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教书 更要抬头看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忙碌成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常态。特别是我们教师群体,每天穿梭在教室里,埋头在一堆堆的作业中,陷入清洁、纪律等繁琐的事务管理中……麻木而又疲惫的在语文教师这条道路上走着。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内心非常震撼:一名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探险,他雇用土著人做向导及挑夫,土著人挑着东西健步如飞,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当探险家询问原因时,向导说了一句富有启迪性的话:“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是的,连土著人都知道要走一走,停一停,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而我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已走了十多年,却从来都是忙碌埋头教书,从来没有停下来想一想,看一看,抬头看看前方的路。 看看我们语文究竟是什么,走进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该教什么,语文的路在何方?
  一、 什么是语文
  1950年8月1日,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及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令》的公布,一个崭新的学科—语文,庄严诞生。据张毅《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考证,“语文”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语言文字是一种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首先具有工具性,它既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何为工具?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但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锯子、刨子、凿子是做家具的工具,语言文字就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交际和交流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由此推论无论语言文字也好,语言文学也罢,都是用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工具,实现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的人格等目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用什么样的工具并不是很重要,语文教材上的词语、句段也好,篇章也罢,都是为了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工具。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更多的是要了解工具的性能,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工具来实现育人的目的。
  重庆南开中学的颜运静老师在讲课时说:“就语文课堂来说,凭借语言文字这一媒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让学生享受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语文素养逐渐提高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渴求得到满足,促进了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从她的话来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很明确,也是凭借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教学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育要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何才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也就是怎么用语言表达信息和怎么用语言理解信息。其次从语文的人文性来看,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要结合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学会结合自身实际来理解文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开拓新天地,敢于逆流而上的精神。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手中的工具,利用好教材,要结合时代的需求自主求索文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追本溯源,不要断章取义,要弄懂文章的深层内涵,也要类文比较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找到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什么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听说中学习听说。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实践感知。
  三、 如何引导学生语文实践感知
  1、语文要回归学生自我学习
  教学服务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因此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再做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积极讨论、大胆展示展示。
  2、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
  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教学,感悟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不是单纯传授语文知识,而调动与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遇合),构建新的语文知识,从而形成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语文、体验语文、感悟语文,语文教学才能走出传统的文本教学的误区,走向高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科间、课内外、以及学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沟通自己同社会、同大自然、同校外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语文教学要拓宽学生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和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能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他们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更不能局限于教材和阅读题的训练。只有以其为源,漫游书海,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健康书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愉快的阅读,在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萨特说的那样:“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所以教师不能做一个解剖文章的刽子手,而应做一个导游,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去探寻语言的美,去发现语文的魅力,去寻找交流的快乐,去自由的表达思想……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毅《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及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令》
其他文献
(鹤壁市山城区春蕾小学河南鹤壁458000)    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对体育课的认知停留在体育课就是玩耍、游戏,因而在思想、技术等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不高,造成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成为了今天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持久注意力较强,特别是对于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收到的效果很好;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
(紫云自治县板当镇五星小学贵州紫云550804)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激发教学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
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形式都是“材料话题作文”,对文体不作具体要求。这种考察形式施行以来,虽少了文体束缚,拓宽了写作范围,激发了学生创作热情。但长此以往,学生忽视文体,以凑足800字为首要任务;老师“趋利避害”,只注重引导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把握。这一切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写作浮于表层,写出的文章非驴非马,文体不明,造成“四不像”。因而进行文体专门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记叙文又是各种文体训练的重
【摘要】为了寻找德育任务实现的最有效途径,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发展德育案例教学,更加符合学校提倡的德育管理,满足学生发展道德的实际要求。德育案例就学就是从教师自身的德育实践出发,讲述真实的德育故事,总结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德育经验,获得独到的德育方法,对学校教学发挥了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案例发生的背景,案例发生过程,案例评价,案例反思。  
【摘要】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尊重学生个体的价值与情感体验不但能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和生活,还能使他们构建自我完善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
德育,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永恒而内涵丰富的话题。它包含了思辨、政治、道德品质、心理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许多做人的要素。单纯的德育道理,往往是听得枯燥乏味,效果却是事倍功半或听起来激动,行动上不动。而劳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他学科无法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如果能在课堂中结合有关的教学载体,联系生活实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德育,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事半功倍。  我曾兼任过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孩子,关爱和教育是两把开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尤其是班主任应以爱心打前阵,热情、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增进情感交流,鼓励学生不断转化和发展,用关爱和教育这两把钥匙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  关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是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应该把关爱融入教育之中,建立起亲密、和谐、真情的师生关系。  罗原本是个非常腼腆的小女孩,每
一天中午下第二节课后,学生们像往常一样正准备冲出教室高兴地玩耍、游戏时,李敏却突然告诉我她的钱丢了。我让她认真找找,却没找到。我仔细询问得知:她的钱放在一个小钱包里,揣在后面的裤袋中,刚上第二节课时还在。  这肯定是本班学生所为。我很快断定。于是,我叫住了所有学生,逐一询问,却没有结果。我又让学生相互检查桌箱,依然一无所获。这就奇怪了,难道钱包长翅膀了吗?不可能呀。我细一回想,觉得刚才询问学生时,
【摘要】校园归属感,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未来生存背景归属感的建立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在校生为调研对象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校园归属感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在校大学生的个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读写结合”尤为重要。“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