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特点分析及备考启示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特点的分析,让我们体会到作为高三政治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几点:夯实基础知识,要把握知识的“深度”“宽度”“整合度”;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中要做到“求真务实”,把握知识的科学性,遵循思维的规律性。我想做到这几点有利于提高高三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试卷特点 备考启示 夯实基础 把握“三度” 时政教学 “灵活驾驭” 能力培养“求真务实”
  
  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对我们的教学起导向作用,研究高考试题是每一位战斗在教学一线教师的必修课。本份试卷重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迎着热点上,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创新命题手法,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下面针对试卷特点进行分析,以及给我的备考启示。
  
  一、本份试卷特点分析
  
  1.重视基础知识考查,突出“实”
  今年的高考政治试卷中,完全依托基础知识展开设问的有42分之多。相对于一份120分试卷,它的权重为百分之三十。其中简答题第三十六题就直接考查学生对美国利益集团的把握。即使是能力加强的题目,如35题等也是在基础知识上的发展,也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2.注重能力立意,创新命题手法,突出“新”
  主观试题命题强化了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四项能力的考查。34题提供了2005到2009年GDP增长情况以及2007年到2009年财政收支情况。要求学生提取其中的经济信息,以及阐述江苏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35题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内容及其意义的了解,并在其中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引导。探究题37题很有深度,重视学生的能力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时事热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及实践探究能力。客观题也很注重能力考查,再如选择题29题,考查学生对哲理的理解能力,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C很具有迷惑性,很多同学误选此题肢。c中的“问”仍然是获得间接经验,而非实践。题千和B都强调要注重实践。试卷能力要求很高,这就导向我们备考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试题在呈现形式上传承了过去一贯的风格。客观题33个共计66分,简析题3个共计36分,探究题一个18分。但命题手法上有创新,在选择题的题肢组合打破了单一学科内组合的现象,出现了3处经济和政治组合,文化和政治组合。哲学和政治组合。综合探究题以“世博之梦”“世博之魅”“世博之愿”三段主题材料,创设探究。以“网络发帖、跟帖”形式引出设问。“发帖、跟帖”在以往高考试卷中从未出现,但已经融入了学生的生活,既体现了命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体现了命题创新性。
  
  3.关注时事热点,注意江苏省情,突出江苏“特色”
  试题把教材重点,高考考点,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如大家关注的汇率问题、长三角珠三角的用工荒问题、劳动就业、最低工资标准、民族团结、玉树地震、中欧文化交流、百家讲坛、高铁时代、双百人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执政方式问题、上海世博等。整份试卷仅有9个选择题18分没有热点时政做背景。足以见证命题者对时政热点的和社会热点的问题的关注程度。以“江苏省情”作为背景材料的有第3题“台湾江苏周”、第10题“长三角用工荒”、第13题江苏最低工资标准、第30题《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第31题江苏素质教育五严、第34题江苏省GDP,财政收支、第37题上海世博会的江苏馆。这一命题特点鲜明的引导我们要关注时事,把握时代脉搏。
  
  二、备考启示
  
  1.夯实基础,把握三个“度”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知识不等于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认为要从“深度”“宽度”和“知识的整合度”三个角度去把握。“深度”就是对知识理解要透彻,比如33题实现人生价值的题肢“c个人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个知识点包括三点:其一。社会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客观条件;其二,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社会尊重个人的个性差异。只有把握这些点,理解透彻才能做对此题。“宽度”既要求我们构建知识体系,不仅注意学科内的知识问的联系,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在10、11、13、30、31题题肢组合都是两个学科的组合,复习时要注意善于多角度联系知识,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还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度”,例如,在《文化生活》中,把“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依据”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这个“依据”涉及第四课、第七课、第八课的内容,“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2.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包括团结统—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4.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教师在复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
  
  2.时事热点教学,做到“灵活驾驭”
  教师应密切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在教学中要注意筛选时事,灵活驾驭时事政治。比如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3月份的两会等,有时国家的方针政策就是我们答题的语言,教师要吃透其中的精神,对关键的时政语言要求学生记忆。在时事的选取上要重点把握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关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生问题、民族团结等;在时事的整合、拓展与升华上注意与教材重点,高考考点的切人要巧妙,切人的角度要小,答案要具体深刻,切忌“大而空”。高三后期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热点梳理,归类复习,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角度思考。
  
  3.能力培养,做到“求真务实”
  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能力比教授知识给学生更加困难。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要求更高。(1)高三政治课堂再也不能是填鸭式的教学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政治课堂要做到“求真务实”。“求真”是指把握知识的科学性,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科学,答题时要表述完整准确。“求真”是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很多学生会反映“记过了就忘了”,教师要把握记忆规律,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创设意义记忆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意义记忆。运用思维规律,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问,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构建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2)“务实”,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试卷命题的背景材料都是当前的热点,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越是与时代背景、热点材料相结合,教师的设问越具有思考性、创造性,就越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越能提高学生能力,教学就会越有成效。“务实”,要敢于放手,不要害怕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教师要选好材料,创设“好”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恰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变式设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动手做一题,比老师口干舌燥讲十题效果要好。
  我觉得落实以上几点启示,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提高高三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四期44页.
  [2]《教育学心理学》,北师大版2003年4月第五版.
其他文献
作为一门工具课,小学数学课无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本人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展开讨
摘要:阅读在当代来说,是每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习惯;意识;基础;活动    后进生阅读常因为他们智力发展相对滞后而被部分语文教师误列入不可造化之列而不自觉地加以忽视。其实,后进生也有追求阅读的渴望,虽然他们阅读障碍比较多,但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只不过这种发展并不一帆风顺,而是表现为“翻山越岭”似的尽显缓慢与磕磕绊绊。  后进生的
多媒体课件绝不是点缀课堂的饰物。更不能让其演变成一种时髦的风潮。下面笔者就观摩过的优质课和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整合的问题。    一、认识整合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出现,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但各类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上人们言必课件,把课件当成了锦上添花的饰品,“为课件而课件”。为了让这个美好的新生事物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该把握好课件
静心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可以说每堂课都给自己留下了不同的感受,或轻松、愉悦,或沉闷、烦躁,有老牛拉破车之感。因此我在想,如何做效果更好?怎样用新理念指导语文课改?对此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领会课改理念,提高自身素养    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理念,并灵活、科学、有效的渗透在教学实践中。要达到目的,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知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主阵地,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宽松的心境,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往往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是不可能积极思维
数学学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中数学教学还是处在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转化的阶段。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学习的动力,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思维活动,掌握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条文繁琐、冗长;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找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常政治
户外自行车骑行是一种集旅游、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一种新型低碳的全民健身运动。同时,成都市也是全球著名的旅游、休闲的城市,将两者完美结合,打造出活力、低碳新成都。
语文教师应善于抓住教学契机,拨动学生的情弦,提升学生的能力。下面以教学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为例:借项脊轩的兴废历程,通过家庭琐事,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发展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民族文化在日益频繁的交流、碰撞中越来越呈现出某种全球性的融合趋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经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