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创新教学的特征,前提出发,探讨了创新教学的程序以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態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发散思维为指引,注重记忆力、创造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创新教学的特征
  (一)以问题引导创新学习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首要条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思考学习的条件和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用问题作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问题中再次发现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头脑风暴中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得到思维的发展。
  (二)以开放性带动思维的发散
  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教学要求,选取各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材料,通过融现实于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同时,要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自主探索,鼓励合作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多样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思考方法,在班级里形成多样化思维。
  二、创新教学的前提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教学大环境。除了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学校给予的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支持。老师能够积极投入创新教学的探索中,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并互相交流经验,来形成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害怕不同的教学思路会引发领导或者老师的异议。这样将导致学生思维开发受限制。教师必须要先具有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课堂上还应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就是为学生服务,引领学生学习。教师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的程序
  (一)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的。而培养兴趣,要以实际情景为诱导。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弓咄学习主题,并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来提出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兴趣。随后,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以及实际需要,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复习原有认知结构,使得新、旧知识相互融合。
  (二)有意设疑,动手操作,锻炼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知识关键点,思维转折处设计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数学知识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特别是讲解图形的时候,比如三角形,可以充分运用绳子或者木棍等工具,拼成相关的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学习,亲手实验,最终得到结论。
  (三)总结归纳,强化记忆,深化练习
  在一系列的引导学习之后的总结归纳对于系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整理思路,真正掌握知识,同时,强化重点知识,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开放性问题,让同学思考,练习,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做为课堂里的引导者,首先要精神饱满,和爱可亲,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良好的情感氛围,形成愉悦学习的心态。教师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自己能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课堂上不应该只有老师教,而是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鼓励同学发表意见,将课堂学习从简单传授知识变为头脑风暴。积极的情感促进学习的主动探索意识,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某些方面的价值观得到认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开放性思维,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别人好的解题方法。最后,再通过对比讲解,重复强调,让新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完成课堂的教学。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我们教师每天每节课都在评价,可又有多少教师会思考自己的评价是否有效。教师经常热情洋溢地表扬、鼓励学生,或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你是否真的了解学生的心,你是否知道学生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廉价的鼓励,而是心灵的呵护;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简单的评价,而是精神的抚慰。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应当
期刊
阅读,是人类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各项学习的基础。阅讀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同时,阅读也是人类吸收知识的的重要途径,是进行各项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自身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注意方法的指导,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突出了健康和教育的价值,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体现课程的现代性,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和有效的,应当是接近学生生活和易于学生学习的,具有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有益于增进健康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期刊
内容【摘 要】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新课改 新教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一
期刊
【摘 要】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的应用,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划时代的一种教学工具。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认识到,结合学科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要求这一块,越来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如果我们把情感单独提出来,就教与学两方面都得有相应的要求。多年的教学生涯,无数次走进课堂,又走出课堂。每次走进走出的激情都会不一样,所创造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往往是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精心备课,只因为上课是的激情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也相差甚远!就上述情况,我经常会在课下进行深深地反思,渐渐的,也从中受益很多,认识到激
期刊
“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这是郭元祥老师所著的《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中关于教师语言修炼方面的一段阐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修炼教师的形象、精炼教师的生活、锤炼教师的专业。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有人说教育是一种“聆听”的艺术,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
期刊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强调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借鉴与坚守相统一,强调全员动手统筹兼顾等五个“强调”为重要遵循,促
期刊
全疆范围推进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天壤之别。我是我校的第一批任双语班课的教师,也是第一批进入课改的教师。当我拿上新教材准备上第一节课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我认真查阅与课改有关的资料,认真学习课标,反复钻研教材,积极参加新课改的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我感觉到自己现有的水平跟
期刊
对于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分数,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确实,要真正提高高生作文的层次,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课改作文教学中,我根据多年教学总结,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构建有效素材积累体系,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语文课程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