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人体的无名英雄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蜗牛缓缓爬过,身后留下一条亮晶晶的痕迹,这是它分泌的黏液,也是它的“轮椅”,如果没有这些黏液,蜗牛将寸步难行。一条黄鳝在河里游来游去,它身上有一层滑溜溜的黏液,那是它的“铠甲”,可以抵抗病菌的攻击。我们身上也有许多黏液,唾液、鼻涕、消化道黏液等,它们是保卫健康的“无名英雄”。

黏液制约人体内微生物


  黏液,顾名思义,是一种黏稠的不易流动的水凝胶。我们把唾液、鼻涕、泪液和消化道黏液等统称为人体黏液。你可能会提出异议,唾液和泪液等不能称为黏液,它们并不“黏”。但其实,唾液和泪液中也含有黏液的基本成分:黏蛋白,所以它们也是黏液。
  虽然黏液中通常只含5%的黏蛋白,但黏蛋白是黏液的“灵魂”。
  不同黏液中的黏蛋白长相很相似:一个蛋白质骨架和一些像树枝一样长在骨架上的多糖分子。根据多糖分子的不同,黏液被分为两类,一种是分泌黏液,即眼泪、鼻涕等,它们起润滑、清洁的作用;另一种是附着黏液,常指消化道细胞分泌的黏液,很少排出体外,我们看不到它们,但是它们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我们肠道中生活着数万亿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但是,生活在人体内的微生物必须“听从指挥”,否则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谁负责管理它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教授凯瑟琳娜·里贝克致力于研究黏液,她解开了黏液的一些秘密,比如黏液如何管理肠道菌群。
  黏液“割肉饲虎”,用自己的“身躯”养育着肠道菌群。许多肠道细菌能制造一种酶,这种酶能从黏蛋白身上“切割”多糖分子并消化它们,这些多糖是肠道菌群主要的能量来源。菌群“投桃报李”,它们会释放一些代谢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刺激细胞分泌更多黏液。黏液和菌群维持着互惠互利的生活。
  除了提供食物,黏液的多糖分子还会影响人体微生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降低它们致病的能力。比如里贝克小组发现,黏液可以减少龋齿的形成。龋齿主要由链球菌引起,一旦链球菌附着在牙齿上,它进行新陈代谢活动会产生有机酸,有机酸溶解牙釉质,最终导致蛀牙。里贝克用蔗糖水培养链球菌,发现它们会大量增殖并快速连成一片,形成生物膜,分泌大量有机酸。当里贝克在蔗糖水中加入一种唾液黏蛋白MUC5B时,发现虽然链球菌仍在快速增殖,但是它们都单独悬浮在黏蛋白中,不会连成一片,也不会附着在烧杯壁上。黏蛋白MUC5B可以阻止链球菌附着在牙齿上。
  此外,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迈克·麦克库金还发现,黏液会“欺骗”致病菌,让它们陷入致命的陷阱。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会导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细菌,它能通过识别胃细胞表面的多糖分子与胃细胞结合,从而感染胃细胞。麦克库金在实验中发现,消化道会分泌一种黏液,它的黏蛋白MUC1上的多糖分子会模仿胃细胞的多糖分子,从而“欺骗”幽门螺杆菌,优先與幽门螺杆菌结合,然后把它们引导到酸性胃液中,消化它们。

应用黏液来体检和治疗


  正是因为黏液的微生物“经理”的身份,通过分析黏液的浓度和成分变化,也许可以预测人体的不良反应。女性怀孕期间,宫颈管中的黏液如果分泌不足,细菌会从这里进入子宫并伤害发育中的胎儿,最终将导致早产。据统计,全世界每10个新生儿中至少有一个是早产的,而早产儿的各项身体机能并没有发育完全,死亡率高达7%。
  现在,里贝克的研究小组可以通过检测黏液来预测孕妇是否会早产。研究小组分别收集了年轻健康孕妇和年长孕妇的宫颈黏液,随后用带电的肽探针测试了两组黏液的渗透性,肽探针由小分子多肽制成,所带电荷模拟了细菌的电荷。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两组黏液的渗透性和粘附性有显著差异。里贝克猜测,如果黏蛋白的多糖分子的数量和类型发生了变化,导致黏液丧失了粘附力,难以再抵挡细菌,那么这些孕妇更有可能遭受细菌感染导致早产。
  来自其他器官的黏液也可能预示其他疾病,比如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随着黏液和黏蛋白研究的深入,未来的体检中可能会加入黏液检测一项。
  里贝克团队的一名研究员里昂·李还发现了黏液参与化学物质运输的规律。李通过测试带正电荷的肽探针、带负电荷的肽探针和携带正负两种电荷的肽探针在黏液中的通过率,来研究黏液如何识别物质的电荷,不同的电荷如何影响物质的转运率。实验结果表明,带正电荷的肽探针与带负电荷的黏蛋白结合更强,正负电荷交替排列的肽探针比单一电荷肽探针更易与黏蛋白结合。
  这个发现为设计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提供了新思路。有些药物和基因需要穿过黏液屏障才能生效,有些药物则在黏液中起作用,那么运载不同药物的介质应携带什么类型的电荷及其排布结构,可以从实验结果中得到启发。我们通过改变介质电荷,可以提高介质和所携带物质的运输效率来提高疗效。

