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与世界对话

来源 :南腔北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好散文的评价标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能击中你的心,让你的心为之震颤,为之疼痛。它仿佛是一枚针,或者干脆是一把锋锐的小刀,划破你的神经、你的血肉、你以往的经验和相似的痛楚。它是一种提醒,一种打开,一份生命深处的觉悟,一线贯通写与读心与心的电波。阅读的那一刻,有繁盛的花朵次第绽放。《耳语》正是这样一篇触动心灵的好作品,它以精细的笔墨写出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和蜂蚁一样忙碌奔波的现代人的生活隐秘与难言之痛。
  心魂深处绽放的花朵
  《耳语》以耳疾住院始,病愈回家终,以一万三千多字的篇幅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住院经历。行文细腻真实,紧贴自我紧贴灵魂,仿佛全部生长自心魂深处的幽暗花朵,那样疼痛苦楚却又无比顽强坚韧,写出了关于肉体与灵魂,生存与生活的哲理思考和深长咏叹。
  治疗耳疾是这篇散文的核心线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关于疾病叙事的作品似乎并不多,且往往含有某种隐喻或折射某种时代、历史和社会问题,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癫狂是表象,控诉才是目的。再如毕淑敏的《血玲珑》《拯救乳房》都指向社会问题中的医疗问题等。
  叶灵的《耳语》则更个人化一些,以“你”的病痛及其治疗来思考“身體”在生命中的位置。一次在他人眼中的小小手术,牵扯出一个被日常忙碌所遮蔽的大问题,即如何平衡工作、写作、家庭与身体的关系,使它们和谐相处。这中间复杂的人生况味,正是通过对“你”的内心世界的充分挖掘和丰富的细节予以呈现的。
  里尔克说:“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每个人都知道要关爱身体,但我们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正如文中的“你”:“蜗牛一般负重前行,又如陀螺一样快速旋转”。每天打仗一样冲进各种苦累繁忙中去,一肩挑起工作,一肩挑起家庭的重任。耳朵一次次用耳鸣用疼痛的方式抗议,但“你”置若罔闻,艰辛奔波于工作与家庭间。终于,耳朵罢工了。住院,全麻,手术……
  当疾病来袭的时候,一切都坍塌了,功名利禄,工作事业,包括自己的生活。时光静止下来,生命暂时凝滞,一切都为疾病让路。住进医院是身体的一次胜利大逃亡吗?逃离曾经的生活轨道,第一次这样细致入微关注这具身体。凸显出一个头上被包裹着硕大绷带的可笑模样。——这样的逃离是多么令人心酸。天知道,身体该有多委屈,它任劳任怨,勤奋低调,以至于“你”和我们都忽略了它的存在,以为它会永远这样青春劲健。所有身体的病痛都是身体负累到极点之后的呻吟,“耳语”是耳朵的哭泣,它提示你即将崩断那根透支的弦。
  作为隐喻的耳语
  “所有的病痛都是社会的病痛”。身体生病是因为生活生病了,我们其实和作者一样,忙于各种“必须的”、“重要的”事情,身体被忽略被屏蔽。早在七八年前都知道耳膜穿孔,被痛苦的耳鸣折磨着,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却一直不肯去就医。生活中总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直到身体再也无法支撑,才去医院手术。——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揶揄和叹息。生存竟是这样的苦累吗?必须以隐忍身体的痛楚为代价?
