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老板的十大不良习惯(二)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创业》创刊八年,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越过激流险滩,走过重重困难成为小老板。为帮助他们创业升级,从本期起,我们将推出田友龙撰写的“小老板系列”文章,以推动创业事业发展壮大。如果你在发展中遇到困惑、困境,欢迎咨询。咨询方式:1、登陆中国创业港(www.cncyg.com)创业论坛,提出你的问题;2、发送到电子邮箱:dzfwb@126.com,我们将给予解答。
  
  作者简介:
  田友龙,弱势品牌营销专家,终端营销专家,中国小老板研究第一人。曾服务过世界五百强企业,先后在《售销与市场》、《医学美容》、《中国经营报》《酒海导航》发表文章一百多篇。现为《销售与市场》专家团特约专家,酒海导航特约专家,食品领袖网特约专家。有小老板研究第一本书《小老板沉思录》。
  
  小老板不良习惯之三:
  我可以找借口,你不能有理由
  曾经《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比流感还要流行,据我所知很多老板特别是小老板要求员工人手一册,因为该书拨动了老板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中国老板尤其是小老板总是希望员工给他结果——有条件要给结果,无条件也要给结果。另一方由于技能资源限制,很多时候小老板缺少获得结果的必要条件,这时他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加西亚,自力更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一切都是借口和理由。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换成小老板的管理哲学——就叫我可以找借口,你不能找理由!
  只要你与小老板近距离接触,这些场景你一定不陌生:新理念好方法,小老板就是不接受,原因?不适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搞模仿不创新,小老板振振有词,说这是同质化时代的竞争特征;不尊重规则,打擦边球,小老板的解释是,大家都这么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小老板脾气大,听不进意见和建议,搞独裁一言堂,小老板似乎也是有根有据——市场必须快速反应,需要一元化领导。
  为什么会这样?
  找借口是为了证明自己没输。老板是市场的产物,市场的根本法则就是竞争,竞争又是每个老板的个性。老板们之所以能够成为老板,是因为他们在竞争中成为了赢家,而赢的结果,也成就了老板们的心态——只许赢,绝对不能输!
  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失败和成功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但要强的老板,对在竞争中出现输的结果是不能接受的,面对残酷的事实,要强的老板要么不接受,要么证明自己没输。所以再糟糕的事,经过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其实就是找理由、找借口),你会发现事情好像并不太坏,甚至还尽在掌握:其一、该做的都做了,本来就要赢了,可是运气不好;其二、虽没赢,但至少没输;其三、即使输也还有人比我输得更惨,少输当赢,这种感觉很重要。
  找借口是为了树立威信。老板是需要权威的,权威就是权力和威信。小老板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揽功推过。抢功——把每一点成绩都记入自己的档案薄,以期很快建立自己光辉而伟大的形象。过——意味着错误、失败、损失,账上负面记录多了,会影响形象、降低威信,这是小老板们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对于小老板来说,推过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推过的方法不外乎两种:其一、找替罪羊;其二、找借口!而找借口的好处显然有很多:比较容易、不花成本、利己不损人,等等,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找借口是为了封你的嘴。成功是有腐蚀性的,成功让人产生盲点——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结果,每位成功过的老板都是信心爆满,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因此,听——对老板而言是一种痛苦,至于听到耳朵里的批评,则更是一种痛苦,所以他们希望员工只有手脚而没有嘴,当然能不说话最好。而每当面临错误和失败之时,小老板们总是先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以表明:其一、这不是他的错;其二、他虽然很努力,但事实很无奈;其三、他无辜,甚至受害。老板们的这些理由,往往让你无话可说。
  老板法则:对自己狠一点
  员工有自己的思想(很多时候是站在老板对立面的),对于老板的借口,员工们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解读:证明自己没输是没勇气,不敢担当;封嘴是气度小,容不下事,容不下人;树权威是搞个人英雄主义,没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贴上三个这样的标签,就意味着老板以及老板领导的企业没有未来,一个没有未来、没有前途的企业,拿什么去吸引人心?用什么去激励士气?凭什么激发人们的斗志?
  员工是老板的影子,老板借口,员工就不会担当,老板没有勇气,员工就懦夫,老板搞英雄主义,员工就不作为,老板心眼小,员工就会斤斤计较,结果多数小团队就患上“大企业病”——人浮于事,内耗不断,死气沉沉散沙一盘。
  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做老板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先管理自己,再管理员工。老板必须先拿自己开刀,把自己打造成为道德的楷模,行动的标准;先指导后领导,先实践再实现;每一件事都言必行行必果,守承诺,形成强大的领导力,吸引伟大的追随者,进而成就伟大的事业!
