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微《流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xw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年》又名《一个人的微湖闸》,是“70后”作家魏微创作的“女性成长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回顾微湖闸的日常生活,讲述女性真实的成长过程。女性幼年与少年时期性意识的萌芽与自然成长、青年时期身体的自主及中年阶段对自我的重新发现是女性成长的方式,也是文本成长主题的内涵。
  关键词:魏微 《流年》 女性成长 女性意识
  《流年》是“70后”作家魏微创作的长篇小说,文本以第一人称“我”——小蕙子童年及成年的双重视角,回忆并讲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微湖闸居民的日常生活。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设定从年幼的小桔子和小蕙子,到年轻的小吴和小佟,再到中年的杨婶、老年的奶奶,几乎包含了女性一生的阶段。《流年》对主人公小蕙子的成长描写符合一般意义上“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而魏微在文本中还展现了另一种女性成长,即中青年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从小说文本出发,以年龄段为划分依据,对女性幼年时期性意识的萌发与自然成长、青年时期身体的自主及中年阶段对自我的重新发现进行探讨,揭示文本主题内涵的同时,剖析作者在文本中表露的女性意识。
  一、性的自然发生:性的童年与隐秘情感
  在《流年》中,有两个幼年女性人物,一个是文本的叙述者之一——童年时期的小蕙子,另一个是小桔子,她们结成了玩伴。然而在五岁时,小蕙子意外发现了小桔子的秘密——“自娱”,这为小蕙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在小桔子对性的描述中,第一次萌发出性意识。小蕙子在小桔子的影响下,由性意识慢慢建立起性别意识,由此产生出对应的心理与情感。她们的童年里有性的存在,且一切自然发生、自然成长,这与传统观念中对性的讳莫如深截然不同。魏微将这一章节命名为“性的童年”,“性”与“童年”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词并列出现,产生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女性成长的真相被直白地呈现出来——部分女性的成长并非像传统观念那样规避了性意识,更不像男权社会规定的那样,认为女性没有谈论性的权利。事实是,女性从幼年时期,就有很大的概率已经萌发出性意识,甚至已经知晓且实施了“自娱”这一行为。这与父权社会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展现出女性真正的成长过程。
  小蕙子的少年时期,也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隐秘的少女情感,如对叔叔产生了无以名状的情愫。叔叔在小蕙子童年时便外出当兵,小蕙子时常想念叔叔,并期待他服完兵役回家。而叔叔回来后,因为相貌出众,在微湖闸受到了许多姑娘的倾慕,并与她们产生了情感上的纠缠。此时已经建立性别意识的小蕙子密切关注着这一切,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另外,她还默默仰望着微湖闸另外两个青年:一个是储小宝,与他待在一起时,小蕙子会因为他的捉弄而感到害羞;另一个是孙闯,她压抑着这份感情,甚至因他而哭泣。这一系列的情愫,虽然超越了普通邻居的关系,却也远远不够称得上是爱情,只是少女时代已经建立起性别意识的小蕙子对年輕男性的好奇以及对父权的迷恋。少女情感与女性特有的敏感、念旧并存,使得这段成长经历完全成为小蕙子个人独有的成长经历,是她“一个人的微湖闸”,而这段成长中性意识的觉醒和隐秘情感的生发也逐步促进了小蕙子女性意识的建立。
  在对微湖闸日常生活的回顾中,小蕙子是第一人称叙述者。作者将她塑造为积极的说话主体,掌握话语权,并主动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另外,对于幼年女性性意识的萌芽以及少女内心隐秘的情感,魏微没有走极端、露骨的路线,更没有刻意回避,而是选择冷静客观地呈现,直面女性不为人知的,却是真正的、自主的成长过程。
  二、身体的自主:解构与颠覆
  “对女性来说,她被父权制意识形态所驯化的女性气质与女性角色,是以被动依附为核心,以服从奉献为使命,这无疑形成并强化了其作为附庸的客体处境,并决定了其习焉弗察的两性之爱观念:爱就是为主人放弃一切。因此,对女性而言,两性之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她们的主体性成长。”而《流年》中的小吴与小佟是微湖闸两个独特的存在,她们从传统的道德框架中出离,建构着遵从自己内心的欲望之网,拒绝服从与奉献。
