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重大创伤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显现出来。校园暴力作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国内各地屡有发生。短短2个月时间内,国内就发生七起校园砍杀事件,因此校园暴力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关键词学生 校园暴力 学校社会工作
  
  一、研究背景
  短短近2个月的时间,国内就发生了七起校园砍杀事件: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发生砍伤儿童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4月30日上午,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4月29日,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29日7时13分,昆明市寻甸县羊街镇人43岁的颜兴富,持刀砍伤13岁学生周某。4月28日,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4月12日,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3月23日,南平郑民生杀8名小学生。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阐述校园血案之后,学校社会工作对重大创伤后的介入及提出应对策略,来尽量抚平社会伤口,同时促进学校安全相关规定的制定与实施,预防校外人员对校内学生的暴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基本概念界定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是指施暴者为了伤害别人,或为了获得一定利益而故意或者情绪不受控制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之间的施暴行为,校外人员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家长或学生对教师的暴力行为。
  (二)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于学校,目的在协助学校,使之成为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并使学生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四、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发生
  (一)施暴人的特征。
  1.早年生活经验。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儿童时期是人格塑造最重要的区段,根据其早年生活经验,个体会逐渐形成调节自我需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会伴随个体走过一生。这七个凶徒其童年和少年期正处于文革中或文革结束后不久。10年文革造就的教育停滞、打斗成风、社会畸形、人性扭曲等对他们儿童期产生了不良影响。凶徒受早期生活经验的影响,没有调节好自我需要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将魔掌伸向了没有抵抗力的孩子们。
  2.壮年期生活不得志。
  凶徒都是在生命的壮年期处在无业状态,失业、病休等等,已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员。而中国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加之贫富分化的巨大反差,使得这类人群做出极端举措。
  (二)暴力发生原因。
  1.学生年龄低,社会反响大。
  南平事件凶徒郑民生说:“选择校园下手,是因为学生没有抵抗力,可以多杀一些。”可见,暴力发生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这一弱势群体,没有抵抗力,容易“得手”。而孩子对一个家庭非常重要,失去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如果对学生施暴会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反响。
  2.校园管理不当。
  校园安全隐患令人惊心,有的学校门禁形同虚设,陌生人可以自由进入,更有的学校连保安人员也没有。而且校园门卫大多年老体弱,基本都在50岁以上,如果发生暴力事件,第一时间不能有效制止犯罪的实施,就给了犯罪人员可乘之机,对没有抵抗力的儿童学生进行犯罪。
  3.社会因素。
  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反贪惩腐不力,贫富分化扩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而校园血案发生后,网络上不时出现“为何不去杀贪官?”此类言论,这是阶层走向分化甚至趋于对立在某种程度上的现实反应。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较为薄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如果弱势群体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得不到适当的补偿,但不能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消除后顾之忧,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情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暴力发生危害。
  一是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校园暴力不仅直接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由于受到校园暴力影响,有些学生产生恐慌心理,上课不能集中精力,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不能完成正常学业。
  二是家长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由于担心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许多家长纷纷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既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又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工作生活。
  三是校园正常秩序受到破坏。校园本是教书育人,学生学习的场所,但由于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学校不得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四是社会稳定受到影响。此次连续的六起校园暴力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让公民认识到事件本身的时候也开始质疑社会的一些弊端,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了社会稳定。
  五、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
  (一)初级预防系统。
  教授预防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行为的生活技能课程。课程包括:认知暴力,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暴力,暴力表现形式,暴力预知表象等;安全教育,遇到暴力发生时应该怎么办,重视培养个体独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尽快从施暴者手中逃脱。
  (二)二级预防系统。
  二级预防指在暴力行为发生前,及时发现隐患和苗头,通过干预将其消除在萌芽中。通常暴力事件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而实际上在暴力事件发生之前常常会有一些征兆。此次七起校园血案部分是有征兆的。如南平郑民生在施暴前情绪不稳定,精神恍惚,周围小学生称其为“疯子”;广西合浦男子医生诊断其为反应性精神病;雷州教师有精神衰弱病史,患严重精神衰弱,正处于病休期等等。有研究表明,以下一些表现可能是校园暴力发生的早期信号:1.过去有攻击行为史;2.情绪不稳定,抑郁;3.无法控制愤怒情绪,对小事反应异常强烈;4.有精神病史等等。
  (三)三级防御系统。
  1.接案。
  当暴力事件发生后,得到报案,校园暴力干预小组(预先成立的)应立即做到高度重视,若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应立即通知学校保卫处,派专人到事发现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若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接案人员一定要耐心倾听报案者的陈述,通过报案者陈述内容,大概判断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向报案者提供心理关怀和保密承诺。
  2.制定干预方案。
  首先针对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事件当事人开展个案访谈。由于当事人直接面对暴力,由于重大创伤后容易引起PTSD症状,心理负担很大,通过个案方法适当的引导当事人从暴力事件中反应过来。在解决困难时,应结合社会工作真谛“助人自助”,引导当事人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增强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具体个案访谈应该做到以下几步:
  (1)建立关系、疏导情绪、初步评估。了解案主的求助意愿,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角色,建立其专业关系。收集案主资料包括个人资料(基本资料,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价值观、能力)和环境资料(家庭环境、延伸的环境系统、交互作用)。
