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夕照深秋雨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赏析】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因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这首《蝶恋花·出塞》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首句切题,将“出塞”置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来写。“今古河山无定据”,是说从古至今,政权更迭,江山轮回,兴替衰亡,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词人将“出塞”放在这样广阔的历史空间中来写,自会给读者留下不一般的感受。“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颇具动感,既是写实,突出边塞风物的卓异,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又像虚写,如同历史上无数纷争的一个缩影,让人想象塞外仍是战争频仍,为词人下面的叙事创设特殊的背景,并借此揭示事件的悲剧意蕴。“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風吹老丹枫树”,不是一问一答的设问,而是“西风吹老丹枫树,满目荒凉谁可语”的倒装。“西风”劲吹,枫树如血,睹此怎能没有“满目荒凉”之感?然而又去与谁诉说呢?这是词人的孤独。但这种孤独,恐怕不是独处的孤独,也不仅仅是词人飘零异乡的孤感。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这样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我想纳兰性德当时的“谁可语”之感或许就是鲁迅式的“寂寞”,是一种主张或思想无人会同的“寂寞”。据此词推想,这或许就是他的反战思想,是追求和平的曲折诉求。
   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从前幽怨应无数”,当年昭君出塞时一定是“幽怨无数”吧!但从后来的情形推想,这“幽怨”则是横无际涯,深不见底。“铁马金戈”,让人想到的是英雄建功立业的豪情,但又有谁知晓与这豪情并存的竟是昭君无尽的“幽怨”啊!“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两种景致,两种风格,反差之大,让善良的心灵何其痛哉!这不正是“谁可语”的原因吗?若把历史比作一部长卷的话,那“铁马金戈”的场景只是其中的插页,而“青冢黄昏路”的悲凉却浸透着整部书卷。而词人的这种感受又是如何传达的呢?“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一问一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沉痛至极。“深山夕照”已经让人感觉悲凉,而“深秋暮雨”则程度更重。意象递进叠加,既深化昭君“幽怨”的表达,也让读者感受词人渐趋悲凉以致不堪悲凉之苦。如此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词人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片写眼前之景,下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其他文献
倾杯·鹜落霜洲  柳 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似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落第离京后所作,运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
期刊
我国很多作家在发表作品时,往往不使用本名而使用笔名,这些笔名富有独特的内涵和情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来源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笔名出自古诗文名句。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截取出来的,意在激励自己珍惜时光。   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原名恩润。“韬奋”是1926年他在上海主
期刊
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他的观念中,学者应有担当和使命感。可林语堂说:“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于是他不计较世事,返璞归真,反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真性情的诗情画意。   其实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责任固然重要,可我们更应学会沉淀人生,发现生活的诗意。   许多古人热衷于归隐山林,在远离喧闹嘈杂
期刊
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和尊师传统的国度,从古代以來,“教师”的称谓便很多。   “教师”一词最早见于《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驭战车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的学校教师都是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
期刊
如果世界上有如果,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百万富翁,每个人都不会为困难而烦恼,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不会再为自己的遗憾而时常感叹,每个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可是,人生却是没有“如果”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切过去的事情,就如同滔滔远去的江水,一去而不复返。过去了就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人生不像演戏,错了可以重来;人生就是直播,它不会给你重来的机会。要记住:人生中没有“如果”,我们需
期刊
孤独于我而言,是好的。孤独的时候,内心总是宁静的,当然也伴随着淡淡的忧伤。我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就这样待一个下午,任由思绪去徜徉。   当然,我无法准确地解释孤独的含义,有时我也不确定我是否处于孤独,总觉得孤独是小众的,而寂寞是大众的。所以我可能并不是孤独,而是寂寞。那什么是孤独呢?李清照的那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应该是对孤独最好的写照。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
期刊
感怀  李清照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赏析】   作为宋代首屈一指的女词人,李清照堪称婉约宗主。她早期生活优渥,诗词语言清新自然,多
期刊
贝聿铭投身建筑事业几十年,美国是他事业的起点,所设计的项目遍布全球各地,可中国是他永远无法割舍的。他对记者说:“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受邀访华。贝聿铭听闻消息后,激动地在工作室里走来走去,他敏锐地感觉到,再过两三年,自己就可以回到中国了。果然,三年后,他受邀
期刊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而我只有骑着白驹,在一片慌乱中寻找自己可能的春天。这也成了唯一的可能,因为计划一旦开始,除了抵达,无论成败再也没有了中止的可能。   于是在窗影阑珊的夜里,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中的我和同行者仿佛刚从肖申克监狱中获释,巨大的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我一时陷入茫然的泥淖。那一刻,我仰望头顶闪没的飞鸟,金色的阳光下一切都闪烁着自由的
期刊
【出处】   记德丰碑,所以垂名迹于不朽,树风声于没世。  ——《隋书·杨素传》   丰碑,词典的解释为:“高大的石碑,借指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业,有永久价值的证物或著名的事例,尤指值得记载或保存的艺术上或智慧上的成就。”不过,丰碑最初可不是碑,而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引棺木”。   据《礼记》记载,古时天子和诸侯下葬时,需要抬沉重的棺椁;下棺时,需要一种固定绳索的工具,而丰碑就是这种固定绳索的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