  
  小老板十大不良习惯之四:控制信息
  与小老板共事多年,如何与小老板打交道,我总结了一个基本法则,先搞定老板再搞定事件。不言明是小老板的特点,“你看着办”是小老板的口头禅。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于是猜就成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活,“你看着办”简单四个字,含义十分丰富。第一我不同意,你最好不办,第二,我不知道怎么办,你相机行事,第三我赞同你的观点,你自己做主就行了,跟小老板首先你必须得学会猜。
  不言明其实是手段而不是目标,不言明的目的简单直接——控制信息!与小老板打交道,信息总是单向流动,员工向老板敞开了心门,而老板却关闭了回路。结果是信息向上流入得多,向下流入得少;员工输出的多,输入的少。更厉害的小老板总是随身带着封条,他总是有太多东西要严防死守:上游供应商是机密、利益分配是私密、发展目标是绝密、客户合作政策是秘密……
  控制信息,小老板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提高安全的方法。小老板做企业,讲究的是安全第一。小老板是把企业当命的人,必须要对企业实现绝对控制,要一切尽在掌握才能踏实。控制信息,为的是老板掌握的信息多,员工掌握的信息少,老板对任何事一清二楚,员工多数时候却不明不白,就必须事事请示老板,于是老板就可以时时处处牵着员工的鼻子走,一切尽在掌握,这样才安全放心。
  节省成本的绝招。小老板们有一个不好的心态,总想自己多赢利别人少赚钱。他们赚钱有本领——多赚巧赚;花钱有艺术——少花钱多办事;分钱通常有点痛心——分钱就像割肉一样难爱。小老板们有一个简单又原始的省钱法则——“只想马儿快快跑,最好别吃草”。小老板绝招——哭穷!十个小老板,九个会说自己没赚钱,剩下一个,呼天喊地说自己亏了。
  由于信息不对称,员工没有判定标准,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得更好,不清楚自己对企业是否有贡献,更不知道企业是赚钱还是亏钱,在这种情形下,员工要么没勇气,要么出于自责,当然就不会在钱上与老板们讨价还价了。
  保护自己的屏障。小老板控制信息,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法制不健全,经营不规范,能吸引眼球的是大企业,获得最多照顾的是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处于一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境况,在夹隙中生存,被逼游走于灰色地带,时常打点擦边球。小老板做生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悄悄地做,有经济上的好处,大声地说,只会坏事!原因大抵有三:其一、会成为道德鞭笞的对象;其二、会成为坏孩子的典型,甚至政策重点打击的对象;其三、一旦捅破了行业潜规则,你就会成为过街老鼠,行业公敌。在中国做企业,必须得学会保护自己,很多东西打死也不能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提高竞争力的武器。小企业生存方式很简单——一招鲜吃遍天!如果这一招被别人学去了,再用来打自己,那么后果就很严重,如果别人再学得精一点、到位一点,出手再狠一点,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会了徒弟饿死师傅”。
  中国小老板其实很不容易,很难找到学习的榜样,一些被无限放大的成功人士经验更是没得可学。因为他们讲的就是大话、假话、空话,对于实践中的真知灼见,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都秘而不宣,不然会引来太多模仿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控制信息,在老板们看来,是为了保护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所以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碰不得的天条、触不到的雷区。
  提高凝聚力的妙方。小老板们总是想找这样一个答案——用什么来吸引人心,靠什么来激励士气。他们有基于实事而且不付成本的解决办法——隐藏事实,伪造假象。即使企业已经很困难,也要让员工感觉到前途的光明、未来的美好,这样,员工们不就会努力奋斗了吗?
  控制信息,就会拉开员工与老板的距离,缺乏透明度,老板们在员工眼里就会显得神秘,这时候员工们看老板的方式是仰视。老板认为自己形象高大了,才能吸引大家追随,从此一条路走到黑。
  
  老板法则:做透明人
  人最大的特点是好奇,你越不让他知道的事情他就越想知道。控制信息,关闭了正常的信息通道之后,大家就会千方百计找缝隙、听风声、探口气、揣意图。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就会被炮制出来,最后汇集成小道消息。于是谎言、谣言应运而生,最后导致团队陷入窝里斗,好事一件没发生,坏事一件不会少。
  老板控制了信息,员工没有足够的信息作参照以做出判断,工作中找不到方向,必须事事等到老板的指示。这时候,员工的关注焦点不再是市场和顾客,而是如何搞定自己的老板,在内部沟通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与激情。一个不把精力用在市场上的公司,还会有竞争力吗?
