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农村新给养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以家的尺度丈量自己的幸福。早晨,全家围在一起吃早饭,之后大人去上班小孩去上学,傍晚,全家再围在一起吃晚饭,聊聊一天的小见闻。可是,这样朴素的生活理想,在广大的农村,却像天方夜谭。
  家与业分离、留守、农村“空心化”,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
  农村,需要新的给养。
  2016年11月14日,大雾来得突然,散得迅速,之后大晴,似乎预示着一天的惊喜。
  这一天,山东省妇联市县乡村五级妇联干部,在省妇联主席邢善萍的带领下,到沂蒙山区观摩学习巾帼居家创业就业经验。车辆在连绵起伏的山路上蜿蜒,窗外是一个接一个的岱崮,钟灵毓秀、造化天工。这里是美的,只是曾经是穷而美,纯审美意义上的。
  如今不同了,因为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
  这里,是全省的一个缩影。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实施一年,省妇联已认定500个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大姐工坊”、50个示范基地,全省发展居家创业就业项目点4200多个,带动4万多名贫困妇女就地脱贫致富。家庭手工、特色种养、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群花怒放、百花争艳的壮景已然呈现。
  这是农村一种新的给养,激发出的是留守妇女巨大的内生力量。


  闯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
  尹家洼村位于沂水、蒙阴交界处,距离所属的岱崮镇有7.8公里。全村1586口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公茂芹在村里做了二十多年的妇代会主任,习惯了妇女们的赋闲,“没农活的时候就是看看电视,做做针线活。”过冬的棉袄棉裤,她们习惯自己做。手里有点活儿,心里不慌。
  直到参加了蒙阴县妇联组织的来料加工产业学习,公茂芹和村里的几名年轻妇女都坐不住了。原来,工厂可以开到村子里;原来,在家门口也能挣工资。在县镇妇联的帮扶下,尹家洼村一下就发展了两个加工点,一个做绣品,一个做鞋帮,员工月均收入1500—1800元。项目负责人管小华和阚广梅早年都曾在外地打工,结婚有了孩子后,回到了村里。现在,她们成了村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加工点还建了一所四点半学校,放学回来的孩子们有专人照看做作业。
  对于村里的变化,公茂芹说,“可好可热闹了”,往日各人在家看电视和现在没法比。
  沂南县孙祖镇东铁峪村的来料加工点做的是玩具。在这里,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都成了产业工人。活儿不重,只需要拿一把小刷子,把做好的毛绒玩具刷一遍,一天能挣二三十元。
  81岁的李奶奶是因为好奇过来的,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敢想还能当工人挣工资。可是来到一看,这活儿自己也能干啊,当天就上了岗。
  像这样的加工点,山东三和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在沂南设了20个,人均月增收2000元左右。人们都说,“居家就业做玩具,天南海北不用去。”
  和上面两个村子不同,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小张把来料加工的活儿领回家做。这一次,她领回家的是编草辫。草辫是草编花篮的第一道工序。一根草辫50米,18块钱,小张一天能编两三根。她已经怀孕7个月,不能干重活,“编草辫动动手就行,累不着人。”
  草辫也有很多种编法,小李都会,是从马牧池乡巾帼创业就业实训基地学来的。那里有专门的老师免费教,不仅教编草,还教绣花、做虎头鞋等,学员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学会了,就可以领着材料回家做。
  也有天天在实训基地做活的,不仅因为人多热闹,还因为旁边就是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时常能客串一下群众演员,一天也能挣个百儿八十,还能和心仪的明星面对面,让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种桃养兔,脱贫致富
  八达峪村在山上,也在桃花深处。这个距离蒙阴县城8公里的小山村,家家种蜜桃、养长毛兔。有多挣钱呢?这个村218户人家,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就有42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80户。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多少好男儿落户八达峪村。
  是不是瞬间觉得跨入了小康社会?
