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中有“文”“文”中有“言”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教师执教文言文方式传统,以致文言文教学路上困难越积越多。如何教好文言文,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将有不一样的天地。本文主要探讨这两者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结合运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兴趣;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的学习与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言文知识、更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与有效途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条目中第九条目标是这样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尽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但作为教师不仅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执行者,更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教材的主动“编导者”。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执教文言文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文言文,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肢解式地讲解,就会把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世界,读出其中的滋味,徜徉于古人为我们描绘的世界和情感之中,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静下心来琢磨、研究的课题。文言文教学中既要注重“言”的教学,又要重视“文”的教学,要做到文言并重,以“文”带“言”,“文”“言”结合。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这是文言文教学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的:
  一、文言文教学意识到“言”教学的重要性,又直抵“文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文言文学习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因而文言文教学首先还是要务“实”,如果不重视基本字词的理解和积累,文言文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如何艺术地落实虚词、实词及特殊的文言句式,成了课堂效率高低的一个关键。在“言”的教学中,如果巧于变化,那样将能更好地完成“言”的教学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可用“古今异义”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文言文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学生常以阅读现代文的思维看待文言文,所以常常有“感觉不一样”的下意识——这是帮助学生区分文言文与现代文并使其逐渐走入文言文阅读情境的关键。提醒学生很多词语发展到今天,意义已经发生演变,学习时一定要慎思明辨。归纳与整理“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传授中强调它们的变化。另一方面,注意文言文朗读中把握好腔调。学习文言文要突破字词的畏难情绪,而突破文言文语言的篱笆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美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朗读过程中把握好腔调,可注重文言的虚词运用,读准虚词语气,读出情感,让自己的情感走入文本。比如《爱莲说》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比读第2段起始的“噫”与结尾的“矣”两个语气词,将“噫”读作二声或四声,将“矣”读作一声或四声,学生在反复比较朗读中逐渐体会出文章的情感。“读”为文言文中的“文”的深入研读打好基础。诵读是文言文语感培养的基础,也是感知文意、理解赏析的前提。读的方式可多样化,范读、齐读、演读、想象读,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读得声情并茂,直抵“文心”。
  二、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
  我们把文言文当成文章看,而不是文字看。不要把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只放在应考的文言字词、句法的落实上,“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注重文化濡染。特别是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等的文化经典,主要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 医学上中医讲究“辨质论治”,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施治才能更有效。文言文教学也如此,在教学文言文之前,我们要解读文言文教材。每一篇教材如同人一样也是体质、性情各异的,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质”,才能直抵“文心”,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对于怎样结合“言”“文”,怎样既出于“章”“句”又不废清议,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浙江宁波成磊老师执教《岳阳楼记》,很好把握教材“质”——“记”的文体,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直抵“文心”。我们知道,《岳阳楼记》真正的灵魂不在于景,而在于传达了一种思想。成磊老师选择通过对“范仲淹是如何来劝勉滕子京的?”这一主问题的探究来实现。这一主问题如一条线穿起事、景、情、理,让学生既感受洞庭湖朝晖夕阴的形象美,更领会作者心怀天下的道德美、理性美。同时完成了“文”与“言”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山东济南张涛老师执教《曹刿论战》,把握教材“质”,紧扣“论”字,“论”中看出曹刿的远谋,“论”中看出文本的显著特色,“论”中看出《左传》的风格。张涛老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中的“论”这一主线,立足读、品、思、悟,精心设计了五个活动,避免了串讲翻译被动听记的弊病,很好地完成了“文”与“言”的教学。“言”随着“文”的学习过程而变动,品赏“文”时穿插着学习“言”,水到渠成地让“言”与“文”浑然一体。
  三、“文”与“言”的教学,注重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也存在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的现象。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消除那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恐惧感,对文言文产生阅读兴趣?不妨从他们读得懂的地方着手。文言文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六国论》课文时,出示《战国七雄图》,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军事家,代表秦国一方,制定如何攻打六国的作战方案。学生们认真地察看地图,热烈地讨论着,从原文中找依据,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可见兴趣是最要紧的。课堂上我还有意的犯错,把秦灭六国的顺序搞错。学生就拿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论证,热情地指出文本中的错误。内容选择毫无疑问决定“教学效率”,更重要的问题是执教者怀着一颗怎样的心去选择内容,这实在太重要了。作为教师能以呵护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古典文学素养为基点去选择教学内容,那么,所被选择的内容必将是有益的。当然,兴趣永远是最要紧的。“文”与“言”的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应该可以更有趣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可以更浓一些,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应该可以更高一些。