  小吴与储小宝成为恋人后,如胶似漆。他们正视内心的欲望,沉迷于身体的欢腾,然而这些动静惊扰到了隔壁小蕙子的爷爷。男女作风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格外被重视,储小宝因而在职工会议上受到了小蕙子爷爷的当众批评。多年以后,小蕙子从别人的嘴里零星地知晓了小吴和储小宝的婚姻已经走向了悲剧,婚姻无法控制小吴内心的欲望,她掌控着,也肆意放纵着自己的身体。作者借小蕙子之口传达了自己对小吴的理解:“但是,我很以为,我明白吴姑娘这样的女性。那几乎是她们体内与生俱来的东西,她们生命的气息结实而饱满,那有什么办法呢,她们约束不了自己。就这么简单。她们身上的动物性更强一些,理性、道德、责任心,与身体的欲望比起来,也许并不算什么。”
  小佟则更为出离,她虽然已经结婚且育有一子,却以自身的女性魅力吸引着男性,且与微湖闸的大部分男性青年发生过关系。在她的身上,没有传统规约的痕迹,只有生命的自然、野性,她尽情释放生命的活力,也彻底解构了男权中心。作者将小佟设定为男女关系中的主导力量,她以自己的身体给这些青年以慰藉,教会他们成长的同时,也填平了自己的欲望。此时,男性与女性之间达成平等交换,从而解构了将女性“物化”的男权话语。
  小吴与小佟没有将自己当成男性的附属品,而是将自己放到同等地位,坦然服从自己身体的需要,达到身体自主。此时,两性之爱就不再是一种阻碍,而是“一种与个体生命成长相伴、推动个体不断成熟的重要力量”。另外,作者没有从道德层面考量小吴和小佟的行为,而是从生命的角度对以上两个女性予以理解,感叹其生命的饱满。身体自主使得这两个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解构与颠覆,解构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颠覆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偏见与规约。
  三、主体性生成:自我发现与回归
  “出走”是20世纪90年代“身体写作”中常见的情节安排,女性的出走意味着对男权社会的背离和对自我的追求,《流年》中也设置了“出走”这一情节。作者在开头部分叙述微湖闸的日常生活时,重点刻画了“杨婶”这一女性人物。她温柔贤淑、安静平和,有她在的地方就充满一种人伦情感的美好。她是站长的夫人,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她在琐碎却温情的日常中愉悦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是作者用预叙的手法点明:“她身上还有另外一个人,那时候,那个人还没有出现,她蛰伏在她的身体里,有一天,她醒了过来。”之后,微湖闸发生了一件大事——杨婶和一个年轻的卡车司机私奔了。一个遵从传统道德的女性的出走沉重地打击了微湖闸的居民,从此,杨婶沦为人们口中道德败坏的女性。而对于一个女性而言,这次出走却是一次对自我的重新发现。杨婶在出走之前,扮演的永远是“他者”的角色,或是母亲,或是妻子。但是在遇到卡车司机之后,不一样的温存体验使得她的身体被唤醒,她觉得自己“第一次做女人”。杨婶的出走是将自我从男权统治和妻母职责中剥离出来的过程。“虽然是从家庭出走,但却最具女性解放意味,因为她的出走是女性身心对男权的彻底背离。”女性通过接受并按照社会对其角色的定义而成为一个女人,但“出走”这一行为完成之后,杨婶就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妻子、母亲,她通过主导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实现了从“他者”向“自我”的转变。
  女性通过自我的重新发现而回归自我,建构起主体性。“出走”于女性而言,是一次机会,但是否每个女性都能拥有这样的机会,且是否有勇气出走?杨婶虽然“醒了”,但她是被唤醒的,她的出走发生在卡车司机出现之后,而非是她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离开。很多年以后,小蕙子了解到杨婶被司机抛弃,过着凄凉的生活。杨婶从男性身边离开,又去到另一个男性身边,虽然背弃了自己过去的生活环境,大胆追逐欲望,但她的成长在被卡车司机抛弃之后就终止了。她没有继续追求自我,而是被男性的离开毁灭。作者对“出走”这一行为从支持到质疑,始终对女性问题保持密切的关注。
  “成长小说”通常带有自传性质,总体看来,魏微在《流年》中较为彻底地展现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小蕙子作为叙述主体,她的成长经历与魏微部分重合,她的观点表达也是魏微自身女性意识的展现。但与“身体写作”不同的是,对于性,魏微没有大肆渲染,也没有敬而远之,而是正面呈现女性隐秘的性意识。同时,她的女性书写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以攻击和讨伐男性来衬托女性,而是以女性自身解读女性,将重心置于人物的心理和行为上。《流年》在书写女性成长的同时,也以散文化的笔法表现日常生活的诗意与人性的复杂,于女性写作而言,是一次独特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魏微.流年[M].贵阳: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2] 艾尤.去势模拟与成长书写——透视魏微小说的女性书写策略[J].当代文坛,2007(5):35-38.
  [3] 高小弘.两性视野中女性成长的困境与突围——以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203-207.
  [4] 刘媛媛.偏离与回归:魏微的女性书写路线[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0(2):138-141.