  先别眼馋,这是靠八达峪村民的勤劳和智慧换来的。村里有蜜桃1800亩,都是村民们开荒山开出来的。山上土不好,不宜种庄稼,他们就种桃树。房前屋后都种上。桃树需要大量有机肥,他们就养长毛兔。可别小看这养兔子,一只长毛兔一年能带来六七百元的收入呢。一家养上100只收入是多少,这笔账人人都会算。现在,八达峪村长毛兔存栏10万只。
  为了不让长毛兔与桃林争空间,村民创造性地用兔舍做院墙。春天到来的时候,满山桃花盛放,鳞次栉比的房屋点缀其中,美得仿若不似人间——来的人都会忍不住赞一句:好一处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用的还是清洁能源——沼气。兔粪入沼气池,沼气烧水做饭,沼渣沼液作肥料种蜜桃,蜜桃落叶作兔饲料。八达峪村已经形成了兔—沼—果的生态农业体系。
  在沂南和蒙阴,像这样的特色种植村有很多,也因此成立了很多果品合作社。蒙阴县野店镇宗路果品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宗路果品合作社入社果农有2200多户,果园面积6万余亩。大伙儿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了完整的果园链条:修枝、施肥、授粉、套袋、采摘、分拣、包装、运输,不仅效益更客观,而且居家妇女一年四季有活干。果树授粉、套袋的季节,每位妇女一天能挣120元。
  一些别的行业也搭上了特色种植的快车,离合作社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加油站,取名“蜜桃运输加油站”,加油站旁边是一家“果树医院”。
  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
  听说过“桃宝皇后”吗?她叫牛庆花,是蒙阴县一名普通农家妇女。通过开办网店,在今年的蜜桃销售旺季,她一个月就卖出100吨。   她只是当今农村妇女的一个写照。这是个全民电商时代,听起来高大上的电子商务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曾被认为只会点菜种瓜、拈针走线的农村妇女很多都当起了“键盘侠”。
  沂南县孙祖镇东铁峪村有一处村村乐电商公司设立的服务点,这里的客服就是本村的妇女。“原来觉得挺难,上了妇联的培训班,也就学会了。”一名客服大姐笑着说。
  别以为服务点只销售村里产的大樱桃、小米、高粱之类的土特产,智慧的村民们还很注意根据网络需求开发新产品。地瓜叶子茶就是其中之一。别看地瓜叶子躺在地头没人看一眼,加工过后身价可不菲呢——60块钱一斤。客服大姐说,“卖得可好唻”,因为稀罕。
  你看,曾经的农业废弃物,经过开发就变成了钱,成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这就是机遇,无处不在,不过是需要一双慧眼去发现。而一旦农村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发,每个人都有一双慧眼。
  蒙阴县野店镇的宗路果品合作社正在进行电商布局——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已发展17个村级服务站。今年,线上销售已经超过100万公斤,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
  合作社的电商客服有不少是大学毕业生,她们已不再执着于留在城市而选择回乡就业创业。因为她们发现,农村的广阔天地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值得闯一闯。
  巾帼农家乐,菜品花样多
  去年以前,蒙阴县岱崮镇大崮村的王在玉心思还在自家的几亩地上,丈夫的小印刷厂活多时,她也会去帮忙。现在,她已经是一家农家乐的老板了,有了自己的事业。
  王在玉主要经营自家酿的酒。她家的酿酒手艺是祖传的,丈夫的老姥爷当年是远近闻名的酿酒人,他酿的柿子酒尤其好喝。后辈们因为选了其他营生,把酿酒就放下了。借着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王在玉催促丈夫把这酿酒手艺给拾起来,于是就有了大崮村现在的“老酒坊”。
  除了老酒坊,大崮村还有豆福、如意、锅饼坊等11家巾帼农家乐。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各有各的特色,经营的是老板们拿手的饭菜。
