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入梦境 花鸟寄情思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硕山艺术简历
  马硕山,1963年生于山东,曾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画》画院花鸟画创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工作室导师、文化部国韵文华画院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1998年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获优秀奖。2000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群星奖”美术大展,获银奖。2005年作品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展,获优秀奖。2008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中国画精品十三家作品展”。出版个人专辑、画册十余种。
  创新是画家永远都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它甚至成为画家是否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一种评判标准。马硕山的作品似乎有些特别,他没有急功近利的迎合潮流,而是回归于传统自身进行寻觅、探索,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进行创造,作品描述的语境,是对传统文化方式的重新梳理与建构,这种创造力沉稳扎实,将传统情结基于对现代人文环境的感怀,融入于一种完整纯粹的审美寓意中。
  马硕山的青花作品,追溯的是一种古典、怀旧的情感体验,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马硕山不是一味的将“古”作为首要,而是对因“古”而产生的“意”,进行合理的提炼与归纳。其作品来源于传统,但非摹古、仿古,而是返古,借助对古代人文环境的参照展开自己的联想与情感体验,针对古代特定的生活习惯、家居摆设提出自己对于古代生活景致的设定。画面传达的不是潮湿阴晦,败落残旧的意象,而是一种积极健康、明朗自然的意境氛围。
  这样的画面表现了一份安逸,惬意,一种生活氛围所表现出的稳定性,充斥着自娱与自乐,把酒独饮的快感与自得,这个空间与世外是封闭的,是狭窄的,但当它进入心斋时,它就是宽阔的、开放的,它以一种鉴赏者对其体悟的不断深入与升华,而进入于一种澄净的文化体验中,以“道”的顿悟,传达一份关照心境的形上思想:超脱,放达,涤除玄览。
  色彩的融入是一种基于古典情结的绚丽音符,它以其独特的青蓝色调与主题相融合,不仅具有形式上的装饰性与审美元素,同时,也具有了其相应的文化属性与自身价值。画面中不断变化的布局构图,桌椅、木门、花卉、茶具的组合建构中,青花始终是这一文化主题的体现,它优雅、细腻,俊美、飘逸,在历史中沉淀,在意境中凝练。青蓝色的视觉效果犹如纯美的音色,精细,优柔,韵律中漫化着节奏与拍和。
  在写意的墨色中,青花的意象逐步过滤,在画面中恒定为一种蕴涵内美的物象,而镂空的木门渲染的黑色纳入到背景范畴中,由此,拉开层次关系与审美距离,遥远、神秘的古代情境渐渐清晰。
  青花瓷瓶在画面构图中,总是被不断的强化,它已不仅是一种静物或者道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符号,而是一种担负更多情感的文化载体,一种深沉的思绪,有如青花瓷瓶般洁白而不透明,被静静地安放或搁置,在历史的交错中,产生了一种弥淡而悠远的心愁。画面中总涌动一种挥离不去的疏淡与空寂,这些景致犹如压藏心底的秘密,被尘封在记忆的一隅。
  马硕山的青花作品有着一种大致的倾向,即是没有人烟的痕迹,他用空阔的屋合作为景致背景,试图消遁人的存在,仅以安置有序的物象作为开启想象的可能。
  马硕山画笔下的青花瓷器,造型生动自然,既讲求形体轮廓刻画时的率意,又略带几分夸张变形。灵动,别致,融合了中国古典瓷器传统内涵的形式美,在它的身上,晕染着浓重的文化气息与诗性,一种柔软的文化怀想与眷恋。
  在拙意的笔触中,我们大致读出了马硕山那一份典雅、精致的古典情愫,他的作品不是再现古人生活的记忆片段,也不是刻意规避生活的消极意指,而是一种用审美语言刻画勾勒出的梦境,一种只能在理想空间中试图以返古的方式表达个体的诉求与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在虚拟空间中营造了一种可以触摸,可以怀想的真实情感。在历史与现代的触碰中,他用传统文化的意蕴来填充繁杂都市生活背后的虚无、浮躁与盲目,并试图以一种唯美的、清新的视觉图式唤起我们对于文化的追忆与反思,可以说,在这种时空语境的表述中,它不属于今天,不属于昨天,只属于与心灵邂逅的偶遇与默契,在看似空灵、简约的意境中,却暗含着太多的意味,在这里,轻薄易碎的青花瓷器,不是文人桌头饮酒赋诗的即兴之物,也不是藏家手中几经把玩的珍贵物件,它只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属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生活的巨变,在荏苒的时光中,历经起伏而不动声色,在擦拭尘埃后光彩依然。
  这就是马硕山青花作品的重要意指:探寻文化的根性,只有在传统文脉中梳理、打捞那些文化碎片,我们才能清楚艺术土壤的源流,文化自身的意义,才能在艺术与现实之间重新考量关切文化的自觉与自省。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这些青花瓷瓶已不能够成简单意义上的一种文化参照,它的寓意是借用青花主题唤起我们是否还能在心灵与青花瓷之间建立起某种密不可分的文化关系,在其中找到一种久违的乡土气息般的亲切。从这个意义上看,马硕山反复表现的青花作品有着明显的初衷:在梦幻的境象中,由实现自我的情感归属深化为一种淡泊、宁静的人文归属。
  马硕山的花鸟作品与青花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他的花鸟作品中,他讲求以景入画,以花鸟客体的自然之态进行表现,画面往往充满动势,笔墨态意多变,有的作品求拙朴,有的作品觅率意,根据体验与心境的不同,画面语言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并贴切的服务于需要表达的主题中去。
  可以说,在这些写意作品中,墨的运用,色的斟酌使画面在开放的形质结构中,呈现出浑然放达的风貌,而情感的体味,心绪的游走,使得笔墨与色彩融合中升华画面语境,以奔宕之势契入主题,以墨的浓重或虚淡形成画面层次,在墨象世界中与色的淡雅形成依衬,凸显出物化空间中的审美韵味。
