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2009年江苏省高考说明拟制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坎争流 捐杂税
  B.序 对 鳞次比 博闻强
  C.信 行 明修道 草人命
  D.妊 灾 饮止渴 不治之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有的毕业生在自荐中随意制造获奖情况,明明只获得班级奖励却写成学校的或更高级的,有的推荐表则更是空穴来风。
  B.美国当年进兵伊拉克气势汹汹,今天进退维谷,不得不承认是判断失误。
  C. 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 100个日夜,从堰塞湖排险的谨小慎微,到灾区延期高考的兴师动众,执政为民、民生优先串连每一个时间节点,阐释着社会主义中国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3. 下面是叙说196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变化的一段文字,请写出文段所涉及的2个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每项不超过15个字。(3分) 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变动政府收支是熨平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然而,1970年后半期经济的滞胀和严重的财政赤字被认为是反周期财政政策的遗产。随着货币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席卷理论界,主张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的潮流随之逆转。由独立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被推向台前,成为缓冲经济波动的支柱性政策,并收到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财政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情境:自习课上,一位同学拿着书趴在桌上睡着了。 说话人的目的不同,对上述现象的评价也应有所不同。(暂不考虑其他因素)根据下面的要求,结合情境分别写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目的(一):批评
  目的(二):表扬
  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5.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为筑外宫而之       舍弃,放弃
  B. 臣母不当赵事       因……而判罪
  C. 于天子          比照
  D. 独斩丞相、御史以天下乃可 谢罪
  6.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3分)()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 ①②⑤B. ②③④
  C. ④⑤⑥D. ②④⑥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 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 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 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8. 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10分)
  ①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 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6) 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 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温暖的村庄
  安 庆
  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村庄里的事。
  你端起一个异地的碗,你会想起放在家中碗柜里的碗。什么碗柜呀,就是一个搁碗的木架子,也可能炉台上有一个放碗的空间,垒炉子时就丢下的放碗的地方。筷笼子就挂在墙壁上,风吹来,筷子们像占卦人抖动的卦签,那种响动忽然就搅动了你的胃口。有时候你想城里的墙上为什么不也挂这样的筷笼子,让风也吹一吹,听听筷子的响声。这样的时候,你站到了厨房的窗前,开始望着家乡的方向。你把耳朵尽力地往窗外挪,你就会想起家乡的糊涂面条,想起放在糊涂面条锅里的红薯,想起黏在红薯上的黄豆。
  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手工面真好吃。儿子去老人锅里给你盛了一碗。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你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你的泪掉在了碗里。
  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那里才是你最终目的的灵魂,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是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已开始落了。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绳也能铰断。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手看你慢慢地走近。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倏然看见孩子们长高了。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种狐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神看着你。走近院子,你看见了父亲,父亲是越来越老了,父亲的睫毛上都结上了皱纹。父亲站着,不说话,这个一生不爱说话的老人后来说,你不是爱吃梅豆嘛,霜降后的梅豆结得稠。你这才看见满院子的青绿,梅豆枝上的白花,在白花的中间拱出豆荚,还有和梅豆争着地盘的线瓜。
  村庄是很大的,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村庄好像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会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其实这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村庄是太大了,多少年多少代她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
  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你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留恋着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模样,城市的成长,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
  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
  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选自《散文百家》2007年第07期)
  11. 总观全文,“村庄”具有哪些特性?(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题中“温暖”在文中有哪些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末段“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章的标题是“温暖的村庄”,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
  陈思和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是道德范畴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在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
