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扎特歌剧的创作风格谈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是莫扎特歌剧的创作原则。因此他的歌剧创作是以富于个性的咏叹调和富于戏剧性的重唱为基础。在歌剧《费加罗婚礼》中,莫扎特就十分巧妙地把重唱、宣叙调和咏叹调综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来表现复杂的戏剧情节,幽默与悲哀、愤怒与诙谐在这部歌剧中都得到了完美体现。本文以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婚礼》为切入点,根据部分片段的演唱技巧、剧情的矛盾冲突等表演因素说明莫扎特歌剧的魅力之所在,借此说明歌剧演唱中声情并茂是歌剧演唱的重要因素。
  【关键祠】莫扎特;创作风格;《费加罗婚礼》
  前言
  莫扎特是18世纪末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尤其是歌剧领域,充满了时代精神,有人称“莫扎特的歌剧是含着眼泪在歌唱”。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渗透着一种神奇的精神力量,这就是用歌剧形式表现真实的人生,用音乐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展示歌剧情节的全部发展过程。《费加罗婚礼》是莫扎特的经典作品,这部歌剧中充满了嬉闹和喜剧的特点,人类的愚蠢规划或巧妙的计算,以及情节的矛盾冲突都在这部歌剧中表现得惟妙惟肖,情节的转折让人很难预料,幽默的同时又很巧妙地把内心的情感无论是忧郁还是愤怒,都能真实的表现出来。
  一、歌剧《费加罗婚礼》创作背景
  18世纪下半叶,是欧洲历史的动荡时期,同时也是反封建斗争最尖锐时期。由于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也体现出对民主与自由孜孜不倦的追求,由于亲身体验了凌辱、冷遇、贫穷和疾病,因此莫扎特对歌剧中的人物塑造和音乐的创作都具有极强的典型化特征,表现了对进步、光明的向往和对旧势力反抗的思想主流。莫扎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一切生活的艰难困苦都不能使他忧郁、屈服和动摇,因此在莫扎特生活最艰苦的岁月中,他的音乐仍保留着光辉灿烂和明朗活泼的情绪。莫扎特的歌剧是时代和他个人生活经历的缩影,歌剧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鲜活的民间气息,也可以说莫扎特的歌剧是开德奥民族歌剧之先河。
  《费加罗婚礼》完美的艺术性则充分反映了莫扎特的反封建意识,该剧与西方某些歌剧有所不同,这部作品中,以仆役作为主人公的创作素材,主角并不是贵族,而且结局更出乎意料,歌剧中以第三等级战胜贵族为主要创作思路,《费加罗婚礼》这部歌剧作品是莫扎特的大胆创新,带有革命喜剧的创作意识,这部歌剧承载着很多情感因素,是一部政治性与革命性都很强的作品。在奥地利,这部歌剧最初被禁止上演,后来将最尖锐的部分删去后,歌剧才获得约瑟夫二世的批准,因此,歌剧《费加罗婚礼》突出地表现出莫扎特的阶级意识以及他与启蒙运动进步思潮的联系。尽管这部《费加罗婚礼》删去了对社会尖锐的讽刺部分,但是,莫扎特凭借自己的创作天分,巧妙的运用音乐刻画出生动的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用音乐的方式揭示了仆人与贵族的形象,例如他对伯爵花心、滑稽的讽刺、对高贵的伯爵夫人赞美同情、对女仆苏珊娜的细腻而富于诗意的抒情性、以及费加罗的机智勇敢,在歌剧中对人物的刻画揭示了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歌剧《费加罗婚礼》部分唱段分析
  莫扎特为《费加罗婚礼》的序曲创作是精致、又浓缩的,序曲部分的篇幅非常简洁,没有运用更多的创作手法,也没有使用歌剧中的音乐素材,但却很巧妙地表达了歌剧中的思想和创作情感。主部的旋律紧张流畅速度很快与副部的优美而又缓慢的抒情旋律完美结合在一起,很短的音乐动机却表达了深刻的含义,用音乐的语言表达了丰富内涵,成功地刻画出为爱情自由而勇敢斗争,不畏阶级的压迫,最终战胜邪恶势力,短小的作品真实的表现出歌剧正题中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
  《费加罗婚礼》的第一幕是费加罗要与苏珊娜结婚,伯爵不怀好意地为他们安排了离他房间很近的新房,苏珊娜知道伯爵对自己怀有私心,她把伯爵的用心告诉了性格乐观诙谐的费加罗,费加罗又是个机智的小伙子,他相信自己的聪明头脑一定会对付这位主人,满不在乎的样子,唱出了幽默风趣的咏叹调《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这片段曲调欢快、跳跃性强,旋律的流畅与华丽的歌唱技巧结合在一起,刻画出费加罗机敏、勇敢的性格。在这段的分析和演唱中,不难发现一部歌剧的演唱要想达到完美境界,就要打开喉咙,使肌肉放松,在音高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中,保持喉咙的稳定,随着剧情的发展演唱者的感情也随之变化。声音当然是最主要的标志,那么就要求演唱者,口腔肌肉力量的正确把握,咬字方面变化的技巧,在此基础之上,更要注重音乐情感的起落,更好的取得喉咙的稳定效果。
