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探讨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要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那么要改变目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 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重视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让教师明确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就行了。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把有效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和谐、活跃。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这些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Ca2+、Mg2+、SO42-。首先告知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为了保证杂质全部被除去,通常加入的试剂都是过量的,且引入的杂质也要除去。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分析除杂的合适试剂,再引导分析试剂的加入顺序,提示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一般的除杂题,通常是先定试剂,再定顺序,顺序的确定可用假设法。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
  3 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注入”还是学生经过自主探求而获得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时空限制,而且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因此,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教学的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优化 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视听技术的运用到目前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
期刊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计算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计算教学陷入了“忽左忽右”的怪圈。课改前,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计算结果,计算教学机械呆板、缺乏生气;课改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又过于片面,操作仅作为形式化的方式,交流仅表现在展示的层面,在形式化的追求中忽视了对学生
期刊
2011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权威尼尔森公司将户外LED显示屏称之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屏”。LED电子广告牌作为一种新颖的电子动态图文点阵显示屏,是一种置于大众中可自功连续工作的信息发布媒体,是一种可烘托气氛、装点环境的精彩点缀,是一种在消费最前沿吸引万千眼球的广告利器。无论个体经商户还是大品牌的厂商都能利用LED电子滚动显示屏来吸引客户、介绍产品、彰显品脾和装饰环境,为商家创造更大的财富。
期刊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①熟悉歌曲的旋律,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地演唱歌曲。(重点)②感知歌曲节奏,尝试用家乡话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地演唱歌曲的念白部分。
期刊
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人至少存在七种本文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智能:①语言智能。它与对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实现一定目标的能力有关。作家、诗人、记者、律师、演说家、新闻播音员等都显示出了高度的语言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它是涉及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调查问题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等都显示出
期刊
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客观需求和整体利益,体现人性化教育管理,只有带有浓浓“人味”的工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只有带有人情味的工作,才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军校教员明白经常性思想工作在教学工作的作用,当然也更明白思想工作其自身的作用和地位。  1 思想政治工作人情味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与情感的
期刊
万物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是一切事物通向无限美好境界的本原之基,是万事万物巨细联动一体的引力纽带。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完成这一特殊而神圣的任务,教师职责重大。墨子认为,人的本  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由此看来,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与教师本身道德素养是分不开的。教师如何把自己的心灵从种种世俗的思想、忧虑、贪欲、丑陋的精神负担引离开
期刊
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力。学习主体的参与是指班级学生个体参与课堂的激情、程度和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的全面性、创造性等,以及班级交流中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性、重塑自我的有效性等。学习主体的创造力是指学生思维的灵动、思想的新颖以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分组活动,达到课堂高效的目标呢?  1 课堂分组活动的组织  学生分组活动,是当下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首先,它
期刊
【摘 要】 学校建章立制必须遵循制度变迁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以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据,规范师生工作、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体现价值导向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制度体系,具有合法性、实效性、教育性、系统性,进而实现学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 学校 建章立制 基本原则     当前,依法治校已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实行和坚持依法治校,就
期刊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为:愤,心求通而没达之意;悱,口欲言而没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在教学中,创造愤悱时机,置学生于愤悱状态,是启迪思维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所谓创造愤悱时机,即创造学生神激心维,欲求欲言的时机。创造愤悱时机,其方法应灵活多变,且因具体问题而异。就此,笔者仅以数学课中的直线与二次曲线教学为例,谈几点体会和作法。  1 隐晦的问题——巧设简例  所谓隐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