  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它与所谓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一直处理不好。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人文一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在考虑。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 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这些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么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蒸蒸日上的时候,会爆发文化大革命?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到大家集体发现就来不及了。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约是不可逆转了,我们已经加入WTO。但是,我们的人文教育是否必须进入西方模式,而使我们本来的人文教育传统毁掉?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西方的模式下坚持民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我们任重而道远。
  15. 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选出表述最准确的一项(3分)
  A. 重点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和做人的良知的教育。
  B. 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使之灌输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教育。
  C. 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人的真善美的品性,使之能意识到“我是人”的教育。
  D. 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使人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
  16. 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的困境的原因是什么?(6分)
  17. 人文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是什么?(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夏丏尊在春晖
  钟子岩
  
  ①1922年秋季,我考取了春晖中学。春晖校址在白马湖畔,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进校以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身材比较高大、脸色黄中带黑的老师。当时教师都是穿长衫的,在天气还很炎热的学期开始的秋季,不是穿白夏布长衫,就是穿纺绸之类的绸衫,当时春晖几位老师无不如此。唯独这位老师穿的却是白土布短衫裤。这使我感到有些惊奇。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师就是夏丏尊先生。
  ②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平时除观察学生的素质性格外,还作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入学后不久的一天,他在通向教室的走廊里见到了我,亲切地叫我到他的房间里去,询问我的家庭情况。等我回答完毕,他略略沉思了一会儿以后,对我说:“现在穷人家的子弟进不了学校;有钱人家的子弟不喜欢读书;唯有小资产人家的子弟最有希望。”先生富于同情心。他所同情的是弱者、穷人。先生对于尼采超人学说是反对的,所以在讲到他的超人哲学时,就向学生宣布:“我是同情弱者的。”
  ③先生担任的是国文老师,但他对学校里的事什么都管。我走过他的寝室门前,常见他被朱自清、丰子恺等几位老师围着讲话。不消说是在商讨学校大计或教育措施。先生生性率直,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从不知道虚伪造作,所以有时也难免要得罪人,但他决不是为了自己,也决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在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操劳。他创办《春晖》半月刊(该刊除由老师撰稿外,也选登学生习作),举办师生演讲会,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另外如购置图书、仪器,他也提建议或出主意;甚至连部分校舍的名称,如“曲院”、“仰山楼”等,也是他给取的。
  ④开学后不久,他就写了一篇题目叫《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的文章,阐明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且他是切实贯彻执行的。当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包括作者本人)不大愿意上体操、运动课,先生就现身说法,教导说:“体育运动旨在增强人的体质,使人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或工作。我过去不爱体育锻炼,以致现在工作有时感到精神不济,不能持久。”我和有些同学偏爱文艺,不能好好学数学,他就教诲我们说:“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能做几道数学题,而在于它能锻炼人的脑筋,使人思维精密。”至于品德,他更为注意。因为他痛恶一切行为不端的人,对学生的言行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⑤先生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把国文课上得生动活泼,非常成功。无论上语体文或文言文,先生是不多讲的,他要学生先看,先讲解,然后他再纠正或补充。他在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末了,他总要结合课文,把世界思想家的思想、学说言简意赅地介绍给我们。文学方面,他常提及的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易卜生的《娜拉》等。这些讲述不仅使学生开阔了思想境界,而且富有吸引人的魅力。记得当时我因家境不宽裕读中学有困难,思想非常苦闷,精神陷于消沉。但是只要听了先生的课,我就感到莫大的安慰,精神也不觉振奋起来了。
  ⑥他对我们说过:“我是只配教教初中的。教高中就不胜任了。”1924年春,朱自清老师应聘来春晖任教。朱先生还未到校,先生就向我们全班宣布:“朱自清先生就要来校了。朱先生学问比我好,他来后请他担任你们二年级的课。我仍教初一年级。”后来我们初二的国文课,就由朱自清先生担任。
  15. 下列关于夏丏尊先生的表述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3分)
  A. 夏丏尊经常和同事讨论学校事务,只要是学校的事,他都热心参与,甚至连校舍的名字也全部由他亲自命名。
  B. 夏丏尊提倡学生要多进行体育运动,他本人正是因为一向重视体育锻炼,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从事教育工作。
  C. 夏丏尊凭借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上课能做到不落窠臼,完全抛开课本,把很多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之中。
  D. 夏丏尊认为不管学习数学还是语文,都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对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
  16. 夏丏尊先生对“我”的帮助和教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结合文章,分条概括夏丏尊先生在为人方面的品质。(6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行不顾细谨”,在青春的道路上纵马扬鞭,你总会忽略掉什么。你忽略的,可能是每天家常便饭中那一缕温馨;你忽略的,也可能是菁菁校园中那一声教诲……
  请以“忽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答案】 1. B(B全读zhì A项读音依次为kě、kē、gě、kē C项读音依次为jiān、jiàn、zhàn、jiān,D项读音依次为shēn、zhèn、zhèn 、zhèng)
  2. B( A“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C“官样文章”是指只有形式,照例敷衍的文章。贬义。D “兴师动众”是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不值得的意思)
  3. 答:财政政策一:通过变动政府收支来熨平经济周期;财政政策二:由独立央行来主导货币政策。
  4. 答:目的(一)批评:他学习太马虎,拿着书就睡着了! 目的(二)表扬:他学习太勤苦,睡着了还拿着书!