  《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是《费加罗婚礼》这部歌剧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凯鲁比诺时唱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比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待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山离开他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时,费加罗幸灾乐祸地唱了《你再不要去做情郎》。这首咏叹调开始是急速的快板,曲调明快有力,随着剧情的发展曲调变得较为温柔,带有宣叙调性质。剧中各个角色复杂的关系,以及在戏剧情节矛盾的展开同时,也可以看出音乐刻画在这里起着主要的作用,它赋予各个角色以深刻的抒情性及独特的个性。我们都知道,要想演唱好歌剧首先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识和目的,而在这首咏叹调中可以看到莫扎特追求理性,形式上是十分完美的,歌剧中,内容和表演风格以及演唱技巧需要完美的结合为一体,在演唱时无论是力度、速度、声音、剧情的发展、或是时值的把握都是要非常严谨和均衡的。
  第二幕中,伯爵夫人在为自己受到丈夫的冷落而悲叹,苏珊娜和费加罗帮助夫人合力惩罚伯爵,这样不仅可以使伯爵回心转意,同时也可以捍卫自己的幸福,他们给伯爵送了封告密信,骗他夫人在花园里与别人约会,同时又让凯鲁比诺装扮苏珊娜约会伯爵在同一地点相会,让伯爵夫人当面捉奸,使伯爵难看。凯鲁比诺在房间里穿上苏珊娜的衣服,情不自禁的唱了一段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爱情是怎么一回事》。   莫扎特的歌剧中,他大胆删除了意大利式的夸张手法,莫扎特赋予歌剧更多的是抒情性,在歌剧演唱中鲜明活泼的音调,丰富的音域变化,生动而准确地刻画出剧中的人物形象。一位好的演唱者能够在演唱中自由地调节和运用各个共鸣区,在哭腔的演唱中更能自如地使每个声音和情感相结合,这种演唱的技巧与心灵的歌唱相结合,就会把歌剧表演的更精彩,更加的完美。
  虽然说莫扎特的歌剧对声音没有更多的华丽追求,一般是传统的旋律,比较容易演唱,但是如果更深一步的了解作品,不难发现风格的把握和语言的掌握是唱好莫扎特歌剧的重要部分,演唱时不但口腔保持稳定状态,气息更要富有弹性,并且咬字要坚实有力,音色要干净明亮,歌词与音符自然流淌,在莫扎特的这部歌剧中,有更多的宽容、智慧的情感表现,在创作中内容与音乐的结合更使每个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都变成了音乐,使作品表达的更纯朴,自然。
  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的一首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在剧中,伯爵夫人先是处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中,这段场景音乐的旋律较为平缓,演唱时速度稍慢,演唱者也要使用慢吸气的方法,而后剧情向前发展,伯爵夫人得知丈夫的不忠后,情绪突然由平静转为痛苦,最后变得激动,难以抑制,此处是全曲的高潮,是最具演唱个性的,旋律音符的密度加大,近似呐喊般的音程跳进,使呼吸的气口变得频繁、急促,此时的吸气速度就要十分迅速。当然,我们演唱快速段时,一定要注意旋律的流畅性,不能把气吸得太满,影响横膈膜肌肉的弹力,同时也要注意,气息吸得太浅,横膈膜肌肉也会失去张力,在旋律较急促、换气较频繁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头腔、咽腔关闭,从而导致没有共鸣的漏气声音和发出一种不堪入耳的爆破性喉音。要想在这片段中充分地表现出伯爵夫人那神愤怒的情绪和炽热的情感,演唱者必须在快速进行的旋律中,调整好吸气的深浅状态,随时做好共鸣腔体地打开准备,发挥女高音特有的灵活而又明亮的声音。从谱面上看, 《哪里去了,美好时光》是速度较为流畅、节奏较为规整、句与句之间连接得十分紧凑的片段,不论是旋律还是歌词在句法上的安排都整齐有序,随着伯爵夫人情绪的激昂,强有力的节奏和绵延不绝走向高潮的旋律,使得换气的一瞬间变得十分紧迫。所以快速换气地方法是演唱这首咏叹调的基础,如果在这段演唱中换气速度缓慢,容易造成声音僵硬而影响速度。《哪里去了,美好时光》中的快速换气有利于演唱者控制气息,从而能更好的驾驭这首咏叹调。
