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预习是学习的前奏。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养成“我要学”的良好习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倘若不预习,学习盲从,不带问题进课堂,这样就跟不上进度与节奏,何谈效率。正因为预习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所以教者通过对预习检查,充分备好学情,使教学更主动,更有针对性。预习的开始不能“假、大、空”,而要“实、浅、易”,问题设置要因学情而定,简单,真实,浅显,学生跳一跳都能触摸到,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的储备丰富了,底子厚起来了,难度适当提高,掌握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吧!
如何预习?浅谈读懂一篇散文,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步骤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的平时做法,阅读教学中应做到“六步三读”,即文章读三遍,完成勾,查,理,分,赏,提。
具体就《春》第一课时,我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预习生字词 学生读写。(2)感悟春之美 ,假如你是画家能否画出几幅图来,并且加上小标题, 图,(3)春花图,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绘春花?(从写景的顺序,多种感官,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逐一赏析。)
勾。默读第一遍课文,学生要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查。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自查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诸如酝酿,卖弄等。
理。从课题入手抓文章文眼。
分。朗读第二遍课文,文章的段落结构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布篇谋局的过程,就是要我们细化理清,如《春》作者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展开的,我要求学生在“ 图”添加文字,概括每一段的意思,这样学生有章可循,容易完成。学生如果理清了,作者的思维方法,材料的组织就一目了然了,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有助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赏。精读第三遍课文,此步是学生预习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条理清晰。朱自清说:“欣赏是感情的操练,可增加感情的广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鉴赏的能力强,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就多,语文能力提高得就快。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采用读、划、想、思、写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段,重点句及关键词语深入研究,从而体会教材的重点与精华。例如《春》预习第三题,理清此段的写作顺序,找出修辞手法,对“闹”字的赏析等等。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写,然后教师检查,批改,指导。规范赏析方式也很重要,如拟人修辞赏析,采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十分传神地写出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的格式进行。绝大部分学生如果做好这一点,问题都能够解决,定会对课文语言的认识,加深理解,品味感情,从而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顾名思义就是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可以发现文章的富于思想内涵的妙言警句,也可以谈论文章的其他优缺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例如《春》预习中,有的提出最后三段能否颠倒,有的提出为什么小草像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有的提出写春雨时为什么写人,当然提了很多,从这些问题中,我发现學生是真的深入文本阅读了。老师在指导预习中,了解到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抓住共性问题,教学时着力解决,使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质疑教者善于把握,把问题引向深入,不但有助于理解文本内涵,更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要教他们预习不可。”语文课前预习可以减轻新授课的难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甸垛初中)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倘若不预习,学习盲从,不带问题进课堂,这样就跟不上进度与节奏,何谈效率。正因为预习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所以教者通过对预习检查,充分备好学情,使教学更主动,更有针对性。预习的开始不能“假、大、空”,而要“实、浅、易”,问题设置要因学情而定,简单,真实,浅显,学生跳一跳都能触摸到,随着预习的熟练,知识的储备丰富了,底子厚起来了,难度适当提高,掌握也更全面,速度也会加快,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吧!
如何预习?浅谈读懂一篇散文,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步骤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的平时做法,阅读教学中应做到“六步三读”,即文章读三遍,完成勾,查,理,分,赏,提。
具体就《春》第一课时,我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预习生字词 学生读写。(2)感悟春之美 ,假如你是画家能否画出几幅图来,并且加上小标题, 图,(3)春花图,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绘春花?(从写景的顺序,多种感官,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逐一赏析。)
勾。默读第一遍课文,学生要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查。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自查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诸如酝酿,卖弄等。
理。从课题入手抓文章文眼。
分。朗读第二遍课文,文章的段落结构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布篇谋局的过程,就是要我们细化理清,如《春》作者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展开的,我要求学生在“ 图”添加文字,概括每一段的意思,这样学生有章可循,容易完成。学生如果理清了,作者的思维方法,材料的组织就一目了然了,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有助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赏。精读第三遍课文,此步是学生预习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条理清晰。朱自清说:“欣赏是感情的操练,可增加感情的广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鉴赏的能力强,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就多,语文能力提高得就快。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采用读、划、想、思、写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段,重点句及关键词语深入研究,从而体会教材的重点与精华。例如《春》预习第三题,理清此段的写作顺序,找出修辞手法,对“闹”字的赏析等等。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写,然后教师检查,批改,指导。规范赏析方式也很重要,如拟人修辞赏析,采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十分传神地写出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的格式进行。绝大部分学生如果做好这一点,问题都能够解决,定会对课文语言的认识,加深理解,品味感情,从而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顾名思义就是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可以发现文章的富于思想内涵的妙言警句,也可以谈论文章的其他优缺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例如《春》预习中,有的提出最后三段能否颠倒,有的提出为什么小草像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有的提出写春雨时为什么写人,当然提了很多,从这些问题中,我发现學生是真的深入文本阅读了。老师在指导预习中,了解到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抓住共性问题,教学时着力解决,使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质疑教者善于把握,把问题引向深入,不但有助于理解文本内涵,更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要教他们预习不可。”语文课前预习可以减轻新授课的难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汤庄镇甸垛初中)