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进一步确立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孙长庆主任作为行业代表发言指出: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基于职业教育发展及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再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脱节和种种不适应的问题,也需要行业的积极参与和指导逐步加以解决。
  孙长庆,1952年7月生,天津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吉林工业大学技术经济硕士研究生毕业。1977-1994年在机械工业部教育司负责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划、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1995年至今担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负责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兼任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他长期从事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管理、指导、规划、咨询和研究工作,组织过全国机械工业专门人才预测,多次主持制定机械工业人才和教育发展规划以及人才规格、职业标准、专业规范,主持多项行业和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和部级奖励,著有《机械工业教育发展战略》等,对机械工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其建设、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岗位能力与规格等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最初是由行业创建和管理的。以笔者长期任职的机械行业为例,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陆续兴建了一批职业学校,为机械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与我国机械工业的建立与发展伴生共荣、不可分割。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撤销了许多工业管理部门。但是由于至今尚未建立起能够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行业参与、指导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结果使得行业管理和指导职业教育的职能被大大削弱了,甚至造成缺位和真空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能满足行业企业需要,以及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步履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行业指导”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
  说到职业教育的“教产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们会经常讲到“产业”、“行业”、“企业”三个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混淆。因而我们有必要研究、明晰它们的内涵,及其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1.产业及其分类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产业,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有效运用资金与劳力从事生产经济物品(不论是物品还是服务)的各种行业。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部门。
  产业分类,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最早提出的,后又由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完整提出了三类产业分类。我国采用的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法”,将国民经济分为三类产业: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即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即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建筑业等)。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科学研究等;四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此外,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是参照了联合国经合组织制定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而制定的,分为A-Q共17个部门,包括99个行业类别。这17个部门为:A.农业、狩猎业和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和水的供应;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I.运输、仓储和通信;J.金融中介;K.房地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
  2.行业及其管理
  行业,是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我国把国民经济分为机械、电子、交通、冶金、轻工、纺织、建筑等若干行业。
  行业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行业管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务院各部委直接代表国家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中,行业管理经历多次变革,特别是在撤销工业部门后,逐步形成了目前国务院部委和行业组织共同管理行业的局面。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仅保留少数部委(铁道、交通、工信等),撤销了10个工业部门后,成立了10个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具体如下:
  
  
  这些行业组织下面还集聚了众多国家级专业协会(学会)组织,从而构成了完整的行业组织体系。
  行业组织的诞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凭借其在信息、人才、组织等方面的优势,行业在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起对本系统、本行业职业教育进行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的职责。行业组织的主要优势,一在于人才,它聚集了本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科学家、工程院院士、工程技术专家、企业家等;二在于信息,可通过它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最先进的国内外技术、经济、管理等信息。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规定行业在职业教育中要履行六项职责、参与十个环节、指导五个对接。其职责是对本系统、本行业的职业教育进行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所承担的任务一是提供信息,包括技术趋势、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二是制定标准,包括专业设置、人才规格、职业资格;三是专业改革,包括专业布局和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资源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教材开发;五是教产合作,包括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集团化办学;六是咨询服务,包括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办学咨询、专业指导等。
  3.企业及其作用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21世纪,“企业”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定义,如企业是一个契约性组织、一个市场性组织、一个系统性组织、一个全球性组织,特别应是一个诚信的组织等描述。企业的主要作用,一是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二是作为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三是作为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由于产业、行业、企业的属性和社会功能不同,它们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和发挥的作用,以及职业教育与其对接的内容和项目等也不相同。一般来讲,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在层次、专业和规模上与三个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水平相匹配,从总体上保证教育和经济社会相适应,不致产生结构上的矛盾。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重点要力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行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主要服务面向。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专业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学校要通过工学结合和教产合作,与企业共同完成。对于企业,教产结合提升了从业人员素质,减轻了企业改革创新的成本,增加了发展的资本和潜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对于学校,创造了实践教学条件,增加了仪器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补充了兼职教师,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这是一个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结果。
  二、机械行业参与和指导职业教育的思路与实践
  1.机械工业现状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人民生活提供技术和装备的产业(亦称装备制造业)。
  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国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成了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完善的机械工业体系。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10万多家,从业人员1700万人,总资产10.4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4.38万亿元,超过日本和美国,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我国虽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大国,但不能掩盖技术水平低的事实。我国机械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综合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五大战略,促进机械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转变。
  行业振兴发展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机械工业最紧缺的是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2.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介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是机械工业部撤销后,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机械行业综合性的行业组织;拥有数百家机械行业的大型企业,是联系政府、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桥梁;拥有汽车、机床、石化、重型、电力、工程机械以及铸造、焊接、热处理等50个国家一级专业协会(学会),覆盖了所有机械制造相关的专业领域。