  [5] 孟繁华.日常生活中的光与影——新世纪文学中的魏微[J].名作欣赏,2015(13):28-31.
  作 者: 沈梦云,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弗兰西斯·培根的代表作“Of Studies”是英语论说散文中的名篇,汉语译本众多,学界的相关研究不少,但该文主题解读的不统一导致读者对原作意图的领会多有偏颇。通过对多个流行译本的比较,我们发现不同主题词分别有合理与不当之处。从原文创作的背景、逻辑、作者身份、语言文字和语篇意义等多个方面入手,我们能够基本确认,本文的真正主题与作者一贯的文学风格和学术精神有关,其核心是讨论“研习”的意义及实
期刊
摘 要:日本鬼怪传说流传甚广,但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日趋式微。手游《阴阳师》拥有广泛受众,其发布的剧情动画以日本鬼怪传说为蓝本,对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写,不但促进了其手游产品的畅销,也增加了日本鬼怪传说的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日本鬼怪传说 《阴阳师》 剧情动画 文化增殖  《阴阳师》手游诞生于2016年9月2日,一经发布,该游戏就获得了大批玩家,当月15日,《阴阳师》手游就进入了畅销
期刊
摘 要:农民工群体的阅读情况一直很受社会和学界的关注,就目前的社会调查研究看来,其阅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以农民工对此种现状的自我剖白为出发点,探讨“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的合理性,分析其中反映出的农民工“虚‘美’隐‘恶’”的心理机制,进而阐释其畸形的文化认同以及边缘的文化境遇。  关键词:农民工 阅读 心理机制 文化认同 边缘困境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本调研团队将目光聚焦于农民工群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复出”后,汪曾祺在大多数作家都被新时代的精神裹挟其中之时,转向了自己的内心,将目光放在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身上,叙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揭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人生。  关键词:日常生活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从中国新文学相对成熟的20世纪40年代开始写作,之后却等了三十多年才又重新“复出”,其作品主要完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
期刊
摘 要:外交辞令是《左传》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往往隐藏锋芒。正确理解《左传》的外交辞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春秋史实及文化内涵。成公二年的齐晋鞍之战,晋国中军司马韩厥在俘获齐国国君前的一段精彩的外交辞令,其中“属当戎行”的理解各家说法不一,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即“恰好在军队中服役”“恰好遇到您的兵车”与“恰好处在军队之中”。我们认为“恰好在军队中担当职务”释义最为妥帖,本文拟从外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的“图——文”互动,使得文人群体逐渐形成了诗画一体的文学艺术观念;诗文与绘画的结合,使二者在互文的基础上相得益彰。因此,诸多以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为创作缘起的图像,不仅随着文学经典化的过程而成为经典画作,也在被文人反复题写的过程中,推动了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历程。王勃的《滕王阁序》即是很好的例证,由于其深为历代画家所喜爱,随即成为绘画领域的经典题材;而后世文人据图抒情,化用原序与诗之语
期刊
摘 要:英国人包腊在历史上首次将《红楼梦》翻译为英文,但由于包腊译本仅包括《红楼梦》前八回,对包腊译本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者的关注。因此,为丰富关于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本文选取霍克斯译本和乔利译本作为参照,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对包腊译本进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包腊译本的叙述部分和诗词部分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风格。包腊译本在叙述部分力求浅显易懂,在诗词部
期刊
摘 要: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也是研究《红楼梦》不可忽视的一个事件。宝玉挨打不仅没有震慑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反而加速了整个贾府的覆灭。宝玉挨打整件事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偶然性,但透过这些偶然性,我们可以发现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已经开始挑战封建制度,触及了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偶然性 必然性 宝玉挨打 《红楼梦》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在
期刊
摘 要:马丁·艾米斯的小说《时间箭》是非自然叙事的典型代表作品,其中非自然的叙述者、时间和故事世界是最为突出的表征形式,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叙事规约和叙事模仿论的颠覆和解构,在亦破亦立中凸显了艾米斯对战争罪行本质的揭露和纳粹暴行的批判,表现出作者深重的伦理责任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非自然叙事 《时间箭》 马丁·艾米斯  引言  英国当代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的小说《时间箭——罪行的本质》(199
期刊
摘 要:著名华裔作家严歌苓的许多小说都被奉为跨文化的经典之作。而《谁家有女初长成》这样一部表面“纯中式”的作品也带有西方文化的印记。严歌苓虽借鉴巧妙,却进行了独创和发展,形成与哈代作品“东篱引西枝,风情各一家”的姿态。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谁家有女初长成》 比较文学 创作理念  一、《德伯家的苔丝》和《谁家有女初长成》的相似点  众所周知,人物、情节和环境为小说三要素,《德伯家的苔丝》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