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已拥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政府也公布了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村)。本文通过对滇东北地区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威信历史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威信;红色名都;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02)05-0146-03
威信扎西名城是以红军革命历史为背景,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为内涵,以城市空间、环境、建筑为特色的传统名镇。在云南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威信是一座魅力独存的革命圣地型红色名都。我从小生长在威信,大学毕业后又特别关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及其保护发展。为此,在大量占有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我对威信历史文化作了综述性研究,并对名城发挥特色优势提出了管窥之见。不妥之处,还望专家和同行正之!
一、名城威信概览
威信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属云贵高原北缘和四川盆地南缘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4°41′-105°18,北纬27°42-28°05′。县城扎西镇居县境中部偏南,海拔1172.5米,距省会昆明720公里。全县东西最大横距57公里,南北纵距366公里,面积139764平方公里。1993年全县总人口31.8万多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1.5%。
山区面积多是威信是一个重要特征。山脉属乌蒙山北支,自西向东层层展布。以中部后山大嘴梁子一线为分水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中部高、南部和北部低的鱼脊形地貌。最高海拔为杨龙湾梁子,达1902米,最低点为罗布河出境处,仅480米。威信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3℃,降水量为1060毫米。矿产以煤、硫为主,水能资源因拥有境内罗布河、扎西河、麟凤河三大水系而十分丰富。作为9个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威信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有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及桫椤等名贵植物。
滇东北地区是云南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占据"鸡鸣三省"之地的威信自不待言。1982年在两合岩曾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远在夏、商时期这里便属梁、雍地域,其后、夜郎、犍为、朱提等不同时期的设治均把威信置为其辖,其后长期隶属于芒部军民府、镇雄军民府、镇雄州。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芒部府隶属四川布政司;明嘉靖五年(1526)改芒部为镇雄,置威信长官司、安静长官司;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时由四川改隶云南,民国二年(1913)设威信行政区,1934年9月设威信县。因此,威信是个历史悠久而设县较晚的县份。
威信县城建设起步较晚,明末清初,扎西开始形成道场。民国10年(1921),威信行政公署从长官司(今旧城)迁至扎西,使其集镇得到进一步发展,1934年威信设县后逐年投入城池建设,尤以1936年以民众抗战捐款和集资建设达到了高潮,四邻乡绅合力置文庙一带约100亩土地兴建扎西新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扎西镇拥有上街、老街和新街,全长1090米,面积7520平方米①。而今城内老街风貌依然,整个街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川穿斗斗式木结构坡屋顶,上覆青瓦的民居群落组成。
二、红色名都的魅力
威信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耀眼夺目的"红色名城";1935年2月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集结威信达11天,相继在花房子、大河滩和扎西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以及政治局扩大会议,为红军渡江北上抗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处于危急关头。此前,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性大转移,11月湘江战役红军力量受到重创,由瑞金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到3万人,广大指战员对核心领导层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提出了怀疑,已被挤出核心领导层的毛泽东心忧党和红军的存在,不断找王稼祥、张闻天等人谈话,达成了共识。1935年1月15-17日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讨论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由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
