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一世界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l605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建筑,会传达出美好和生机盎然的气息,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详,给乏味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份快乐。作为福建首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之一的团结楼,每当有人匆匆从它身边经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长久驻足,在满目苍翠中欣赏它独特的美。
  楼外风景
  到了晚上,从楼的东边延绵到西边,灯火通明,那些门窗闪出的光就是一双双眼睛,在树影婆娑中,晶莹透亮。而晨曦里,每一个门,每一扇窗都紧闭着,他们疲劳一整夜,还没办法在晨雾中苏醒。沉睡中的团结楼如此静谧,草儿们慵懒地平铺在地面上,静等温暖的初阳升起。龙眼树、白兰树错落在斜坡两旁,如肃静的卫兵,笔直在无风的日子里,一丝不苟地守护着团结楼。楼前的草坪除了园丁,鲜有人步入其中,它们被修剪得如此整齐,如此光鲜亮丽,更宜远观。曾有那么两三年,那儿疯狂地生长着三角梅,梅红的居多,那些枝叶一直延伸到了二楼的阳台,放肆地偷窥着楼里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金灿灿的落叶,铺了满满一个大斜坡,延伸到团结楼,晨光在叶片上跳舞,好像从不停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可惜这样壮观的场景很少再见到的。平日的这里太干净了,常常在上班之前,就会有人拿着环卫工具过来打理得一尘不染。再走近团结楼,偶尔也能在楼前三角梅树里撞见鸟蛋,四个带紫色花纹的鸟蛋安静躺在鸟窝里,与世无争的本分样。
  在阴雨连绵天,它们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切湿嗒嗒的,被洗得真透彻啊。那棵白玉兰树,从根部到腰部被刷成白,有一米吧。初看时有点奇怪,久了也就顺眼了。那几棵龙眼树,果子还挂在树上,风儿拉扯着它们,一天掉下几颗,在草地上翻滚,雨泡日晒,风干。这样喷薄欲出的浓烈季节,这样的情景总教人难忘,无所事事却又满怀激情。
  团结楼由红砖垒起,故外观整体以红色为主基调,屋檐和走廊线条为白色,红白相搭,简约明朗,每条走廊和楼道的窗户雕花且镂空,既美观又通风。楼的墙体离地面一米五处是用石条砌成,类似如今的踢脚线,既防水又防火。为了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房屋的使用率,北面的两个窗户显然经过改造,窗户下新砌的墙体已经刷白,墙角处,白色漆中隐约藏着几滴若隐若现的红漆。大概为整体的和谐以及防止生锈,许多窗户的防盗网也刷红了。东西两边看似对称,仔细观察略有不同。楼是依山而建,西高东低,西侧两层,东侧三层,共有五十多个房间,走廊相通,东西两侧每层各十间,东边楼一层中间原有过道因狭小改为储藏间,西边楼中间则仍为过道。沿着主楼的中心通道出去就是北门,左右两边花坛的野牡丹开得狂野,与距楼百米处的火焰树红艳的花一唱一和,在风中对歌。
  一场暴风雨即将光临的那个午后,人站在龙眼树下,有山雨欲来的味儿迎面扑来,夹杂着隐匿在树上昆虫的味道,闪电在楼顶与树之间晃动,雷声在厚厚的云层间卖力鼓动,大风把树摇得多么婀娜。终于,辽远深沉的天空甩下豆大的雨点,而楼前大草坪上的喷水器还在转,它哪里知道下雨就不需要喷了,那个工人早跑没影了,留下喷水器辛勤地工作着。熟悉又好闻的雨味无视窗户上铁条的阻拦,奔涌进团结楼,在楼里左冲右突,扫荡着每一角落。
  大暴雨真的来了,那味道,那声音,都令人满心欢喜。哗哗,伴随大风,那激起泥土的味道,在风中飞扬。大点再大一点,让整个世界淹没在这样的暴风雨之中。当然,欢喜的是能躲在团结楼屋檐下欣赏这样的雨景,大树上弱不禁风的黄叶,全部被大风粗暴地拽下来,扔进泥里、水里。而那些绿叶,牢牢揪住枝干不放,试图不让自己离开大树的怀抱。
  楼里的人
  夜里起风了,未央时分下了场小雨。清晨,万物拥抱在蒙蒙的气雾之中,芝山大院内几棵硕大的木棉早已旁若无人、如痴如醉地开放着。夜雨,如炽热的火油,浇开了一树的青春与热情,火红的花儿,驰骋在舒展的枝条上,如同彩色山水画一般逼真,又如宫女那羞红的胭脂,灿若烟霞,绮丽之极,给静悄悄的黎明和大地装点了无限生机与希望。
