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艺术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la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邦叙事曲是一种全新的创作,不仅是因为肖邦的叙事曲是前所未有的钢琴叙事曲,还因为肖邦将叙事曲提升到了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的体裁。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内容[1]。为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肖邦叙事曲的思想特征及创作构思,加深对肖邦音乐的认识,进一步探讨叙事曲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有必要对肖邦叙事曲的特征进行较全面的探讨,以求展示肖邦钢琴艺术宝库的绚丽多姿和博大精深,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拓展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启迪。
  【关键词】:肖邦;钢琴叙事曲;特征;策略
  一、叙事曲体现出的浓厚的民族性
  肖邦来自波兰,它的叙事曲也饱受波兰传统文化的洗礼,因此它的创作大多和波兰人的生活及波兰人的民族艺术特色分不开,散发出波兰特有的浓郁乡土气息。肖邦的在选材方面大多来源于波兰经典的民族文学素材。由叙事曲的基本定义可以知道叙述小曲是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者独奏曲[2]。生长在波兰的肖邦对民间的传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巴尔扎克等的交往过程中,对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触。这种感悟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灵感,并最终让他在钢琴艺术的道路上推陈出新,将叙事曲作为钢琴的新题材。肖邦热爱音乐,也热爱他国土的人民,怀着这种热情,肖邦恰到好处地将波兰人民的生活特色,阶级斗争,愿望等融入到了他的四首叙事曲当中,将自己的创作推到了音乐界的巅峰。肖邦的创作很少原封不动地引用民间的音乐体裁,而是紧紧扣住其最具风格的部分进行提炼升华,加以重造和发展,这样不仅保留了民间音乐的艺术体裁,又能净化风格,凸显出波兰民间音乐的特色。
  二、叙事曲展现出的绚烂的浪漫性
  肖邦叙事曲展现出来的绚烂的浪漫性和肖邦的坎坷身世是分不开的。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之一,肖邦将早年抑郁寡欢的气质和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都融入了他的笔尖,融入了他的钢琴创作中。同时,祖国波兰曲折的历史也为他后期的创作和音乐表现手法提供了创作灵感。流离于祖国之外,他只能通过音乐来传递他对祖国的思念,对祖国人民的思念,在肖邦的叙事作品中,尽管他的题材都是来源于民间音乐,但是肖邦又不拘泥一格,大胆创新,将自己的情怀和音乐构思自由化处理,从而形成了他特有的将浪漫主义色彩和古典音乐文化色彩集于一身的音乐艺术特色。如他在第一叙事曲(g小调)作品中,肖邦完整地保留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结构,但他巧妙地采用变奏的曲调手法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升华性再现,使整个曲调变得回环萦绕,紧扣人心[3]。这不仅是音乐创作的艺术魅力,也赋予了叙事曲全新的意义和灵魂,讓叙事曲的音乐表现技巧得到了升华,对音乐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叙事曲激荡的戏剧性
  肖邦的四首叙事曲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烈的民间乡土风格,同时还引用了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用起兴和变奏的映月艺术手法,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跌宕起伏的曲调上。这些音乐曲调都充满了激荡的戏剧性。肖邦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会精心地为自己的曲调营造喜剧化的环境,他不仅注重叙事的格调,语言的表现力,还致力追求诗歌一般的意境,力求通过音乐交响的手法来完成人物意象的刻画。在肖邦的四首叙事曲中,除了第一首,其他三首叙事曲都以6/4或6/8的节拍从头至尾贯穿始终。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不忘波兰民间音乐艺术手法,在保留音乐原本舞蹈性的节奏外,加强曲调第二拍的节奏模式,让整个曲调抑扬顿挫,回味无穷,不仅增加了曲调的节奏感,又加强了曲调的叙事效果和戏剧性。在通过曲调叙事的过程中,肖邦大胆地将自己从小就形成的忧郁和悲伤的气质,以及他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鲜艳的音乐色彩、和声、转调等音乐表现手法,在让音乐色彩产生强烈对比的同时,也让叙事曲的戏剧曲折性达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在主题选取方面,肖邦通过将主题意象进行对比,将叙事曲的魅力和震撼力通过深刻的思想感情和跌宕起伏的曲调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也将波兰人民的愤怒和反抗之声表达出来,这也是肖邦叙事曲的精华所在。
  四、结束语(150)
  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要体现的角度和层面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肖邦将个人的苦痛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悲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的音乐离不开祖国,离不开波兰人民,更离不开波兰文化。他以悲怆的音乐曲调,强烈的色彩对比展现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这正是他的作品的可贵之处。肖邦用他短暂的一生,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钢琴曲调,为未来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四首钢琴叙事曲更是音乐作品中的不朽瑰宝。肖邦的优秀音乐作品值得我们现代音乐学者乃至音乐教育界认真仔细地探索、借鉴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圣洁. 论肖邦g小调叙事曲Op.23风格特征及演奏诠释[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刘国玮. 论肖邦钢琴叙事曲的创作及演奏技巧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3.