就在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危急关头,蒋介石调集重兵沿长江防堵,中央军委迅即改变从泸州上游渡长江的计划,令中央红军改向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扎西地域集结。中央红军从2月4日起分六路进入威信县,14日分两路全部离境,前后共计11天。2月5日晚,中共中央在"鸡鸣三省"的水田寨花房子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根据遵义会议精神,秦邦宪(博古)交权,由张闻天(洛甫)在中央负总的责任。8日上午在石坎庄子上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决议》。2月9日-10日凌晨,中共中央在扎西镇江西会馆(今扎西纪念馆)戏楼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对此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作出了部署: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反攻遵义;缩编红军,充实连队战斗力;成立川南游击纵队,创建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
"扎西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威信境内接连召开几次重要会议的统称。威信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及特质,便是围绕红军长征"扎西会议"这一主线而产生的。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先后有300多位威信儿女加入红军行列,曹德钦、徐策等155位红军先烈长眠于斯,留下了一批供后人凭吊追思的场所,而今以扎西为中心幅射全县,使威信成为了举世瞩目、世人敬仰的革命圣地。
三、威信文物古迹
以红军革命纪念址为中心,威信县境内现有扎西会议会址、水田寨花房子会议会址、观斗山清代石雕群等3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炉村红军游击队标语、瓦石人悬棺等17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扎西会议会址
由扎西纪念馆、扎西陈列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等三部分组成。
扎西纪念馆地处扎西老街的江西会馆内,由万寿宫和东皇殿组成,木结构建筑,两尾呈直角,面积514平方米,建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1935年2月9日晚至10日凌晨,中共中央在江西会馆万寿宫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75年经云南省委批准修复重建;1983年1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昭通时题写"扎西会议会址"的匾名;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扎西陈列馆为会址附属建筑,位于其右上方,1977年新建,展馆陈列了大量图片和文物,全面地反映和介绍了红军长征集结扎西、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云南游击支队的革命斗争历史与活动情况。自1980年正式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80多万人次。扎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北面小岗上,是为缅怀纪念在威信光荣牺牲的红军烈士而建,1978年8月1日举行落成仪式,纪念碑高12.26米,占地面积1189平方米,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2.水田寨花房子会议会址
水田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位于县城东南40公里,花房子距水田寨西南约1公里,为清代所建民房,以门、窗精工木刻得名,穿架式木结构,一进三开间瓦房,是中央红军进入云南的第一站,也是1935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址,在此顺利地完成了张闻天代博古负总责的交权。1987年12月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观斗山清代石雕群
位于县城东北40余公里的高田乡新华行政村的汾关山、罗汉山山麓,海拔1800米。是川滇黔间著名的融儒、释、道三教的庙宇,同时也是晨看日出、夜观星斗的佳景。观斗山庙宇始建于明末,历经兵燹屡次复修,最后一次复建为民国初年用30余年的时间复原了9个殿,即观音殿、关圣殿、王母殿、雷祖殿、三教殿、瑶池殿、黑煞殿、弥勒殿、玉皇殿等,总面积6000平方米。"文革"时遭受严重破坏,幸存一批精美的石雕;佛象63尊,碑刻12块,石柱8根,柱础40个,香炉5个,石兽24个。观斗山石雕造型别致,工艺精湛,规模大、数量多、特点突出,因而有"四川有个峨眉山,云南有个观斗山"之美誉。
四、威信的传统文化
秦汉时期,五尺道便由四川地区开凿,通过今昭通、曲靖,直达昆明,由此开通了汉代经略西南夷的历史。明清以来威信一直是云南通向四川、贵州的重要门户,中原文明在这里有深厚的基础,远播流长。
苗族文化是威信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威信苗族现有近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同时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自称"蒙",属白苗,分蒙能、蒙西、蒙坝等4个小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苗语支川滇黔次方言。有传统的芦笙舞,曲调丰富,舞姿豪放,1999年由威信县组团的云南芦笙舞代表队,赴贵州凯里参加国际苗学学会芦笙舞比赛荣获第三名;传统工艺有雕刻、编织、挑花、剪纸、蜡染,其中蜡染产品多次获省部级奖项。苗族治骨伤、防止野生动物咬伤的药物也有良好效果。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涌现过一批杰出的人物,名扬后世,如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长殷禄才,国民党起义将领、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昆明市市长的潘朔端将军等。
