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严师,即给予学生更大程度更多方面的格式化规范,“严师出高徒”多用来称赞严格的老师培养出好学生。但据了解,“严师出高徒”其前身应为“名师出高徒”,即更好的育人条件能培育出更优秀的人;其衍生“严师”是指更规范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更大程度避免错误,从而走向“高徒”。其对应模式一“管”。
“自由出天才”的理念则出自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学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中“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教育的本性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天性的过程,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作为人的天性得到保护,天赋、兴趣、自由、自主、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探索的氛围,才是让一个人心智大开、创造力源源不断的重要条件,而不可能是其他外在的标准!其对应模式二“不管”。
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到底是严一点好?还是松一点高效?到底“管”还是“不管”?现在,我以湛江四中2017届高三17班为例,通过对26位同学的调查,并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反思“管”于“不管”两种班级管理模式的利与弊!
17班是湛江四中17届的一个文科重点班,全班70人,算是整个年级里数一数二的大班级,由于是中下层次的班级,“关系学生”比较多,学生总体情况良莠不齐,不易管理!高一高二时由本人担任班主任,主要是采取严格的教育管理方式。纪律是维护班级整体性的保障,自分班之后,我就以《湛江市第四中学学生管理手册》为基础,制定了《17班的班规》,我的管理理念就是严,纪律是铁。
高三时黄老师接班担任班主任,主要采取“自由”的管理模式,所谓自由,并非诸事不管百事不顾,而是大事小管,小事放手。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年备考,学生的学习和成绩一直以来都是我工作的重点,每次考试之前做好备考、思想引导工作,考风考纪教育,考完试之后进行细致的班级、各科以及个人成绩分析,并进行“学困生”的单独谈话与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接下来的学习的方向;所以每次大考之后,也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虽然高三有很多次大考小考,黄老师的要求就是同学们踏心学习就好了,不要那么关注这些成绩!班长说“她很少跟我们看成绩,排名什么的也只是稍微提一提,对这些不是很重视。但谁有进步有退步去找她时她会分析出原因。”如果单纯从成绩的角度来看,17班的学生在我这个“严师”严格有序的管理之下,从高一到高二的成绩一直都在不断地进步,并且多次超额完成任务,效果非常明显。在黄老师自由自主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高三一年的学习成绩总体都在下降,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模式对于不自觉的同学来说,学习会越来越懒散;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说,他们还是很看重成绩,希望老师进行成绩分析来指导自己的方向。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严师出高徒”是正确的选择呢?不是的,两年的严格管理,也弊端重重,下面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说明:
“严师”本身对老师的要求就很高,它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也就是严格要求学生做任何事情之前,我这个班主任必须先做到,这无形之中就给自己添加了巨大的压力。班主任每天被繁杂的工作占用大量时间,疲于应付各种问题,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更没有多余的精力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导致教学水平跟不上来,专业水平难以提高。更严重者,会把自己的身体搞垮,高二第一学期因此住院了两周!
对于学生来说,我的“严”也给他们留下了不少的“心理阴影”。在老师的严格管理下,学生表面是听从的但内心却是抗拒的。太死板太苛刻地对学生,让学生觉得你没有人情味,不敢与你接近,这样就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不敢与老师谈心,教师与学生不同心就很难去管理好班级,最后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叫“吃力不讨好”!
而黄老师的自由管理模式,却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调查的26位学生中,96%都表示很喜欢!高三这种特殊时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平时的行为也不会因为学校和班级的条条框框而担心自己被老师批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就喜欢和老师亲近,老师说话的信服力就大。对于老师本人来说,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也可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和压力,为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也为自己预留了更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就两种模式而言,“管”较为普遍,其针对目标有二:一为学生整体表现,即集体排面,二为学生个人行为规范。二者就整体而言服务于大方向大目标,即年级、学校。对班级内部学生个人而言必然存在不满和排异,毕竟人人个性有异,一招鲜不可能吃遍天。因而導致的是班级整体成绩上档次,集体凝聚力却不足,集体内部小团队多分。
然而,黄丹老师的“不管”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集体,应用“不管”模式的集体必须先存在相当的集体凝聚力,该类团体多集中于有过相当时间磨合调整的集体,因为有对学生个人情感的照顾和对学生较多的接触,该类模式导致的效果亦显而易见:集体内部个人成绩档次分明,高中低三者皆大量存在,平衡程度较低,但集体凝聚力极强,同学之间交流密切、丰富,不易分散,班级评分高。其服务对象为班级内部,大至集体,小至个人。
在当今时代,“严师”偏向于应试;“自由”偏向于育人,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经济冲击,“自由”模式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不管哪种模式,都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渊博的知识和好学不倦的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自由出天才”的理念则出自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和经济学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一书中“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教育的本性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天性的过程,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作为人的天性得到保护,天赋、兴趣、自由、自主、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探索的氛围,才是让一个人心智大开、创造力源源不断的重要条件,而不可能是其他外在的标准!其对应模式二“不管”。
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到底是严一点好?还是松一点高效?到底“管”还是“不管”?现在,我以湛江四中2017届高三17班为例,通过对26位同学的调查,并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反思“管”于“不管”两种班级管理模式的利与弊!
