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到了创新创业行列中。同时,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高校间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挑战杯”“希望杯”等一系列赛事的参赛经历是否真正对高校学生未来的择业有所帮助,本文通过问卷、采访等形式,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进行了相关调研。
关键词:科创赛事;高校学生;择业状况;参赛经历
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趋向及特点
参与问卷调查的为杭州师范大学17个学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500名学生,调查通过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从表1可知,学校或者科研单位是大部分学生(30%)向往的择业岗位,有近25%的学生选择国企,只有约15%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大学生择业还是倾向于稳定。
从择业的动机来看,将物质需求作为主要目的学生占大多数。从表2可知,以满足生计需要和物质生活需要为工作目的的学生,两者占总人数的60%;以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择业目的的学生,两者只占40%,这表明大学生择业倾向趋于物质化。
从择业地区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发达城市。有55%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在发达城市工作,20%的学生愿意去中小城市,只有15%的学生倾向于小城镇。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区域有着比较高的期待。
二、影响大学生择业的要素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要素有很多,从表3可知,除了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薪资和福利的要求以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注重职业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稳定性和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薪资是影响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当然,上文所提及的择业地区以及动机等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创业大赛的现状
创新创业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当前大学生专业知识普遍较好,但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商业技能。创业大赛就成为诸多高校在校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现状是:参赛范围有限,广度、深度不够,育人效果不突出。虽然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热情高涨,但参与学生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参赛选手之间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组合不尽科学,其水平大部分停留在比赛的层面上。创新创业作品纸上谈兵多,可操作性不强,缺少较为成功的典型。此外,我校创业实践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创业大赛经历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
经过调查发现,对于有着创业大赛经历的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择业倾向的主要因素有精神追求、名利追求以及社会责感任等。精神追求、名利追求以及社会责感任与创业意识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名利追求、精神追求与创业行动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会责任感与创业行动倾向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通过进一步研究之后,还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女生的精神追求和创业行动倾向强于男生。
(2)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业意识倾向有显著差异,人文类专业的学生最强,理工类学生较弱。
(3)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其名利追求、创业意识倾向和创业行动倾向高于没有创业经历的学生。
(4)获奖的学生其名利追求和精神追求倾向强于未获奖的学生。对此可以理解为,经历过创业竞赛的学生,对创业有了体验,能认识到创业的艰辛与困难,创业倾向性增强。创业项目往往更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因此经历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对名利追求的態度更为强烈。所以有过创业大赛经历的大部分学生会继续创业,一小部分学生会找份和专业对口的稳定工作。
五、案例分析及启示
本次调研,走访了许多优秀的、有过参赛经历的毕业生,现选取两名进行分析、比较。
侯某是我校钱江学院2015届毕业生,2012年创立杭州联动旅行社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专注杭州高校旅游市场。2016年3月,创立牧马人旅行社,专注企业出行创意主题定制服务。目前总部在长沙,在滨江和扬州各有一家分公司,拓展基地建立在萧山。侯某曾参加过“希望杯”赛事,他认为参加“希望杯”给他带来的主要帮助是通过比赛营销自己的项目,同时树立更坚定的创业意识。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要有想法、有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在学习和创业二者之间要分配好各自所需时间和精力,避免影响学业。创业比赛能让大学生看到更多行业的发展趋势,更清晰地选择创业项目。
张某是我校阿里巴巴商学院2013级学生,大二时与同班同学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做收宝包项目的公司,目前该公司还在运营中。曾经参加过挑战杯的她,非常支持大学生参加这类竞赛。她认为,无论以后要创业还是择业,这些经历带来的帮助是很大的。通过参加科创比赛能了解择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启发参与者思考自身是否真正适合创业这条路。
总之,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经历对学生择业的影响取决于诸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创业还是择业。
关键词:科创赛事;高校学生;择业状况;参赛经历
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趋向及特点
参与问卷调查的为杭州师范大学17个学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500名学生,调查通过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从表1可知,学校或者科研单位是大部分学生(30%)向往的择业岗位,有近25%的学生选择国企,只有约15%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大学生择业还是倾向于稳定。
从择业的动机来看,将物质需求作为主要目的学生占大多数。从表2可知,以满足生计需要和物质生活需要为工作目的的学生,两者占总人数的60%;以实现自我价值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择业目的的学生,两者只占40%,这表明大学生择业倾向趋于物质化。
从择业地区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发达城市。有55%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在发达城市工作,20%的学生愿意去中小城市,只有15%的学生倾向于小城镇。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区域有着比较高的期待。
二、影响大学生择业的要素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要素有很多,从表3可知,除了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薪资和福利的要求以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注重职业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稳定性和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薪资是影响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当然,上文所提及的择业地区以及动机等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创业大赛的现状
创新创业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当前大学生专业知识普遍较好,但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商业技能。创业大赛就成为诸多高校在校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现状是:参赛范围有限,广度、深度不够,育人效果不突出。虽然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热情高涨,但参与学生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参赛选手之间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组合不尽科学,其水平大部分停留在比赛的层面上。创新创业作品纸上谈兵多,可操作性不强,缺少较为成功的典型。此外,我校创业实践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创业大赛经历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
经过调查发现,对于有着创业大赛经历的大学生而言,影响其择业倾向的主要因素有精神追求、名利追求以及社会责感任等。精神追求、名利追求以及社会责感任与创业意识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名利追求、精神追求与创业行动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会责任感与创业行动倾向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通过进一步研究之后,还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女生的精神追求和创业行动倾向强于男生。
(2)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业意识倾向有显著差异,人文类专业的学生最强,理工类学生较弱。
(3)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其名利追求、创业意识倾向和创业行动倾向高于没有创业经历的学生。
(4)获奖的学生其名利追求和精神追求倾向强于未获奖的学生。对此可以理解为,经历过创业竞赛的学生,对创业有了体验,能认识到创业的艰辛与困难,创业倾向性增强。创业项目往往更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因此经历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对名利追求的態度更为强烈。所以有过创业大赛经历的大部分学生会继续创业,一小部分学生会找份和专业对口的稳定工作。
五、案例分析及启示
本次调研,走访了许多优秀的、有过参赛经历的毕业生,现选取两名进行分析、比较。
侯某是我校钱江学院2015届毕业生,2012年创立杭州联动旅行社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专注杭州高校旅游市场。2016年3月,创立牧马人旅行社,专注企业出行创意主题定制服务。目前总部在长沙,在滨江和扬州各有一家分公司,拓展基地建立在萧山。侯某曾参加过“希望杯”赛事,他认为参加“希望杯”给他带来的主要帮助是通过比赛营销自己的项目,同时树立更坚定的创业意识。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要有想法、有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在学习和创业二者之间要分配好各自所需时间和精力,避免影响学业。创业比赛能让大学生看到更多行业的发展趋势,更清晰地选择创业项目。
张某是我校阿里巴巴商学院2013级学生,大二时与同班同学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做收宝包项目的公司,目前该公司还在运营中。曾经参加过挑战杯的她,非常支持大学生参加这类竞赛。她认为,无论以后要创业还是择业,这些经历带来的帮助是很大的。通过参加科创比赛能了解择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启发参与者思考自身是否真正适合创业这条路。
总之,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经历对学生择业的影响取决于诸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创业还是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