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简述了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特点,从中也分析了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政赔偿 法律制度 依法行政
  
  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出台,正式明确了“行政赔偿”的法律概念,并在行政赔偿的申请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范围、赔偿程序、赔偿标准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可以说,《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基本上完成了我国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立法工作,但这只是“基本上”完成,如何完善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立法,特别是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一、只有违法行政行为才能产生行政赔偿法律义务,也就是说,合法行政行为不构成行政赔偿
   行政法关系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监督和约束行政行为、防止和制裁违法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行政赔偿法律制度是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解决违法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并且依法规定实施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其他组织必须承担行政赔偿法律义务。
   行政机关和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其他组织承担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必要条件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之所以把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作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必要条件,是因为:
   (一)立法者认为,中国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能体系的法制化已经基本完成,特别是立法程序比较完善和谨慎,由此,法律法规的制定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就是说,按照立法程序通过的法律法规不会对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构成危害,因此,合法的行政行为不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所以,合法的行政行为就不会产生行政赔偿法律义务(合法的行政行为在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前提下,造成少数行政相对人利益损失的,由行政补偿来解决,不属于行政赔偿的范围)。这是一个法理上的假设,虽然在法理上合法的行政行为并不是绝对不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但在现代民主和法治的国家里,这个假设是符合法理的。
   (二)建立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本意,就是要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监督和约束行政行为、制裁违法行政行为。违法的行政行为产生侵害事实,这一侵害事实只要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行政主体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来实施行政行为,因此,违法的行政行为就必须承担违法的后果,也就是产生行政赔偿法律义务。行政赔偿法律制度在制裁违法行政行为的同时,也是在教育和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民主国家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法治国,特别是行政权力一定要依法实施,建立行政赔偿法律制度,对依法行政的贯彻和深入人心具有重要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作为产生行政赔偿的必要条件,并不是以行政主体主观上有过错作为标志。这就是说,不管行政主体在主观上有没有侵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故意或过错,只要产生侵害事实的行政行为具有违法性,就构成行政赔偿法律义务。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避免了行政主体借口没有侵害的故意或过错来逃避行政赔偿法律义务,另外,由于证明行政主体存在主观过错的举证责任对行政相对人来说程序难度很大,因此,将行政主体存在主观过错排除在构成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必要条件之外,既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行使法律救济的权利,又有利于法律加强对行政权力实施的监督力度。 转
  二、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损害的事实,是产生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这一必要条件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两点:(1)损害已经成为事实。(2)受到损害的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赔偿法律制度赔偿的是已经造成的损害,对于将来可能产生的损害,则不在行政赔偿的法律义务范围之内。至于将来某一段时间产生的损害事实,如果损害事实有证据证明是由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导致的,行政相对人如何寻求法律救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有如下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从该法条来理解,这里解决的是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赔偿的时效问题,条文对违法行政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以后所产生或发现的损害事实如何寻求法律救济,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但从该条文我们可以理解,只要在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赔偿的法律时效以内,因为违法行政行为而导致的损害事实,都在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范围之内。受到损害的必须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行为就其本来面目而言,是依法管理社会、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行政行为要管理社会、要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就是要保护合法利益的实现,阻滞非法利益的形成。按照近代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的理论,社会必须使最大多数的人获得最大多数的利益。
  三、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受理和承担者是实施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其他组织,其赔偿经费来源由国家财政解决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管理人员是以国家行政机关和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其他组织的名义作出的行政行为,而这些行政机关和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其他组织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设立的。行政机关的职能属国家职能,行政权力属于国家权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上述行政机关和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代表国家进行的,本质上是——种国家行为,因此,实施违法行政行为,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虽然法律规定实施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其他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组织是法定赔偿义务人,但赔偿经费由国家财政解决,也就是由国家最终承担行政赔偿法律义务,而并不是由实施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其他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来承担赔偿责任。由实施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其他依法从事行政管理的组织来受理和履行行政赔偿法律义务、并最终由国家财政来解决赔偿经费来源,在程序上保证了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可执行性。
  