17班是湛江四中17届的一个文科重点班,全班70人,算是整个年级里数一数二的大班级,由于是中下层次的班级,“关系学生”比较多,学生总体情况良莠不齐,不易管理!高一高二时由本人担任班主任,主要是采取严格的教育管理方式。纪律是维护班级整体性的保障,自分班之后,我就以《湛江市第四中学学生管理手册》为基础,制定了《17班的班规》,我的管理理念就是严,纪律是铁。
高三时黄老师接班担任班主任,主要采取“自由”的管理模式,所谓自由,并非诸事不管百事不顾,而是大事小管,小事放手。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年备考,学生的学习和成绩一直以来都是我工作的重点,每次考试之前做好备考、思想引导工作,考风考纪教育,考完试之后进行细致的班级、各科以及个人成绩分析,并进行“学困生”的单独谈话与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接下来的学习的方向;所以每次大考之后,也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虽然高三有很多次大考小考,黄老师的要求就是同学们踏心学习就好了,不要那么关注这些成绩!班长说“她很少跟我们看成绩,排名什么的也只是稍微提一提,对这些不是很重视。但谁有进步有退步去找她时她会分析出原因。”如果单纯从成绩的角度来看,17班的学生在我这个“严师”严格有序的管理之下,从高一到高二的成绩一直都在不断地进步,并且多次超额完成任务,效果非常明显。在黄老师自由自主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高三一年的学习成绩总体都在下降,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模式对于不自觉的同学来说,学习会越来越懒散;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说,他们还是很看重成绩,希望老师进行成绩分析来指导自己的方向。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严师出高徒”是正确的选择呢?不是的,两年的严格管理,也弊端重重,下面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说明:
“严师”本身对老师的要求就很高,它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也就是严格要求学生做任何事情之前,我这个班主任必须先做到,这无形之中就给自己添加了巨大的压力。班主任每天被繁杂的工作占用大量时间,疲于应付各种问题,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更没有多余的精力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导致教学水平跟不上来,专业水平难以提高。更严重者,会把自己的身体搞垮,高二第一学期因此住院了两周!
对于学生来说,我的“严”也给他们留下了不少的“心理阴影”。在老师的严格管理下,学生表面是听从的但内心却是抗拒的。太死板太苛刻地对学生,让学生觉得你没有人情味,不敢与你接近,这样就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不敢与老师谈心,教师与学生不同心就很难去管理好班级,最后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叫“吃力不讨好”!
而黄老师的自由管理模式,却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调查的26位学生中,96%都表示很喜欢!高三这种特殊时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平时的行为也不会因为学校和班级的条条框框而担心自己被老师批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就喜欢和老师亲近,老师说话的信服力就大。对于老师本人来说,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也可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和压力,为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也为自己预留了更多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就两种模式而言,“管”较为普遍,其针对目标有二:一为学生整体表现,即集体排面,二为学生个人行为规范。二者就整体而言服务于大方向大目标,即年级、学校。对班级内部学生个人而言必然存在不满和排异,毕竟人人个性有异,一招鲜不可能吃遍天。因而導致的是班级整体成绩上档次,集体凝聚力却不足,集体内部小团队多分。
然而,黄丹老师的“不管”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集体,应用“不管”模式的集体必须先存在相当的集体凝聚力,该类团体多集中于有过相当时间磨合调整的集体,因为有对学生个人情感的照顾和对学生较多的接触,该类模式导致的效果亦显而易见:集体内部个人成绩档次分明,高中低三者皆大量存在,平衡程度较低,但集体凝聚力极强,同学之间交流密切、丰富,不易分散,班级评分高。其服务对象为班级内部,大至集体,小至个人。
在当今时代,“严师”偏向于应试;“自由”偏向于育人,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经济冲击,“自由”模式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不管哪种模式,都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渊博的知识和好学不倦的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