  正是源于马硕山在以景入画的基点上,以景入情,以景入境。从而在景与情的情景交融中,抵达作品内蕴意境的传统美与古典痕迹,涌动着情感的真切、心灵的挚诚。将外在的客观世界进行主观化的艺术提炼与再创造。形成既与古人不同,又与现代拉开距离的独特风貌,用一种倾吐心扉,关切心灵的敏锐、灵变与睿智,开启了一幅丰富而多变的人文画卷。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其他文献
20世纪前半叶,中国古窑址探索先后展开,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也开始萌芽,这些考古工作成果为现当代中国陶瓷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定窑研究的展开亦是肇始于定窑窑址的发现,近代以来有关定窑的著作十分丰富。本文将通过定窑考古发现历史的梳理及定窑研究概况的概述,为读者呈现近年来定窑研究的进展和新走向。  定窑窑址的考古发现  新中国成立以前,学者们根据文献记载对定窑窑址进行了田野考察。20世纪初期,日本学者就
期刊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厅内陈列着一堂清代紫檀家具。这批紫檀家具用料奢华,工艺精湛,雕琢细腻,纹饰华丽,向观众炫耀着它那清官“血统”和曾经的辉煌。展览说明这样描述:“二室中陈列的家具乃清代恭亲王府第设置之物,质材多为紫檀木,紫檀为木中上品,产于缅甸、泰国、云南等地。云南气候冷寒,林木生长较缓,故质地尤为坚实细密,纹理中隐约可见的‘鸡爪痕’木纹为其特色。王榻、王座、平头案等皆为云南紫檀所雕制,花纹属深雕
期刊
洛阳民俗博物馆藏匾额林林总总,其中有“耆德杖朝”一匾者,其书法老辣,笔力雄奇,令人赞叹不禁。  为究其详,即于一九八八年版《辞源》查得“杖朝”词条。其注释曰:“《礼·王制》:八十杖于朝。”称古代大臣年老不告退,则赐杖。因以杖朝指年老而继续在朝。至于“耆德”一词则为年老而德行高尚者的美称。如《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晋宣王以林乡邑耆德,每为之拜”。《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
期刊
颜体字是唐代颜真卿所创写的一种字体,千余年来备受人们重视。颜真卿为唐开元进士,封鲁国公,幼时就爱书法,后曾受张旭的传授,其书法结合篆隶和北碑的笔意,开创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一一颜体书法,被书法家奉为楷书“颜、柳、欧、赵”四大家之首。其书法融合着他高尚的人格和忠厚、奇伟、仁和的儒家文化精神的主脉。颜体书法对后世影响甚巨。按照儒家传统的审美观点,艺术家的作品,无不是其人格力量的外现。  洛阳匾额馆所藏匾额
期刊
今年夏天格外难熬,持续的桑拿天让人异常烦躁,然而今年的艺术品市场却遭遇寒流。7月27日,由新华社、中国证券报指导,《收藏投资导刊》杂志社主办的首届艺术品市场价值建设奖高峰论坛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拍卖行业人士与画廊界代表就“拍卖行如何实现艺术品价值与价格的真实匹配”和“怎样在一级市场挖掘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家作品”展开讨论。  如何实现艺术品价值与价格的真实匹配  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认为拍卖公司是
期刊
贾大年艺术简历  贾大年,字永年,号贝希,石泉轩,葵苑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文化委员会专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美术总监,国际(韩国)文化交流院评审委员长。现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创作部主任。  当习惯地把贾大年的作品和技法加以归类分析时,却感到有点为难,因为,说其是中国画可又类似装饰画;看上去是具象可又有抽象的意味;使
期刊
为老人做寿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一项重要内容。《书·洪范》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因“寿”居五福之首,所以自古人们对做寿习俗就相当重视。给老人做寿是晚辈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一种方式。虽然我国各地的做寿习俗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是以60岁为界限,60岁之前只能称为“过生日”,也就是洛阳地区常说的“做生儿”,从60岁开始才能称为“做寿”,还有的是从66岁开始。一旦开始做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文人人仕有正途、异途之分。所谓正途主要包括科举和举贡。科举制度人所共知,无需赘言。举贡制度起源于元代而形成于明。总体来说,贡举有岁贡、恩贡、纳贡、副贡、选贡诸名目,是科举制度的重要补充。到了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五贡之分,并在清代选举制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在我国历史上,有拔贡等贡生入士的,因其官微位底,其史迹在历史和地方史志少有记载。因而,洛阳民俗博物馆征集的由
期刊
匾额始于秦汉,盛于明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产物与精品。它作为一种生活的智慧,以其物质的外壳承载着人们礼仪交往的精神活动,是一种习俗礼仪的表达方式。明清时期,匾额已经成为人们礼仪往来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进入日常生活之中,广泛存在于庆贺祝福的场合,如祝寿贺喜、房屋落成、店铺开张等都少不了赠送匾额。  祝寿作为汉族的寿诞风俗,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而作为祝寿重要环节之一的寿匾,也随着祝寿之风的盛行
期刊
中国书画  今年秋季,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将呈献逾350帧近现代名家杰构,包括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力作。征集白海外之作品,不少系首度面世,如民初名家书法,及由成扇、手卷、册页组成之“铭心绝品:重要私人收藏近代名家书画”,足堪赏玩。1956年展于巴黎近代美术馆《张大干画展》之《惊才绝艳》乃画家工笔人物之代表作,是次同场推出,当为最瞩目者!预展时间为10月3-6日,拍卖时间为10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