殷禄才(1912-1947),字国清,化名羡华,威信县罗布乡郭家坟村人,5岁丧父后,母子艰难度日,饱受民团富绅欺凌。1935年2月中央红军过威信,组建红军川南游击队,殷揭竿而起,在家乡拉起10余人的农民武装,不久经特委书记刘复初介绍入党,其后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任命殷禄才为云南支队长,派红军干部陈华久为政委,开辟以郭家坟为中心的滇东北革命根据地,按照红军纪律教育部队,团结少数民族和绿林武装,打击土豪和国民党基层政权,救济穷人,维护边区秩序,平时以兵屯田,战时集中攻守,使支队逐步发展至8个大队、16个分队,加上外围力量约有1000人,成为名震滇川黔边区的一支革命力量,且一直坚持达12年之久。1947年初,各路围剿敌军扑向郭家坟,3月19日殷禄才壮烈牺牲。1985年殷禄才被云南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潘朔端(1901-1978),字孝源,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人,1926年底黄浦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29年回滇后历任营、团、旅、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团长,参加台儿庄战役,获一级宝鼎勋章。1945年入越南受降,任184师师长,次年调驻辽宁海城。1946年5月率部起义,遂于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军长、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为争取原滇军60军军长曾泽生1948年10月长春率部起义做了实质性工作。1950年3月至1966年,任昆明市市长,勤政廉洁、忠心为民,深受人民爱戴,先后被选为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等。1955年9月23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所授的一级解放勋章。
五、红色名都的保护与发展
威信名城保护的宗旨不仅在于保护个别民居建筑,而且要强调保护名城的整体风貌、格局与空间关系,最终保存住名城的特色与精华②。
在名城威信的保护内容及其特色上,红色名都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如一。按一般名城保护的惯例从绝对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入手。绝对保护区即名城的核心部位,包括扎西纪念馆、陈列馆和烈士纪念碑;严格控制区即纪念馆、陈列馆及烈士纪念碑三者的联系区域,包括历史街区等;环境协调区即严格控制区外围与城市连接的部分区域。对老街临街的铺面,尽量保持和恢复川南民居特色,铺筑青石板路。在绝对保护区内除全面保持传统风貌外,还应尽量复原纪念馆的陈设,对陈列馆内的陈列要通过声、光、电手段,重大史实要进行浓墨重彩的展示,以尽量贴近原样和打动观众。
要从发展的眼光关注这座名城。改善交通滞后等不利的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严格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局部改造中应充分考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使名城的保护与全县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挂起钩来,适时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推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之旅。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尤显重要,秦汉时期,五尺道就开通了威信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其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威信都是云南对四川、贵州开放的门户,至今这个地位仍不可动摇;从宜宾、泸州到达威信均为二级水泥路,仅6、7个小时车程,去成都、重庆也十分方便,且有靠近内昆铁路和云南第一港水富的独特优势。在2002年春举行的川南地区旅游协调发展研讨会上,四川方面已主动将威信纳入川南旅游圈中,表明了威信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重要区位,为此我们很有必要从运动状态以较深远的眼光来看待威信的发展,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自然应首当其冲。目前县里有关部门已将威信的旅游资源概括为两山(即大雪山、观斗山)、一园(即天星国家级森林公园)、一群(即麟凤天台山溶洞群)、一片(扎西会议会址)、两峡谷(即两合岩、果哈峡),③融山、水、林、洞为一体,形成雄奇、险峻、优美的自然景象。切实制定规划,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使威信"红色之旅"大放异彩,是振兴威信经济文化之根本所在。
与此同时还要坚持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保护是基础,发展利用是目的,威信名城的保护亦然。威信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在保护名城促进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资源的调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光有自然景观还不能全面调动一方旅游业的兴起,这一方面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范例在我省也是屡见不鲜的。紧紧抓住红色名都这条主线,夯实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之路,威信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将转换成强劲的旅游优势,在滇、川、黔交界地区成为一面鼓风有声的旗帜!
注:
①云南省威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威信县志》第16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威信县计划建设环境保护局:《威信县扎西名城保护详细规划说明书》第11页,1999年8月编印.
③威信县计划建设环境保护局、威信县旅游开发领导组办公室:《威信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意见书》第6页,2001年2月.
