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围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考查情况,对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后续教学和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赏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地理课程标准》)在考试命题建议中提出:“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评框架,核心是确定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除地理核心素养这一关键维度外,还应从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三个方面考虑测试的具体设计。”其实,这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测评要求在近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已有较多体现。为此,汤国荣名师工作室组织核心成员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去品赏2019年高考文综Ⅰ、Ⅱ、Ⅲ卷中的地理试题,感觉其“素养”立意味道比较浓郁,“引导教学”功能表达十分明显。
一、“区域认知”考查淋漓尽致
1.“区域认知”能力考查试题的统计与分析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觀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学习过程中人们将复杂的地球表面系统划分成可识别的区域,如不同尺度的区域、不同属性的区域,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地理现象的认识、理解、分析、解释,并正确认识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019年高考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十分注重对 “空间觉察、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关联、区域比较、区域现状及发展的评价”等区域认知思维能力的考查(表1)。
通过对表1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对于“区域认知”的考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凸显整体性思想下的区域综合分析。“区域综合分析能力”是区域认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即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精确的研究。地球表面系统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各个要素错综复杂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动态发展。三份试卷对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注重整体性思想下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区域中地理现象的解释是此类考查方向中的重点之一。如Ⅰ卷9、10题,以“堆积性游荡”、“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等地理现象的解释为设问切口,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Ⅱ卷37题(1)以“浙江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现象解释为设问切口,Ⅲ卷37题(1)则以“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现象解释为设问切口,从不同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现象解释入手,综合分析整体性视角下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同时,区域动态演变的综合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方向。如Ⅰ卷11题以“渭河洪峰”为设问切入点,结合黄河中游背景知识,考查其变化对黄河小北干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Ⅱ卷9~11题,分别对“修水库”、“洼地增大增多”后的变化对区域其他要素特征的影响进行考查。选择题考查侧重一个要素变化对另一个要素特征的影响,而非选择题中对此类问题的考查则显得较为综合,难度较大。例如,Ⅰ卷36题(1)指向地形变化对区域地貌、水文、气候、湖泊等各个要素特征影响的综合分析,Ⅲ卷37题(2)则指向多种因素作用下河道断面河水深度变化特征的推理分析。这类问题强调对地理过程的考查,要求考生能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2)突出真实情境背景下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应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借助问题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解决情境中的系列问题。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十分注重真实情境背景下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能力的考查。
综合分析三份试卷,其对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能力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传统产业兴衰变化分析,新兴产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现状得失评价,区域现有条件下发展策略评价等方面。例如,Ⅰ卷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产业”为区域发展背景,设计了“澳大利亚汽车分布特征—市场需求少的原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原因—汽车产业退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链,着力于考查学生对区域工业发展兴衰变化的分析和评价能力;Ⅱ卷37题基于“浙江滑雪场建设”真实情境,要求考生对滑雪场分布现象,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滑雪场经营方式等问题展开分析评价。
此类问题除考查内容指向明确外,其设问方式与切口特色鲜明。一是运用“逆向式”设问。如Ⅰ卷36题(3), Ⅱ卷37题(3),一般正向式设问多为汽车生产成本较低区位条件分析,滑雪场雪道建设及维护成本底的原因分析,而考题反其道而行之,要求解释“成本居高不下”“建设及维护成本高”的原因。二是关注区域开发决策得失评价或改进型建议的提出,且有很强的开放性。如Ⅱ卷37题(4)提出“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的可行性评价分析,Ⅲ卷36题(4)对于同意“保健院选址”的合理性分析。此类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
表1的统计显示,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对于“空间格局观察力”,“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的考查比重相对较低。“区域比较”只在Ⅲ卷中有所涉及,“区域关联”在Ⅰ卷、Ⅱ卷中有少量涉及,并且对这三类“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核水平等级大多停留于水平二,考生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和提取试题中的关键信息,就能顺利完成解答。例如,Ⅲ卷3、4题,试题选择的区域背景尺度较大,第3题考查的粮食作物区域差异明显,第4题安徽和黑龙江区域距离远,其自然地理特征差异也较为明显,故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显得较为容易。