  耳语就像是身体的黑色隐喻,耳语切断了自己与世界的畅通交流,却又无意中为作者和我们打开了一个隐秘的世界。这种真实的体验,割皮切肉的身体亲历是有生命的气息在涌动的。对作者来说,医院病房是一个通往陌生世界的开口,它用手术刀和未知的恐惧撬动着全身感官去重新认识自我和世界,在“我”的灵魂和肉体的悸动中收获了类似于修行的感悟与启迪。
  突如其来的疾病将“你”从尘世中唤醒,庄周早就说过梦与蝴蝶是耶非耶。或许我们每天在尘世为生存苦苦奔波就是一场梦呢?疾病让“你”从梦中惊醒:身体是灵魂的容器,当身体调皮捣蛋,灵魂也难以恬静存在。原来生活中我们是这样屏蔽了心灵,让我们忘记了身体、心灵、亲人都需要我们去呵护善待。
  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的视野从“我”的病痛中抽离出来,开始关注世界,关注病房里其他人的生活和病痛。那是同样卑微的小人物,在被疾病袭击的尴尬窘困中努力挣扎,作者给予了充分的同情和悲悯。“我”的疾病体验与那些病友的生存状况互成镜像,交相印衬,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小世界。
  二十六层楼的高处似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一种荒谬的存在处境。在这里拥挤着疾病,疼痛,哭泣。甚至死亡。生命的荒芜,肉体的痛楚,疾病中的孤立无援,苦难碾压下的啜泣,似乎站在黑洞深井里,找不到攀援之物。
  而生病本身就是这样一个黑洞,它吞噬了所有正常的生活。似乎走进了一个幽深而又空寂的黑暗隧道。唯一的温暖来自亲人爱人的关怀。这些温暖也是寻常忙碌的时候忽略的,它们也被滞重的生活覆盖了。而此时所有的细微感受都在被寂寞的感官放大,在心中反复品咂。爱的甘甜从心魂深处泛出来。在这样的时刻心灵的丰美与富饶是抵得过十年的尘世劳碌的。这就是耳语,是疾病用最痛楚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因疾病将人逼近生命的窄门而走进生命哲思,他通过写作使自己获得救赎。病痛带给他生命以残缺,他也因祸得福有了大片的空白时间,于是他用手中的笔和丰赡的思想把空白填满。
  所以当生命与疾病相遇时,并不仅仅有屈服一种姿态。写作是一种抗争命运的方式,是让生活和灵魂同时返璞归真,走向澄明。这样一来,疾病反而是生命中的逆行菩萨,一场疾病之后,发现天空更蓝,人生更美,亲人的爱更温暖。
  探索与突破
  《耳语》采用了非虚构的写作技法,将手术有关的诸如手术记录卡上的内容,治疗的经过,各种疼痛的感受都细腻描写了下来,似乎是展示给读者看的一个微电影。我们在阅读中也似乎能感同身受地经历作者所曾经经历过的一切,也因此,感触尤深。
  在作品中,叶灵是病人,也是观察者和记录者。凡她目光所及,笔触所至,都描述了作为一个病人的处境和感受,等着读者对她的感受予以认同。而我们真的如其所愿,与她形成了某种默契,某种经验的交接。我们在她的病痛里感知病痛,在她的恐惧里感知恐惧,在她的醒悟里获得心灵的启迪。如果作者仅仅只是病人哀叹自己的病痛,或者仅仅是观察者观察他人的治疗经过,都很难产生这样的效果。
  她用作品抵达了生活现场。从穿上蓝色的病号服开始,人也变成了一个符号。各种药液浇灌着身体,各种冰冷的器械在身体里来去,长长的术前协议,各种可怕的结果,全都变成狰狞的怪兽立在身侧,而你茫然无助,似乎一下子置身荒原。在洞悉痛楚、荒谬、恐惧等复杂而又极端的生命体验中,疾病仿佛一把刀划开了生活的深长的缝隙,那是一个通往苦难世界的诡异通道,是一个通往灵魂修行的秘密之途。
  这样的写作细节丰富且有弹性,带有哲学的思考意味,是对日复一日沉滞生活的一次敞开,有着内在的诗性。那是属于哲思的,属于内心的升华与感悟的。
  疾病是生活中的大灰狼,它虎视眈眈盯着你,让你瑟瑟发抖。它用尖利的牙齿撕扯着你的肉体,让你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这样的状态是生命中的极端状态。作者不允许自己一味展示病痛以赢得廉价的同情,而是冷静理性节制地讲述自己的迷惘,同时还能将悲悯的目光转向他人,从而使作品的书写更复杂更厚重更深刻,表达出对底层、对社会、对时代的深切的现实关怀。
  优秀的作家大都不会止步于已有的成绩,总在不停地探索,寻求创新和突破。《耳语》之于叶灵而言就是这样一篇突破之作,它颠覆了叶灵以往写作中那些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东西,直接将笔墨对准被疾病折磨的自己,以近乎写实的笔调详细记录下这次至关重要的手术经过,肉体和灵魂都在此获得新生。这是值得期待的探索,是掀开叶灵创作新篇章的重要一篇。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萧红最后执笔创作的短篇小说,身居香港而梦回呼兰河时期的作品,《小城三月》自新时期以来颇得赞誉,被认为是继《呼兰河传》之后的又一巅峰之作。读者记住了那个沉静窈窕、温婉聪慧的“翠姨”,却大多没有注意到旋舞捉蝶、幽思冥想的“叶子”。《小城三月》(发表于1941年7月)与《叶子》(发表于1933年10月)的故事模式极为相似,都为男女相恋而不得,但在故事情节、叙述视角、语言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通过
期刊
