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而我却认为,整个人生是由善与恶交织而成的,人性中的善与恶始终在博弈。
善与恶只是在一念之间,每一种选择都是一个世界:一个是彩色的,而另一个则是灰色的。
世界上很多人都因为利益而走向灰暗的世界。少年时的汪精卫追随孙中山,曾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他以“精卫”作为笔名,笔锋犀利,矛头直指当时的保皇派,并与之展开激烈论争,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精卫”出自《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意在表明他对革命的不懈追求。后来汪精卫更是只身进京刺杀摄政王载沣,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狱中口占》:“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若是就此被斩于燕市,那么历史上定会多一个与谭嗣同一样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名字。可偏偏汪精卫侥幸逃脱,心灰意冷的他,就此投降,成了不折不扣的汉奸。
再看张学良,早年的他嗜酒、好色、贪赌、吸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他无力执掌奉系大权,好端端的东北四分五裂。若他的人生就此随波逐流,那么我们对他就要嗤之以鼻了。可西安事变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也一跃成为心系天下的民族英雄。
汪精卫若不是后来投贼卖国,他可以称得上乱世英雄。只可惜他后来得意忘形,在善与恶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唉!此人少年有雄心,有肝胆,中晚年却一步错,步步错,终铸成大错。盖棺定论,“汉奸”的骂名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而张学良,少年风流难回首,西安一变留英名。他的人生与汪不同,他的前半生无为,后半生却从善。从善如流,就算粉身碎骨,也留清白在人间。正是这后半生的善为他赢得了千古英名。
当今社会,善与恶的边界愈发模糊,人们沉浸在喧嚣纷扰的尘世中,不断追逐,一切的一切都被当作成功的垫脚石。“兵不厌诈”“无毒不丈夫”竟成为了商人们不择手段的借口。此外,“人肉搜索”难道真的就是惩恶扬善的正义?网络红人的现象,不正是炒作者利用人们病态的审丑观?倘若世界的善恶美丑也变得模糊不清,生活在这一片混沌之下的人们,又将如何进行善与恶的博弈呢?
人在旅途,我们常常要做出抉择,站在分岔口的我们,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行或止,但无论选择有多么艰难,请带上善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惩恶扬善,分清是非,让善良在这场博弈中完胜邪恶。
点评
作者紧扣“博弈”,纵论古今,以汪精卫与张学良两个人物的历史命运作对比,酣畅淋漓,既有较丰富的内容,又有鲜明的层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系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14)班学生,指导并置评:田源】
善与恶只是在一念之间,每一种选择都是一个世界:一个是彩色的,而另一个则是灰色的。
世界上很多人都因为利益而走向灰暗的世界。少年时的汪精卫追随孙中山,曾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他以“精卫”作为笔名,笔锋犀利,矛头直指当时的保皇派,并与之展开激烈论争,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精卫”出自《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故事,意在表明他对革命的不懈追求。后来汪精卫更是只身进京刺杀摄政王载沣,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狱中口占》:“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若是就此被斩于燕市,那么历史上定会多一个与谭嗣同一样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名字。可偏偏汪精卫侥幸逃脱,心灰意冷的他,就此投降,成了不折不扣的汉奸。
再看张学良,早年的他嗜酒、好色、贪赌、吸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他无力执掌奉系大权,好端端的东北四分五裂。若他的人生就此随波逐流,那么我们对他就要嗤之以鼻了。可西安事变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也一跃成为心系天下的民族英雄。
汪精卫若不是后来投贼卖国,他可以称得上乱世英雄。只可惜他后来得意忘形,在善与恶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唉!此人少年有雄心,有肝胆,中晚年却一步错,步步错,终铸成大错。盖棺定论,“汉奸”的骂名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而张学良,少年风流难回首,西安一变留英名。他的人生与汪不同,他的前半生无为,后半生却从善。从善如流,就算粉身碎骨,也留清白在人间。正是这后半生的善为他赢得了千古英名。
当今社会,善与恶的边界愈发模糊,人们沉浸在喧嚣纷扰的尘世中,不断追逐,一切的一切都被当作成功的垫脚石。“兵不厌诈”“无毒不丈夫”竟成为了商人们不择手段的借口。此外,“人肉搜索”难道真的就是惩恶扬善的正义?网络红人的现象,不正是炒作者利用人们病态的审丑观?倘若世界的善恶美丑也变得模糊不清,生活在这一片混沌之下的人们,又将如何进行善与恶的博弈呢?
人在旅途,我们常常要做出抉择,站在分岔口的我们,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行或止,但无论选择有多么艰难,请带上善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惩恶扬善,分清是非,让善良在这场博弈中完胜邪恶。
点评
作者紧扣“博弈”,纵论古今,以汪精卫与张学良两个人物的历史命运作对比,酣畅淋漓,既有较丰富的内容,又有鲜明的层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系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14)班学生,指导并置评: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