  在高而挺拔的木棉树下,我碰到了老王,正往家赶,脸上写满疲倦,眼袋肥大,面部显得有些浮肿。尽管如此,此时的他却如晨起的公鸡,健步如飞,嘴里还哼着一两句不成调的曲儿。
  “老王,早上好啊,又夜不归宿啦?”我停住脚步。
  他一眼把我认出,“早啊!有个材料必须赶出来,总算大功告成了。”
  看着他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一份敬佩,从我的内心深处幽幽地涌来。
  老王就在团结楼上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今年赶上党委换届,事情比往年多出不少,加上连日来上级频繁下来检查工作,整个办公室的人忙成一锅粥,个个马不停蹄,埋首于自己手头的活。老王被分配在材料组,有次我去送文件,撞见他正边看材料边吃早餐,面前的办公桌,是堆得跟小山丘一样高的参考书籍和文件。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的老王完全牺牲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我每每在路上碰到老王的爱人,总能从她的言谈中听出些许怨气:家里的水龙头出毛病或马桶堵塞了,老王的爱人独自修理;孩子生病了,老王的爱人一个人半夜背着孩子上医院;逢年过节了,老王的爱人和孩子拎着大包小包回农村老家……在这些场景中,独独少了男主角老王。
  其實,不只是老王,只要是在这座楼里上班的,他们的步调基本一致:每天早出晚归,忙时废寝忘食;想在先,做在前,行事滴水不漏;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恪守本分,甘当无名英雄,工作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姿态。他们就像眼前这些开着花的木棉树:笔直的树干高高地伸向云霄,撑起片片红云,枝桠如千手观音,向八面四方伸展,铁划银钩的苍劲,仿佛述说着生命的不屈与奋进;满树燃烧的木棉花竞相开放,红得锃亮,红得耀眼,如点燃的旗帜,摇曳着,没有一丝的顾虑,迸发着难以言喻的活力与热情。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生命的内涵。老王常说:“每当我提出的建议被领导采纳,并在实践中得到成功运用时,每当通过我的协调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时,我就知道,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没有任何修饰的质朴话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茫茫宇宙,芸芸众生,总是有一些优秀的灵魂在顽强地拓展和生长,他们伸出的枝干向上伸展,他们开出的花朵热情似火,他们的一根一叶都沁透了对生命的热爱、执著与奉献,在短暂的一生里,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和每一位为人类做出过贡献的人一样,受到人们的尊崇,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   有风吹过,一些花朵散落在地上,依旧嫣红。木棉花来到地上仍明媚地开着,连花瓣都不曾破损,恰似脱去战袍的勇士。多么坚强的生命啊,即使是生命的坠落,也要以最美的姿态融入大地!或者因为曾经如火如荼地绚烂过,已经无怨无悔了。
  住在楼里的人,如流水一般匆匆而过,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是动态前行的,有的跳得快一些,就像楼后树上活泼的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继而奔赴到更广阔的天地,为更多的人谋求利益和幸福,大部分人就像楼前的树叶,从绿转黄,直至飘落到地上,零落成泥碾作尘,以静美的姿态继续滋养着楼前楼后的植物。无论是怎样的归宿,他们都曾经来过团结楼,心甘情愿地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往事如烟