  老板只有做个透明人,员工们才能看清你,也只有看清楚了你,员工们才会信任你。员工们的信任才是企业最稀缺的资源,有了它,就能形成强大合力,就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老板只有做个透明人,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中才会有真正的监督,才会有高度的道德自律。而老板们的道德自律,会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并因此而吸引追随者,有了追随者,就一定能成就事业的成功。
  (下期精彩继续,请关注)
其他文献
我们的培训学校在2009年9月初正式开业,针对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最初,只有三间教室,一个接待室,二十来个学生。在这两年的发展中,由于我们的精心付出,得到很多学生和家长支持,到2011年秋季班时,学生人数已经增长了近10倍。我们也逐渐扩大办学规模。现在我们有5间教室,1间办公室,1个接待室及1间辅导室。  开始办培训学校时,我和合伙人只凑出了两万块钱。而当时由于新开,没有声誉和品牌,学生都是按月交
期刊
相信每一个创业者在经营过程中都遇到过寻找经营策略的烦恼,有关经营策略的理论书籍很多,在这里我不做系统地理论分析,只把自己在实践中一些做法分享给大家。  简单地说,要制定经营策略就要研究你的消费群体,经营策略要从他们身上出发,而不是从你自己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举几个我经营中的例子,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我汽车护理生意的合伙人,前几年做了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讲给你听听。  他有天听到两个的士司机在
期刊
创业超市项目,长期接受《创业》监督,保证读者资金安全。读者可将款先汇入编辑部,前去考察、学习,待学习完毕满意后,我们再将款汇给企业。若有读者投诉将立即展开调查,并退还读者汇款,项目撤出创业超市。项目监督咨询电话:023-6753709713320200798 QQ:532149053(请注明项目咨询)    1、邮局汇款:重庆市渝北区龙华大道1889号A座1601室《创业》编辑部收,邮编:4011
期刊
我叫段光斌,山东省泰安人。回头细想我也该算是咱们《创业》的老读者了。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在当兵那会认识咱们《创业》杂志。那时自己在训练中不幸受伤,心情很糟糕,不敢面对未来,对将来该干什么,能做什么很是迷茫。无意中我看到了咱们的杂志,细心读来被一个个创业勇士所感动和感染,从此就跟咱们《创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六年期间我每期必读,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创业的知识。在这里真心的希望咱们《创业》能够继续保
期刊
重庆人喜欢吃麻辣口味,而寿司是海鲜、芥末和蔬果沙拉构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有一位漂亮的重庆妹儿却将寿司的生意做得火红,其中奥秘在哪里?    微型小店“千屋寿司”开在重庆沙坪坝区的汉渝路上。这里是一个楼梯间改造成的小店,门口的墙上挂着一盆薰衣草,玻璃橱柜里放着哆啦A梦玩偶,日本流行的波子汽水。整个店面显得干净而整洁,透着主人的品味。没有豪华装修,没有打过任何广告,位置毫不起眼,但千屋寿司店的
期刊
我叫郑冰心,来自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我有着不幸的童年经历,在我五岁那年,母亲抛下年幼的我和父亲一走了之。二十多年来,音讯全无,而父亲在母亲走后气得患上了脑瘤,九死一生,才拣回一条性命。父亲为了摆脱母亲出走事件带来的阴影,卖掉家乡小镇的房子,来到工作单位居住,从此,我们父女俩再也没有回去过。  因为失去了母亲,没有母爱,小时候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有父母亲在一起玩耍,心里面有着说不清的酸楚和刺痛,而
期刊
今年7月份我在书摊上有幸买到了一本《创业》杂志,当时就被封面上“今生只为创业者,风雨伴你同行”这句话吸引了。回到住处,我迫不及待读完杂志,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后连续几期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这不正是我一直寻找的良师益友吗?“龙华观点”、“海娆答疑”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从中我学到了不少的创业知识,同时,我也对自己多年来历次的创业,做了深深的反思。   我叫王金亮,今年46岁,是河南比较贫困的卢氏县一
期刊
“请为我推荐一个项目”——不断有读者发来短信。  这是读者的信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我们更感到惶恐不安。  我们不断地说:创业没有捷径,想走项目的捷径是天大的误区。  我们反复地讲:创业者都处于创业的初期阶段,没有辨别项目的能力。  我们不断公告:《创业》员工不能向读者推荐项目,因为不了解读者。创业需要的是适合自己的项目。  那么,创业不首先寻找项目,怎样走进创业?  这里,有一个观念需要澄清:
期刊
价格是在谈判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在谈判中不被对方的讨价还价所打倒呢?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开价一定要高于实价。也许你认为这个问题很初级,但真的有许多销售人员怕报高价,他们害怕在首轮谈判中就被淘汰出局而永远失去机会,如果你对报高价心存恐惧,那看看以下的理由:  ①留有一定的谈判空间。你可以降价,但不能涨价。②你可能侥幸得到这个价格(在资讯发达社会可能性愈来愈小,但试试又何妨)。③这将提
期刊
编者按:编者按:廖相晖是《创业》老读者,15岁打工,多次寻找项目,多次创业失败。2007年参加了第三届长沙创业年会,年会上看到最便宜的卤菜项目,2008年春学习,以后经多次学习、改进、重组,创新出自己的项目:桂林木桶鸡。  跟我们大多读者一样:生在农村,文化不高,没有技术,没有专长,没有父母的依靠,没有弟兄的提携,也没有家族的荫庇,但是他却创造了一个短时间积聚财富的奇迹。  廖相晖是怎样一次一次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