动中感受文字作品的魅力,汲取语言精华,丰富文学素养。这种书香浓浓、书声琅琅的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把读书当作一种“需要”,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自觉行为。
  3.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为此,我及时利用早会、班队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从生活、电视、报纸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介绍家乡特产、名胜古迹、每日新闻、讲故事、路上见闻……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他们长了见识,又为他们今后自由习作中很好地运用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拓思导路,为自由习作构筑绿色通道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并不一定能写出富有个性的自由习作,这只是提供了一种基础和可能,还要教师恰到好处地发挥启发、引导、鼓励、帮助作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课程标准语),点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的语言个性自由发展。
  (一)凭借生活巧选材
  自由的状态不仅是生产佳作的途径,而且能使习作无比快乐。自由习作的快乐首先是心灵的快乐,使学生能够乐于“倾吐”。如不出具体或统一的题目,而是根据习作大致范围,引导学生在写作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符合内在需要的内容写。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同学老师、操场教室、衣食住行、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往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学生有了心灵的自由,就有了童心、童言、童趣,能够意到笔随,尽享自由习作创造的快乐。
  (二)敞开心扉乐表达
  教师针对情况作必要的点拨。这时教师的引导主要在于开启学生心扉,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花很短的时间提示习作要求(突出训练重点),在学生思维“卡壳”处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如指导《×××,我想对你说》时,在学生明白了作文的要求是“有真情实感,结合具体的事例写”后,我只在习作对象上再点一下:既可以对某一个人说,也可以对某一类人说;既可以对熟悉的人说,也可以对陌生的人说。不限制学生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让学生选择自己爱写、会写的内容,自选体裁,自我发挥,自我构思。通过开拓思路、自主选材的过程,学生已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当学生露出有话想写,跃跃欲试的状态时,就让他们动笔打草稿。这样把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充分享受自由,改变了过去一味地按老师要求写作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营造了空间。学生的题目、选材、立意、体裁等方面都有了创新,写出的文章自然富有个性。当然,学生所写内容可能还很稚气,描述的语言也可能较为平淡,但它是学生创作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精心呵护,不可简单、粗暴地否定。
  
  三、评价激趣,为自由习作增添亮丽风采
  
  传统的习作教学评价往往以习作目标作为依据,因此采用的是一种结果性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忽视了学习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新课程呼唤新颖有趣的开放的作文评价方式,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它的评价形式,是多几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作文评价中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是经常评选一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态度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做到人人参与,学生既是评价的裁判,又是被评价的队员。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选手,一次观察赛要评出最佳细心者,一次辩论会要评出最佳辩手。二是在教室里设立优秀作文专栏,经常让差生的好文章、优美语段也上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赏识,使他们都有一种成功的骄傲。三是整理优秀作文,在班级中编辑《绿色作文集》。每到学期结束,我就把班级中的好作品收集整理,编辑成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也能发表在班级的《绿色作文集》上,他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让绿色作文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评价过程的开放,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通过富有情趣的评价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能尽快进入习作的自由王国,能够意到笔随,充分享受习作的自由与乐趣。老师要让他们的真情在自己的作文里自由流淌,让习作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成为他们倾诉表达的自由乐园。
其他文献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也是世界的文化伟人。他在中国和全世界的文化史上都享有崇高的、不朽的地位。他为我们留下的《史记》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史记》在我国的文学领域和史学领域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    一、为什么要将项刘进行比较?    《史记》的艺术
期刊
书面表达在高考试卷中主要是用来考查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从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最难的就是书面表达,学生在写作时要么不知如何下手,要么就是能写出基本内容,但总得不到高分。尤其到高三,在每次写书面表达时,由于时间紧迫,考生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成书面表达上,常忽视了以下几点本该注意的问题。    一、书写质量   
期刊
语法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规律,英语语法揭示了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词形变化及遣词造句的规律。虽然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有点淡化,但它注重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运用的结合,对语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探讨,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语法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一遇到新语法项目就大讲特讲,并花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现代社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期刊
我国目前的高中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阅读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在阅读过程中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很普遍,这既影响了阅读速度,也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阅读能力是指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意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如何在高中课文教学中培养这种阅读能力,一直是高中教师研究探索的问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针对课文教学有明确规定:“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教学
期刊
在知识点“沸腾”一节教学中,“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是一出重头戏,它决定着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因为这个实验既是建立沸腾概念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训练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学校按课本(华东版)上的实验装置做学生实验,效果均不尽如人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没能在实验中观察到清晰而真实的水的沸腾图景。因为用酒精灯作热源做实验,水温一般只能达
期刊
所谓的乡村学校,指的是处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完全小学、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传统意义上正式的农村教育,指的是学校里面的正规教育,或者是学校里面的义务教育,也称基础教育。这类学校若干年之前根据“分类办学,分级管理”原则,“人民的教育人民办”,实质上为农民自己投资,但由国家管理。税费改革以后,才逐渐变为国家主要投资管理。2006年1月1日在西部地区开始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基本上解决了农村
期刊
学问学问,一半靠学,一半靠问,正所谓勤学好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越来越认识到“问”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发现“爱问者清,多问者能”,故而我常鼓励学生提问、多问。理由有三:    一、“问”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的课改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主人。我以为,这个主体不仅仅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外在形式和活动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思维、内在精神要成为课堂意识形态的主体,学生的思想是
期刊
生物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热门学科,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它对社会、经济、环境、能源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而现有教材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并且信息时代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和体会到,生物课堂教学目标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本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就可以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技能
期刊
一、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项对我国理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不平衡,能力的强弱和平时学习成绩及学校类型无关,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行的一些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是低效的。在实验区调研时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了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以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达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可通过剖析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