  正如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就想探听对方的底细,一个人待在这座楼里久了,也会蠢蠢欲动想着窥视楼的过往,于是搜集一些资料,细细品味。
  团结楼位于芝山大院内,它就像芝山山顶的老树们,红砖砌成的墙壁就像树的年轮,镌刻着往昔的时光,静观世事风云变幻,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当团结楼还不叫团结楼的时候,中间主楼曾经是寻源中学的礼堂,至今嵌在团结楼南门墙壁里的石碑向世人透露礼堂始建年份,石碑上文字从左至右竖排,内容如下:“耶稣曰要令尔光照耀人前而有良好行为可观则人将归荣于尔在天之父 马太五章十六节”,落款处:“卓绵成选献,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九月吉日”。由此可推断,这座楼的建设年份是1948年。值得一提的是,文学家林语堂曾就读过寻源中学(迁入漳州之前的厦门校址)。解放后,时任寻源中学的校董卓绵成,也就是著名音乐家傅聪的岳父,举家搬迁到国外,寻源中学从此由政府接管,后改办为农业技术学校。团结楼中间主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团结楼东西两侧扩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预制板楼面、木屋盖结构,总建筑面积3290平方米。
  楼的正大门赫然书写了三个红字“团结楼”,名字的由来,应当从1949年9月26日的南北干部会师大会说起。那天,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喜庆的气息萦绕在礼堂周围,楼里楼外盛开着红艳艳的杜鹃花。三十一军政委、漳州军管会主任陈华堂在寻源中学的礼堂里庄重宣布漳州军管会、中共福建第六地委、第六行署、第六军分区和支前司令部正式成立。并希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南下五地委机关人员负责人李伟带领的队伍,与由中共闽南地委书记、八支队政委卢叨率领的队伍尽快融合在一起,采用政治、军事的手段及时解放漳州全境,做好军事接管,维护好社会秩序,严格执行约法八章和城市政策;尽快恢复发展生产,做好支前工作。这一历史性的决定,从此开创了军队干部、南下干部与本地干部三支队伍齐抓共管新漳州的新局面。
  历史的脚步从未稍加停歇,而历史留下的足迹依然历历在目。1951年9月,寻源中学改办为龙溪农业技术学校,团结楼成了龙溪农业技术学校的办公楼。1965年5月福建二师院在此办学,1966年停办,1970年被撤销。1970年国庆前,龙溪专区革委会搬进团结楼办公,1971年6月,龙溪地委恢复后也迁入芝山大院。当时的革委会和地委领导就在团结楼办公,地委办公室也相应地设在团结楼中。1978年3月,龙溪地区革委会撤销,改设为龙溪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6月撤销公署,县级漳州市升级为地级市,龙溪地委办公室改称为中共漳州市委辦公室,办公地点仍在团结楼,直至今日。
其他文献
常常一个人走进明灯寺,不管风和日丽还是细雨霏霏,有时只看了一眼,有时却待上大半天。这个雨后的清晨,我又一次叩访点灯山明灯寺。  沿着山麓蜿蜒而行,两旁云雾缠绕、古木参天,重叠的群山和深邃的幽谷尽收眼底。大约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人面狮峰下,偌大的明灯寺呈现在眼前。放眼望去,只见流水潺潺,百花争艳,悠扬悦耳的佛歌隐隐约约飘入耳际,刹那间心如止水,万物皆空。这里是心灵的净土,展示着一处佛教文化的清纯
期刊
因为妻子身体出现状况,再一次住进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与两年前我所见的医院相比较,算是旧貌换新颜了。住院部是一座崭新的大楼,一切设备都是先进的。病房内按三个床位一个标准间设计,内有卫生间和壁橱。卫生间配有淋浴设备,坐便器安有扶手,还装有报警器,一切都从病人的方便或健康出发,住入医院会让你有回家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护士对待病人或陪护人员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样冷冰冰的了,给病人更多
期刊
