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然,寄情山水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散文通过描写外在的自然景物来表现作者对此地、此景的喜爱之情,或以时间为线索,或以空间为线索。文章常运用象征和比拟手法,把作者的思想寓于形象的景物中,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这类文章主要从整体感知、写法运用、语段作用、语言品析、题目运用、线索妙处等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常见题型有如下几种。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的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2.品味语言,理解其表达效果。
  (1)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角度品味句子。
  3.理解语段的作用。如:文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拓展延伸。如:仿写句子,即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5.散文的线索。如: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
  6.题目的作用。如:文章的题目有何作用。
  7.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这段文字运用的具体手法。
  (2)全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
  对一朵花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土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的,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着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一觉,做一个梦,也是满足的。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好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走近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弄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地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長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选自刘亮程《风把人刮歪》,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一说“我”为什么会对花草微笑。
  2.第六、七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文中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那么作者从草木身上得到了哪些人的道理?
  古典之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
  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吾等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激凌的现代孩子,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令之捧着课本吟诵“燕山雪花大如席”,会不会牙疼呢?
  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
  流逝者又何止雪?在新辈人眼里,不知所云的“古典”比比皆是——
  立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目的干涸与龟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谁还能托起李太白心中的汪洋与豪迈?除了疑心古人夸饰骄伪、信口开河,还会作何想呢?
  或许不久后,这般猜测古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
  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书声琅琅;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遍遍抄写;一边是霾尘浊日、黄沙漫漶,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诗情画意……这是何等遥远之追想,何等费力之翘望啊。明明“现场”荡然无存,现实空间中全无对应物,却要少年人硬硬地抒情和陶醉,这岂非无中生有、画饼充饥?这不荒唐、不悲怆吗?
  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
  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猗”……每每抚摩这些《诗经》中的句子,除了对美的隐隐动容,内心总有一股冰凉的战栗和疼痛。因为这份荡人心魄的上古风情,已无法再走出纸张——永远!人类生活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人与自然最相爱的蜜月时光,已挥兹远去。或者说,她已遇难。
  由于丧失“现场”,人类正在丧失经典,丧失重温和体验她的能力。我们只能像眺望“月桂娥影”一样待之,却不再真的拥有。
  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诀和追悼,难道不该放声痛哭吗?
  (节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有改动)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古典之殇”具体指的是什么?
  2.“古典场景的流逝”意味着什么?
  3.自选角度,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题目中的“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回答。
其他文献
2017年9月23日,为期5天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BIBF”)拉开帷幕,各类实体书“争奇斗艳”的同时,一批规格各异的电子书阅读器及数字阅读相关产品也在会上亮相,赢得不少人的关注。更有参展商笑言,“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是今年BIBF的亮点之一。数字阅读风潮愈刮愈烈,传统实体图书路在何方?  实体书店式微,电子书盛行,恐怕谁都无法否认。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数字化阅读的优
期刊
课文撷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期刊
大海是什么?贝贝说:“大海是蓝色的世界。”丫丫说:“大海是水的王国。”点点说:“大海是生命的摇篮。”豆豆说:“都不是,大海是我成长的乐园。”在你的眼中,大海是什么呢?你与大海之间有没有可以叙述的故事呢?  请以“我与大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老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本来就是
期刊
文题在线  课堂是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战场,从我们进入学校以来,就上了无数堂课;同时,我们也在家庭、社会的课堂上不断地学习。相信每堂课都让你有不同的收获。  请以“难忘的一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思维碰撞  老师:我们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课”,请大家先讨论一下,要写好这篇作文,从什么样的角度来选取材料更为合适。
期刊
漫漫人生路,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请以“_____路上洒满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50分)  认真研读提示语。提示语揭示了“阳光”的取材视角: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
期刊
玻璃蛇虽然被称为蛇,但其实是一种蜥蜴。身体最长达1.2米,大概三分之二都是尾部,这种蜥蜴像玻璃一样脆弱,因此被称为玻璃蛇。按理说这么脆弱的动物,应该很快就会消失,可是科学研究发现,这种动物称霸印度尼西亚诸岛,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在印度尼西亚诸岛有很多凶猛的动物,因此,很多动物为了生存下去,选择了强壮自己,让自己更快、更高、更毒。这样遇到危险的时候,要么直接面对,两败俱伤;要么用速度甩开对手;
期刊
▲▲名人笔记  我爱厦门,因为在这里的春天是永久的。没有到厦门以前,我以为厦门的夏天一定热得厉害。但到了夏天,却觉得厦门的夏天比上海的夏天还凉爽。  “上海的冬天冷得厉害吧?我们这里的人都怕到上海去哩!”这话正和我到厦门以前的心理成为对比。  没有离开过厦门的人,从来不曾见过雪。草木是常青的。花的季节都提早了。离开繁盛的街道,随地可以看见高大的奇特的榕树,连茅厕旁都种满了繁密的龙眼树。农人们一年播
期刊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氣满乾坤”,这句诗出自王冕的《墨梅》,诗人在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墨梅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留在天地之间。  无独有偶,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援引了这句古诗,来表明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
期刊
2017年9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做客新华访谈,在谈到“获得诺奖后为何一直沒出新作品”时,他说:“我2012年获奖之后也没有在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写当然在写,也是想写完了以后放一下,打磨得尽量让自己满意一点儿,希望让读者也比较满意,我没有偷懒,一直在写。”  在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他说:“这次我在故乡山东高密写了一批短篇小说,最长的一篇也不超过一万字,估计大家很快就能在《人民文学
期刊
缩写,是在不改变原文题目、主旨、主要内容和文体的前提下,把较长文章压缩成合乎要求的段落或短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缩写的具体操作方法就五个字:删、留、缩、合、改。“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词句留下。“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合”:即把原文中有关的语段进行合并。“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