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刍议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高校都开展了思政课在线教学,其中相当一部分高校也在线完成了成绩考核评价。鉴于在线教学与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在线考核评价也应做出一定调整。比如,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期末考试题型的选择、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考核方式等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同时,考虑到学生在线学习的硬件条件差异较大,居家学习干扰较多,考核既要对学生学习起到约束引导作用又要保证客观上学生都能有条件参与考核。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84-0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学生思政课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90849SZ)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春季学期各高校按照教育部指示精神,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优势,开展了各有特色的线上教学活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引导学生线上、线下学习。高校思政课作为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前沿阵地,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尝试,慕课、微课、精品课、示范课等的建设成果也很多,因此,相对而言,高校思政课开展在线教学难度稍微小一些,各校的思政课线上教学确实也开展的精彩纷呈、有声有色。但思政课的在线考核评价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几乎所有高校在之前的教学模式中都未进行过完全线上考核的尝试。
  在以往的思政課教学中,即使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有一半甚至大半的考核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的学业表现、期末考试等都是面对面的,而现在只能是“键对键”“屏幕对屏幕”,所以传统的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必须面对新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改变。
  一、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需要有别于传统的、新的考核评价方式
  思政课的成绩大多分为两个部分,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二者的比例一般是3:7;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会更注重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比例多为5:5或者6:4。
  显而易见,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总成绩里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在本学期的线上授课的模式中,考试也需要在线上完成,期末考试的公正性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考试期间打开摄像头,以便学校进行远程监考。
  但如果每位教师要监考多名学生,开摄像头也不能解决问题;若每名教师只监考9名学生,监考效果能有很大提升,但思政课属于公共课,学生与教师的生师比大都在350:1以上,要求每名教师只监考9名学生,客观上难以实现。考虑到现实情况,也有部分高校采取了开卷考试的方法,取消监考。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可以使用任何辅助工具进行考试,包括各种搜索引擎。这就导致网络好、多设备的学生在考试中更有优势,也使得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对考试的公正性产生了更多的质疑。
  因此综合以上情况,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占很大比例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一方面,平时成绩的构成一般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分组实践等内容。在这几项内容中,学生是否按时来上课、听课状态如何、与教师的互动是否良性、课堂讨论积极踊跃的程度、在小组实践中是否各司其职等都是在课堂上面对面的情况下,教师通过观察和统计来给予成绩的。
  但在线上教学的情况下,这些都无法实现,无论是直播模式还是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学视频、教师再给予辅导答疑,教师其实都很难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即使签到了,也不能保证他来学习了,总有部分同学签完到就下线了;互动和讨论,总有部分同学不参加,事后找各种理由搪塞;或者去网上搜索然后复制粘贴,使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思想动态。因此,平时成绩的产生也需要做出与传统方式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二、思政课在线教学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几个维度
  思政课在线教学与原来实体课堂的教学模式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期末的线上考试更是前所未有,因此,在这种教学和考试模式下,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对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改革。
  第一,在成绩构成上,应当适当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如前所述,期末考试由于学生未能返校,大多数学校选择了线上考试的方式。而受制于监考的客观条件,选择闭卷考试的学校其实监考效果并不理想,另一部分高校则选择了开卷考试。也就是说,线上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很难像实体考场做的一样好,不管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完全杜绝学生作弊有比较大的难度。
  因此,如果期末考试还在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平时学习并不刻苦认真的学生利用线上考试的某些便利条件取得期末考试的高分进而取得总成绩的高分,对平时认真学习、考前认真复习的学生来说显然有失公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学期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校整体的学风建设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所以,远程开展的线上考试,应该适当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比如降至30%,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平时的过程性考核上。期末成绩只占30%,少部分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即使靠一些作弊的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期末成绩,也难以扭转因为过程性考核中的低分而导致的总成绩的颓势。
  反过来,认真学习的学生一般期末考试也不会考得太差,这样靠作弊带来的期末考试的微末优势在3:7的比例之下也就被溶解掉了,从而有利于将认真学习的学生和浑水摸鱼的学生在成绩上甄别开,更好地维护成绩考核的公正和公平。
  第二,期末考试的题型和考试时长也应该与平时有所区别。在试题的选择上,主观题尽量避开有固定答案的题目,以防学生直接搜索出答案然后复制粘贴;尽可能选择思维发散的题目,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客观题一般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有题库(如果期末考试选择题的题量为50题,题库至少要有500题)的话,可以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复习掌握。而考试的时候,时间可以稍微控制一下,比如80道选择题考试时长设为40分钟,使学生不具备每道题都去搜索的时间,这样考试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第三,加强过程性考核,利用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考核。疫情期间,各教学平台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基本能够满足思政课过程性考核的需要。因为从“面对面”变成了“键对键”,以前的一些考核内容需要做出调整,比如分组完成微电影、历史剧类型的实践作业在线上授课和学习的模式下就无法完成了,但与此同时,线上教学也可以增加一些考核类型,如全员都可以参与的讨论等,也可以增加测验的次数。