2.典型试题赏析
典题选择:Ⅱ卷36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图1)。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地理试题;赏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地理课程标准》)在考试命题建议中提出:“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评框架,核心是确定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除地理核心素养这一关键维度外,还应从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三个方面考虑测试的具体设计。”其实,这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测评要求在近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已有较多体现。为此,汤国荣名师工作室组织核心成员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去品赏2019年高考文综Ⅰ、Ⅱ、Ⅲ卷中的地理试题,感觉其“素养”立意味道比较浓郁,“引导教学”功能表达十分明显。
一、“区域认知”考查淋漓尽致
1.“区域认知”能力考查试题的统计与分析
“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觀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学习过程中人们将复杂的地球表面系统划分成可识别的区域,如不同尺度的区域、不同属性的区域,实现对地球表面复杂地理现象的认识、理解、分析、解释,并正确认识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019年高考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十分注重对 “空间觉察、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关联、区域比较、区域现状及发展的评价”等区域认知思维能力的考查(表1)。
通过对表1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对于“区域认知”的考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凸显整体性思想下的区域综合分析。“区域综合分析能力”是区域认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即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精确的研究。地球表面系统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各个要素错综复杂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动态发展。三份试卷对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注重整体性思想下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区域中地理现象的解释是此类考查方向中的重点之一。如Ⅰ卷9、10题,以“堆积性游荡”、“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等地理现象的解释为设问切口,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Ⅱ卷37题(1)以“浙江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现象解释为设问切口,Ⅲ卷37题(1)则以“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现象解释为设问切口,从不同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现象解释入手,综合分析整体性视角下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同时,区域动态演变的综合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方向。如Ⅰ卷11题以“渭河洪峰”为设问切入点,结合黄河中游背景知识,考查其变化对黄河小北干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Ⅱ卷9~11题,分别对“修水库”、“洼地增大增多”后的变化对区域其他要素特征的影响进行考查。选择题考查侧重一个要素变化对另一个要素特征的影响,而非选择题中对此类问题的考查则显得较为综合,难度较大。例如,Ⅰ卷36题(1)指向地形变化对区域地貌、水文、气候、湖泊等各个要素特征影响的综合分析,Ⅲ卷37题(2)则指向多种因素作用下河道断面河水深度变化特征的推理分析。这类问题强调对地理过程的考查,要求考生能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2)突出真实情境背景下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应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借助问题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解决情境中的系列问题。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Ⅱ、Ⅲ卷地理试题十分注重真实情境背景下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能力的考查。
综合分析三份试卷,其对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能力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传统产业兴衰变化分析,新兴产业区位选择及发展现状得失评价,区域现有条件下发展策略评价等方面。例如,Ⅰ卷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产业”为区域发展背景,设计了“澳大利亚汽车分布特征—市场需求少的原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原因—汽车产业退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链,着力于考查学生对区域工业发展兴衰变化的分析和评价能力;Ⅱ卷37题基于“浙江滑雪场建设”真实情境,要求考生对滑雪场分布现象,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滑雪场经营方式等问题展开分析评价。
此类问题除考查内容指向明确外,其设问方式与切口特色鲜明。一是运用“逆向式”设问。如Ⅰ卷36题(3), Ⅱ卷37题(3),一般正向式设问多为汽车生产成本较低区位条件分析,滑雪场雪道建设及维护成本底的原因分析,而考题反其道而行之,要求解释“成本居高不下”“建设及维护成本高”的原因。二是关注区域开发决策得失评价或改进型建议的提出,且有很强的开放性。如Ⅱ卷37题(4)提出“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的可行性评价分析,Ⅲ卷36题(4)对于同意“保健院选址”的合理性分析。此类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
表1的统计显示,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对于“空间格局观察力”,“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的考查比重相对较低。“区域比较”只在Ⅲ卷中有所涉及,“区域关联”在Ⅰ卷、Ⅱ卷中有少量涉及,并且对这三类“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核水平等级大多停留于水平二,考生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和提取试题中的关键信息,就能顺利完成解答。例如,Ⅲ卷3、4题,试题选择的区域背景尺度较大,第3题考查的粮食作物区域差异明显,第4题安徽和黑龙江区域距离远,其自然地理特征差异也较为明显,故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显得较为容易。
2.典型试题赏析
典题选择:Ⅱ卷36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图1)。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