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在三尺讲台上跋涉了二十五年,随着年龄的渐长,阅历的增多,对教育的敬畏感愈来愈强,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所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学生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吉诺特的这番话,对我而言,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从中感悟出更为深刻的师生关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的爱不仅仅是对学生病痛的关爱、成绩的关注,更应有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人格的尊重。“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打动,在潜移默化中用人格感染人格,用心灵唤醒心灵,真爱无痕。
一年之前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使我对师爱有了更为理性、深刻的认识。那天,我正在讲台上讲得激情飞越,却发现洁一直在埋头做笔记,不时抬头关注我,却并不看黑板,我一走下讲台,她马上正襟端坐掩饰自己的不安,显然她并没有听课。我又开始讲起来,她禁不住又埋下头,看来,她对做的事很用心。我不动声色快速走下讲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她旁边,慌乱中我瞥见一张纸条:“超,我很担心……”。一时间,诸多的处理方案涌上脑海:“厉声批评;责令交出纸条;公布纸条内容,令其颜面扫地;课后处理……”纸条被她紧紧攥在左手,用恐惧、乞求的目光扫了我一眼,紧张地垂下了头。教室里一阵骚动,“又写纸条”、“整天写,这次有她好看了”……,周围学生的眼神里有的担忧,有的幸灾乐祸,也有不动声色的观望。“洁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你们想知道内容吗?”我特别把“给我”两字咬得很重,用手轻轻指了指她的手,“想!”声音很大,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教室。此时洁的眼中有了怨恨,我俯下身子,小声在她耳边说:“没事,信我。”犹豫中,我拿到了这张已被汗水浸湿的纸条。“刘老师,您刚才讲的问题我有另外一种思路,但我自己无法去证明,您能帮我吗?”我大声的读了出来,“老师当然能帮助你,在你认为最合适的时间找我,好吗?”我真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把纸条还给了她,吁了一口气。洁用感谢的神情注视着我。课在继续,洁虽然还有些不安,但她极力去听、去记。
两天了,洁没有出现。我对自己的做法不禁产生了怀疑,我错了吗?是否我的宽容对她而言是一种纵容?而这纵容的背后,是对她的不负责任?我有些不安。在第三天的课堂上,我抑制住对她的失望,请她做了板演,板演的结果很糟糕,我耐住心,细细为她讲解。讲解的过程中,她一直躲闪着我的目光。又过去了一天,洁依然没有动静,我真的坐不住了,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任凭她这样下去?考虑再三,我还是采取了等待,因为我知道对于一个学生十分敏感的话题,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为了帮助洁尽快走出感情的误区,我选择了在她作业本中夹纸条的方式与她进行沟通。几次交流,我的宽容、尊重赢得洁对我的信任,终于在这件事发生六天之后,洁走进了我的办公室。
一年后,洁和超走进了重点初中。在对两个孩子顺利走过雨季而感到欣慰之余,我对于师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学生的成长不只需要阳光、雨露、面包、可乐,他们更渴望宽容与尊重。
娟,上课经常走神,很自卑,沉默寡言,甚至流泪。我与她交流过多次,都不见成效,就赶紧与她家长联系,得知:娟原本活泼开朗,自从她的爸爸因为生意上的事被抓之后,她就变了个人。她已经一年没见着爸爸了,整天不是想爸爸,就是担心妈妈,无法安心学习。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利用课间和娟促膝长谈,告诉她:爸爸所犯错误不是有意而为,不丢人,况且同学并不知情,所以不必自卑,而应努力学习,帮妈妈挑起家庭重担,让爸爸安心服刑。听了我一席话,娟放声大哭,表示了自己的决心,也吐露出一个愿望:只要能见爸爸一面,一定好好学习!接下来的几天,我四处奔波,动用自己所有关系,为娟一家争取到一个探监的机会。看守所里,一家人相拥痛哭,并连连感谢我。此情此景,令所有在场的人动容。从那以后,娟彻底变了,性格开朗,学习努力,和同学也能和睦相处。
