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看到前人如何运用正确的思想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有条不素地组织自己的思想、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这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高中正是识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 语文;兴趣;能力;记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或措施,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高一层理解力、评价力和创造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看到前人如何运用正确的思想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有条不紊地组织自己的思想,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高中正是识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与其心理过程,如感知、想象、思维、情感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根据高中学生心理记忆的特点,建设幸福课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一、加强有意识记忆,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
有意识记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经过一定努力后的识记。它与无意识记相反,不再是随意的、片段的识记,而是有明确目标,需要意志和努力的识记,这种识记对提高人们的记忆水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心理趋于成熟,学生在主观上对知识的自觉渴望度增加,目的性更加明确,再者,近些年高考知识涵盖量已远远超过书本所要求的权限,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扩展课外知识的识记面。
从高中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看,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在交互发展中。意义识记日益显得重要并占主导地位。
(一)高中客观上要求提高识记效率
学生此时单纯靠简单重复或符号式背诵识记方法已远远赶不上知识的膨胀量。他们只有靠寻求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关系,利用特定的词语把材料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成为一定的和有意义联系的系统进行识记,效率才可提高一大步。因而意义识记成为高中阶段主要的记忆方式。
比如背诵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意义识记实际上是寻求个性快速识记的手段。
(二)主观上高中生倾向于意义识记
高中生对于材料不喜欢用朗朗读书式的方法去记忆,更烦倦了枯燥的机械识记的方式,对于识记内容他们倾向于开动脑筋靠他们充分的想象去寻求一些兴趣进行识记。
叶圣陶老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是为了不教”,它言约意丰,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显露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这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把教育的核心寄于对人的素质造就上,凸显了人的素质作用。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民主干等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围绕课题进行讨论争辩,展示才智,体现自我价值,进行创造体验。教师则以自己的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激发学生的内部需要。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总结中提高语文能力
根据识记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识记的能力。
例如:可定期进行“诵读文章讨论会”。比如讨论《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背诵时,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先把文章分成几大结构块,然后利用文章特点,用类比把文章内容进行连贯,背时再按结构块间的逻辑关系把前后文加以对照,既先化整为零,再集散为整进行背诵。有的同学把《邹忌讽齐王纳谏》改变成剧本,通过编排剧本,落实背诵。有的先把文章改变成现代的政论文,拉近语感距离,熟悉文章的内在精髓及逻辑关系,再重新体味古文的文言精妙,加强记忆……会上同学们唇枪舌剑,自我立说,有的做道具,有的写板书。
类似于这种文章背诵的讨论会,开始可指定学生谈背诵方法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并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地谈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时间长了学生就能自觉地养成先寻求文章自身规律,再开始背诵的习惯。在实践的比较中教师应起积极指导作用,不断改变背诵的刺激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记忆能力。在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行动。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记忆规律,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阶段是易记易忘的时期。这就好似一张孔很大的网,网到的东西很多,但漏掉的也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记忆的基础上需及时处理好知识巩固与运用的一环。
1 及时复习反复记忆。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那条有名的遗忘曲线上所揭示出的科学数据可以知道记忆后的二十分钟再记忆省时率为58%,反过来遗忘率是42%。由此可见初期的遗忘率是很迅速的,而在这以后的遗忘率却是缓慢的。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淡薄的。要想巩固识记的成果,应在学习之后及早的进行复习。特别是在识记后的一到十五天。以后再逐渐拉大复习的时间间隔。当然常诵常用是记忆的最好方法。
2 编织一个牢固的知识网。记忆是需要寻求突破口的,人们在记住部分知识后,依赖联想、理解可以越来越快地记住更多有关的知识,即记忆的“核心”一旦形成,以后的记忆就比较容易,如若再经过多次反复,就会记得更牢——这是一个记忆规律。学生每每记忆新知识时都要形成一个新的记忆版块。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进行联想与对比,培养学生自觉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学习习惯,最好刺激学生记忆的“核心”成为永久性的知识版快停留在头脑中,这样新旧版块不断吻合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例如公众演讲,公众辩论,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学生需在自信而熟练地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从主观方面排除各种不必要的干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心理疏导,在快乐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知识容量及难度不断降低与高中知识容量难度加大形成鲜明对比。客观原因带来部分学生心理上的惧怕。容量增大、学科增多、选科等。高中学生面临许多困难:语文能力的欠缺,部分高一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及小学六年级的一些学生,写作水平更是基础薄弱,怕作文,喜欢上一些故事情节曲折、情感丰富的文章。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喜欢学习语文。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品质。
特级教师陶伯英先生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主张教学要注意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
总之,现在的高中生,可以说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培养学生自觉识记能力。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建设幸福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也是符合高中生基础课教学知识够用原则的。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9日。
2 昌世立,《语文教学应尽量放开》,《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年第2期。