  [3]王鑫鑫. 浅谈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以《g小调第一叙事曲》为例[J]. 音乐时空,2013,05:179-180.
其他文献
【摘要】:郑板桥不仅是清代画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官员、艺术家。由于他个人的独特性,其受收到很多人的关注与研究。郑板桥是清初画坛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积极倡导书画印的综合艺术,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的文人画,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三绝诗书画”的名声,响彻画坛。本文主要在郑板桥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色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郑板桥;绘画艺术  一、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地位  徐
期刊
【摘要】:列宾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绘画的杰出代表,而且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重要一员,他的绘画作品具有民族性和思想性,充分表现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克拉姆斯柯依是列宾的第一位精神导师,对他的创作起了重大影响。列宾的著名画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以及《托尔斯泰》等充分体其现实主义的特色。列宾的绘画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考量,赋予绘画新的内
期刊
【摘要】:《中國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关键词】:审美;中国音乐;西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区别于民谣二精致的独唱歌曲的通称。中国艺术歌曲是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以艺术歌曲歌词的文学性作为切入点,选取19世纪20、30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这两个艺术歌曲发展的典型时期作为案例进行对比,从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的题材体裁和歌词的结构和意境这三个方面着手探究其对艺术歌曲歌詞文学性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当然对居所的要求也不例外。经济、实用、美观是室内设计的重要概念,但是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不再单纯的满足于简单的庇护需要,而是更多的趋向于对美观的关注,注重在室内设计中注入更多的美学元素来提高住所的居住舒适性和形式的美观性。本文从形态视角和风格特点的方面总结了当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并阐述了现代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关
期刊
【摘要】::金石学所蕴含的美学形态与精神内质浸润于书画之中,对金石画派影响巨大,而金石画派表现的特质是能将书法或则金石碑学与绘画互通。学习写意画鸟时,便觉吴昌硕、齐白石与潘天寿先生的画很有韵味,既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自己去年十月北京看展时,在中国美术馆里看到大量吴昌硕先生,齐白石先生的真迹,不论从笔力还是构图上,无不体现着画者独到的想法与深厚的功力。这种独特的写意花鸟画法使我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和
期刊
【摘要】:爵士乐是以英美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结合了布鲁斯、拉戈泰姆等音乐类型形成的一种音乐类型,也被称为是一种“混合”产物。其实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黑人音乐的非洲特色,而黑人音乐的特点就是节奏特色与声乐的巧妙结合,而后 诞生的不单只是一种新的声音也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但爵士乐的色彩在美国已经是形成一种通俗风格,也走向了主流音乐的殿堂。而爵士乐至今在中国仍被正统音乐所不接受, 但爵士乐已经是一
期刊
【摘要】: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外一种精神世界,它不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也使人们获得极大的精神自由。文字是书籍的核心,也是读者与书籍之间视觉桥梁,所以怎么更好的给读者传达笔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文字设计在书籍装帧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书籍装帧;版式设计;文字版式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多远呢?古语说,读书使人明理。谁掌握了真理谁
期刊
【摘要】: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的作曲家,其作品已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竟相上演的主要剧目,也是声乐大赛和教学的重要曲目,其中尤以女高音声部最为突出。本文从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两方面入手,简明地阐述了其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咏嘆调;艺术特色;演唱处理  贾科莫-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最受崇拜的歌剧作曲家。
期刊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千百年来,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特征鲜明的地域性文化传承至今。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的民间舞蹈—花鼓戏,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花鼓戏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最早起源于宋代名叫“花鼓”的民间技艺,初步发展与明代,在乾嘉年间最为盛行并流传至今。在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省均有同名的地方剧种,但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大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