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老年人是互联网的绝缘体,是被高科技远远抛在身后的一群人。但真实情况如何呢?
我72岁的老妈是一个还没学会用微信就有两部智能手机,不知道什么是无线网络却每天都在用Wi-Fi上网、看电视的“夕阳红”代表,算得上是一个典型了。
一开始我给她安装微信App(应用程序),她是拒绝的。教她语音和视频聊天,今天教明天忘,怎么也学不会。她还嫌我态度不好,说网上说社区志愿者又有耐心,教得又好。我顶嘴说其实报道上没说,志愿者回家教父母的时候态度也不好。看她不爱学,我也就放弃了—反正资费下降了,打电话也花不了多少钱。
虽然聊天她没学会,但微信自带一个腾讯新闻公众号,每天都会推送一些新闻。她闲来无事,就打开来看看新鲜事。你懂的,一个页面上有无数个链接,链接之后还有链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一个接一个地看到地老天荒。
然后,我们的对话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阿兰,我跟你讲,今天有件事好好笑。”
“什么事?说来听听。”
“哈哈哈哈,我朋友说:‘你真是个女强人。’”
“女强人?”
“对啊。我跟她讲:‘怎么会?女强人有事业,我没有,最多只能算女汉子。本来想活成小鸟依人的女子,没想到却活成了女汉子。’”
我当时惊得下巴都掉了下来。她都是从哪儿学的这些时髦词儿啊!
装了淘宝App之后,她又变成了淘宝控,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通过语音输入来搜索衣服、围巾、假发辫……没错,就是粘着假发辫的那种发箍,她说这样显得头发多,她在街上看到一个路人戴来着。搜索完之后,她就会把看中的东西分享到我的淘宝亲情号。于是我的手机经常半夜三更蹦出来一条信息,把我吓一大跳:“您的妈妈分享了一个宝贝:民族风×××。”我睡醒后,就默默地打开支付宝,自觉地付款。
接下来就是无数次催我去看物流信息,算计快递小哥到底什么时候能送到家。再之后,就是指示我去评价,要我写上如下文字:“灰(非)常好,手感不错,美美哒!老妈很开心,棒棒哒!”
是的,你没看錯,不是“的”,而是“哒”,请自动脑补日本动漫少女嗲嗲的萝莉音。这种网络语言,我猜大概率是她从评论区偷师学来的。
一天,我跟她聊起买面霜的事,问她要不要来瓶粉底液和口红,好好化个妆,同学聚会时艳压群芳一把—这种场合基本上是大妈们互相碾压的唯一机会了。她在电话那边大摇其头:“切,我才不要!我就素颜,我是素颜女神。”
我差点笑岔气。72岁的素颜女神,这自信也是没谁了。
家里的网络电视我怕她不会用,给她设置好了,开机就能看,我还叮嘱她不要乱点,用遥控器上下调台就好。过了一个月,她得意扬扬地跟我嘚瑟:“我现在啊,天天看没有广告的电视剧!”
我挠头:“什么是没有广告的电视剧?”
“就是一直演一直演,从第一集演到大结局的那种。”
“你动电视机了?”
“没有,我用遥控器选的,嘿嘿。”
“行啊,真会玩儿!”
这老太太,太能了。
和朋友聊起来,我才发现我妈这都不算啥。他家老爷子84岁高龄,仨孩子都在外地,过年都聚不齐。人家愣是自己建了两个微信群,一个叫“皇城根儿下”,另一个叫“中澳论坛”,利用两地的时差无缝对接地聊天—国内的上班,国外的正闲着;等国外的忙起来,国内的又下班了。
老爷子没事就在群里开跨国家庭会议,发链接、视频聊天、抢红包—不过他只会抢不会发,被大家笑话“鸡贼”。为了这个,老爷子要求家里的Wi-Fi24小时不关,还换了个最新款的华为手机。
以前出门,他跟人聊的都是什么退休生活啦、花鸟鱼虫啦,现在呢,捧出的是一碗碗心灵鸡汤,还有各种食疗养生知识,国际国内大事也能掺和上一脚,还热爱追谍战剧,连理财App都敢试水,太“硬核”了。
听朋友说,他们小区里还有老先生自己做美篇的,不仅会插入图片,还能配上怀旧音乐,浓浓的年代感引来同龄人的共鸣,看的人纷纷点赞。
照这个趋势,老年人自己开公众号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有人写了一篇叫《当老年人开始写公众号,就问你怕不怕》的文章,设想了这样的场景:未来的周末,你一个人在家里吃着火锅哼着歌、跷着二郎腿打游戏,突然收到隔壁二大爷、远房七舅妈、老妈等等发来的个人原创文章链接,比如《赶紧找一个男/女朋友吧!!!》《吃了这些不会死,还能治病!!!》《你外甥××侄女×××还有××××新学了××向你问好》……
由此,作者发出了灵魂拷问:“请问这个时候,你是否应该留言?你是否应该点赞?你是否应该转发?你是否应该关注?这是一道‘送命题’!”
假如这个场景成真,不管心情如何复杂,有一点是该庆幸的:我们的老年人又一次“弄潮儿向涛头立”了。反正要是我妈开公众号,我举双手双脚赞成。老骥伏枥,肩挑手抬也得助他们爬坡过坎,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