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我们应该怎么活

来源 :大众商务·青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凤凰文化 A=傅佩荣
  如果可以隐形的话,你要做什么
  Q:有一个故事特别有意思:“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问如果可以隐形的话,你要做什么?……结果美国老百姓很诚实,接受访问的民众80%都说要抢银行。”好就好在这个故事,讲出了另一个故事——为什么美国人很诚实,而中国人很犬儒?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讲究“中庸”的,所以这个现象源于自古的传承,还是现在的经济社会造成的呢?
  A:有关“诚实地回答”这类问题,我们中国人好面子的原因就是受儒家思想的某种影响,儒家强调要有“羞耻心”——个人的行为、表现没达到社会预期标准就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很注重面子,讲究人情。西方人只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无名无姓的小人物,你问我我直接说,不用客气;但是中国人要顾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并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隐形”。
  这个故事后面还有另一个古希腊故事,柏拉图说:一个人牧羊遇到地震,看到地面裂开,就到地下去挖了个棺材,棺材里面有一个人,手上有一个戒指,戴上那个戒指后可以隐形。电影《魔戒》中可以让人隐形的戒指也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西方人有这样的背景,所以他常想,如果可以隐形就做真正的自己,毫不客气地破坏所有规范。因为人的本性跟社会性约束有着紧张的关系。
  你刚刚提到一个词叫“犬儒”,在西方,“犬儒”是指希腊时代的一派哲学,基本上是说人只要有一种德行修养就好,不要装腔作势,有点讽刺意味。还有“中庸”,做事总要四平八稳,让别人不会觉得我这个人是有问题的。说实在的,有时候外表越是表现得客气内心里面越有更多复杂的问题。每个民族都需要找到化解问题的方法,西方人靠宗教;中国人靠家庭亲情的力量,一想到上有祖先,下有子孙,做事就收敛了,很难说哪一个比较好或是坏,只能说各有备的传统。
  Q:你讲过“《论语·先进篇》将十位弟子按特长归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孔子定义的德行和现在所谓的道德是一致的吗?
  A:意思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上都是从修养这里开始的,所有的德行都是内在有德,外在有行。与别人相处有公心跟私心之分,有私心就会妨碍公众的利益,所以最高境界就是无私。儒家的修养分三个层次,年轻的时候自我中心;进入社会后人我互动;最高境界是超越自我。孔子说仁者可以爱人、可以恶人。一般人都是喜欢朋友,讨厌敌人,但儒家却是爱护好人讨厌坏人,坏人是朋友照样讨厌,敌人是好人也照样喜欢。
  Q:那么耶稣倡导“爱自己的敌人”是另外的一种哲学境界吗?
  A:宗教跟哲学的差别在哪里?宗教来自于信仰,有一种信仰后整个生命会转化,它的标准在于审美要求,所以耶稣说“要爱你的敌人”,一般人当然做不到,如果做到的话何必信耶稣呢?像佛教里面讲“慈悲为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般人是“有缘”我才对你好,怎么可能同慈同悲呢?所以宗教要另当别论,宗教讲的不是理性的,不是生活上的规范,它讲的是一种超越人的作为,让人成为佛、成为神的一个方向,往那边走就有希望了。
  我自己还是更支持儒家立场,只要做到无私、公正就很好。
  Q:目前大部分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是有很大比例的人到了中老年突然开始信教,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你以前专门研究过宗教哲学,你自己也信天主教,能说说“信”这个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吗?
  A: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一些信仰,信仰是生命的支柱。基本上信仰分三种:生活信仰、政治信仰及宗教信仰。生活信仰就是活着的目标,孙中山先生就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政治信仰同样支撑着很多人,台湾就有一半人都活在政治信仰里,很热闹。所以美国人见面的时候不谈三件事,一不谈宗教信仰,二不谈政治党派,三不谈赚多少钱。在台湾无论宗教信仰是什么都可以在一起做朋友,但一谈政治信仰,夫妻都吵架,朋友也都不能来往。因为台湾社会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它的民主活动,每隔几年的选举跟嘉年华会一样,一大堆人在那聚聚很热闹,把心中各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统统宣泄出来,骂完之后神清气爽,然后再重新做人。全世界实施民主的地方都有这样的作用,靠民主选举把人们心中的不满统统发泄出来。
  还有另外的,足球是英国人新的信仰,英国人看足球赛非常严肃,你跟一个英国人说另外一个球队会打败你们英国,他会跟你拼命的。其实世界上以运动作为信仰的人最多,几乎大家都会崇拜一些运动场上的英雄。崇拜明星或者运动员也会感觉生命有归属感,但是很容易幻灭,你把信仰寄托在一个活人身上,就等着觉悟吧——张国荣自杀之后几天之内香港就有十几人跟着他跳楼自杀,这不是信仰问题吗?所以传统宗教信仰就好在这里:教主早就过世两千多年了,他不可能犯错,只可能被解释错误。
  我们为什么要活着
  Q:你博客里引用了苏格拉底的话“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如果活着这个事情没想明白,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这种观念是不是属于虚无主义?
