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的讲课记录稿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师培(字申叔,1884-1919)在中古文学研究方面的著作,知名度最高的是《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该书出版于民国九年(1920)六月,油光纸竖排铅印,凡54页,北京大学出版部印刷发行。封面及书口皆题“中古文学史”,而正文第一页题作“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这是刘师培为北大“国文门二年级”学生编写的讲义,在他去世后不久出版发行,以为纪念。
  这部讲义水平甚高,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讲演中说:“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这本书是北大的讲义,刘先生已死,此书由北大出版。”“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较详一点。”他在1928年2月24日复台静农信中又说:“中国文学史略,大概未必编的了,也说不出大纲来。我看过已刊的书,无一册好,只有刘申叔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错字多。”北大讲义本未经认真校对,错字甚多;在此后重印的多种版本《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中,这些错字陆续得到订正。迄今最新也最好的本子是刘跃进讲评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刘先生讲中古文学,还有一份讲课记录稿传世,这就是由他的学生罗常培(1899-1958)当年记录下来的《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此书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11月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印行,凡76页,为《现代学术丛书》之一。书前罗常培《弁言》有云:
  曩年肄业北大,从仪征刘申叔师(师培)研治文学,不贤识小,辄记录口义,以备遗忘。间有缺漏,则从同学天津董子如(威)兄抄补。两年之所得,计有:一、群经诸子,二、中古文学史,三、《文心雕龙》及《文选》,四、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四种。日积月累,遂亦裒然成帙。惟二十年以来,奔走四方,未暇理董,复以兴趣别属,此调久已不弹。友人知有斯稿者,每从而索阅;二十五年秋,钱玄同师为南桂馨氏辑刻《左盦丛书》,亦拟以此入录,终以修订有待,未即付刊。非敢敝帚自珍,实恐示人以朴。及避地南来,此稿携置行箧,朋辈复频勖我订正问世。乃抽暇誊正,公诸世人,用以纪念刘、钱两先生及亡友董子如兄,且以质正于并时之治中国文学者。
  这里提到的《左盦丛书》就是稍后由南桂馨氏出资刊印的《刘申叔先生遗书》(凡74种,钱玄同、郑裕孚等编校,于1936至1938年间印成;今有凤凰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遗书》本打算收《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但实在来不及。刘师培著作甚多,还有不少虽然正式发表过,也因一时搜集不全而未能纳入。这个遗憾到《刘申叔先生遗书补遗》出版时得到很好的弥补。此书辑得刘先生大量遗文,按年编排,有160万字之多(万仕国辑校,广陵书社2008年版)。
  记录本《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水平极高,仔细研读,可以获得很多教益。
  首先,它介绍了研究这一阶段文学最基本的资料。刘先生说:
  此期之参考书,以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省称“全文”)最便学者。此书于隋以前文,裒集略备,除史传序赞外,百遗二三。且断代为书,览诵甚易。故凡治一代者固不可少此书,即专治未有专集之各家者,亦应以此书为本。
  这是很中肯的意见。后来,鲁迅也向研究者推荐严可均辑录的这部“全文”;钱锺书亦复高度重视严书,同时指出严书尚有进一步“网罗理董”的工作要做(详见《管锥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P854)。
  按严氏的体例,史书是不收的;而按萧统的意见,历史书的一部分应视为“文”。刘师培要讲汉魏六朝专家文,自然也包括史书之赞论序述,而且他认为作为记叙文,这一时段出现的几部史书:《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后来合称“前四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史记》、《汉书》的重要性人所皆知,后两种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关于范晔《后汉书》,刘先生说:
  自魏晋以来作《后汉书》者甚多。范晔之书,不过因前人成业,重加纂订。然以《汉学堂丛书》子史钩沉中所辑诸家《后汉书》佚文,及汪文台所辑七家《后汉书》,与之相较,其不同处,一在用字之简繁,一在行文之简繁。故同叙一事,而得失自见。
  《汉学堂丛书》是清代道光、咸丰间著名辑佚专家、扬州闻人黄奭的重大成果,辑录唐以前散佚古籍280多种,逐条一一注明出处,校雠精审。刘师培对这位扬州前辈乡贤的辑佚成果非常熟悉。汪文台(1796-1844),字南士,安徽黟县人,清嘉庆、道光间著名学者,著有《论语外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淮南子校勘记》、《脞稿》、《英吉利考略》等,他辑录的《七家后汉书》尤为士林推重。此书逐条注明出处,编订有序,汪氏生前未能付梓,后略有散失,到光绪八年才得以印行,今有周天游先生校订本(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刘师培提示学生拿黄奭、汪文台两家所辑之诸家《后汉书》与范晔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具体地看出范晔的高明之处。给大学生们这样讲课,是相当深入了。
  按刘先生的看法,《后汉书》与《三国志》均为研治中古专家文者所必读。为了说明这两部史书的影响,刘先生举著名的作家型学者汪中为例,指出“汪容甫(中)为清代名家,而绎其所取法者,亦只《三国志》、《后汉书》、沈约、任昉四家而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多处涉及汪中,这自然是因为汪氏水平甚高,同时也与其人乃扬州乡贤不无关系。
  《汉书》和《后汉书》都收录了不少前人的作品,但往往有所改动;刘师培指出从这些地方最容易看出班固、范晔的水平,并就此举例加以说明道:
  《汉书》武帝以前之纪传十九与《史记》同,但其不见于《史记》者,转折亦自可法。如贾谊之《治安策》原散见于《贾子新书》,而前后次序与此迥异,经孟坚删并贯穿,组织成篇,即能一脉相承,毫不勉强。又如《董仲舒传》对江都王语原见于《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篇,虽颠倒错综,繁简异致,而能前后融贯,不见斧凿痕迹。推此可知,《汉书》删节当时之文必甚多,特以原文散佚已久,而孟坚又精于转折,故难考见耳。
  至于《后汉书》列传中所载各家奏议论事之文,大都经范蔚宗润饰改删,试与袁宏《后汉纪》相较,则范氏或删改其字句,或颠倒其次序,草创润饰前后不同,转折之法于焉可见。例如《蔡中郎集》有《与何进荐边让书》(本集卷八,《全后汉文》卷七十三),《后汉书》采入《文苑边让传》(《后汉书》卷一百十下),但锤炼字句,裁约颇多,以其始终贯穿,转折无痕,如不对照原件,即毫不觉其有所改删,此最堪后学玩味者也。   论谋篇之术
  论文章之转折与贯穿
  论文章之音节
  论文章宜调称
  如此等等。研究文学的著作中包括文章学的内容,是古代的一个传统,例如《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有大量的文章学成分,以致曾经有人特别强调其为文章学专书,不承认它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古今知识分类的办法不同,如果缺乏通识,很可能就此缠夹不清。
  现在不能要求一个研究古代文学的人一定要会写旧体诗,会写文言文,他只要能研究就好。研究什么就得会动手写什么,这个要求太高了;当然,如果多少也能写一点,则岂非更妙。
  正因为罗常培手上有刘师培老师四种“口义”的记录稿,所以他将《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称为“左盦文论之四”;此外他又曾发表过刘师培关于《文心雕龙》的部分“口义”。至于群经诸子与中古文学史这两部分,大约因为刘先生都有专门的著作问世,罗常培没有继续整理。罗先生后来长期从事语言研究,非常深入,看来他已没有时间再回到早年的文学兴趣上去了。
  最后不妨顺便指出,有一本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简史说,蔡元培校长聘刘师培任教授虽在1917年,但刘先生正式到系上课,已迟至1919年1月11日,而到当年11月20日,他就病故了(详见马越《北京大学中文系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P86、88),在北大国文系(起先称为“门”,到1919年废门改系)为时甚短。从罗常培《弁言》看去,此说不确,刘师培在北大国文门是上了两年课的。四种“口义”,正好一学期一种。
  另一本相当详细的北大中文系系史说:“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方针,考虑到刘师培毕竟有家学渊源和学问贡献,便力排众议,聘刘为中国文学门教授。刘口吃,课讲不好,所幸讲义《中国中古文学史》编得好,也受尊重。”(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图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P21)。从罗常培《弁言》看去,此说亦不确,课讲不好怎么能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这样的记录稿?
