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 为导引,开启文言之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古文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包含了许多有趣的寓言、历史故事以及自传等。时至今日,教材中也选编了许多经典的小古文,短小有趣、浅显易懂,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故事,能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古典文化之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且文言文含有较多的生僻字,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了促进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小古文中的趣味,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对小古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趣味中逐渐亲近小古文。
  一、巧选文章,演出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小古文的语言魅力和趣味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常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没有充分的耐心。教师不妨选择一些有趣而短小的文章,或选择其中的一个经典段落进行重点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表演或有奖竞答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找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如,《两小儿辩日》一文讲述的是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大小的故事。通过神情、动作以及语言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辩论画面。而学生的年纪与文中的小孩年纪相仿,非常容易在情感和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时候,教師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将文中的画面重新展现在众人面前,从而起到加深学生记忆的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如此寓教于乐的方法比起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学生在自发的记忆下,更加容易领悟课文的内涵,深化小古文学习。
  二、入情朗读,读出情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是学习古文的必要途径。朗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感受课文的情感,学生在有声有色的真情朗读中必然能品味出小古文的趣味。
  如,在教学《为学》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去想象一下文中人物的语气和神情。如,“子何恃而往?”富者如何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感悟路途的艰险,逐步引导学生读出惊讶和质疑的语气。再如,“吾一瓶一钵足矣。”贫者如何说?启迪学生思考为什么贫者要强调“足”字,让学生读出自信与淡定的神情。“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富者又如何说?让学生想象富者内心的不屑与轻蔑,从而读出这种不屑的语气。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能让学生明白原来小古文还可以这样朗读,体会到小古文简练语言所蕴含的情趣和魅力。
  三、猜读结合,猜出情趣
  同样,为了促进小古文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理解意蕴、懂得语言、获取情感共鸣以及明白其中的道理等为教学目的,真正享受小古文的意趣,达到言、意、情、智的融合。因此,教师不妨采用“猜读法”,在猜一猜的场景中激活学生的情感期待。
  如,《性缓》一文中,当学到“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然又恐伤君。然则言是耶?不言是耶”这段话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慢性子的人又会怎么说,学生的积极性瞬间就被调动起来了。有学生在短暂思考后说道:“你可能哪个地方有问题了,小兄弟。”也有学生说:“小兄弟,你先别着急,有个事情需要跟你说一下。”还有学生说:“小兄弟,你衣服那边好像有点不一样。”等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正好将原文里的内容猜出来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原文,不仅引得巧妙,还有趣、自然,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也能在边猜边读的过程中,逐步展开,逐步深入,逐渐掌握课文内涵。这样的“猜读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始终让学生怀揣着好奇心和新鲜感去面对古文的学习,在不断的猜想中,开阔了思维,读懂了古文,在轻松愉悦中猜出了古文的情趣。
  四、仿续训练,写出情趣
  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作为范文而存在,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记忆、阅读和表达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不妨让学生试着仿写、改编或者续写课文,从而让学生获得更系统的写作训练,实现从读到写的升华。
  如,在《性缓》一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文中被火烧到衣服的人,用文言文对性缓的人说些话。有学生说:“汝可知,水火无情,不可迟疑也!”还有学生说:“遇事须分缓急,该缓则缓,该急则急,不可一昧迟疑啊!”这样的续写颇具古文韵味,可以看出学生既理解了文意又有了自己的感悟,非常精彩。当然也可加以运用,如学过《菊》这篇课文后,有学生这样仿写《桂》:“桂花盛开,十里飘香。其花如珠,其色为黄,性温和,秋意初现,落叶纷飞,惟其飘香。”这样的仿写,既满足了行文上的特点,又饱含学生自我的思考,表达优美而富有诗意。试写让学生找到了小古文表达的趣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要想让学生享受小古文学习的乐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趣味性出发,用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走进小古文,一起体会古人的美好情趣,让小古文特有的文化气息陶冶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的精神世界,用趣味导读、悟情、启智,让情、趣、智相融,充分诠释小古文的意蕴,让学生在小古文的学习中,真正领悟古典文化的内涵,提升语文文化素养与小古文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鹤涛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限时讲授”旨在倡导教师在课堂中少讲精讲,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主要是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限时讲授”与微课结合起来,共同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课前有效预习,为“限时讲授”奠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认认真真地听讲。可是一个问题之后,教室里面死气沉沉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教师不得不回归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是一篇文质优美、轻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散文诗。诗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荷塘童趣的夏天,让我们体味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对荷叶的喜爱以及他们快乐的心情。文章语言清新淡雅,想象丰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故事性的语言来贯串始终,做到“一突出,四注重”。“一突出”突出趣味,“四注重
编者按:上一年本栏目以旧物为媒材,启发亲子对其进行创意改造。新的一年,编辑与主创者陆老师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将主题定为《童谣之画》,借人们代代口耳相传的传统童谣,以生肖为线索,以美工的形式寻找亲子互动的美好时光,共融文字之意,生发图画万象。  温馨提示: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创作的《童谣之画》编辑成册,作为孩子成长的纪念。  童謠简介  猴子是中国古代童话故事里常常出现的角色,它象征了聪慧机智。关于猴的
锡兵和芭蕾小姐是一个小男孩的玩具,他们是好朋友。锡兵只有一条腿,尽管如此,在一次野外冒险中,他还是坚强又勇敢地克服了种种困难。美丽的芭蕾小姐听了锡兵的历险经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于是他们约定好,准备一起去旅行。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锡兵和芭蕾小姐出发了。他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  “这里好美啊,我们来野餐吧!”芭蕾小姐激动地说。  “太好了,我同意!”  忽然,起风了。树叶在风中飞舞,落
课例研究,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独立思考和教研组集体研教的合力过程。它立足课堂、发现问题、深入探究,直指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文以《螳螂捕蝉》一课为例,梳理我们日常课例研究的推进过程与方法,概括说来就是“一个核心、五个步骤”。  “一个核心”是指课例研究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一个核心问题,结合课堂实际,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螳螂捕蝉》要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运用《学教导引单》
《咕咚》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小兔子在湖边玩,突然听到“咕咚”一声响,它吓得赶紧就跑,结果附近的动物看见了,不分青红皂白地也跟着乱跑,最后还是野牛拦住大家,问它们为什么跑,并带着大家去一探究竟,最后小动物们才明白,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听到或者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盲从,而要学会问为什么,并亲自去寻找答案,否则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只会惹来笑话。
对略读课文而言,主要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學到的方法进行学习。统编本六年级上册共有27篇课文,其中略读课文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略读课文的重要位置。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其特点,着力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指导自己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略读课文的授课时间一般为一课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就结合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灯光》一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动画导入。同学们,看,这是奇幻王国的大门,我们打开它,看看谁来了?  2.出示课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你们有机会和你最喜欢的童话或神话人物共度一天。  二、打开思路,大胆想象  1.想象一下,你最想和哪个童话或神话人物,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跟同学分享一下吧。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从时空
习作能力是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了以习作指导为主线编排而成的习作单元,体现了统编本教材“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的编排意图。每个习作单元都以一个明确的习作关键能力作为训练目标,整个单元的内容紧密围绕这个关键能力编排。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两篇精读课文,意在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臺”是习作单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