3 吴玉飞,《浅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教学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 语文;兴趣;能力;记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或措施,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高一层理解力、评价力和创造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看到前人如何运用正确的思想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有条不紊地组织自己的思想,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高中正是识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与其心理过程,如感知、想象、思维、情感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根据高中学生心理记忆的特点,建设幸福课堂,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一、加强有意识记忆,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
有意识记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经过一定努力后的识记。它与无意识记相反,不再是随意的、片段的识记,而是有明确目标,需要意志和努力的识记,这种识记对提高人们的记忆水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心理趋于成熟,学生在主观上对知识的自觉渴望度增加,目的性更加明确,再者,近些年高考知识涵盖量已远远超过书本所要求的权限,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扩展课外知识的识记面。
从高中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看,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在交互发展中。意义识记日益显得重要并占主导地位。
(一)高中客观上要求提高识记效率
学生此时单纯靠简单重复或符号式背诵识记方法已远远赶不上知识的膨胀量。他们只有靠寻求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关系,利用特定的词语把材料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成为一定的和有意义联系的系统进行识记,效率才可提高一大步。因而意义识记成为高中阶段主要的记忆方式。
比如背诵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意义识记实际上是寻求个性快速识记的手段。
(二)主观上高中生倾向于意义识记
高中生对于材料不喜欢用朗朗读书式的方法去记忆,更烦倦了枯燥的机械识记的方式,对于识记内容他们倾向于开动脑筋靠他们充分的想象去寻求一些兴趣进行识记。
叶圣陶老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是为了不教”,它言约意丰,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显露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这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把教育的核心寄于对人的素质造就上,凸显了人的素质作用。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民主干等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围绕课题进行讨论争辩,展示才智,体现自我价值,进行创造体验。教师则以自己的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激发学生的内部需要。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总结中提高语文能力
根据识记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识记的能力。
例如:可定期进行“诵读文章讨论会”。比如讨论《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背诵时,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先把文章分成几大结构块,然后利用文章特点,用类比把文章内容进行连贯,背时再按结构块间的逻辑关系把前后文加以对照,既先化整为零,再集散为整进行背诵。有的同学把《邹忌讽齐王纳谏》改变成剧本,通过编排剧本,落实背诵。有的先把文章改变成现代的政论文,拉近语感距离,熟悉文章的内在精髓及逻辑关系,再重新体味古文的文言精妙,加强记忆……会上同学们唇枪舌剑,自我立说,有的做道具,有的写板书。
类似于这种文章背诵的讨论会,开始可指定学生谈背诵方法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并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地谈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时间长了学生就能自觉地养成先寻求文章自身规律,再开始背诵的习惯。在实践的比较中教师应起积极指导作用,不断改变背诵的刺激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记忆能力。在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行动。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记忆规律,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阶段是易记易忘的时期。这就好似一张孔很大的网,网到的东西很多,但漏掉的也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记忆的基础上需及时处理好知识巩固与运用的一环。
1 及时复习反复记忆。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那条有名的遗忘曲线上所揭示出的科学数据可以知道记忆后的二十分钟再记忆省时率为58%,反过来遗忘率是42%。由此可见初期的遗忘率是很迅速的,而在这以后的遗忘率却是缓慢的。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淡薄的。要想巩固识记的成果,应在学习之后及早的进行复习。特别是在识记后的一到十五天。以后再逐渐拉大复习的时间间隔。当然常诵常用是记忆的最好方法。
2 编织一个牢固的知识网。记忆是需要寻求突破口的,人们在记住部分知识后,依赖联想、理解可以越来越快地记住更多有关的知识,即记忆的“核心”一旦形成,以后的记忆就比较容易,如若再经过多次反复,就会记得更牢——这是一个记忆规律。学生每每记忆新知识时都要形成一个新的记忆版块。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进行联想与对比,培养学生自觉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学习习惯,最好刺激学生记忆的“核心”成为永久性的知识版快停留在头脑中,这样新旧版块不断吻合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例如公众演讲,公众辩论,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学生需在自信而熟练地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从主观方面排除各种不必要的干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心理疏导,在快乐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知识容量及难度不断降低与高中知识容量难度加大形成鲜明对比。客观原因带来部分学生心理上的惧怕。容量增大、学科增多、选科等。高中学生面临许多困难:语文能力的欠缺,部分高一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及小学六年级的一些学生,写作水平更是基础薄弱,怕作文,喜欢上一些故事情节曲折、情感丰富的文章。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喜欢学习语文。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品质。
特级教师陶伯英先生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主张教学要注意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
总之,现在的高中生,可以说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培养学生自觉识记能力。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建设幸福课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也是符合高中生基础课教学知识够用原则的。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9日。
2 昌世立,《语文教学应尽量放开》,《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年第2期。
3 吴玉飞,《浅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教学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