  据听过刘先生课的冯友兰先生说,刘师培老师“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就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当时学生都很佩服”。(《三松堂自序》,三联书店1984年版,P325);另一位学生则回忆说,刘先生上课时两手空空,而竟源源本本,滔滔不绝,只是他“最怕在黑板上写字,不得已时偶尔写一两个字,多是残缺不全。”(杨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转引自万仕国《刘师培年谱》,广陵书社2003年版,P263)《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按遗留下来的手稿排印的,而刘师培先生写字太潇洒了,讲义印刷本中错字甚多,原因或即在于此;而讲课记录稿中反没有什么错字。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想    随着语文新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民主多元意识的加强,原有的课文解读体系正  逐渐瓦解。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不仅体现了对原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体现了对阅读主体学生的个性关照。在教学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时,我首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钻研教材,力图做到读出文章的个性,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
从文学接受角度讲,动人魂魄的诗作总是受人青睐;而从创作的角度看,诗人却未必追求这一接受效果,其所在意的恐怕仅在诗情、诗思与诗心的妥切。《豳风·东山》感发人心的缘由首在于弥漫天地的诗情,其诗艺的精妙又凭着诗人想落天外的诗思,而其诗境的营构又一出于诗人的中正平和的诗心,三者的妙然相合正是《东山》流传三千年而不衰的秘诀。  《东山》首章云: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
某年春节,已参加工作多年的一届学生举行同学会,邀请我这个初中语文老师参加,并问我对这个活动有什么要求。我想了一想,说,到时请大家准备一件东西,一个故事或者一句话,来表明初中三年难忘的岁月。到了联欢会那天,竟有几个学生拿着当年的周记作文,诵读了老师的评语,提到了老师给他的鼓励和期待,让他爱上了语文,使我大感意外!是呀,批改作文周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的家常便饭,有经验的教师不仅仅把作业的
【摘要】霍桑是19世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霍桑对罪恶的洞察力以及通过《红字》所体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引发人们的深思和共鸣。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分析《红字》的伦理环境以及海丝特、丁梅斯代尔的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本文认为:在同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关系中,人们竭力追求真善美,并实现自己的道德诉求。  【关键词】《红字》;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  【作者简介】闫美言(1995-),女,辽宁
《记念刘和珍君》是学生领会语言大师的语言艺术、接受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能力的极佳范例。文中许多地方“以隐微见深意”,教师应当让学生经由“意义”去进一步发现和体悟这些“意味”的精妙。  然而,对于鲁迅文字的精微之处,学生一般总是进入不了、体味不了。即使有所探究,也表现得很不习惯、很不熟练。例如对于该文第8自然段中“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一句,当我运用比较法提出,如果把句中“居然”一词移至“说
由于利用Flash制作的课件具有缩放不变形、绘图功能强大、容易修改内容、导入的视频控制简单、生成的文件小、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得Flash深受一线教师们的青睐。以下是我利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几点体会。    一、素材的收集、整理、分类    素材的收集、整理、分类是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准备工作。如果这一步做得充分,后面制作课件时效率就会很高。  1.收集素材  根据课件的需要准备好相关
我上大学时,就知道“敦煌女儿樊锦诗”,至今有30多年了。1979年,我们大学二年级,跟随王永兴、张广达先生选修《敦煌学研究》课程,我们的一些作业发表在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的第一本《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上。从那时起,敦煌就是我们心中的圣地,那时就知道了“樊锦诗”这个名字。  真正有幸與樊先生“结缘”,是偶然也有必然。2015年春天里的一个晚上,已经十点多钟,手机忽然响起来,听到的第一句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资源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中小学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我校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的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石景山教委开发的主题资源网站,进行多种学科的课程整合实践。    利用主题资源网站,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的能力    石景山主题资源网站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练习口语、听力、阅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然而,主题资
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立足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扎根课堂,以问导学,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开展教学,这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现场。在教师的引领下,教师以问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走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逐本“思”“问”,思维不断向纵身推进。课堂学习中呈现师生对话、生生互动的热闹场景,一切都印证着教师的教是为引导学生的学,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学预设最终指向的是为了学生课堂更好地学
【摘要】近些年来,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和探讨学习活动也逐渐活跃。在高中英语的各类题型中,英语写作的分数是占了比较大的一部分,而且写作从构思、翻译到整篇文章出来都是学生自己完成,对学生的考验算是很全面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重点难点。文中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各种优势,从而利用这个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