  可是话说回来,客人来了不能只喝酒或者只吃锅饼啊。当然不会,这里的农家乐是“各做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各家把各家的拿手菜端出来,凑一起就是一桌上好的农家特色宴。别处,还吃不到咧。
  大崮村的农家乐装饰也很有特色,就地取材,用的是附近小山上的页岩石片,村民习称小薄板。当时,为了装饰农家乐,改造村里的墙体和路面,妇代会主任带领大家到山上一块一块地去拾小薄板。正是她们倾尽其力建设自己的家乡,大崮村才呈现出如今的崮乡山村特色。
  她们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现在大崮村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每户农家乐年增收10万元。村里老人们手工缝制的鞋垫、石碾轧的玉米渣也开始换钱了。
  和大崮村不同,沂南县铜井镇马泉农业休闲园主要通过采摘来增收。妇女在园区里烙煎饼、卖小吃,一年也能增收2万元。
  买衣服买电器,扶贫超市最便宜
  棉服2块,电水壶5块,椅子10块……哪里的东西这么便宜?沂南爱心众筹平台的爱心超市。
  只要是该县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凭专门的“爱心卡”就可以极低廉的价格到爱心超市买东西。那非贫困户呢?抱歉,不卖!
  爱心众筹平台的物资来自社会捐赠。捐来的物品先要在仓储物流中心过“安检”。就拿衣服来说吧,要经历分拣、洗涤、消毒、熨烫、包装、分配运输等流程,才会被摆上爱心超市货架。
  别看平台今年7月份才开始运行,至今已经募集物品9.1万件、资金336万元了。得帮助多少困难姐妹弟兄呐!
  平台还提供巾帼志愿服务,比如志愿者会上门为贫困老人配眼镜,不要钱哦。留守儿童过生日,志愿者们也会去送蛋糕,同样不要钱。
  这样的帮扶,真是暖到心窝里去啦,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有益的修炼。
  结语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亘古不变,比如人们对生活的热忱、对家园的守望。
  邢善萍主席在现场会上讲话时说,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女性人口113.5万人,其中18-60岁有劳动能力的妇女45万人,占将近40%。她们既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又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实施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切合了贫困妇女的特殊需求,有利于缓解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居家创业就业,是对农村的给养,也将是乡土文化的传承。
其他文献
我做梦都想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并且没有头皮屑。虽然自己讨厌自己满头的头皮屑,但别人说是绝对不可以的,比如我丈夫。  他倒不怎么在乎,只会偶尔笑眯眯地说:“我掐指一算,你该洗头了。”但我在乎。他看我三天两头为此焦躁,倒也开始上心了。  一天,发现梳妆台上放了张纸条,上写:“请老婆大人不妨一试。”背面是治头皮屑的方子,竟然有6个。可见,他对这方子也不怎么放心,估计是想着这个不好用就换另一个。  好吧
期刊
到沂蒙出差,认识了一道叫白鲢鱼的菜。做法是在鲢鱼上摊一张鸡蛋饼,鱼是完整的一条,鸡蛋在鱼的周围。菜上桌,一圈转下来,每个人只夹了一块鸡蛋,鱼完整无缺。主人招呼大家,现在咱沂蒙人生活好了,鱼也是可以吃的。一句话,把整桌人都逗笑了。  这句话引出一段生活,白鲢鱼是道过年菜,过去穷,家家户户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一条,是招待客人的大菜。客人来了,白鲢鱼鸡蛋做好端上桌,客人只夹鸡蛋。客人走后,鱼端下去。下
期刊