下午接近五点,下起了闷热预谋整天的雨。  浓重的乌云让人胆战心惊,但就像走出沙漠的人不能大口喝水一样,雨滴降临的起始,还算是温柔的。  夏天的大雨,是倒悬的浮岛把水分倾泻下来,总是一片移动的云,急急地且飘且落雨。我们所处的地方,毫无疑问是云朵的中心。目光看向马头山后面的高铁站方向,那里还是晴空万里,依云朵的规模和速度,它很难覆盖到那里。  不论多小的气候,都能够洗刷一切,我们在灰色的天光里,看见雨
期刊
莲花吟  抹着夕阳的余晖  在暮风中轻轻地摇曳  一枝莲花,立在池塘一隅  身影如清水明澈  入泥三分,入水三分  毫无造作地亭亭玉立  静静地舒枝长叶  连艳红的花朵也不求人注视  尘世的喧嚣与你无缘  守一湖清水心如明镜  那么矜持,坦荡圣洁  默默的把芬香色彩奉献  风也罢,雨也罢  你只深情的对阳光凝望  歌也罢,赞也罢  你只自在的把花绽放  风清是你的憧憬  高雅圣洁是你的向往  即使
期刊
初冬清晨的阳光把风晒暖,一进入双第地界,山色越来越郁绿,植被的良好样貌让眼眸开始舒适放松。我把车窗玻璃按下,迎纳经由青山碧野过滤的空气。一路慢行,调节着车速,以适应即将抵达的目的地双第农场的氛围和节奏。  在荫凉的树下泊好车。棉衣长裙绣花鞋行走在树影斑驳清静的街,街边的紫荆树下花瓣落满地,一片桃红艳影,美绝,比开在树上更添妩媚。微风过处空气中开始有甜香味闪闪忽忽——小梁家的黑年糕出炉了!  这是我
期刊
龙山镇南坪村风霜岭是漳州战役的主战场之一,位于南靖县和芗城区交界。风霜岭上,保留完好的古代汀(州)漳(州)驿道边,有一棵“红军树”,枝繁叶茂,树木高大挺直,树皮绿色平滑,地面树径1米多。据介绍,红军树系梧桐科植物,英文名Phoenix Tree,别名青桐、桐麻,属落叶大乔木,生长快,树龄达几百年,木材适合制造乐器,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以食用或榨油。由于树干光滑,叶大优美,因此梧桐是一种著名
期刊
某一日刷朋友圈,看到一张昆虫图片,这张图片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图片上昆虫的名字记忆犹新,我们称之为“肚爬”(谐音),这是闽南语直译,恐很多外地人不解其意。如朋友介绍的,学名应该叫“蝼蛄”“土狗”(由于烘干后的蝼蛄身体紧缩,头向腹部弯曲,六足紧抱,形状像条卧着的狗,故取名土狗),亦叫“肚猴”。  幼时的回忆让我对“肚爬”的信息产生兴趣,于是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百度百科曰:“土狗即蝼蛄,昆虫,俗名
期刊
在许多人的眼里,鱼米花果之乡的漳州是温润的、五彩缤纷的。其实,这座城市,有一种颜色最厚重、最深沉:那便是永不褪色的红。那段磨灭不去的红色记忆,与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息息相关。  1932年5月1日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庆祝胜利。一场大会的召开,给中山公园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几十载光阴倏然而逝,那些动人的场景依然深深留在漳州后人的心里。  从不太长的文字
期刊
多年以前,我从《烈士诗抄》中摘录了革命烈士裘怀古的一句诗,“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烈士坚毅悲壮的乞愿,震聋发聩,直抵人心。我后来用它作为我的小说《红杜鹃》的开卷语,我要用它明示,做为舐享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的后辈,我要让人们循着我赤诚满腔的文字之河,去追溯缅怀那些为自己所热爱的家国而献身的英雄,亦作对烈士发愿的一种回应。  我所生长的漳浦大地,从来就不缺少对英雄的讴歌和传诵。我就是
期刊
半夜醒来,想到母亲,再难入眠。  由于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带大6个孩子,艰辛备历。我们几位兄弟读书考学,成了公家人,她当然高兴。但是,因为要筹集我们的学费、生活费,她没过一天好日子,家里种田、种果、养牛、养猪的钱,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吃糠咽菜,却一分一分攒着,给我们读书。  20世纪90年代,我算是我们兄弟几个最后一个离开农村的,记得我读大学的那几年,每年暑假,我和母亲两个人都要到离家几公里外的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