  三、《费加罗婚礼》中的重唱部分
  在《费加罗婚礼》的婚礼中,重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歌剧中人物的刻画更多的在重唱中表现出来,并且重唱的戏剧性也很强。《费加罗婚礼》的第一幕中费加罗和伯爵与玛采林娜的矛盾,以及Bartolo的从中挑拨,利用重唱的形式完美又巧妙的表现出来,马尔切林娜与苏珊娜的二重唱,这是一首风趣的二重唱,而在矛盾更加激化的时候伯爵与巴西利奥和苏珊娜又唱起了三重唱,而在第二幕的终场就是由几个重唱所组成的,从二重唱开始,随着剧中人物的增多,又从四重唱一直发展为七重唱。而在第三幕也出现了苏珊娜与伯爵夫人唱的一段二重唱《多么温和的西风》。重唱是莫扎特歌剧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重唱中角色的不断调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矛盾的激化,展示了人物的不同心态,形成了剧中一个非常戏剧性的高潮。音乐与动作两者相互融合加强了戏剧因素,比如说在《费加罗婚礼》中伯爵发现凯鲁比诺藏在苏珊娜屋中的场景,这场内容的展现动作在重唱中完美的表现出来,音乐在配合着动作,音乐在每一个关键点上都与动作构成了同步。
  歌剧《费加罗婚礼》中无论是宣叙调、咏叹调还是重唱部分,都能用音乐更好的表现出故事矛盾冲突以及愤怒同时的幽默风趣。在演唱中,要求声音的强弱变化明显,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而且在演唱时更要注意发音的准确,语气的转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以及音乐的变化而转变。
  四、结语
  歌剧艺术与其它表演艺术不同,歌剧是在舞台上用演唱与表演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的戏剧,在表演时剧情的推进,是歌剧最壮观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对上述《费加罗婚礼》的几个片段了解之后,我们看出,歌剧更注重于情感的表现,戏剧矛盾冲突是歌剧的创作原则,并且情感与声音甚至乐队一定要达到完美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费加罗婚礼》歌剧的布局也是非常归整的,是分幕的形式,它们之间又由宣叙调衔接起来,每幕之间又有一定的情节性,由一个故事背景而展开,贯穿成一部歌剧。在对《费加罗婚礼》歌剧分析之后,我们知道歌剧是由很多演员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否则就会破坏整个歌剧的整体性。
  在《费加罗婚礼》中可以看到莫扎特在对解决音乐与戏剧的矛盾关系方面,莫扎特更重视“在歌剧中,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这一观念,从《费加罗婚礼》的这部歌剧中可以了解,莫扎特的歌剧质朴、平易近人,并且通俗与深刻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使内行得到满意,外行也在不知不觉间感到满足”。这使他的作品雅俗共赏,流传至今仍有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奥·爱德华汉斯立克著,杨业治译.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46.
  [2]曾翔天.浅论歌剧音乐的形式美[J].歌剧艺术,1997.
  [3]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张洪岛.欧洲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贺锡德.365首外国古今名曲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保·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7]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8]杨燕迪.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谈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2003.
  [9](美)范·阿·柯利斯蒂.声乐演唱的气息应用[M].歌剧舞剧资料汇编合本,1975.
  [10]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11]王次炤.莫扎特古典音乐大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0.