诚是一个让我又恼又恨又爱的男孩子。他不拘小节,也常常给老师以难堪。老师在黑板上不小心写了个错别字,他不顾后面坐着许多听课老师,随口而出:“老师写错别字了!”哪天他心情好,他会突然跳着出现在你面前,俏皮地向你打招呼;那次考试考得好,他会在没批完卷前一次又一次地来办公室问成绩;上讲台来领本子,发作业什么的,他都非常积极;要是听到老师说今天作业会比较多,还没等老师布置完作业,早就听到他在底下高声呼喊了;遇到他做错了事,没等我开口批评他,他早就先于我冲我发起了脾气,似乎要给我一个下马威;体育课回到教室,他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脱去散发着臭味的鞋子。对这样一个孩子,我没有放弃,没有歧视,而是给予了他更多无微不至的关爱。要让全班同学接受这个并不可爱的学生,首先我要敞开心房接受他,包容他。也许是在我的影响下,这样一个易激动又易伤心的男孩子,不知不觉中成了班里同学们的宠儿,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他遇到困难了,同学们总会立即去帮助他,让他的脸阴转晴,以免他又要犯了拗脾气。这似乎已成了我们班同学和我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就这样一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男孩子,却在我不经意间给了我一份意外的关爱。
一次,因为我接连几天超负荷地工作,上课,找学生谈话,批改作业,备课,我的嗓子在一节课上突然撕裂般的疼痛,讲不出话来,讲课声音不得不降了下来。没有办法,我只能跟学生示意用比较轻的声音来讲课,希望他们能照顾老师一回。果然,他们非常理解老师,那一天,他们好像比往常听得更加仔细、认真,教室里也比往常安静了好多。下课时,诚忽然跳到我面前,小心地指着喉咙,轻轻地问了我一句“老师,您的嗓子好点了吗?”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遗憾和劳累呢?当时只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心中涌起,尽管嗓子还是疼的,可心里是那么的满足与轻松。
教育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当教师褪去权威、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时;当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中,以爱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出知识的力量时;当教师执着地、专注地、投入地在教育舞台上耕耘、体验、沉醉时,教育的爱已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年之前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使我对师爱有了更为理性、深刻的认识。那天,我正在讲台上讲得激情飞越,却发现洁一直在埋头做笔记,不时抬头关注我,却并不看黑板,我一走下讲台,她马上正襟端坐掩饰自己的不安,显然她并没有听课。我又开始讲起来,她禁不住又埋下头,看来,她对做的事很用心。我不动声色快速走下讲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她旁边,慌乱中我瞥见一张纸条:“超,我很担心……”。一时间,诸多的处理方案涌上脑海:“厉声批评;责令交出纸条;公布纸条内容,令其颜面扫地;课后处理……”纸条被她紧紧攥在左手,用恐惧、乞求的目光扫了我一眼,紧张地垂下了头。教室里一阵骚动,“又写纸条”、“整天写,这次有她好看了”……,周围学生的眼神里有的担忧,有的幸灾乐祸,也有不动声色的观望。“洁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你们想知道内容吗?”我特别把“给我”两字咬得很重,用手轻轻指了指她的手,“想!”声音很大,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教室。此时洁的眼中有了怨恨,我俯下身子,小声在她耳边说:“没事,信我。”犹豫中,我拿到了这张已被汗水浸湿的纸条。“刘老师,您刚才讲的问题我有另外一种思路,但我自己无法去证明,您能帮我吗?”我大声的读了出来,“老师当然能帮助你,在你认为最合适的时间找我,好吗?”我真诚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把纸条还给了她,吁了一口气。洁用感谢的神情注视着我。课在继续,洁虽然还有些不安,但她极力去听、去记。
