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时代,确定的答案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向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用常规思维考虑问题,而是要审时度势认真谋划发展之策。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过去的日子,身处危机中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们是如果思考、如何行动的?这些思考和行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哪些经验、教训?面对未来,又该如何筹划?如何拥抱和迎接复苏期?
  2009年11月初,《中外管理》杂志对451家中国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让我们从调查结果中,总结今天的经验,寻找明天的答案。
  
  意料之外的答案
  
  在参与调查的451家企业中,制造业最多,占37.1%;贸易零售业次之,占10.2%;房地产行业占6.6%;金融保险业占5.6%;咨询培训和文教业占7.3%;IT通信业占3.6%;物流运输业占4.5%;农林牧渔业占2.2%;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占6.2%;其他(包括餐饮、旅游、投资等)占16.4%。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10亿的企业有188家,年销售收入在1亿以下的企业有141家,年营收10~50亿人民币的有68家,而年营收在50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只有22家。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企业群落。
  在过去的一年,经济危机到底给这些中国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出乎意料,经济危机对41.9%的企业都影响不大!另有25.9%企业认为危机反而是个机会,而只有9.8%的企业出现了海外业务萎缩的情况,出现整体业务下滑企业为12.2%,另有19.1%的企业出现了应收款大增、库存大增、资金紧张和企业文化/价值观动摇等情况。(见图表1)
  与以上答案相对应的是,有28.4%的企业2009年销售额增长速度与2008年同期相比,有两位数的增长;35.3%的企业2009年业绩比2008年同期略有增长;有9.2%的企业今年的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未变;业绩略有减少的占到了被调查企业的14.9%;只有2.9%的企业出现了业务的两位数下滑。(见图表2)
  
  思维决定命运
  
  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大多数企业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过多影响,业绩仍然持续增长,这些是如何做到的?
  调查显示:他们应对危机的主要举措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基础管理,50.1%的企业都在过去一年有加强基础管理的举措;另有46.8%的企业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方式,危中找机,扩大经营;而加大培训及文化建设的企业也大有人在,占到被调查企业的37.1%;24.6%的企业抓住时机理顺机制。相比之下,只有4.2%的企业收缩部分业务以抵御严冬,另有16.2%的企业采取了压缩支出和精简人员等举措。(见图表3)
  应该说,面对危机,企业有几种战略选择:
  第一种战略,可以在严冬当中冬眠。比如减少消耗,比如压缩支出和精简人员等。
  第二种战略,也可以去冬泳,要在冰冷的水当中游泳。跟那些冬眠的企业相比,这些冬泳的企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但是冬泳也是很危险的,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能力、没有办法做正确的判断,或者说也不知道冬天会持续多久,那冬泳的人有可能就会在游泳当中被冻死。在调查当中,抓住机会、扩大经营的企业就面临这种风险。
  第三种战略,是冬训。也就是企业把冬训作为正常经济周期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在经济触底的时候我们要做更多的训练,锻炼内功,并且对市场的趋势以及企业的定位做更好的思考,然后要去调整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做好准备。那些在危机中选择加强基础管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就是此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企业,战略选择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走在复苏的路上
  
