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管理艺术中的五大辩证关系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58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校长在管理艺术中处理好五大辩证关系,就会较好地处理各种事务。
  一、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第一,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社会,教育必须步入法治的轨道,学校要依法办学、教师要依法执教,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依法治校不仅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体现在校长要在贯彻法律法规精神的前提下,制定并执行合乎绝大多数师生员工意愿和要求的校纪校规,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言行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规则,作为量化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
  第二,治校要高度重视德治,即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要以德取信,以德服人,以德为帅,以德立教,立德树人,以抓道德建设为根本、核心,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发展有德之教育,即兴德制、施德教、求德师、育德才。
  二、创新与务实的关系
  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具体在学校管理中,就是要在管理制度、办学理念、治校策略等各个方面与时俱进。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校长,要大胆地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为学生一生着想,对祖国未来负责,不为应试所累,不被追求升学率所困,在做到关注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工作的关键是用创新精神引领和打造一支具有开放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由这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去落实校长的创新理念,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当然,创新要有务实的态度。校长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同时要把创新变成促进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和集中是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民主方面,校长要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充分倾听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重大问题、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决策实施和人事安排等要坚持倾听学校领导班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要敢于放权,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作用。在校领导成员之间要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校长要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正面意见要听,反面意见也要听,努力做到从谏如流,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集中方面,我认为校长要坚持原则,认真贯彻好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那些通过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或与校领导班子反复讨论,或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认真协商而形成的决议、制度、措施等,是用集中的形式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民主的成果和结晶。对这些意见,校长务必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不打折扣。这样才有利于校内民主精神的弘扬和民主氛围的形成。在关系全局、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原则性问题上,校长要敢于和善于决断。有些重大问题可能在一定的阶段和范围内还存在分歧,校长要本着重学校大局和科学发展的原则,经过慎重分析,敢于拍板、果断决策,并向公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四、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自律、自省、修身等历来都是做人、做事与帮助教育别人的根本,当代的自律则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指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权力较大,没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是不行的。许多校长在学校基建、财务管理、生活作风等方面出现问题,是与自己缺乏自律分不开的。因此,校长只有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东西的侵蚀,做一个清正廉洁、受人尊敬的好校长。
  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不可忽视。这就需要学校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在一个“严”字当头的他律环境里,制度严、监督严、执法严,认真、自律的校长肯定会一天天多起来,各种教育腐败行为也会一天天少起来。事实证明,制度不修、纪律松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正是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所以,作为校长,只有置身于良好的自律和他律的环境中,才能成长得更好。
  五、有为与无为的关系
  作为校长,首先必须明确哪些是该有所为的。例如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队伍建设及重大财务问题等方面,校长务必头脑清醒,大胆决策,做到有所为。在个人修养、专业发展、思想作风、廉政建设等涉及个人形象与人格魅力方面更应该有所作为,且要大有作为。
  有所不为,是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一门必备的领导艺术,一种管理境界。该“为”的“有为”,不该“为”的“无为”。把“有为”与“无为”的取舍定格在是否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上,是分管领导的事,由分管领导去“为”,校长不要越俎代庖,不要指手画脚。此时的“不为”,既有利于团结,又有利于调动分管领导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1998年和1999年在新疆自治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实验站内进行了膜上灌条件下的覆膜棉花和玉米的需水规律及地膜覆盖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应,在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提出一种灌溉水水质评价可变模糊评价法,该方法集成理论的严谨性及操作的简捷性于一体,善于处理评价标准为区间的问题,是传统模糊评判理论的延伸。实例应用结
不久前,笔者听了某教师关于《历史与社会》中“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公开课,发现图册在表现四大文明区在世界上的空间位置,突出文明区域与地形尤其是与河流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内容是客观有限的,但对内容的挖掘是无限的。如何在有限中寻求无限,走入文本深处,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张开“假想”的翅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潜心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在课堂上,精心设置假想型问题,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激活思维,充分地走入文本深处,加深对原有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有“意外”动态生成,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  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语文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抵抗性现象。文本解读的“抵抗性”一语,来源于英国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霍尔认为文本解读是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对文本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或者误读亦即“抵抗性”。[1]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追求文本真意,才是真正科学、清醒的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编写与七、八年级不同,每一框都由“综述课文”和“专题探究”两部分组成。其中“专题探究”作为扩展性知识,材料丰富,图文并茂,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探究性。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综述课文”部分的基础知识,对“专题探究”要么避而不用,要么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笔者认为,有效运用专题探究,能够增强课堂吸引力,优化教学。现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带着枷锁跳舞,基本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练,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时间长了,学生感觉数学索然无味.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实施和实验分析,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干扰性因素是科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验教学中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重要实验技能。本文从学生实验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错误案例说起,以中学生物学典型试题为例,探讨和总结实验中干扰性因素的一般来源及其常见排除方法。  一、 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说起  试题1: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一旦机体内血糖含量过低,细胞的正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及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强化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当前实验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动态生成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出发,探讨提升科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的策略。  所谓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中不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的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学则是教育的基本活动。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科学课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材的开放  科学《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科学事物、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的科学”和“学习对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