〔责任编辑:彭书贵〕
关键词:威信;红色名都;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02)05-0146-03
威信扎西名城是以红军革命历史为背景,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为内涵,以城市空间、环境、建筑为特色的传统名镇。在云南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威信是一座魅力独存的革命圣地型红色名都。我从小生长在威信,大学毕业后又特别关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及其保护发展。为此,在大量占有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我对威信历史文化作了综述性研究,并对名城发挥特色优势提出了管窥之见。不妥之处,还望专家和同行正之!
一、名城威信概览
威信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云、贵、川三省的结合部,属云贵高原北缘和四川盆地南缘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04°41′-105°18,北纬27°42-28°05′。县城扎西镇居县境中部偏南,海拔1172.5米,距省会昆明720公里。全县东西最大横距57公里,南北纵距366公里,面积139764平方公里。1993年全县总人口31.8万多人,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1.5%。
山区面积多是威信是一个重要特征。山脉属乌蒙山北支,自西向东层层展布。以中部后山大嘴梁子一线为分水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中部高、南部和北部低的鱼脊形地貌。最高海拔为杨龙湾梁子,达1902米,最低点为罗布河出境处,仅480米。威信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3℃,降水量为1060毫米。矿产以煤、硫为主,水能资源因拥有境内罗布河、扎西河、麟凤河三大水系而十分丰富。作为9个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威信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有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及桫椤等名贵植物。
滇东北地区是云南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占据"鸡鸣三省"之地的威信自不待言。1982年在两合岩曾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远在夏、商时期这里便属梁、雍地域,其后、夜郎、犍为、朱提等不同时期的设治均把威信置为其辖,其后长期隶属于芒部军民府、镇雄军民府、镇雄州。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芒部府隶属四川布政司;明嘉靖五年(1526)改芒部为镇雄,置威信长官司、安静长官司;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时由四川改隶云南,民国二年(1913)设威信行政区,1934年9月设威信县。因此,威信是个历史悠久而设县较晚的县份。
威信县城建设起步较晚,明末清初,扎西开始形成道场。民国10年(1921),威信行政公署从长官司(今旧城)迁至扎西,使其集镇得到进一步发展,1934年威信设县后逐年投入城池建设,尤以1936年以民众抗战捐款和集资建设达到了高潮,四邻乡绅合力置文庙一带约100亩土地兴建扎西新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扎西镇拥有上街、老街和新街,全长1090米,面积7520平方米①。而今城内老街风貌依然,整个街区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川穿斗斗式木结构坡屋顶,上覆青瓦的民居群落组成。
二、红色名都的魅力
威信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耀眼夺目的"红色名城";1935年2月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集结威信达11天,相继在花房子、大河滩和扎西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以及政治局扩大会议,为红军渡江北上抗日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处于危急关头。此前,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性大转移,11月湘江战役红军力量受到重创,由瑞金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到3万人,广大指战员对核心领导层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提出了怀疑,已被挤出核心领导层的毛泽东心忧党和红军的存在,不断找王稼祥、张闻天等人谈话,达成了共识。1935年1月15-17日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讨论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由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
就在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危急关头,蒋介石调集重兵沿长江防堵,中央军委迅即改变从泸州上游渡长江的计划,令中央红军改向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扎西地域集结。中央红军从2月4日起分六路进入威信县,14日分两路全部离境,前后共计11天。2月5日晚,中共中央在"鸡鸣三省"的水田寨花房子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根据遵义会议精神,秦邦宪(博古)交权,由张闻天(洛甫)在中央负总的责任。8日上午在石坎庄子上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决议》。2月9日-10日凌晨,中共中央在扎西镇江西会馆(今扎西纪念馆)戏楼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对此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作出了部署:回师东进,二渡赤水反攻遵义;缩编红军,充实连队战斗力;成立川南游击纵队,创建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