  A:其实不是。这个反省很正常。歌德就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起床发现自己还活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这是最荒谬的事。所以他也想自杀,这个想法是对生命很真诚的态度。人活在世界上,每天这样活着,到最后重复而乏味,就要问自己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一年一年过去,最后老了,我们也看到前辈,怎么老、怎么死,我们将来也步他们的后尘。既然最后都要走进坟墓,这一生到底所为何来?
  比如我们今天很认真做采访,但别人恐怕只认为你在演戏而已;观众反正需要节目嘛,总要有人接受采访嘛,认为人生怎么过没差别,过不过也没差别。但事实上不然,人的生命是由内在出来的,人除了身和心之外,一定还有一个“灵”的层次,这个灵的层次就是对生命的明确方向,这个方向必须让你能够面对死亡时还有勇气去跨越。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宗教信仰?因为宗教信仰一定会回答一个问题:死了之后的世界。但事实上没有人可以验证死后的世界,到最后宗教很可能流于一种心灵上的安慰,所以宗教领袖是绝对不能腐化的,宗教领袖的腐化比起那些政治人物的腐化严重几百倍。如果宗教里伟大的圣贤被揭穿做了什么坏事,信徒都会崩溃的。
  到最后,我建议回到儒家的传统,建立内在对自己的信念,目标是止于至善。什么叫善?“善”就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关系处理不好就变成敌人了,自己也身受其害。所以人的一生都要问,我自己能够做到真诚吗?别人对我的要求能够沟通吗?社会规范能够遵守吗?三点都做到,叫做“君子坦荡荡”,快乐由内而发。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将死的时候学生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王阳明说:
  “此心光明,夫复何感。”无论什么人到最后还是要问,你的心可以放下吗?
  学印度人给生命分阶段
  Q:老人和孩子在性情和习性上有着出奇的相似,好像什么都不懂,又好像什么都懂得,这像是一个圈,一种老人向婴孩、“知知”向“不知”的回归。怎么看待人生 这个“圈”?
  A:这两者差别很大。小孩子的无知是真的无知,老人知道“知无涯”,更多的是无奈。老人的天真,是退休以后放弃了对世界的任何掌控或者欲望,其实是经历了之后,“曾经沧海难为水”,最后放下了。小孩子根本就是“无知者无惧”,什么都不知道,也没什么害怕的,耶稣也说过,
  “让小孩子到我跟前来,天国是他们的”。
  《圣经》里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耶稣对人们说“你们谁认为自己没有罪就拿石头砸有罪的妇女吧”,结果围观的群众从老到小一个个走光了,为什么老人先走?因为活的越老知道自己犯罪越多,人老了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他知道自己这一生做人,失败的方面居多,多少后悔说不完。
  这也是我觉得台湾社会真正可贵之处:民间的讲学风气很盛。我在台湾到处讲学讲了二十几年了,只要我一开课,很自然就来几百人,《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大学》、《中庸》一本本上,听课的一半以上都是五六十岁以上退休的,我班上最老的学生今年86岁,他说“以前没瞳”,我问他“现在听懂了吗”,他就说“现在听不懂再听,反正没有压力”。
  我们在这方面很可以参考印度人的做法,把生命分阶段。印度的文化就是把人的生命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学徒期,20岁以下,20岁到40岁到居家期,结婚生子,40岁到60岁就退休了,叫林栖期,住在树林里面,60岁以上叫做云游期。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无名小卒,进入社会期望有名有姓,老的时候又回归到nobody。以前是将军,以前是大官,在老的时候放下一切,当乞丐云游四海,别人问,你不是某某大官吗?他只摇摇头,不知道你说的是谁,那只是他扮演的一个角色,一旦扮演过,富贵荣华烟消云散。
  生命如果没有阶段,就会被迫走入某一个阶段,比如很多人的小孩结婚之后,自己就变成空巢期,两老守着空巢不知道该怎么办;印度人这个时候是林栖期,住到树林里面,开始寻求自我的意义,想了20年人生的意义,到了60几岁以后云游四海,已经自我跟自然界合二为一了。我们没有这样的生命结构,所以整个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分散的、分裂的,很辛苦的。当然印度的文化只是作为参考,我们可以继续探索自己的规划。
  不要用牛羊眼看人
  Q:人们迫于经历、学识、视野所限,他所理解可能只是他听到的,并不是你说的;古人也说“书上写的能留存的基本上都是糟粕”,而真正的东西是说不出来的,包括你自己也讲过很多重复的课,做过很多相同的采访,是否也觉得人们无法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
  A:我明白你的意思,人与人沟通,到最后讲累了,发现话还没讲完,还有很多话讲的越多误会越深。西方的“密契主义”就说“上帝了解我胜过我了解自己”,人的生命本来就很神秘,每一个人内心的核心,自己都不了解。庄子干脆说,真是好朋友的话,“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不用讲话的。所以与其别人了解自己,不如首先自己了解自己,自己了解自己之后,就会跟自己做朋友。
