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图画书提升学生语言品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nfei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画书作为图文结合的一种复合文本,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笔者尝试在班级中展开图画书阅读实践活动,利用图画书阅读,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图画书,学习语言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品质。
  
  一、阅读图画,学习语言表达
  
  1.观察图画,激发兴趣
  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大意。看图说话历来是语文教师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手段。既然图画书里有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这个资源当然得充分地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读日本版的欧洲民间故事《狼和小羊》这本图画书时,我们可以领略这种“图画语言”。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家……”后面用一整版表现狼打开门进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慌,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这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故事的大意。在读的过程中。他们将躲在各处的小羊一一找出来,一遍又一遍地去体验这种“成功”的快乐。学生在阅读画面的时候,又从小羊不同的姿态和神态中理解了故事的情节。
  
  2.观察图画,训练句式
  图画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句式采用并列式的结构,除了内容不同外,几个段落的句式和用词基本相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示范说开始的一两部分,提炼其中反复出现的经典句式和词语,让学生看图仿说其他部分。
  例如《小猪变形记》,讲述了小猪先后伪装成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鹦鹉,但都不成功,最后发现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故事。写小猪变形成其他动物时的几段文字,句式都相同,教师在教学完开头的变长颈鹿的部分后,可以提炼出“我是一只了不起的××,我可以”这样的旬式,让学生选择小猪变形成其他动物后的一两个部分说一说。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学生可以多掌握一些有用的句式和词汇,也丰富和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想象情节,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发表有新意的见解。具体表现在语文学科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联想和感悟的能力。图画书的故事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节不断发展变化,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图画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情节的猜测,让儿童的思想与图画书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碰撞,擦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感悟作者的奇思妙想,领悟故事的结构美,使思维和语言得到锻炼。
  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一直围绕着“小毯子”的变化,不断地制造悬念。我就选择其中一次变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画面内容进行想象,从而感受爷爷的心灵手巧。当约瑟的小背心变得又破又旧后,他向爷爷提出帮助的时候,爷爷将布喀哧喀哧地裁剪起来,并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让学生想象这小毯子在爷爷手中会变成什么。在学生充分想象后,共同朗读“一件奇妙的外套”。还可以想象,妈妈、邻居、同伴看到他穿上这外套后,会说些什么。适度的情节推想,让学生获得阅读和创造的愉悦。
  
  三、品味语言,提升语言品质
  
  各类图画书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的韵味,在感悟中积累语言,在运用中消化吸收语言。
  
  1.朗读中感受语言
  有效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语义,再现情境,提高语言水平。小学生识字不多,常常还需要教师带着学生朗读。阅读中,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学生感悟文字的形象性,逐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读,使故事内容在儿童脑海中形成一幅画,并与图画书上的图画相互碰撞,相互补充,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
  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的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揭示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道理。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教师先自己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看图后,师生共同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第二段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让学生单独读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读着读着,有节奏的语言韵律响在学生的耳旁;读着读着,母爱、亲情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感受到了。
  
  2.积累中发展语言
  小学生尚处于语言发展基本成熟,而文字符号尚未成熟的成长初期,他们像诗人、作家、音乐家一样,渴望寻求创作的机会和满足感。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再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与内容丰富的故事。透过阅读,孩子们聆听故事,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材料首先是语文教材,即文本。这表明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立足文本。小语专家崔峦提出: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的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必须回归文本,引领学生走近、亲近、走进文本。    一、走近
新课改实施至今,小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与课改精神相悖的症结。例如,在实施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的教师仍有意无意地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开来,或各持一端,或分疆而治;在教学内容把握上,或就文论文,或尽情发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或机械实施教法,或过于突出学为主体,信马由缰。凡此种种,究其实质,是小语课堂教学中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缺失,表现为小语课堂教学的筋骨分离、失之一端。小学语文是一门独具灵气的学科,课堂教
教育是一项“立人”的事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冲突中寻找人性的灵明之光,给予学生内在的幸福与成长的愉悦。
分蜂在中华蜜蜂养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将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中蜂分蜂热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以前,多次听《推敲》一课,教师的教法都如出一辙:一般都是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明确用“敲”的三点好处;然后通过介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故事,启发学生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要养成推敲的习惯。而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这课时,却一改这种方法。他在学生明确了用“敲”的三点好处后,“节外生枝”地安排了如下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环节——  师:诗人贾岛接受了韩愈的指点,后来的许多学者和文
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因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便根据其不同内容;总结出四字训练要求:实、导、趣、精,使
通过对新疆兵团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网络专家咨询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介绍了禽流感防控网络专家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为畜禽疫病防控提供了信息化探索思
对羔羊死亡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制订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实践证明,该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对预防羔羊死亡、提高羔羊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hIL-2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hIL-24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含有hIL-24的质粒中扩增hIL-24eDNA序列,测序鉴定正确后,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为广大教师所运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