  (2)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直接目标:一般是案主急需解决的。此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当首先解决案主重大创伤后的心理反应,舒缓案主情绪,控制恐惧,让案主感觉到现在是安全的,温暖的。中间目标:协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从魔掌从逃生,是自己的幸运,觉得自己很棒,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并且引导家属与案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方式,走到正常的轨道上。终极目标:使案主能够自我认识、自我促进、接纳事件,接纳自己,培养案主正确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服务计划的实施。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当按照以上的工作计划,并且结合案主的实际情况促进服务计划的实施。
  (4)结案与检讨评估。结案时应当处理好离别情绪,并进行个案的评估。但个案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与案主完全脱离,学校社会工作者在结案后应有一定的跟进计划,以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
  其次对校外人员对学生暴力事件的间接受害者进行治疗。包括有受害者亲属,暴力事件目击者,暴力事件处理者等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针对以上间接受害者进行个案访谈,减少心理压力。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可以运用小组的工作方法,将“一类人”聚集起来开展小组工作,工作者引导组员情绪的释放,心理的缓解,成长的互助,能力的提升。
  最后,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学校、社区、家庭相互理解信赖,建立良好关系。对受害者来说,社区应给予积极关怀,让受害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社会充满希望。对受害者家庭来说,社区是具有归属感的,是家庭赖以生存的地方,可以在社区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防暴力活动,让社区居民融合到一起,增强家庭的抗挫能力,提升家庭的积极功能。对于潜在施暴者来说,社区通过档案管理了解潜在施暴者,做到未雨绸缪,平时多沟通,积极了解其情绪,生活状况,如果有不良表现应当及时制止,防止暴力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2]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3]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4]刘梦主.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5]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改革高校现行的退休养老制度、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必然。文章分析了高校社会养老保险开展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根据高等院校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多层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构想。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构想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也随之迅速发展,尤其是作为社会保险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养老保险。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
期刊
摘要自考助学类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特点、新情况,本文从理念创新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学生管理工作向民主化、市场化、现代化和法治化转变的创新理念,结合管理实际探讨了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自考助学 学生工作 管理理念 创新    一、自考助学类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必要性  随着我省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自考助学类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越显重视和突出。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学
期刊
摘要政治课教学采用生本教育法后,一改以前的一言堂、惟我正确的局面,让学生自主、独立去探索,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本教育在政治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本教育 政治教学法 实践 作用    我校自2009年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我所任教的班级是课堂改革的试点班,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政治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下面是本人对生本教育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生
期刊
摘要气质类型影响着书法的表现形式,书法作品也反映着人的气质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会有其不同的书法欣赏喜好,气质类型与书法风格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气质类型 书法风格 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是一种凭借线条和形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情操和修养的综合性艺术。在书法艺术悠久的发展史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学内涵。早在西汉时期,扬雄就首先提出了“书,心画也”之说,此后,逐渐形成了“字如
期刊
摘 要 从一个分粥的故事引出一个营销难点问题即营销分配制度与激励机制问题。本文用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做到在:激励公平、激励适度、先教后激、激励多样。  关键词 分粥 双因素理论 激励理论 激励机制    有七个人曾经在一起工作,他们每天的共同劳动成果是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天天要分粥,一是粥有稠与稀,二是粥有多与少,尝试了多种
期刊
摘 要 合作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理论体系和策略。作者试图在借鉴众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优良的心理品质、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使物理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物理教学 合作学习 模式 理论 实践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其意义主要表
期刊
摘要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从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两个角度来考察大学生专业学习现状、专业选择以及专业发展,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提供思路。  关键词专业承诺 学习倦怠 高职院校    一、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1]。
期刊
摘 要 对初中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本文系统的探讨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模式    一、学生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优、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但在现实应用中合作性学习的效果仍然欠佳,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高中生物教学合作性学习方式做出探讨。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合作性 学习方式    一、高中生物教学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准备  为了合作性学习效果的提高,我们
期刊
摘 要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学科间的渗透以及教育与服务意识培训的配合,通过实践锻炼强化服务意识。让学生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具备了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适应社会。   关键词 服务意识 增强 实践    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服务意识非常淡薄,他们面临着毕业后步入社会问题,能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产生较强烈的服务意识,决定着他们就业的成败。学生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厌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