  再一个,自己做事自己在看。我每天走路、每天做事,我自己在看,经过一两个月之后,对自己来说自己是透明的,我还没说什么话,就知道这个话会有什么结果;我还没做什么事,我就知道别人看到我做这个事会有什么反应。中国有一句佛教徒古话,
  “不要用牛羊眼看人”,牛羊的眼睛只能看到别人像牛羊的一面。你从上帝的眼睛看你自己,发现自己内在有一个神明,那就不一样了。
其他文献
1998年,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藏羚羊遭偷猎的惨状,这些影像最终引发全国性保护藏羚羊的活动。一些国际时尚杂志也刊登了他拍摄的被剥皮后的藏羚羊图片,文字说明为“一条shahtoosh(注:时尚界风行的沙图什披肩)等于3到  5头藏羚羊的生命”,触目惊心。  “后来,我们在影展的大海报上印了他拍的座头鲸,因为人人都喜欢这头大鲸鱼。这让我很吃惊,我以为只有我会喜欢,因为摄影师在描述遇见这头鲸鱼时让我很向往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语言的。人世间。非常的安静,非常的纯洁。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有了沟通之后,烦恼、伤感、疑虑。反而接踵而来。不可否认,随着当下通讯的便捷,语言信息可以瞬间送抵千里之外,只要愿意,大可淋漓尽致地倾诉,关于不快、关于愤恼、关于跌宕。原以为,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就因此可以雪霁冰消,很多痛苦也能够有迹可寻。可是,依然有那么多的哀愁,那么多的忧伤。为什么?是因为一些想得到而又不确切的
期刊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有一位在大学工作的印度天才,他与朋友之间的交流轻松正常,但是一面对女性,立即哑口无言。他多次努力想克服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句道歉,但是他无论如何就是做不到。除非是在喝酒之后,或者服用了实验性的药物,他才变得侃侃而谈毫不怕生。有一次他以为自己喝了酒,但其实是无酒精的饮料,他在兴高采烈的谈话中一下卡壳。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小角落,继续沉默。别害怕。他只是不小心患上了社交
期刊
只投了一份简历  姓名:赵骅  学校:南京财经大学  专业:法学  应聘成果:只逛了大半天,投了一份简历。  求职感言:找工作不容易  赵骅站立在熙熙攘攮的招聘大厅里,显得格外扎眼,一身笔挺的淡灰色西装,簇新的皮鞋擦得锃亮,他左手提着皮包,右手拿着一摞简历。在大半天时间里,这个一丝不苟的“90后”男孩最终只投出了一份简历。作为新鲜闯进职场的“90后”,赵骅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待遇“能租房,能吃饭”
期刊
心理账户是个洋词,翻译成老百姓的语言,其实就是人们心中的“小九九”。行为经济学家发现,当人们的“小九九”算计到钱上时,并非像传统经济学设想的那般理性。谈及非正统经济学,心理账户算是一个时髦的词汇。这个创立了30年的行为经济学概念,直到今日还散发着无穷的生命力。别管是炒股票、挣工资还是中彩票,都有人拿心理账户出来解释一番。  心理账户打的什么算盘  1980年,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为“小九
期刊
iPhone iCam相机  之前盛传的iPhone5在大神去世了后反正是没了,不过这并不耽误设计师们对它们配件的设计,意大利设计师AntonioDeEosa设计了一款命名为iCam的iPhone5相机配件,不但具有数码相机的外观,也配备了单反镜头的功能。  防风防水的火柴  火柴中的战斗机,在风雪雨天气中,它都可以正常使用,本身的材质也几乎坚不可摧,一般可燃烧15秒,为户外露营所准备。  迷你打
期刊
【微图片】  2012年1月元旦春节放假天数有10天,元旦放假3天,春节放假7天,包括双休,1月份有14天的休息日,工作天数为17天。真是幸福的1月啊,突然变得好有动力。  【微聚焦】  三个男人一台戏,刘强东、李国庆对准周鸿祎开炮开骂,周鸿祎先礼后兵被惹毛。  @许单单一互联网分析师:  【ctrion再质疑奇虎收入】ctrion发报告称,奇虎可能夸大的收入,报告测算:首页60个付费链接,假设每
期刊
     
期刊
近期,全国以北京为代表的多地雾霾和灰霾天气频发,空气质量测量标准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相关人士称,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指标技术已不成问题,但是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依靠对这种颗粒的选择性失明,换来我们耳熟能详的“空气轻微污染”,有意义吗?  雾锁北京城,空气质量“轻微污染”之惑  2011年
期刊
他是“天赋异禀”的数学狂人,创造了南外唯一一个SAT1和SAT2双满分历史,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她相貌甜美,被誉为“奶茶MM”之后南外“新生代美女”,被美国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相中;她是不起眼的“小义工”,凭借踏踏实实的学习和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成功叩开今年全美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大门,并赢得每年4万多美金奖学金……  天赋异禀型  姚新伟(南外史上唯一一个SAT1和SAT2双满分)  录取学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