  作者简介:徐兆仁(1956—),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要】民歌旋律的地方性特色,是了解和掌握某一民族或区域内民歌特点,尤其是个性化艺术特征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四川康巴、安多及嘉戎方言区的藏族民歌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操方言因素、地域分布,以及民歌旋律音调所呈现出的诸如音调结构、音调使用习惯、音调材料等地方性特征,来探讨此区域内原生态藏族民歌旋律的地方性特色。  【关键词】藏族;民歌;音调;地方性  四川省是我国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作为其省内的主要世居
期刊
【摘要】以壮族原生态音乐作品《晨昏》为例,从民间音乐素材的选取、意境的构思和氛围的营造、创编运用的音乐元素、创编技法、后期音乐缩混等方面来探讨民间音乐资源的创编,《晨昏》是一首对广西民间音乐资源创编的探索和创新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壮族;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创编;《晨昏》  民间音乐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应对其进行创编的探索和创新。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民间音乐浩如
期刊
【摘要】《我是歌手》开播三季以来,刷新了中国音乐电视真人秀收视率记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开启了中国普通大众渴望好声音、追求音乐好品质的新时代,在长达三年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大众音乐审美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以《我是歌手》第三季为例,从4个方面简单的阐述其对大众音乐审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我是歌手》;音乐审美 ;影响  每一个周五晚上总有千千万万的人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我是歌手》的到来,这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是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欧美摇滚乐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其代表人物就是流行乐坛巨星“猫王”(Elvis Pressley),“披头士”(Beatles)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关键词】欧美摇滚乐;披头士;猫王;杰克逊  一、早期流行音乐的起源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远离故土的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渲泄
期刊
【摘要】笔者历经数次对无锡梅村二胡产业的实地采风,详细了解并记录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行业特色,并通过与梅村当地的二胡制作工艺技师的访谈了解到梅村二胡的制作特点和发展规划。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将对音乐的研究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上来,可实现从时空的维度来认识梅村二胡文化与工艺。  【关键词】调查报告;梅村二胡工艺;现状与传承;保护与开发  功能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在
期刊
【摘要】肖邦一生的创作主体集中在了钢琴室内乐的创作中,尤其是钢琴独奏作品。其独特的悠长旋律、精彩的和声语言成为听者提及能够迅速联想到的音乐风格标签。如果把横向的旋律与纵向的和声色彩视为音乐传达的前景,那么除此之外,在肖邦钢琴作品的其它层面,其中景或后景中也蕴藏了精彩的构思与布局。本文试通过观察肖邦的4首钢琴前奏曲(Op.28,1、2、4、21),来看作曲家在中、后景的巧妙结构组织手段。对其的细致观
期刊
【摘要】受地域环境文化的影响,传统古筝音乐分为了五大流派。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音乐特色,在演奏法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以河南筝代表乐曲《汉江韵》为例来总结河南筝曲演奏中手指的运动特点。分别以右手的特色奏法、左右的特色奏法进行展开性分析。  【关键词】河南筝曲;汉江韵;演奏;手指运动  一、简介河南筝乐  “河南流派筝乐”这一代表地方风格的筝乐流派称谓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于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
期刊
【摘要】布格缪勒《十八首性格练习曲》中的第六首作品的创作风格在作曲手法上继承了古典传统,在情调上却带有浪漫色彩,因而既严谨又优美,抒情。作者在练习曲的创作上不仅考虑了技术训练的课题要求,还强调了音乐的表现功能。本文试图从音乐形态方面、演奏方面及思想寓意方面对布格缪勒《十八首性格练习曲》中的第六首进行梳理,以进一步了解这首作品的风格及创作手法,力求探寻这首作品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布格缪勒
期刊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这位二十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深受俄罗斯民族风格影响,虽然他在宏观上跨越多种音乐风格,但其作品大多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如果提到俄罗斯音乐,除了柴可夫斯基之外,当属拉赫玛尼诺夫,他的音乐语言深入内心,更是一位热衷擅长于摸进技法的作曲家,在他大量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他这一生的三个时期中,第二交响曲的传统保守风格和自身经历给这首作品渗透着丰富的配器戏剧效果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本文通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评述和介绍性的文章,笔者就声乐专业长期缺乏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而导致被同行认为是“最简单的专业”这一评论,评述并介绍了石惟正教授《声乐学基础》这本书籍的问世在声乐理论、声乐研究和声乐教育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该书在写作目的和书籍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特色评述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大种类,是人类文化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表演又因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