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与利用法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k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四种。“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
  高考命题中,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特别是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且都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考查。近年高考中的主观翻译题几乎覆盖了该考点,为此,精研典型试题,对于同学们准确把握该考点的设题方式和考查的难易程度,是大有裨益的。
  句式
  一、 判断句
  
   易错题型
  
  
  例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
  
  翻译 朱滔虽然是大弟,但心性多变而无情,如果把兵权交给他,这是转嫁给他灾祸啊。
  易错之处 “是嫁之祸也”,误将“是”译成判断词而忽略了判断标志“也”。
  
   方法指津
  
  
  古文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答题先要掌握主要表示方法。
  
  
  ①格式对应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大都会有相对固定的格式,或有一定的语言标志。
  ②语法分析法:推究句子的陈述对象以及陈述方式,以明确句子的大意,及推断是否是陈述句;推究句中的动词是表主动还是表被动,以判定句子是不是被动句;检验句子各成分是否完备,以判定句子是不是省略句,进而确定省略了什么成分;检验其语序是否与现代汉语一致,以判定句子是不是变式句等。
  ③古今对照法:在观照全文、把握文言语句大意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的习惯表述与原句的表述进行古今对照,可以作为我们检验自己初步判断正确与否的辅助方法。
  
   答题要点归纳
  
  
  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2.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 “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古文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小试牛刀
  
  1. 用斜线(/)给文段中画线部分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答案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二、 被动句
  
   易错题型
  
  
  例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解析 文言文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但该句较为特殊,省略了主语郑濂。
  翻译 永乐元年郑濂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易错之处 翻译时,被动趋向不明。
  
   方法指津
  
  古文中的被动句很少用“被”字,而是常用“于”“为”“为……所……”“见”“见……于……”等表示被动,还有一种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可以使用格式对应法。另外,做语法推断也可。
  
   答题要点归纳
  
  1. 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 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 用“于”表示被动。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4. 用“被”表示被动。
  
   小试牛刀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答案 总共被包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三、 宾语前置
  
   易错题型
  
  例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吾知也。
  
  
  
  翻译 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天下人不了解我。
  易错之处 下列“不吾知”, 该句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方法指津
  
  解题时变式句也有规律可循,宾语前置,常见的有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答题要点归纳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2.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
  大王来何操?(操何)(《鸿门宴》)
  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 (《鸿门宴》)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
  
   小试牛刀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答案 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
  解析 “弗之顾”宾语前置句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之”调到动词“顾”之后,译为“人弗顾之”。
  
  四、 成分省略
  
   易错题型
  
  
  例4 (2011北京卷)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
  答案 D 
  易错之处 “然”应为“却”,表示转折关系。勾连前后句,可以确定。
  
   方法指津
  
  解答省略句,可用语境推断法。主语的省略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句中其他成分的省略,也大多可以根据语境凭借语感作出大致推测。
  
   答题要点归纳
  
  1. 主语省略。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该题主要省略主语“陈公”。
  2. 谓语省略。
  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该题后句省略谓语动词“立”,应为:(立)吴广为都尉。
  3. 宾语省略。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该题省略宾语“扶苏”,应为:上使(扶苏)外将兵。
  4. 介词、连词省略。
  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该题省略介语“以”,应为: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下转第58页)
其他文献
限时:45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一项是( )  A. 怏然/打烊 罢黜/咄咄逼人 驽马/剑拔弩张  B. 颤动/颤抖 绯闻/蜚声海外 亵渎/穷兵黩武  C. 奢靡/披靡 商贾/余勇可贾 讴歌/呕心沥血  D. 险峻/疏浚 藤蔓/不蔓不枝 仓惶/仓皇失措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包扎 /扎营 矿藏/宝藏 道行深厚/行家里手  
期刊
近年来,情境造句题,除增加了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外,不再是传统的仿例造句题的简单延续,外在的形式化的显性要求非常淡化,更注重在具体情境中的隐性要求。  试 题 回 眸  例1 (2009·江苏卷)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例2 (2010·江苏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
期刊
限时:45分钟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更叠 原生态 火中取栗 要言不烦  B. 融汇 协奏曲 提纲挈领 披星戴月  C. 霎时 金钢钻 不胫而走 意气风发  D. 歉收 天然气 鉴往知来 如雷灌耳  2.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纵横/横行 蒿草/犒劳 赡养/瞻仰  B. 强求/牵强秸秆/狡黠 珐琅/酝酿  C. 解元/押
期刊
朱京霞     宿迁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语会理事,全国中语会理事,  主编语文教学参考书等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应邀在江苏、安徽、甘肃等地作专题报告讲座。      高三了,进入人生关键的抉择时刻。      如何迈好这一步,我写下“读书、思考、实践”三个词,与大家共勉。  读书——高三,对课本教材,读进去了,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把复习
期刊
现 场 练 兵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文身 赝品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 诀巧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 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 更迭 歆享 功亏一匮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迭宕 秘诀 绵薄 胁从不问 共商国是 原型毕露  B. 佳宾 脉膊 题跋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古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畅通。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用词造句,就是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表达方式,就是体味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语气。    例1 (2012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
期刊
许多人解文言文信息筛选题过于重视对“筛子”(题干)的研究,审题后再看文,以为知道“筛子”的尺寸就不会有漏网之鱼,也不会网错鱼,其实不尽然。    同学们对  题干的要求不一定能    理解得毫厘不差,倘有一丝偏离,在文中筛选时便可能谬以千里。因此,筛选文中的信息首先需要 “诗外”功夫。所谓“诗外”功夫就是看题之前对文章的自由解读。虽然多数人都会这样做,但它绝非很多人认为的聊胜于无的序幕。   
期刊
限时:45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勘查/戡乱 颀长/欣喜 沆瀣/伉俪 恬淡/舐犊情深  B. 媲美/纰漏 觊觎/凯旋 摩挲/袈裟 绸缪/稠人广众  C. 古刹/刹车 宝藏/矿藏 裨将/裨益 吭气/引吭高歌  D. 露脸/露营 熨斗/熨帖 靡费/糜烂 行话/行伍出身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钥匙/锁钥 着
期刊
关于文言实词的复习,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课内文本的融会贯通、必要的古代文化知识基础等“硬功夫”,还要具备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巧实力”。这种“巧实力”体现出来的是善于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落实文言实词的实战能力。  例1 请解释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①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②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③陈友谅屡胁之,不应。④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
期刊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  考生  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命题者往往将阅读材料    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    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或事是文中确实有的,这就增加了辨别筛选的难度,好像繁复众多的真花下掩藏的“假花”,不易被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