人造黏蛋白


  虽然“黏液防火墙”兢兢业业地管理微生物,保卫着人体的健康,但是有些细菌已经学会了钻漏洞的方法,它们会破坏黏液的结构和改变它的性质,这时黏液的保护能力会显著降低。麦克库金曾发现一种空肠弯曲杆菌,它能通过家禽传播给人类。空肠弯曲杆菌在家禽体内是无害的,但它能结合并破坏人类的黏蛋白,让其他致病细菌有机可乘。除此之外,有些疾病,比如胃溃疡,也会破坏“黏液防火墙”。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制造一些人造黏蛋白,将它们注入人体,黏蛋白将能起到抗生素的效果。目前通过化学合成来制造黏液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比如用苯硼酸和丙烯酰胺骨架制造的阴道黏液,可以有效阻挡艾滋病病毒通过;用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制造的人造唾液,可以替代天然唾液,在口腔中培养出健康的微生物群落等。
  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致力于设计一些有利于药物运输的人造黏液,这些黏液和药物一起被服用到人体中,将能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药效。
  黏液——保卫人体健康的无名英雄,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人工泪液是目前最常见的人造黏液
其他文献
电脑的操作系统是电脑的“神经中枢”,我们发出的指令都需要操作系统的翻译才能被电脑理解,电脑的处理结果也同样需要系统翻译我们才能理解,如果操作系统更新速度赶不上电脑软硬件的更新速度,翻译就会出错,电脑会越来越“卡”。这种时候,通常我们重装一下操作系統就行了。  人的大脑也是如此,接受的信息过多,处理速度赶不上,又或者大脑系统与所学知识“不适配”,工程师的大脑欣赏不了艺术,艺术家也学不进理工科的知识,
期刊
不是所有病毒都像你想象的那么坏,它们也有对人友善的一面——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善于驾驭。譬如,2017年在南美洲大流行的寨卡病毒,或可用来治疗人类的恶性脑瘤。  寨卡病毒最早发现于非洲,通过蚊子或性途径传播。它对孕妇尤为危险,妇女在怀孕期间若被其感染,将会生下脑袋特别小的婴儿——长大后会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巴西2017年因寨卡的流行,新生儿中小头畸形的比例与往年相比上升了20倍。此外,寨卡也会让流产率
期刊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老年人更容易被新冠病毒击倒,死亡率也更高,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男性更容易发展成重症,死亡率也比女性高。  这种“重男轻女”的迹象首先出现在武汉,在封城后不久,一个研究小组公布了2020年1月1日至20日收治的99例重症患者的报告。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重症患者中,男女比例超过2:1。  死亡率也存在性别差异。例如,2020年1月
期刊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原本再简单不过的自由出行、亲密接触一夜之间变得困难且危险。我们迫切希望新冠疫情早日结束,尽快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这个心愿可以实现吗?疫苗开发还在路上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终结疫情呢?如果说人类有什么武器能真正击退病毒,大家立刻想到的一定是疫苗。  但是疫苗没有那么容易获得。疫苗研发过程非常耗时,所以在紧急的情
期刊
未来的太空战指挥中心(想象图)  浩瀚无垠的黑色幕布上,大小不一的卫星和飞船分列两端,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的激光束从飞船中发出,卫星群发着各式各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信号,被击中的飞船爆开了一朵朵耀眼的“烟花”……  许多太空游戏和科幻影视剧中都会出现这样经典的太空大战的场景。事实上,世界各大强国也已经意识到,太空将成为21世纪的战场,在未来战争中,谁控制了太空,必将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因此,他们在太空
期刊
新冠病毒肆虐的这一年,不仅搅得人类社会天翻地覆,也让动物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经济萎缩,动物受害  为了遏制病毒的传播,人类停工停学,保持社交距离,这首先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4.4%,2021年的全球经济前景也将暗淡,只有中国一枝独秀,转为正增长。而在新冠疫情极为严重的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其经济萎缩程度更加严重,失业率高企不下,社会陷入动
期刊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写下这样一句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即使在现在看来,这仍然是一个非常浪漫又夸张的幻想,因为离地球最近的外星球——月球,也距离我们约38万千米,不可能有任何一幢建筑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话说回来,早在50多年前,地球人已经成功登陆了月球。他们真正踏上了“星辰”的土地,也算是变相实现了李白的幻想。那么“手摸星辰”是什么感觉呢?能不能“手摸”星辰?  我們都曾看过许许多多宇航员的照片
期刊
人为什么要睡眠?长期以来有一种猜测,认为睡眠可以帮助人巩固记忆。现在,我们终于第一次观察到大脑在睡眠时是如何储存记忆的。  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先教他们练习弹一首曲子,待他们学会记住之后,每人戴上一顶EEG电极帽(用来监测他们大脑的电活动),然后平躺着进入fMRI扫描仪。扫描仪用于检测大脑的哪些区域在活动。  当志愿者被要求在脑中想象弹奏刚才的曲子时,研究小组从EEG收集的信号中,观察到一个
期刊
美国自1969年成功登月以来,一直没停下前进的步伐:“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美国人又开始着手下一个名为“阿尔忒弥斯”的登月计划,该计划打算在2024年再送一名宇航员登月。不过这个计划要想更顺利地进行,一件更好的宇航服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宇航局不已研制出更高级的宇航服全称叫“舱外探索机动装置”,英文简称xEMU。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件宇航服究竟有哪些升级吧。升级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宇航服的终极目标是
期刊
全地球人都知道,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即月球。但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有人就提出地球可能還有两颗“卫星”,只不过它们不是致密的岩石质卫星,而是两团稀薄的尘埃云。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存在5个特殊的点,假如你在这些点上放置一个物体,那么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刚好抵消,物体既不会被拉向地球,也不会被拉向月球,可以长久地被困在这些点上。这些点叫做拉格朗日点。不过,因为拉格朗日点跟月球引力有关,而月球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