"扎西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威信境内接连召开几次重要会议的统称。威信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及特质,便是围绕红军长征"扎西会议"这一主线而产生的。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先后有300多位威信儿女加入红军行列,曹德钦、徐策等155位红军先烈长眠于斯,留下了一批供后人凭吊追思的场所,而今以扎西为中心幅射全县,使威信成为了举世瞩目、世人敬仰的革命圣地。
三、威信文物古迹
以红军革命纪念址为中心,威信县境内现有扎西会议会址、水田寨花房子会议会址、观斗山清代石雕群等3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炉村红军游击队标语、瓦石人悬棺等17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扎西会议会址
由扎西纪念馆、扎西陈列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等三部分组成。
扎西纪念馆地处扎西老街的江西会馆内,由万寿宫和东皇殿组成,木结构建筑,两尾呈直角,面积514平方米,建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1935年2月9日晚至10日凌晨,中共中央在江西会馆万寿宫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75年经云南省委批准修复重建;1983年1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昭通时题写"扎西会议会址"的匾名;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扎西陈列馆为会址附属建筑,位于其右上方,1977年新建,展馆陈列了大量图片和文物,全面地反映和介绍了红军长征集结扎西、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云南游击支队的革命斗争历史与活动情况。自1980年正式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80多万人次。扎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北面小岗上,是为缅怀纪念在威信光荣牺牲的红军烈士而建,1978年8月1日举行落成仪式,纪念碑高12.26米,占地面积1189平方米,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2.水田寨花房子会议会址
水田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位于县城东南40公里,花房子距水田寨西南约1公里,为清代所建民房,以门、窗精工木刻得名,穿架式木结构,一进三开间瓦房,是中央红军进入云南的第一站,也是1935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址,在此顺利地完成了张闻天代博古负总责的交权。1987年12月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观斗山清代石雕群
位于县城东北40余公里的高田乡新华行政村的汾关山、罗汉山山麓,海拔1800米。是川滇黔间著名的融儒、释、道三教的庙宇,同时也是晨看日出、夜观星斗的佳景。观斗山庙宇始建于明末,历经兵燹屡次复修,最后一次复建为民国初年用30余年的时间复原了9个殿,即观音殿、关圣殿、王母殿、雷祖殿、三教殿、瑶池殿、黑煞殿、弥勒殿、玉皇殿等,总面积6000平方米。"文革"时遭受严重破坏,幸存一批精美的石雕;佛象63尊,碑刻12块,石柱8根,柱础40个,香炉5个,石兽24个。观斗山石雕造型别致,工艺精湛,规模大、数量多、特点突出,因而有"四川有个峨眉山,云南有个观斗山"之美誉。
四、威信的传统文化
秦汉时期,五尺道便由四川地区开凿,通过今昭通、曲靖,直达昆明,由此开通了汉代经略西南夷的历史。明清以来威信一直是云南通向四川、贵州的重要门户,中原文明在这里有深厚的基础,远播流长。
苗族文化是威信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威信苗族现有近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同时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自称"蒙",属白苗,分蒙能、蒙西、蒙坝等4个小支系,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苗语支川滇黔次方言。有传统的芦笙舞,曲调丰富,舞姿豪放,1999年由威信县组团的云南芦笙舞代表队,赴贵州凯里参加国际苗学学会芦笙舞比赛荣获第三名;传统工艺有雕刻、编织、挑花、剪纸、蜡染,其中蜡染产品多次获省部级奖项。苗族治骨伤、防止野生动物咬伤的药物也有良好效果。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涌现过一批杰出的人物,名扬后世,如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长殷禄才,国民党起义将领、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昆明市市长的潘朔端将军等。