  3.发展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依托雄厚的专业实力和教育资源,我们已经并正在大力推动工学结合、教产结合、校企合作,在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提供信息。组织开展行业技能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和对策研究,制定了《机械工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及时发布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进步等信息,使学校及时了解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指导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
  (2)制定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岗位工作实际和用人要求,组织行业各专业协(学)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研究、制定机械行业岗位技能人才标准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开展专业设置、实习实训、师资专业能力、中高职衔接等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形成机械行业各类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标准体系,为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必要的基础。
  (3)专业建设。指导职业院校紧跟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企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和铸造、锻压、热处理等方面的紧缺型人才。面向关键基础共性技术、工业与信息化融合技术、高速高精高效加工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和现代制造服务等行业重点科技领域,加强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产业技术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人才。
  (4)教产合作。以全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和“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为主体,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以及行业专业技术组织参与、指导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发挥行业、企业整体资源优势,面向机械工业高端装备产品制造、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以国家示范校和行业骨干校、行业重点企业和专业协会为核心,组建能源装备、自动化仪表等若干个专业特色鲜明、合作密切深入、服务及时有效、跨区域的机械行业职教集团,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切实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5)师资培训。在机械行业专业协会(学会)、企业和科研机构中,遴选理论造诣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热心行业教育工作的技术专家和骨干,建立结构合理、专业齐全、动态管理、指导及时有效的专家队伍,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训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建立一批“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组织行业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继续教育,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促使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提高教学质量。
  (6)监测评价。按照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学习者满意、用人方满意、社会满意”为最终衡量标准,积极研究和实践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在“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与行业专业技术要求和企业岗位工作实际更加贴近的职业(专业)技能评价认证制度,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
  (7)组织建设。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是开展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专家咨询组织。要切实加强行指委等行业教育组织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业务指导水平。机械行指委及其下设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有委员院校160余所、委员670余人,是开展机械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和工作平台。本着坚持标准、自愿加入、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行指委进行调整充实。建立完善工作条例,建立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工作管理,明确各自职责,签订聘期责任书。保持行指委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
  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行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学结合、教产合作”的职教模式,需要行业来组织、推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亦需要行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规格和职业标准。总之,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行业的积极参与和指导;与此同时,行业也须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履行行业职责,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服务和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机械行业素有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行业办学传统,进一步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推进教产结合,促进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普遍实施。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方式,用新型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确立“学无止境”的观念,教育学生完善学习。另外,在有效的教学观念与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 有效
“双元制”在我国现今职业教育的语境里,是个出现频度极高的“热词”。不仅因为双元制的发源地德国,正是得益于此而获得了“战后经济腾飞”的美誉和“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而且双元制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教学形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行之有效,对于极欲建设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国来说,“双元制”就成了“拿来”的首选。  1983年初秋的一天,在南京市下关区挹江门旁的一所民办初中校园里,诞生了一所新办职业学校——南
【主题论文】  导读:  对职业学校来说,专业是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专业建设反映职业学校对国家或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吻合度”,是衡量职业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尺度之一。专业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是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核心指标。  在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惠山中专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积极投身其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
黄炎培(1878~1965年),字任之,笔名抱一,上海川沙人,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综观黄炎培一生的教育活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在民国初期,针对当时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学用脱节、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首倡用实用主义教育改革普通教育;二是自1917年起提倡、试验并推广职业教育,1925年12月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将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生产教育联合起来。  在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
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自其拉开序幕以来,经历了活动内涵上的争论和活动形式上的“争奇斗妍”,“实践语文、综合训练”有理念无理论无操作方法指导的现实,导致一线教学层面出现了认识的偏差和操作的随意无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的本质区别至今无法说清,由此产生了似是而非的多种活动形态。活动总体趋向于使学生作空间上的大尺度位移,如走出校园寻找社会资源、上网大量搜索信息、拍摄照片制作PP
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门涵盖神经生理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互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是一类前沿学科,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引入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新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内涵与发展现状,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借此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人工智能 小学 信息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目前,游戏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本文概述了游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教学 小学英语  目前,小学英语已成为小学重点学习课程,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今年6月23日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破解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我认为着重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把德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一方面,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网络时代开放的社会环境给中职学校的德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同时,《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和谐课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学情,本文探讨了如何保障中学数学课堂的师生定位,并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数学 师生定位 实践 思考  新课程改
他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的性格与他的属相——牛一样,踏实,坚韧;他的为人同他的姓氏——冯中的马一样,天生喜欢行走,天生喜欢跨越。他既做勤勤恳恳的黄牛,又做驰骋向前的骏马。从1995年到2010年,在长达1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扎根农村,情系职教,砥砺羽翼,放飞人生,从一名普通的职校数学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成长为一所四星级职教名校的校长。他以一名“行者”的姿态,虔诚地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