  过程性考核在线上教学的模式下可以包括观看教学视频的情况、出勤、讨论、作业、测验等部分。出勤可以设置为扣分项,即学生满勤并不加分,但每次旷课或迟到即从平时成绩中扣除一定分数,以此约束同学们按时上课。实体课堂的讨论由于班额大、课堂时间有限,每次都只能有几位同学参与,但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教学平台的讨论功能,就可以实现全员讨论,且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教师课下可以根據学生讨论发言的质量给出不同的成绩,不参与讨论的学生或直接复制粘贴答案的学生将无法获得此项成绩。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安排讨论,也同时检验了学生是否在听课状态以及听课质量如何。如果教师在课前安排了签到,在课后或课中又安排签到,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部分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确实会在课前签到后离开课堂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则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既约束了学生不能离开课堂,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下课前发布一个与本次课内容相关度较高的作业同时限定交作业的时间,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将本次课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设置为作业,下课前发送给学生,在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同学自然会答的比较准确、完善,而没有认真听课甚至已经离开课堂的同学则很难回答上来,那么他们的成绩自然就有了高下之分。
  在讲过2-3次课后就安排一次测验,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还有掌握不到位之处。这种测验每次所占分值可以设置得比较低,但次数可以多一些,一方面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能在分数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标识。这种测验可以设置为有固定答案的客观题,教学平台直接批改,既高效,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线上教学成绩考核评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每次课至少安排一个考核的内容,比如讨论、测验、作业等其中之一。学生在家里学习,受干扰因素太多,如果在考核上放松,教师更容易失去对课堂的控制。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学生连续不签到或不参与考核,一定要联系学生查明情况,毕竟考核只是手段,保障学习效果才是目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并给予帮助,共同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和学习效果。有了这种考核机制,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一定的约束,课堂纪律和学习状态都会得到更好地维护。
  其次,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差距较大,考核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大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网络状态不同,家里不通网、手机信号又不稳定的地区确实在考核上会遇到实际的困难。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正常1分钟就可以完成的签到可改为20分钟,讨论、作业都可以适当延长提交的截止时间,以保证正常来上课的学生不管网络状态如何都能参与上,并获得成绩。
  作者简介:
  刘巧莉,历史学博士,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明清史、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民阅读的发展目标,大幅度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要及时更新理念,担当阅读推广的重大使命。由此,本文将在强调公共图书馆进行全民阅读推广的必要性、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前提下,结合实际探讨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关键词】 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创造的重要专著,全书分为六个部分,详细的介绍山水画的鉴赏方法、创作过程、对自然的审美等。读完此书之后,联系到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从作品入手是对理论理解的直接表现。本文将书中的理论与画作相融合,更为深入的探寻郭熙画中所想、画中所表达。  【关键词】 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山水论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哲学从雏形发展到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古代到现代,它是呈阶段性的发展态势的。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古代本体论阶段,二是近代认识论阶段,三是近代人类学阶段。伴随着从本体论到后来的人类学的转变,哲学也相应地经历了三种转向,分别是认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以及技术转向。这里是通过对技术工具论、技术实体轮、技术建构论以及综合技术观进行简要分析来理解技术哲学的转向,并进一步去分析技术哲学转向后,
期刊
【摘要】 舞蹈生态学作为研究舞蹈艺术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本视角,为民间舞蹈文化的生成路径以及舞蹈与社会文化交互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嘎朵作为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影响下的孟定地区民间舞蹈之一,它不仅凸显了其舞蹈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也将舞蹈的神圣特质浸润到孟定傣族人民的生活中,同时为民间舞蹈与宗教信仰搭建起文化桥梁。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神圣文化;嘎朵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德育逐渐成为各类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音乐艺术院校也不例外,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实力,因此本文就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进行探究分析,并对德育工作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促使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顺利展开,进而为国家培
期刊
【摘要】 法语商务信函涉及的范围较广,其文体特征有别于法语通用语,是在商务语境中形成的功能性变体。语域理论强调研究和揭示语言在实际情景中的变化规则及现象,因此从语域理论角度探究分析商务信函在词汇、句法、语法和语篇层面的文体特征,可归纳出商务法语有别于通用法语专有特征,为我们研究法语商务信函在工作、学习中的实际运用,提供更多理论性的指导。  【关键词】 语域理论;商务信函;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将具有文艺创作价值的文本里非语言手段的描述,视为特殊的风格形成因素,来揭示其功能性,并确定该种描述在中俄两个不同民族中的交际行为类型及其对应的关联程度。由于每一个以相应语言为母语的人,也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其中一个载体,因此语言符号就获得了发挥文化符号功能的属性。这样,语言才能够反映出个人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区分中俄两国人民在语言和手势上的异同,将是本文所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影视作品往往会植入一定量的文化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内化与外化的集中性体现,而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关键一环。因此,将以迪士尼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为切入点,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何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所植入的跨文化价值观能够为全球观众所接纳,并在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中取得突破性成功。本文通过对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跨文化价值观进
期刊
【摘要】 钢琴演奏不仅是一种技巧性的探究活动,更是一项艺术性的审美行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因素,所以钢琴作品演奏呈现出深厚的美学特征。因而,作为钢琴演奏者来说,探寻钢琴演奏中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对于钢琴作品完美的二度艺术创作非常的重要。钢琴作品本身就具备了深厚的美学价值,在动态的演奏实践中彰显了丰富的美学表现力和感染力,塑造了深刻的审美意境。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于钢琴演奏的美学体验,认为钢琴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态。而满族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传承发展至今,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随着科技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当代音乐文化元素的冲击较大,使得满族一些依靠口耳相传的音乐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而卡玛萨音乐作为传统满族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