殷禄才(1912-1947),字国清,化名羡华,威信县罗布乡郭家坟村人,5岁丧父后,母子艰难度日,饱受民团富绅欺凌。1935年2月中央红军过威信,组建红军川南游击队,殷揭竿而起,在家乡拉起10余人的农民武装,不久经特委书记刘复初介绍入党,其后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任命殷禄才为云南支队长,派红军干部陈华久为政委,开辟以郭家坟为中心的滇东北革命根据地,按照红军纪律教育部队,团结少数民族和绿林武装,打击土豪和国民党基层政权,救济穷人,维护边区秩序,平时以兵屯田,战时集中攻守,使支队逐步发展至8个大队、16个分队,加上外围力量约有1000人,成为名震滇川黔边区的一支革命力量,且一直坚持达12年之久。1947年初,各路围剿敌军扑向郭家坟,3月19日殷禄才壮烈牺牲。1985年殷禄才被云南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潘朔端(1901-1978),字孝源,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人,1926年底黄浦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29年回滇后历任营、团、旅、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团长,参加台儿庄战役,获一级宝鼎勋章。1945年入越南受降,任184师师长,次年调驻辽宁海城。1946年5月率部起义,遂于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军长、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为争取原滇军60军军长曾泽生1948年10月长春率部起义做了实质性工作。1950年3月至1966年,任昆明市市长,勤政廉洁、忠心为民,深受人民爱戴,先后被选为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等。1955年9月23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所授的一级解放勋章。
五、红色名都的保护与发展
威信名城保护的宗旨不仅在于保护个别民居建筑,而且要强调保护名城的整体风貌、格局与空间关系,最终保存住名城的特色与精华②。
在名城威信的保护内容及其特色上,红色名都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如一。按一般名城保护的惯例从绝对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入手。绝对保护区即名城的核心部位,包括扎西纪念馆、陈列馆和烈士纪念碑;严格控制区即纪念馆、陈列馆及烈士纪念碑三者的联系区域,包括历史街区等;环境协调区即严格控制区外围与城市连接的部分区域。对老街临街的铺面,尽量保持和恢复川南民居特色,铺筑青石板路。在绝对保护区内除全面保持传统风貌外,还应尽量复原纪念馆的陈设,对陈列馆内的陈列要通过声、光、电手段,重大史实要进行浓墨重彩的展示,以尽量贴近原样和打动观众。
要从发展的眼光关注这座名城。改善交通滞后等不利的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严格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局部改造中应充分考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使名城的保护与全县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挂起钩来,适时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推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之旅。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尤显重要,秦汉时期,五尺道就开通了威信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其后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威信都是云南对四川、贵州开放的门户,至今这个地位仍不可动摇;从宜宾、泸州到达威信均为二级水泥路,仅6、7个小时车程,去成都、重庆也十分方便,且有靠近内昆铁路和云南第一港水富的独特优势。在2002年春举行的川南地区旅游协调发展研讨会上,四川方面已主动将威信纳入川南旅游圈中,表明了威信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重要区位,为此我们很有必要从运动状态以较深远的眼光来看待威信的发展,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自然应首当其冲。目前县里有关部门已将威信的旅游资源概括为两山(即大雪山、观斗山)、一园(即天星国家级森林公园)、一群(即麟凤天台山溶洞群)、一片(扎西会议会址)、两峡谷(即两合岩、果哈峡),③融山、水、林、洞为一体,形成雄奇、险峻、优美的自然景象。切实制定规划,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使威信"红色之旅"大放异彩,是振兴威信经济文化之根本所在。
与此同时还要坚持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保护是基础,发展利用是目的,威信名城的保护亦然。威信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在保护名城促进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资源的调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光有自然景观还不能全面调动一方旅游业的兴起,这一方面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范例在我省也是屡见不鲜的。紧紧抓住红色名都这条主线,夯实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之路,威信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将转换成强劲的旅游优势,在滇、川、黔交界地区成为一面鼓风有声的旗帜!
注:
①云南省威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威信县志》第16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威信县计划建设环境保护局:《威信县扎西名城保护详细规划说明书》第11页,1999年8月编印.
③威信县计划建设环境保护局、威信县旅游开发领导组办公室:《威信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意见书》第6页,2001年2月.
〔责任编辑:彭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