  总之,文言文教学从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入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天地,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以达到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的呼应和融合,使课堂有“言”又有“文”。文言文教学是怎么也离不开“文”与“言”的,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文”“言”并重,“文”与“言”有机结合的教学,才是文言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从文本出发,在讨论与交流中潜心会文,自然地升华,就能探寻到“伟大经典”的“本然”。打通了“言”的障碍,才能深入“文”的殿堂;窥得“文”的奥妙,才能更深刻地掌握“言”。做到“言”中有“文”, “文”中有“言”。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人面桃花》中诸多人物都在构筑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汲汲营营一生也没有得到实现。陆秀米以其带有浓厚情感的理想主义加入了寻找并构筑“桃花源”的队伍。但陆秀米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自己,被时代裹挟在大潮流中。最后她在普济的实验,以被捕入狱告终。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陆秀米找到了自己。  【关键词】桃源梦;迷失;寻找;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江南三部曲》在2015年获得第
【摘要】针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产生一种新的理论,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论。在学校教育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兴趣、情感、个性、意志、理想等。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西方,夸美纽斯强调:“对于儿童说来,对于使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愉快
【摘要】语文教学是学生知识宝塔的基石和人文精神的源泉,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说数学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那么语文就是让阳光照入心灵的窗口。小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学生的心智发展相一致,切不可揠苗助长,以成年人心智标准来进行。在此,我将谈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积累;循序渐进;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在积累中提升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语言”,而语言就是指说话艺术。它既是“言传身教”的工具,又是表情达意的桥梁。为此,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于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语言艺术化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用艺术化的语言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启迪学生,让课堂充满魅力。  【关键词】辞约意丰;幽默风趣;启迪智慧;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苏联著名教育
【摘要】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富有夸张和想象成分的文学样式。童话中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备受广大儿童的青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指导低段学生进行童话主题阅读,提升阅读效益呢?笔者期待利用各种阅读工具,让低段的学生能够喜爱童话,并自然地沉浸于童话世界之中,尽情欣赏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故事所带来的真、善、美。  【关键词】阅读工具;童话主题;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
【摘要】在《蒹葭》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以此来烘托诗人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只有通过情境还原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诗歌所创设的朦胧凄清的情境中,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独特的艺术美感。本诗教学中使用的情境还原法和我们通常所用的诵读品味法非但不矛盾、不冲突,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情境还原法;共鸣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困难,培养积累素材的方法、习惯。用当面批改的方式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学生引领进写作大门  【关键词】就地取材;当面批改;写作入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解决 “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问题,但现实是一旦让学生写作文,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不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文本解读主要是指解读诗歌文本的能力,如何有效地解读诗歌文本成为中学教材解读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以高中语文诗歌文本解读为例,探讨中学教材的解讀策略。  【关键词】诗歌;文本解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最具有韵味的一种文学。在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诗歌文本的选择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价值地位。  一、人教版高中语
【摘要】本文对如何有效地教学诗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笔者提出了一些做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韵,让人徜徉其中而留连忘返;其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并引为箴言;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隔
、【摘要】在语文教材中,插图作为语文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不仅是美化教材的重要资源,而且是语言文字的扩展与延伸。本文基于插图在高中语文中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五册)为例对插图的配置与类型进行完全统计与分析,并提出教材插图使用的构想,以期能够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些许有利参考。  【关键词】插图配置与类型;高中语文教材;插图使用;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