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区民宗委主任会议在南宁召开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ac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全区民宗委主任会议于2月7日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自治区民语委主任班忠柏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全区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安排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扎实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谱写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新篇章。
  会议指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区民族和宗教工作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做出重要指示。民族工作委员会和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工作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增强。牢牢守住了民族宗教领域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引领取得新进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创新局面,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新成绩,宗教领域重点难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各市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全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全区民族和宗教工作着力夯基础、补短板、谋发展,凝心聚力成功办成了几件大事,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会议指出,做好2021年的民族和宗教工作,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力助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稳妥完善民族政策法规,切实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形成抓好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合力。
  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融入大局的工作理念,采取科学方法和有效措施,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民族和宗教工作水平。
其他文献
弄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它是一个瑶族群众聚居的村庄。  这个“弄”字,其实它的上面是有一个“山”字的。石山围在四周,高高在上,中间像一口深深的锅一样,一口“锅”就是一个“?”,村庄就在“锅”底。最出名的“弄”在邻近的大化瑶族自治县,一个乡有七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弄,因此称之为“七百弄乡”。居住在山弄的人们曾经经历过太多太多的苦难与艰辛。  如今,新修不久的通村水泥路已经爬到一座座山上。 
期刊
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弄山瑶寨的东边,有一座形似轿椅坐南朝北的风水宝山,当地的瑶族群众美其名曰“番岭山”。在布努语中,“番岭”的意思是能解开寂寞、赐人吉祥的山头。相传“布努瑶”人民尊崇的人类始母密洛陀在归天之际,造山之神卡恩为了答谢她的栽培之恩,集天地之万物炼制出五色土和七彩玉,请来天地八仙打造了一把大轿椅,密洛陀就是坐着这把轿椅升天的。后来,这把轿椅变成了一座山峰,就是今天的番岭山。每年农历五月二
期刊
桂中第一支部旧址位于武宣县东乡镇三多村东镇屯,距县城23公里,是来宾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该旧址原为刘家祠堂,始建于1880年,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祠堂分上、下厅,高4.5米,左厢房4间。1926年12月,中共梧州地委在东乡区吸收农协骨干翁尧年、潘业俊、朱文拔等10多人入党,在刘家祠堂举行宣誓,建立了中共武宣县支部,是桂中地区成立最早的一個党支部。这个党支部从建立到解体经历了一年
期刊
巴腊有猴子,不是几十只,也不是百把只,而是五六百只,是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野生猕猴;巴腊有名人,不仅各种媒体接连报道,还曾多次上了中央电视台,他叫罗起跃,一个退休老干部,一个退休了回屯里当队长(即村民小组组长,大家习惯喊队长)又当“猴司令”的人。  巴腊,广西凤山县千山万弄中的一个弄场,一个人口不足一百的自然屯,一个与猴子有关的美丽神奇的小山村。人与猴似水火  20世纪80年代中期,暑假一到,年少的我
期刊
“南宁壮族春牛舞”之所以在广西壮族地区长期流传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根源。古代南方百越族群生活在水稻的故乡,牛自然成了壮族先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农民要维持生活,发展生产,就必须百般爱护耕牛,由爱护、珍惜进而发展为崇拜、敬奉。壮族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形成了崇拜牛的思想,至今广西壮族地区还流传有“敬牛节”“牛倌节”“脱轭节”的传统习俗。  广西壮族土牛迎春的习俗与中原地区的“鞭春”活动有着明显的
期刊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春天的脚步。  面对疫情,一个又一个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主动扛起疫情防控重任,为人民筑起一道道生命安全防线。  战“疫”路上,作为曾经参加过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救灾等重大应急防控和救治任务的“老兵”,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韦志福再次冲在前线。  3月23日,应柬埔寨政府请求,中国政府组建赴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奔赴柬埔寨。在这支由国
期刊
弄锣,又称弄腊,为靖西市安德镇马拔村传统节日,定于每年農历正月初五举行。当日一早,主持人在村头敲锣打鼓,提醒附近的群众,让大家知道弄腊活动即将开始,每隔一个时辰敲打一遍。吃过中午饭后,敲锣打鼓到田间举行祭祀活动,祭祀完后便开始跳弄锣舞。弄锣舞和拔藤比赛是节日的主要活动项目,弄锣舞大致分响锣、报锣、对锣、交叉锣等几个步骤,环环紧扣,奔放活跃。靖西壮族舞蹈(弄腊舞)于2012年5月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
期刊
我在楼顶种了几株红薯苗,下班回家偶尔去瞧一瞧它。  夜幕降临,楼顶的风柔和地吹着,微凉的风像是从细瘦的手腕上滑下的冰凉的玉手镯,舒服而美好。夜色中,红薯叶子已看不清是绿是红,一朵白色的红薯花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姿,开得很坚强,也很寂寞。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常常在晨曦中出门,去地里割来一捆捆红薯藤,切碎后,放进大锅里和玉米粉一起煮熟喂猪。那时候,地里满是一大片一大片红绿相间的红薯叶,偶尔在绿叶中间
期刊
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名副其实的中国情人节。而在壮乡首府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连村那莲古圩,“七夕”被赋予了别样的含义,唤作“赛巧节”,历经数百年演化,成为寓意姐妹情浓、糅合了视听与味蕾的民俗盛宴。  相传,位于那莲八尺江畔的白石潭是个莲花宝地,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夜,天上的七仙女都要下凡至此沐浴并挑选灵巧的姑娘。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那莲北帝庙竣工,特意举办了
期刊
摘 要:土家族文化起源与发展是土家人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积淀,改造自然,主动选择生活方式的结果。在文化与生境同构话语下,文化产生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形塑,还要受人类社会人文环境影响和制度规制,更重要的是文化主体自主选择,对自然和人文生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经过其改造的自然构成互动与交融关系。他们的同构是一个自觉的文化变迁过程。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生境;同构性;土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