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ason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条件给他们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让不少学生养成了自以为是、傲慢、自私自利的性格,这些学生很少经受过挫折和失败,当挫折来临时,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没处理好,也会让他们精神崩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缺少父母的呵护和陪伴,或家庭条件比较而言要差些,他们孤独自闭,心理压抑,形成冷漠的性格。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为老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才有助于是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学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与老师的引导和影响息息相关。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尽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以我所教的一个班为例,曾有一名语文老师与该班的学生关系特僵。据我了解她每上一节课都会非常生气,几乎都有学生站在教室外旁听,或在教室内站着听课。她的课以生气开始,又以生气结束。她提到学生时是面带厌恶,而学生背后是直呼其名,讨厌而无耐。学生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这个班的学生。而实际上每次让她生气的都是那几个学生,其他的学生都是无辜者。
  同样还是这个班级,我与他们的关系却很好,毕业快十年了,我与他们还保持着很好的联系。逢年过节发短信、打电话,一句句问候,一声声祝福,说说自己现在的工作情况,或自己乔迁新居,或为人父母。而与我联系最多的就是那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用他们的话说,上语文课让他们觉得特没自尊,见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有时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也让他们感到这不是由衷的,而带有一种讽刺;而我这个数学老师让他们感到亲近。其实我觉得自己并没有特意为他们做什么事,只是在毕业后见面时,他们常会提到一些小事。我想,这也许是一些原因吧。薛华说他有胃病,每次发病都很难受,只好趴在课桌上,语文老师见了,就说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无精打采,而我却多次送他到医院治疗,还打电话联系他家长,多次要求他的爸爸妈妈注意孩子的饮食。方见说,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破了玻璃,伤到班上同学胡英的脸,离眼睛只有几毫米远,我陪着他送胡英到医院治疗,当时他很害怕,因为他知道胡英的父母是很“凶”,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事后也不会饶过他。是我鼓励他,并陪同他将胡英送回家,让他以诚恳的态度向胡英的父母道歉,这才“免遭一劫”。
  第三,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方法
  教给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常规,如每一个人要有自信,要主动去结交朋友;对人要真诚守信,不能言而无信;要学会欣赏别人;懂得与老师相处的礼仪;知道与同学相处的原则等等。这些习慣不是一下就能形成的,而需要通过长期的一点一滴的养成,有了这些良好的修养,朋友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
  有种嫉妒心较重、恃才自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某方面有超过同学的地方,因此他们有时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平时偶尔会表现出有点自负、妒忌心较重。生活、学习中只关心自己,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一旦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在别人取得成绩后又会由于失落而产生一种妒忌心理,甚至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还会落井下石。这种学生不注意引导,就会永远失去朋友。
  周霞,从小是一个不错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以她为骄傲,在一次“文艺表演”活动中,她没能当上主角,觉得自己的优势地位被取代。于是对同学冷言相对,不配合集体的排练。
  类似这样的学生,我觉得不能过分压制他们,有嫉妒心,并不可怕,正确的引导,嫉妒也许会化为一种向上的努力。学生有了这方面的想法表现出来,比深藏在内心更好。压制他们,会让这种不好的心理埋得更深,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造成不好的影响。我采取的办法是让他们尽情诉说,把深藏于内心的说不出口的、不敢说出来的话说出来,让我了解到他们产生嫉妒心理的真实原因,我再采用有效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引导他们去学会欣赏别人,包括老师与同学。让这样的孩子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别人也不是一无是处。让他们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去换取,而不是去贬低别人,从而抬高自己,学会在交往中凡事将心比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体谅和宽容与自己一起生活、学习的人。
  第四,一种几乎对所有学生都有用的法宝,书信交往
  如果你是班主任或是语文老师,让学生每周写一次周记,不规定内容,但必须是自己的作品,拒绝抄袭,(摘抄优秀片段、语句除外)。我觉得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虽然许多学生有什么事会直接告诉老师,不分时间、地点,即使有当事人在场,也不会有所顾忌。但有些事学生更愿意私下告诉老师,尤其是大一点的学生。我会告诉学生对于他们周记所写内容,未经学生本人许可,其他人不得传阅,包括老师也不得将其向外泄露。这样,学生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家里发生的、同学之间发生的、师生之间发生的事,高兴的、悲伤的,都能在周记中找到,通过这些微妙的语言,就能洞察出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发生了什么变化,利于老师及时的、有目的的给予指导。
  指导方式可以多样,在周记本上为学生留言,或者是下课时与学生在操场上、校园的一个角落的交谈,最好是不要在办公室,尤其是当着其他老师的面。只有学生一人,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防备心理和抵触情绪。
其他文献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品读、赏析《枫桥夜泊》描绘的画面,领略诗中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正如备课时预设的一样,学生们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而且理解了诗的意思,领悟了诗人凝重孤寂的思想感情。可是就在理解诗意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对于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作者描写的是深秋夜晚的景,可有个学生却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晨的景。“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得
期刊
一是语文老师在课前与作品的情感交流。应该说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驾御这种魅力,将它收入囊中。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语文老师一定要先让自己感受到这一点:语文带给我们的是一首首感人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一曲曲优美的旋律。在讲解初二的一篇文章《陋室铭》之前,我读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期刊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具体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透教材,巧设问题  教师在问题设计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以教
期刊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语文课更是如此。段力佩先生曾经说:“要使课堂始终吸引学生,使大家人在课堂,心也在课堂,感到课堂上有无穷的乐趣。”教师的艺术魅力越大,课堂就越有味,教学效果就越好。如何使课堂生味?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导语生趣   常言道:好戏看开头。导语如同戏的序幕,序幕一拉开,就让学生进入了某种气氛或情趣中,从而有助于新课的学习。好的开头,应如高手对弈,第一着就能为全局的胜
期刊
一、激发兴趣  1、開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名胜古迹、工厂,参与班内联欢会、故事会、学校的运动会、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活动、郊外踏青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注重积累素材  为了更好地利用每次活动获得的材料,活动之后,让学生用日记或随笔的形式把活动写下来,并写出所感所想。这样就开拓
期刊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
期刊
课文教参上提到,《岳陽楼记》中的三、四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分别表现“迁客骚人”览物而悲和览物而喜的思想感情。不少资料书在提及《岳阳楼记》中此处的景物描写与人物(“迁客骚人”)的情感关系时,也提到是洞庭湖的“气象万千”之景观使得“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并提之以“触景生情”来分析。但是,我认为,我们在理解这两个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与“迁客骚人”的情感关系时,如果
期刊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名篇佳构意蕴深远,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由于性情学养及欣赏的角度不同,对同一篇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正如人们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众多读者也有不同的解读,尤其是对“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的理解。有读者认为此句表达了作者以身许国誓死戍边,立志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
期刊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人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教师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不错,教师要传授知识,学生要接受知识,有知才有能,知识越丰富,自学能力就越强,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问题在于应该如何看待讲,怎么讲和讲什么。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期刊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