11月10日,《祝你幸福》杂志社一行4人,到东营河口区妇联调研。河口是个好地方啊,临河濒海,三面环水,具有宛延绵长的黄金海岸线,人均占有海岸线居全省之首。早听说这里的女性素质提升工程搞得好,比如广场舞前还有各行各业的巾帼志愿者当公益老师,免费讲半小时的课,可受大家欢迎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俺们也瞧瞧去,走着!  晚上六点多,广场前的音乐就响起来了,明亮的灯光照着大红标语,“村村跳舞家家乐,舞出文
期刊
所谓启蒙老师,其实是搭了“启蒙”的时髦便车,在传统时代,一直叫“发蒙”,所谓蒙学与蒙师。依我的理解,那个把你从混沌中叫醒的人,就是你的启蒙老师。但根据我的经验与观察,在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能否出现这么一个人,是很值得怀疑的。当下,一般通行的理解与说法是,你最初的老师就是你的启蒙老师。  如此说来,我当然也有一位启蒙老师,而且他对我的影响既深且巨。多年来,我一直想写写他,但每次提笔都颇感踌躇,借用古
期刊
十多年前,我刚来日本的时候,去一位老太太家中拜访。老太太当时70多岁,与她50多岁的大儿子居住在一起。黄昏时,儿子领着母亲出门散步,很自然地挽住老母亲的手,落日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缓缓前行的剪影,就像一对相爱多年的恋人。  后来认识了一位媒体精英。一次吃饭时,那位精英告诉我下个月要搬家。“这一次搬家,离母亲更近了。以后每个周末都可以看到妈妈了!”原来,他三年中搬了三次家,每搬一次都只为了离母亲
期刊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前几天我在商场看中了一个汽车模型,因为价钱的原因纠结了很久。心里波动的曲线大概是这样的:  “要不然还是买了吧反正都要买的。”  “可是买了就要吃土了。”  “过两天才发工资不如发工资那天买好了。”  最后还是选择了没有买,打算过几天领了贫困补助粮再回来买。结果昨天再去看,发现模型已经被买走了!  心情一下子一落千丈,本来不
期刊
A我上大学的时候还不会骑车,同学们个个身手矫健,一偏腿就飞到车上,有点像“孤芳不自赏”里的安吉拉贝比飞身上马的样子。她好像从没自己上过马,钟汉良伸手一拽,贝比大长的身子飘然而起,双腿像圆规一样打开,转眼就坐到了马背上,如若没有层层叠叠的各色纱裙遮遮掩掩,那大长腿不知会恐怖成什么样子。  说到单车,想起我們去潍坊市实习,调查晚清山东人扛包袱出洋的历史。从驻地镇到老百姓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单车,每天
期刊
1员工突然离职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员工离职,特别是老员工离职,大多数情况下是个双输格局:企业损失了熟悉公司业务和文化的干将,带来了负面信息,增加了人力成本;员工则要冒着新工作不能适应、文化不能融合、没有朋友、福利减少、晋升机会需要重新争取等等未知的风险。只有少数情况是一赢一输的状况,比如公司希望员工离职或者员工在新公司各方面都有提升。双赢的情况是少之又少。员工离职大多是在忍无可忍情况下的激进
期刊
女性爱美,但有很多女性脸上会莫名其妙地长出了蝴蝶形状的斑片,面颊两边对称分布,一边一块,有的呈黄褐色,有的呈深褐色。她们不惜重金去美容,仍然无济于事。其实,外部的美丽来自于内部的和谐。  常见的黄褐斑发病原因是肝郁。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肝郁之后,肝气横在那里不运动了,体内之气的循环就会不畅,气的循环不畅继而引起血的循环不畅,血循环不畅,色素沉淀物就会停留在皮肤上,所以,内部肝气郁滞
期刊
有人说,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灵魂。原先我对此理解起来颇费周折,一个城市的灵魂怎么也不会“依附”在一尊尊不会说话,更不可能有灵魂的雕塑身上。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看了这两个城市的街头、广场、纪念馆的雕塑,才恍然大悟。真正的雕塑原来是这般模样,它岂止是这两个城市的历史和灵魂,应是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和灵魂。  在莫斯科,只要在教科书上提到的人,你一定会找到他(她)的塑像。不管这个人是科学家、作家、教育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