  四、导致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损害的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不具可诉性,也不构成行政赔偿法律义务。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其行为对象具有普遍性、针对行政权力行使范围内所有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权力行使范围内所有行政相对人都有影响,比如省级行政机关颁布的规章、各级行政机关公布的在本行政区划范围内实施的各种规定、通知、公告。而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具体的特别的行政相对人而实施的行政行为,只对具体的特别的行政相对人产生影响。
  把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承担行政赔偿法律义务的可诉性之外,也是基于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草拟、听证、审议、公布实施的行政程序的合法性、合理性假设。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主要应该通过抽象行政行为来进行:行政机关应该减少针对具体的特别的行政相对人来采取具体的行政行为。其原因:一是现代国家行政事务急剧膨胀,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任务繁重、效率低下,减少具体行政行为、增加抽象行政行为的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行为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二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该促进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抽象行政行为对行政机关在本行政区划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具有普遍影响力,增进抽象行政行为的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对于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有积极意义。三是,抽象行政行为往往有一套从草拟、听证、审议到公布实施的既定程序,在法律上,程序保证正义。因此,减少具体行政行为、加强抽象行政行为,对促进行政权力的合法、合理实施,对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对依法行政,有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民法通则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做了明确规定规定,并以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将其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三个层次。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的趋势和我国司法实践现实需要的分析,我们发现此划分的标准存在问题,笔者试图对问题做简要的分析并探索问题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划分标准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之内涵  自然人自出生之日起就
期刊
摘要:民事案件的案由在审判实践中运用广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民事案由规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导致司法审判实践中适用的混乱,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民事案由 体系完善    一、民事案件案由的概念及意义  (一)民事案件案由的概念  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2月在《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中对民事案件案由作出了定义:“民事案件案由是指民事诉讼案件的名称,反映案件所
期刊
摘要:民法调整对象,就是指民法这一法律部门所要规范的社会关系。一直以来关于民法调整对象问题的讨论一直是民法学界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一条开宗明义的界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但其中仍存在很多争议性问题。本文从人身关系的概念界定、在各学说中的体现及中国民法调整对象的确立变化历程等方面对人身关系在民法调整对象中的定位价值问题加以粗略讨论,最后折
期刊
摘要:证据收集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权主义模式和当事人主义模式之下的证据收集过程有着千差万别,当事人和法院的职能分工也不尽相同。证据异议制度有利于诉讼外第三人利益的保障,也促进了证据规则的适用。  关键词:国外证据收集,证据异议,比较研究、制度构建    一、证据收集制度的类型  (一)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  证据收集的具体情形,按照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分类而有所不同。首先,就实物证据来说,如
期刊
摘要:前苏联著名刑法学家AH特拉伊宁曾指出:“共同犯罪的学说,是刑法理论中最复杂的学说之一。”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在中外刑法理论界充满争议,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行的观点是:共同犯罪就是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刑法理论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刑法学者开始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本文从理论之争入手,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及刑事责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共同犯罪 共同
期刊
摘要:司法实践中,难免会出现法的价值冲突,而如何解决,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形成统一的规则或者标准。一直以来,法学界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提出了众多的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原则。而本文试图从法价值冲突的结构提出以下几个原则:成本原则,最佳效益原则,补偿原则。  关键词:法的价值 冲突     一、冲突一词的解释及应用  “选精骑八千,率先冲突。”这是《南史》对冲突一词的记载。在此处冲突的意思是冲杀奔突。而在《后
期刊
摘要:专家证人制度源于英美法系,是适应科技发展,专业分工细化的现实情况而出现的。虽然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已存在鉴定制度,但在很多情况下却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因此参照英美刑事专家证人制度符合了世界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和中国现实,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大背景下可以借鉴英美刑事专家证人制度重构刑事鉴定制度,建立切合中国实际的刑事专家证人制度。  关键词:刑事诉讼 专家证人 构建    一、专家证人制度概述  专家证
期刊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镇房地产发展对小城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小城镇建设中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该文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城市化 小城镇城镇房地产    城市化是乡村变为城市的复杂过程,社会发展重要的世界性现象。我国现在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城镇建设的黄金时期。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城乡和城
期刊
摘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危害性极大,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必须深入地研究其经济行为方面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斗争  关键词:非法商务活动 垄断 暴力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指由3人或3人以上组成的人数众多,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并建立起一定的势力范围和“保护伞”的非法组织所实施的犯罪。目前,理论界有人认为,黑
期刊
摘要:刑讯逼供危害很大,又屡禁不止。有关防治刑讯逼供的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刑讯逼供的产生原因以期寻求防治方法。时值我国正在酝酿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第二次大修改之际,本文试图从法理学角度探讨刑讯逼供的成因,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法理学 刑讯逼供 原因    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的方式来逼取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