两天了,洁没有出现。我对自己的做法不禁产生了怀疑,我错了吗?是否我的宽容对她而言是一种纵容?而这纵容的背后,是对她的不负责任?我有些不安。在第三天的课堂上,我抑制住对她的失望,请她做了板演,板演的结果很糟糕,我耐住心,细细为她讲解。讲解的过程中,她一直躲闪着我的目光。又过去了一天,洁依然没有动静,我真的坐不住了,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任凭她这样下去?考虑再三,我还是采取了等待,因为我知道对于一个学生十分敏感的话题,只有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取得教育的实效。为了帮助洁尽快走出感情的误区,我选择了在她作业本中夹纸条的方式与她进行沟通。几次交流,我的宽容、尊重赢得洁对我的信任,终于在这件事发生六天之后,洁走进了我的办公室。
一年后,洁和超走进了重点初中。在对两个孩子顺利走过雨季而感到欣慰之余,我对于师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学生的成长不只需要阳光、雨露、面包、可乐,他们更渴望宽容与尊重。
娟,上课经常走神,很自卑,沉默寡言,甚至流泪。我与她交流过多次,都不见成效,就赶紧与她家长联系,得知:娟原本活泼开朗,自从她的爸爸因为生意上的事被抓之后,她就变了个人。她已经一年没见着爸爸了,整天不是想爸爸,就是担心妈妈,无法安心学习。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利用课间和娟促膝长谈,告诉她:爸爸所犯错误不是有意而为,不丢人,况且同学并不知情,所以不必自卑,而应努力学习,帮妈妈挑起家庭重担,让爸爸安心服刑。听了我一席话,娟放声大哭,表示了自己的决心,也吐露出一个愿望:只要能见爸爸一面,一定好好学习!接下来的几天,我四处奔波,动用自己所有关系,为娟一家争取到一个探监的机会。看守所里,一家人相拥痛哭,并连连感谢我。此情此景,令所有在场的人动容。从那以后,娟彻底变了,性格开朗,学习努力,和同学也能和睦相处。
诚是一个让我又恼又恨又爱的男孩子。他不拘小节,也常常给老师以难堪。老师在黑板上不小心写了个错别字,他不顾后面坐着许多听课老师,随口而出:“老师写错别字了!”哪天他心情好,他会突然跳着出现在你面前,俏皮地向你打招呼;那次考试考得好,他会在没批完卷前一次又一次地来办公室问成绩;上讲台来领本子,发作业什么的,他都非常积极;要是听到老师说今天作业会比较多,还没等老师布置完作业,早就听到他在底下高声呼喊了;遇到他做错了事,没等我开口批评他,他早就先于我冲我发起了脾气,似乎要给我一个下马威;体育课回到教室,他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脱去散发着臭味的鞋子。对这样一个孩子,我没有放弃,没有歧视,而是给予了他更多无微不至的关爱。要让全班同学接受这个并不可爱的学生,首先我要敞开心房接受他,包容他。也许是在我的影响下,这样一个易激动又易伤心的男孩子,不知不觉中成了班里同学们的宠儿,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他遇到困难了,同学们总会立即去帮助他,让他的脸阴转晴,以免他又要犯了拗脾气。这似乎已成了我们班同学和我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就这样一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男孩子,却在我不经意间给了我一份意外的关爱。
一次,因为我接连几天超负荷地工作,上课,找学生谈话,批改作业,备课,我的嗓子在一节课上突然撕裂般的疼痛,讲不出话来,讲课声音不得不降了下来。没有办法,我只能跟学生示意用比较轻的声音来讲课,希望他们能照顾老师一回。果然,他们非常理解老师,那一天,他们好像比往常听得更加仔细、认真,教室里也比往常安静了好多。下课时,诚忽然跳到我面前,小心地指着喉咙,轻轻地问了我一句“老师,您的嗓子好点了吗?”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遗憾和劳累呢?当时只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心中涌起,尽管嗓子还是疼的,可心里是那么的满足与轻松。
教育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当教师褪去权威、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时;当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中,以爱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出知识的力量时;当教师执着地、专注地、投入地在教育舞台上耕耘、体验、沉醉时,教育的爱已走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