  5. A(舍:安排住处)
  6. B(①表现淮南王的成长经历;⑤表现淮南王死前的后悔自责;⑥交代淮南王死因。)
  7. C(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
  8. ①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来危害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王”“危”判断句各1分)
  ②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补出主语、“袖”“椎”“刭”每点1分,扣完3分为止。“刭”译为“用刀割了他的脖子”亦可。)
  ③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考”“馈”“弃市”各1分)
  【附】 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yì jī)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qíng)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
  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9.答:(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分);“酒痕”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分)。(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2分)这里不是壮阔的“秋风大散关”,而是凄冷的“细雨蒙蒙”,不是“铁马冰河”而是“骑驴入剑门”,色调凄迷,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饮酒做个诗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4分)
  10. 答:(1)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2)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3)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6)岂因祸福避趋之
  11. (1)村庄“固执”而“自信”。“固执”表现在对一方土地的坚守;“自信”表现在村庄相信从这里走出的人永远不会背离村庄,它永远系着远行者的灵魂。(2)村庄“很小”又“很大”。“很小”指村庄的空间范围很小;“很大”指对村庄的了解不可能穷尽,村庄包涵了久远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众多游子的理想和追求。
  12. “村庄”可以让远行者漂泊、苦寻的灵魂得以栖息,那里有他们永远惦记的用物和吃物,有他们永远牵挂的活着的亲人和埋在故土的逝去的亲人,想起“村庄”,自会得到心灵的慰藉。
  13. 首尾呼应,“永远固定”照应了开头村庄的“固执”“自信”;强化主旨,村庄对游子不离不弃,永远是游子的心灵家园(灵魂栖息地)。
  14. “温暖”从触觉的角度(或“用通感手法”)形象地写出村庄的特点,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温情;“村庄”义兼虚实,既是生养之地,又是心灵的家园。表达作者对村庄怀有一种依恋之情。
  15(甲). A
  16(甲). ①整个世界潮流都强调技术知识教育。②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充满了计量化特征,而对人文缺损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③一个国家或民族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文教育。
  17(甲). 压抑、扭曲、扼杀人性,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从而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15(乙). D
  16(乙). ①询问“我”的具体情况,并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我”给予了极大的鼓励;②教导“我”要重视体育运动,学好数学,要德智体全面发展;③他所教的语文课开阔了“我们”的思想境界,并给我莫大的安慰,使我的精神也因之振奋起来。
  17(乙). ①生活简朴;②富有同情心,同情弱者、穷人;③生性率直,不虚伪;④对他人和公共事务很热心,不计个人得失;⑤嫉恶如仇、爱憎分明;⑥为人谦虚。
其他文献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学习数列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是高考的重点题型.数列问题一般情况下是把非特殊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加以解决,求通项公式更是如此,且这类问题常见于有递推式的数列问题中.那么,如何转化是我们值得探讨和总结的问题.  一、基本题型  例1 已知数列{an}中,a1=2,n≥2时,an=3an-1+2,求an  分析:数列{an}不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但递推式a
期刊
平面向量是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工具,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与三角函数、解斜三角形、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比较密切,是试题考查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体现了知识的交汇性.以下将举例说明向量与其它知识的交汇,供同学们参考.  一、平面向量与有序实数对的交汇  例1 设O为坐标原点,向量OA=(1,2),将OA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
期刊
利用函数解决数学之“最”几乎每年的高考题都有所涉及,该类问题大多出现在解答题中,一般与最多、最少、最省等最优化问题相联系.    一、合理选取参变量,构造f(x)或f(θ)求解  例1:(2008,江苏高考改编)如图某地有三家工厂,分别位于矩形ABCD的两个顶点A,B及CD的中点P处;AB=20km,BC=10km.为了处理三家工厂的污水,现要在该矩形区域上(含边界)且与A,B等距离的一点
期刊
解决球与多面体间的“切”“接”问题,一般是作出过它们的“切”“接”的公共点且与轴截面重合的一个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在计算过程中要抓住球半径这个主要元素.  例1 半径为R的半球,一正方体的四个顶点在半球的底面上,四个顶点在半球的球面上,求该正方体的表面积.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将半球补成为球,正方体补成为长方体,于是得到一个球内接长方体,且长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则有(
期刊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情真挚”,就是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表达情感,而且能够通过这种真实情感的流露打动读者。因此,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只有将自己的情感寓于作文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喜怒哀乐的琴弦,才会产生“使人动情”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实的情感的美文来呢?  一、学会动情,找准切入点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看看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相
期刊
高考对于我们考生,不管试卷出得是难还是简单,都想得到一个最好的分数,也就是说,要坚持以“多得分”为宗旨.那么如何在高考中多得分?  一、了解高考数学阅卷的评分原则  数学高考阅卷评分每年都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而考生“分段得分”的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会做的题目若不注意准确表达和规范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解答题阅卷的评分原则
期刊
金立建 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1997年获江苏省首届中等学校“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曾独力承担江苏教育电视台《高中生学习指导》栏目“高三数学复习指导”主讲任务;还曾参加第一、二批中国教育部“烛光工程”特级教师讲学团.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四百余万字,现任南京市学术委员会委员。  (接上期)  3.沟通“方法”的联系,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为了提高解题能力,一方面在解
期刊
写作离不开材料,但有了材料,所要考虑的便是结构了。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方式如下。  一、一线穿珠式  所谓“一线穿珠”就是用一条线索将文章中的材料贯穿起来。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很重要。有了明晰的线索,就能把写作的素材有序地组织起来。线索明晰的文章,会让人觉得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井然。  比如2005年高考湖北的一篇
期刊
在复习迎考的冲刺阶段,同学们应该重新回顾前两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的趋势.与此同时,再次梳理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理清各单元所体现的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并针对这些问题作相应的强化训练.真正掌握数学本质,以不变应万变,必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笔者分专题对高考中解答题的命题方向作一些分析,并给出相应配套试题,供同学们参考.  一、立体几何考查方向  立体几何单元就其数学本质而言,主要是借助空间
期刊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即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它有两个层次:(1)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什么;(2)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这个“评价”其实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点和审美情趣进行解读、取舍和整合评价的过程。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作品思想、意识和情感的综合体。评价时需要客观辩证,指出积极意义或存在的不当之处。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对文中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