作为中国古代十大绘画名作之一的《洛神赋图卷》,一直吸引着后世的目光。现传《洛神赋图卷》的作者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但奇怪的是,在早期的材料中,我们却看不到有关顾氏创作《洛神赋图卷》的记载。有关《洛神赋图卷》创作者的最早记载,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晋明帝司马绍的记载:”(绍)字道几,元帝长子……及长。善书画,有识鉴。”张彦远下注司马绍作《洛神赋图卷》。有趣的是,虽然《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的绘画
期刊
关于张好好,我知道的不多,机缘巧合,我读到了她的小说《布尔津光谱》和《禾木》。大多数文学写作者普遍认同“作家应当远远躲在作品背后”的论断,从这个意义上讲,了解一位作家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他的作品。所以,正是因为对好好知之甚少,我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地读她的作品。从小说中发现张好好。我们或许可以知道得更多。  我们不妨从好好的小说印象谈起。就总体艺术风格而言。《布尔津光谱》和《禾木》称得上是一对姊妹篇,
期刊
一个人恭谨地于尘世间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又不安,经由数十年的探寻,上苍才可能给这样执着的艺术家显现一些超绝于尘世本相的真谛。这真谛,即是艺术之为艺术的命门所在。一个艺术家,能不能摸到这命门而有所造就,能不能“脱尽习气”而“得大道”。即是他最终的宿命了。成毁之机绝不是艺术家本人所能全然把握的。  忽忽数十年过去,尘世于艺术家确是残忍的,残忍得几乎不见痕迹。《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闲游“墙垣朽败”的
期刊
一般人只看到了蝴蝶的美丽,浪漫时喜欢到田野捉蝴蝶,对毛毛虫却避之惟恐不及。更有浪漫者,把蛹看成现实,把蝴蝶看作情怀。  殊不知,蝴蝶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只毛毛虫,只不过,肉眼凡胎、世俗之人充其量只能看到毛毛虫这个层次,智者才能看到蝴蝶这个层面。  毛毛虫经历风吹雨打,需要蜕皮若干次,才蜕变成蛹。蛹再蜕一次皮,方能长出翅膀、破茧化蝶。对于六足四翅的昆虫来说,两次蜕变,是它们成长的必经阶段或者过程,这个
期刊
作为新闻人,张鲜明是“新新闻报道”的积极倡导者。他因以诗歌写新闻并发表在省报头版头条,而成为中国“新闻诗”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为诗人、作家,张鲜明是先锋文学的探索者。他的创作,因浓郁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魔幻风格而引人注目。  人如其名,在你接触张鲜明作品的一瞬间,都能感觉到他身上鲜明的特色:荒诞、奇崛,想象之翼延伸至无可触及之处。我不敢给他打上荒诞派的标签,但其作品绝对是别具一格的,你一定会被他
期刊
上半年国产电影一片惨淡,直到《悟空传》上映。《悟空传》上映4天票房近四亿,成为春节以来首周票房成绩最好的国产片。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猜,《悟空传》还会有第二部,即《悟空传2》。因此,关于这部电影,实在有必要谈谈。  1.一本《悟空传》看了四遍。当年的情怀今何在?  网络原创文学改编影视剧热度不减。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越来越多。“IP热”方兴未艾。曾经热播一时的《步步惊心》《甄嫒传》《古剑奇谭》
期刊
与“五四”时期囿于书写新女性在社会变革中往往遭遇矛盾复杂的情感、心灵双重悲剧的多数女作家不同,“凌叔华留给今人的或许不是一代女性的历史印迹,而且还有一种投入了女性性灵的叙事艺术。她在一代女作家中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出色的小说家”[1]。她隐于闺秀作家之中,避开大众聚焦的知识女性不谈,独取庸常生活中平凡的家庭主妇作中心人物,透视微妙的女性欲望,通过谨慎、细婉的行文来呈现主人公的别样牺牲悲剧,给当时的
期刊
引言  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1930年生于叙利亚北部海边一个叫卡萨宾的小村庄。在中学,他开始以“阿多尼斯”的笔名发表诗作。在希腊神话中,阿多尼斯是爱神和冥后都着迷的美少年。爱神维纳斯对他更是一见倾心,但阿多尼斯不愿接近异性,拒绝了她。后来,阿多尼斯外出打猎时被野猪咬死,爱神悲恸欲绝,连花草树木也被感动随之枯萎凋零,冥后深受感动,特许每年春夏让阿多尼斯重返人间与她团聚,这时
期刊
没错,这是一篇批评中国主流女权主义者的文章。开始前,先讲个旧事。今年奥运会,有网友和媒体批评体操运动员商春松的父母控制她的奖金,拿去给哥哥治病。小姑娘憋不住,表态希望大家不要攻击自己的家人,但有的女权主义者又开始刷存在感了。女权主义者的男性阶级兄弟高富强先生评论道:已经被原生家庭压榨的仅剩下骨头的奥运选手商春松本人发声了,老像很愤怒的样子,说不要指责她的家人。像我高富强这样的女权主义者存在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