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贵有疑”.问题,能帮助人们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可是,如今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趣味性、层次感,并且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问题,不仅无法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而且还会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课堂教学问题,把握设置问题的原则,合理有效地设计问题,发挥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的设置,要具有趣味性
  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又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生活中处处能够寻觅到物理的身影.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学科中的趣味因素,找到物理和生活的衔接点,然后将趣味因素与教学问题相整合.这样,物理教学问题才能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更易于学生理解.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能得到激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奇妙的物理现象”时,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起点,讲好这部分内容能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我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高低蜡烛,哪只先灭?水煮金鱼,鱼会死吗?水顶乒乓球,乒乓球会怎么样?这些问题是具有趣味性的,使学生对水煮金鱼这个问题有浓厚兴趣.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认为鱼应该不会死,也有的学生认为鱼会死.这个问题,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考的激情,充满浓厚的探究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我演示这个实验,最后得到的结果是金鱼安然无恙.学生对这个实验结果表示很惊奇,即使是一开始认为鱼不会死的学生亲眼见到这个实验结果后也表示很惊讶.在这个课例中,我利用有趣的问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
  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给学生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这样设置问题,能降低问题的难度,帮助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也能让一些物理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滑动摩擦力”时,我先让学生思考“什么叫作滑动摩擦力”,让他们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阐述.然后让他们思考“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有学生提出接触面必须是粗糙的,才能产生摩擦力;也有学生认为两个物体必须贴一块,并且中间有力的存在;还有学生表示两个物体之间要相对滑动,才能产生摩擦力.学生的阐述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通过思考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得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接下来,我设置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猜想,并通过实验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探究.同时,引入了“控制变量法”研究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地探究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验证了他们的猜想.最后,我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对问题的设置有层次性,先让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问题也越来越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系统得到完善,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地体现出问题的价值.
  三、问题的设置,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去回答,并且问题有一定的引导性.教师其实可以换种思维,在问题的设置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开放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也就会更高.例如,在某堂课上,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拿出以下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只木块、一只玻璃杯和装水的水槽.指出:“同学们,现有这样几种实验器材,你们能利用它们做哪些实验?”学生积极思考,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我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1)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木块或者玻璃杯,能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将木块压到水中,观察木块,能证明光的折射现象.(3)将木块放入水槽中,木块漂在水面,能证明浮力的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具有趣味性、层次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记得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散文——《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她说,无论是八岁、十八岁、二十八岁还是三十八岁,她都能从童话《人鱼公主》中读出不一样的感悟。这让我不禁心生向往,我也盼望着能找到一篇让我一直读下去的童话。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这个故事——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小男孩尼尔斯在海滩边闲逛时,发现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大门洞开的城池。他好奇地走了进去,城中的商人们看到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把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课堂.对于化学教师来说,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十分必要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能够突破难点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些危险的化学实验,可以使用电脑进行模拟合成或录制成微课,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安全.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中的很多物质或反应都需要通过微观
期刊
萧伯纳说过,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模拟考试中考好和没考好的同学要提高警惕,勿蹈覆辙.没考好的同学,应保持信心,走出模拟考试失利的阴影.比较每年的模拟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化学知识,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机械式地为学生讲授相关化学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社会发展的形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调动各种有效的手段,营造有趣快乐的课堂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学生的世界里,有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期刊
家长不是教育的旁观者,家长与教师不应该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笔者通过开展“星爸星妈进课堂”主题活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既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拓宽孩子的学习空间,又拉近了孩子、教师、家长的距离。  家长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是就其课程内容而言的,由于学生家长的背景、阅历、职业等的不同,他们所开设的课程存在较大差异,而诸多的差异性构成了家长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在笔者所在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把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只有适合学生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新的认知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成长.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凸显了高中化学注重逻辑思维、注重问题解决的学科特点.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程
期刊
摘要:本文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物理就是一门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些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难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这就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多实践性的要求.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没有使学生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导致学生学习物理以后只是掌握了空洞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实用性.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