  “根据您的切身感受,您认为中国经济是否已进入复苏期?”对这一问题,有超过半数(55.7%)的被调查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尚未看到复苏曙光的企业只有8.2%,其余的被调查者认为形势尚不明朗。
  而根据国家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已经显示出经济复苏的强劲态势。虽然也有部分经济家表示“经济回升”和“经济复苏”是不同的——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经济回升可以是政府投资拉动,但是经济复苏必须要企业投资。但无论如何,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已经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如何筹划未来,将关乎国家和企业的命运。
  调查显示:在未来12个月,有47.3%的被调查企业将会扩大经营,增加投资。但在扩大经营的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还会采取强化管理、控制经营以及加大培训和文化建设的举措,有这两种想法的企业占到被调查企业的46%和40.1%。同时有27.9%的企业选择在未来一年中理顺机制。
  “在未来12个月,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对这个问题,排在前几位的答案分别是管理提升、内需市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高管人才供给、价值观整合、融资(见图表4)。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自身的管理实力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内因,而市场和需求则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因。为了满足市场企业需要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投入,而人才永远是企业的决定因素。调查也显示:融资难一直以来就是中小企业的难题。
  回顾“昨天”,2008年11月,本刊所做的“中国企业‘过冬’调查”显示:有近九成的企业都不同程度感受到了严冬的寒意。危机就意味着艰难的调整,这是痛苦的,但危机同时又是一所大学校,能够启迪思想。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本次调查显示:遭遇了此次危机后,中国企业的经营更加稳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危机下大部分企业在着眼于内部挖潜、苦练内功、优化流程、改善模式、降低成本、加强培训,从而使企业更快的成长。
  面向明天,不仅要度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国企业必须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生存、环境(竞争)和趋势,必须以变革的勇气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管理
  (本刊刘冰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本刊专访商务可持续发展麦克马斯特学院创始人Philip McMaster    Philip McMaster(大龙)来自加拿大,他是商务可持续发展麦克马斯特学院的创始人。作为热心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士,他创建了三根手指“和平加一”可持续手势符号。就是在表示胜利、和平的V手势中加入一根手指,当有人做出这个手势时,就表示支持社会、商业、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MBA教授,Philip M
期刊
从“韦尔奇热”到“稻盛和夫热”,清楚地说明了企业家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转变。  我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之久,这种角色,军事上叫“参谋”,政治上叫“幕僚”,美国人叫“顾问”,中国人叫“师爷”。作为若干中国本土企业家的一名“师爷”,除了辅助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幸近距离目睹了“老爷们”在生活方式上的种种变迁,并且从中发现了惊人的共性规律。  大致上说来,企业家,企、业、家,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可
期刊
编者注:“低碳年”不应仅仅局限于“过年”,而应成为我们常年的主题。因为,这着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真正启动它可远不像过年放爆竹那样一点就着。    刚过去的2009年,是以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作为收尾的。正因为这个会议,让“末日钟”回拨一分钟至11点54分。末日钟的指针走到12点,即表示世界末日来临。  虽然末日钟回调了一分钟,但全球暖化及低碳经济作为全球人类的新课题,应该说才刚开始。  低碳经济是个新
期刊
专访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气候变化和能源组项目主任陈冬梅    即便已经被重复了无数遍,我们还是想说:环保,是从每个人真实有效的行动开始的。在生活方式上,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些建议,那在日常管理中,商务人士还有哪些可行性的措施呢?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气候变化和能源组项目主任陈冬梅,为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制定公司低碳政策  《中外管理》: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哪些做法能帮助商务人
期刊
合者,聚也。  每一年的春节前,期待团聚的情绪一定会在漂泊的人群中蔓延。“回家过年吗?”理所当然地取代了其他一切的流行问候语。作为现代人情感寄托的最大所在,家,永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近年关,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的人们,在家人的关心交流、亲友的沟通问候中重新集聚能量,只待假期结束重新开始拼搏。  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否在事业上拥有绚目的光环,春节回家,都无疑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期刊
把需要长远规划的事计划好,那些不可能事先规划的就随缘而定,把每分每秒都过好,就不会再有遗憾。    现在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国际经济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快乐指数却在下降,而且烦恼不断,忧虑不断。  烦恼源于应该达到预想目标的假设,遗憾的是,预想目标很有可能达不到,于是就有了烦恼。如果这个预想是通过努力就能得到的,在得到之前会烦心,怕得不到,而得到之后又怕失去。得到之
期刊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更是一年中所有家庭都会享受阖家欢乐气氛的节日。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腊月三十,人们都在“迎春节”的繁忙筹备中。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准备走亲访友的礼品、为弦子添置新衣和过年礼物。此时,许多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春联和福字。噼里啪啦的拜年短信会从大年三十一直响到初一结束,各种贺岁片一个赛一个地比包袱、逗人乐。有人在家里潜心研究大餐,而那些在一年中载
期刊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正所谓“和而不同”,“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今人所谓“和”、意指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世界上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但我们拥有大同——人类和地球的终极命运。国家、党派、宗教、语言都是大同中的小异、人类应该抛弃这些“小异”,共同关注天与人,关注环境变化,关注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人生于世,安身立命之后,还须与群体互
期刊
前一阵子,全球都在谈论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1989年10月9日,的确代表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意味旧秩序的终结。但由此展开的后冷战时期,虽然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却不等于新秩序的形成。    后冷战的西方独大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所出现的旧秩序,是三股力量决定的:1.战争成败决定了新势力格局——成者为王,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强;败者为寇,是日与德,暂时不能成为正常国家;2.1944年布雷顿森林
期刊
2009年度  中国企业管理  杰出贡献奖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    2009年度  中国企业管理  特殊贡献奖  广东唯美集团  北京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度  领导力奖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郑昌泓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卫东      “管理中国”总评  评委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